医教协同背景下地方医学高校新增附属医院临床师资教学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2024-02-14 14:30冯延平袁亚敏何佩娜
卫生职业教育 2024年3期
关键词:师资队伍医学教育教学质量

冯延平,袁亚敏,李 莉,何佩娜,杨 梅

(1.平顶山学院医学院,河南 平顶山 467000;2.平顶山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河南 平顶山 467000)

医学高校临床教学是高等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临床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医学人才培养质量[1]。2017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提出要明确附属医院的临床教学主体职能。2020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夯实高校附属医院医学人才培养主阵地。近年来,随着医教协同的深入推进,高校附属医院已成为高等医学教育临床教学和医学人才培养的主阵地。临床教师是临床教学的核心,其素质、能力与水平直接关系高等医学教育质量与医学人才培养质量,培养一批既有较强临床专业技能,又有较高教学、科研水平的临床师资队伍,是院校合作培养临床医学人才的一项重要工作[2]。以近年来医学高校扩招后新增附属医院临床师资队伍建设为研究视角,分析在医教协同背景下,高校及其附属医院在临床教学和临床师资队伍建设中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探讨临床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策略。

1 医教协同背景下临床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没有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就很难培养出高水平的创新人才。《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提出要建设一流师资队伍。在高校“双一流”建设征程中,高校一流师资队伍建设的迫切性和重要性日益凸显。医学高校临床教师作为临床教学的主体,其综合素质、能力与水平的高低,不仅对提升医学教育质量和医学人才培养质量起决定性作用,而且对医学学科创一流也具有十分关键的影响作用,这就要求医学高校及其附属医院在推进医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布局中,必须将一流临床师资队伍建设列为医学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与必要前提。

医学教育标准是医学教育质量要求的基本规定,目前世界各国广泛认可的医学教育标准为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WFME)修订发布的《本科医学教育质量改进全球标准》,许多国家以此为蓝本制定或修订医学教育标准。2008年,我国参照《本科医学教育全球标准》等国际或区域标准,研究拟订了我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2014年,依据《本科医学教育质量改进全球标准》对《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进行了全面修订,形成了《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2016 版)》。此外,在认可度较高的、具有代表性的泰晤士等大学排名及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RWU)中,师资水平都是重要的衡量标准[3]。对标国际标准,在全面提升我国医学临床教育质量、推动医学学科创一流中,高校及其附属医院必须与国际标准接轨,高度重视附属医院建设,切实把师资队伍水平作为评价和推进高校及其附属医院改革与发展成效的重要衡量标准,将一流临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推动医学教育事业创新发展、争创一流的基础工程,采取措施抓实抓优,为医学学科创一流、全面提升医学人才培养质量奠定坚实基础。

2 当前医学高校新增附属医院临床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近年医学高校扩招后,原有附属医院临床教学资源无法满足医学高校办学需求,新增了一批地方综合医院为附属医院(直属或非直属),这些新增的附属医院在医学教育机制、教学意识尤其是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还存在不少急需解决的问题。

2.1 存在的问题

2.1.1 附属医院临床双师双能型教师数量不足、结构不优 近年来,地方高校新增的附属医院一般原为实习医院,需要重构医院教学体系,承担教学任务的临床师资大多是从原带教教师中遴选出的。课题组对河南某地方高校新增三甲附属医院临床师资年龄、学历、职称等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结果显示:(1)年龄情况:目前尚无年龄<30 岁的临床教师;30~40 岁的占14.29%;>40~50 岁的占47.96%;>50~60 岁的占37.75%。(2)学历结构:本科的占56.87%,硕士的占43.13%。(3)教学职称:承担临床教学任务的医生虽均有副主任医师及以上的职称,但有教学职称的人数较少。从以上情况看兼具丰富临床经验和教学经验的双师双能型教师占比较低,高层次临床教学人才数量严重不足,学科带头人较少,现有双师双能型师资数量不足、学历及职称结构不合理,教学及科研管理经验缺乏,能力亟待提高。

2.1.2 临床教师教学意识及教学主动性不足 附属医院临床教师同时承担着教学和医疗任务,且医疗工作较繁重,调研结果表明,在附属医院现行的考核机制中,教学工作在整体绩效中所占的比例不高,临床教师教不教学、教得好与坏对其影响不大,因此,其对教学缺少热情,重医轻教倾向突出。同时,附属医院教学氛围不足,临床教师对自己的身份认同还是以“医生为主、教师为辅”[4],临床教师潜意识中将治病救人作为自己的主责,将教学工作作为“副业”,导致教学质量不高,进而影响医学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2.1.3 临床教师教学能力及技能不足 附属医院的临床教师均为临床一线医师,受医院和医师自身“重医轻教”思想的影响,其将工作重心放在医疗工作方面,且长期从事单一科室的医疗工作,侧重于医疗操作技能的提升和专科医学知识的学习,疏于基础知识的学习,久而久之会导致知识结构相对单一。同时,因参与的教学活动较少,又缺乏规范系统的教师上岗前相关培训,绝大部分临床教师教学方法不佳,不能有效把握医学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规律,对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安排等实质性内容的把握也不够全面,不能有效运用教育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临床教学质量[5]。

2.1.4 临床教师遴选与培训体系不完善 一方面,不少地方医学高校受诸多因素影响,临床教师竞选制度不完善,缺乏严格的遴选机制,导致高校临床教师准入门槛低,组建的临床师资队伍综合素质不高,难以满足医学人才的学习需求。另一方面,高校及附属医院对临床师资培训不够重视,缺乏完备的临床教师培训体系、保障制度和教学能力持续提升机制,培训形式单一,培训的针对性、系统性不强,导致临床教师教学能力不强,进而影响临床教学质量。

2.2 临床医学教育管理机制方面的问题

2.2.1 教育教学评价考核与激励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 临床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多与高校及附属医院对临床教师的教学激励政策不健全甚至机制缺失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调研分析发现,高校及其附属医院在教育教学管理机制方面存在激励导向偏差:(1)对临床教师教学工作的考核、教学参与程度等没有纳入职称职务晋升、绩效工资考核指标,或权重偏低。(2)收入分配导向存在偏差,授课补助低,在整体绩效中占比不高。(3)授课质量好坏没有相应的奖惩措施等。这些问题导致临床教学缺乏吸引力,临床教师教学动力不足、积极性不高、自我约束不严,对所承担的教学任务不少教师存在“只求过得去,不求教得好”的不良心态。

2.2.2 医教协同背景下附属医院临床教学编制、教学经费来源缺少政策保障(1)高校及附属医院对师资队伍建设经费投入不足。从调研情况看,地方高校办学经费预算不足是共性问题,因此,高校在预算支出结构安排上,对附属医院教学经费投入较少,附属医院临床师资队伍建设经费多由医院承担,因投入回报周期较长,附属医院对教学经费的投入长期处于一种被动状态[6],导致临床师资队伍建设滞后。(2)临床教学编制及经费投入缺少相关制度。附属医院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相关部门未明确附属医院临床教学编制数核定的相关办法,附属医院临床教师队伍建设支持经费也无明确的指导意见,各级政府在实际操作中,没有将临床教师经费纳入人才队伍建设和支持范畴,这是导致高校及附属医院临床师资队伍建设经费投入不足的重要原因,若该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临床师资队伍建设将难以摆脱经费缺乏的窘境,提升临床教师教学能力这一基础性工程也难以推进,进而影响医学人才培养质量。

2.2.3 对附属医院和临床教师的教育教学考核办法不健全 课题组在调研中发现,对附属医院临床教师的考核,无论是质效考评,还是绩效考核,多数高校及附属医院尚未独立设置临床教育教学考核指标,临床教师教学能力与水平、附属医院教育教学质量未纳入考核指标体系,“执行—监督—改进—跟踪”闭合循环持续改进的质控体系不完善,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

3 临床师资队伍建设对策

3.1 加强设计,出台相关配套政策

建议相关部门在综合调研的基础上,围绕临床师资队伍建设尽快出台支持政策。(1)根据医学教育规律,出台医教协同背景下附属医院临床教学编制数核定相关办法,设置特定通道,解决附属医院临床教师无法入编的难题,为高校加强临床师资队伍建设提供政策和经费保障。(2)独立设置临床教育教学考核指标,将教师教学能力、附属医院教育教学质量纳入考核指标体系。(3)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修订医疗卫生职称评审办法,在附属医院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医疗卫生职称晋升评价体系中纳入医学人才培养质量指标,并作为晋升评价的重要内容。

3.2 健全考评机制,加强对附属医院医学教育的管理

(1)深化医教协同,加强临床教学质量提升保障体系的建设。①高校和附属医院协同组建教学经验丰富的团队,探索构建理论教学与临床教学、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间相互衔接的课程体系;②聚焦临床岗位胜任力培养,构建临床教学评价与学生考试立体多元评价体系;③健全附属医院临床教学管理制度,规范临床教学过程管理。(2)优化绩效考评激励机制,激发临床师资队伍活力。①改革附属医院职称晋升评审办法,将临床教师教学质量列入卫生专业技术职称晋升评定条件;②制定附属医院临床教师选拔聘任考核管理办法,设置严格的遴选程序和条件,加强附属医院临床师资队伍的遴选管理,校院共同建立临床师资人才资源库,严控双师型教师质量,并制定操作性强的教学管理考核标准,从严考核,发挥附属医院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研管理上的协同作用。(3)完善师资队伍培养体系。①对照学科及专业布局,围绕重点学科建设,制定薪酬待遇、科研启动资金等方面的长期稳定支持政策,提升人才集聚力、平台吸附力,引进高层次领军人才,通过高端人才团队提升创新驱动力;②按照“滚动、跟踪、淘汰、发展”培育原则,设计后备人才梯队建设方案,注重青年后备人才培养,以培育一批充满活力的后备人才队伍;③搭建平台,构建横向交流机制,促进基础、临床两支师资队伍的交流,形成融合教学团队,增强医教协同效果。

3.3 附属医院要遵循医学教育规律,加强医学教育体制机制构建和临床师资队伍建设

(1)坚持医教并重,加强医学教育管理。医院管理者及临床教师要改变“医疗为主、教学为辅”的观念,把临床医疗工作与教学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相互促进,推进医院全面发展[3]。(2)合理设计教学组织架构,加强教学管理制度体系建设。①对标国家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指标和临床医学专业认证标准,规范设置教学组织机构,组建教学管理队伍;②制定临床教学工作规范、各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及考核标准,规范临床教学过程;③围绕医学人才培养目标,合理配置教学资源,开设专门的教学门诊、教学病房等,以满足高校临床教学需求。(3)完善教育教学评价机制,为持续提高临床教学质量增添动力。教学评价是促进教师进步的动力,也是检验教学水平的重要指标,有效的评价体系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质量[3]。①改变临床教师职称评聘中重临床和科研、轻教学的现状,把教学能力水平和教学质量作为职称评聘刚性指标;②构建临床教师师德师风考评、课程教学质量、教学规范执行情况、教学任务完成情况及教学研究与改革情况等多维度的考核评价体系,考评结果与临床教师个人职称晋升、绩效工资挂钩;③根据每年度教学考核结果和临床教师准入与退出机制,实施末位淘汰机制,实现临床师资队伍动态管理。

3.4 高校及附属医院协同构建临床教师培训体系及组建高水平临床师资队伍

师资培训是长期的、长远的、持续的毕业后教育[7]。抓好师资培训,更是一项系统化、持续化的基础工程,需高度重视、建立机制、校院联动、持续发力,方能取得成效。(1)构建高效的培训体系。①高校及附属医院协同构建“443”立体多维培训体系。重点关注临床教师教学意识、教学设计、教学质量、教学反思4方面[8];搭建4 个体系,即培训课程体系、培训教员管理体系、培训效果评价体系、培训管理体系;强化三级培训,即“学校—医学部(医学院)—附属医院”三级培训体系。②高校及附属医院每年定期开展临床教师培训工作,内容涉及教学方法改革、教育教学技巧提升和课程思政建设等方面[9]。③有针对性地开展分类别、分层次、精准化、常态化培训,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2)加强临床教师继续教育。①修订继续教育评价考核办法,将“继续医学教育合格”作为附属医院临床教师岗位聘用、定期考核的重要内容;②搭建网上继续医学教育平台,为临床教师和医务人员在线学习创造便利条件;③制定教师学历教育支持政策,鼓励和支持临床教师攻读硕士、博士。(3)加强高校与附属医院教学团队的合作。高校与附属医院教师及时沟通对接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障,因此可定期组织双向培训交流研讨活动。①发挥高校教师教学经验丰富的优势开展教学技能培训,提升附属医院临床教师教学能力;②发挥附属医院临床教师临床实践经验丰富的优势,向高校教师介绍和讲解行业最新技术,互相交流,共同提升;③高校与附属医院可通过集体备课、互相听课、定时开会讨论等方式加大合作力度,提高教学质量。

4 结语

临床教师是临床教学的主要承担者,其素质和教学水平对医学人才培养质量起决定性作用。当前临床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存在附属医院双师双能型教师数量不足、结构不优,临床教师教学意识及教学主动性不足、教学能力及技能不强,临床教师遴选与培训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临床医学教育管理机制方面存在教育教学评价考核与激励机制需要进一步改进完善,医教协同背景下附属医院临床教学编制、教学经费来源缺少政策保障,对附属医院和临床教师的教育教学考核办法不健全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临床教学质量。为此,要加强设计,出台相关配套政策;健全考评机制,加强对附属医院医学教育的管理;附属医院要遵循医学教育规律,加强医学教育体制机制构建和临床师资队伍建设;高校及附属医院协同构建临床教师培训体系及组建高水平临床师资队伍。政府部门、高校、附属医院联动,加强临床师资队伍建设,推动医学教育事业创新发展,为全面提高医学教育质量、扎实推进一流学科建设提供保障。

猜你喜欢
师资队伍医学教育教学质量
关于加强铁路职工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提升医学教育能级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翻译硕士师资队伍建设的反思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明代医学教育纵横谈
师资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