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求恩精神融入新时代医学生德育的价值与路径

2024-02-14 14:30吴羽青
卫生职业教育 2024年3期
关键词:白求恩医学生精神

黄 河,刘 晔,吴羽青

(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 长沙 410208)

1938年3月,加拿大共产党员、著名胸外科专家白求恩率领医疗队支援中国抗日战争,次年11月,他在抢救伤员的手术中因感染而不幸牺牲,为中华民族的抗战事业和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命有限,很多英雄模范人物崇高精神的形成过程也是有限的,但形成了一种宝贵精神财富,是一个永恒的定格。”“任何一个民族都需要有这样的精神构成其强大精神力量,这样的精神无论时代发展到哪一步都不会过时。”[1]80 余年来,白求恩精神成为推动中华民族谋解放、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宝贵精神财富,对广大医务工作者更是具有强大的教育力和感召力。进入新时代,医学院校应持续挖掘和弘扬白求恩精神,培育既有专精医学技术、又有良好医德医风的医学后备人才。

1 白求恩的精神内涵

1939年12月21日,毛泽东发表了著名的《纪念白求恩》一文,高度评价了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共产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精神,以及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对同志和人民极端热忱的态度等,这是对白求恩精神内涵的首次全面阐释[2]。随着时代的变迁,白求恩精神也在不断发展演进,其精神内核历久弥新,为中国人民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1.1 跨越国界,命运与共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指出“联合的行动,至少是各文明国家的联合的行动,是无产阶级获得解放的首要条件之一”,并且响亮地提出“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口号[2]。列宁继承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世界革命的理论,进一步强调必须坚持无产阶级的国际主义,各个国家的无产阶级解放运动要相互拥护、相互支持。这些理念对白求恩产生了深远影响,他不但成长为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者,也成为国际主义的忠实践行者。当白求恩听闻卢沟桥事变的消息后,当即表示愿意支援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并于次年率领医疗队来到条件艰苦、斗争残酷的中国战场,不顾个人安危地奋战在抗日前线。白求恩曾这样说:“你们不要以为奇怪,为什么在三万公里以外地球的那一边和你们一样的人要帮助你们。你们和我们都是国际主义者;没有任何种族、肤色、语言、国界能把我们分开。”[3]白求恩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深刻体现了跨越国界、命运与共的国际主义精神。

1.2 无惧风险,不计得失

作为一名享誉世界的医学专家,白求恩对社会始终怀有强烈的责任感,他持续抨击部分医疗机构为了利益而不择手段的行为,批评一些医务人员“一切向钱看”的价值取向,也正是这种大爱的精神,促使他抛弃优越条件来支援深陷困境的中国人民。当白求恩率领的医疗队历经磨难抵达延安后,我党的领导干部曾建议他们稍作休整,然而白求恩认为前线每时每刻都有战士在伤亡,要求立即进驻前线。到达晋察冀根据地后,白求恩随即投入高强度的工作中,并且始终与军民同甘共苦,拒绝给他的特别津贴和特殊照顾。他曾为此找到聂荣臻司令员:“我是来支援中国人民的民族解放战争的,我要钱做什么?我要吃好穿好,就在加拿大不来了!”[4]白求恩为了反法西斯斗争和支援中国人民放弃了优渥舒适的工作生活条件,他的这种无惧风险、不计得失的作风不仅深刻影响了身边的医务人员,也为我们党开展的干部教育工作起到榜样模范作用。

1.3 精益求精,严格要求

精湛的技术和严谨的态度是医务工作者完成任务的基础,白求恩不仅有着出色的专业能力,并且在支援西班牙人民反法西斯战争中积累了战地输血、战伤手术等方面的丰富经验。他将这些知识和技术带到了中国,毫不保留地传授给同事和学员,并且鼓励他们:“在卫生事业上,运用技术就是学习着用技术去治疗我们受伤的同志……我们要打的敌人是死亡、疾病和残废。”[5]白求恩一直强调理论必须紧密联系实际,他深入了解抗日战争的特殊环境和战斗特点,提出了一系列符合实际情况的具体措施。例如他从老百姓的粪驮子中得到了启发,设计出由两头骡子负驮的手提式手术室并取名为“卢沟桥”,有效地提升了医院的转移流动能力;他为了规范消毒程序设计了“消毒十三法”,要求医务人员严格执行每一个步骤,降低了手术风险。白求恩还不断总结经验,撰写了一系列教材和著作、推动建立模范医院、定期为医护人员培训讲课,培养了大批战时急需的医务骨干。

2 白求恩精神对新时代医学生的价值启示

白求恩精神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虽然已距今80 余年,当前国际环境、社会生活、科技水平等方面都发生了显著变化,但这一精神的丰富内涵和榜样力量并没有过时,特别是对于塑造新时代医学生的职业理念、道德规范、价值取向等方面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和引领作用。

2.1 弘扬白求恩精神的大爱内涵

对生命的敬畏和救助是医学神圣的意义所在,这种“神圣”不仅源自医疗技术,更源自对生命的爱护与责任,这是一名优秀医务工作者的必备条件。青年时代的白求恩,在勤工俭学期间结识了许多工人群众,在深入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后萌发了为广大劳苦大众服务的愿望。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服役经历让他对人道主义有了更深感悟,而退伍后的白求恩在工作中也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社会的贫富差距正在明显扩大、医疗卫生的供需矛盾凸显。他为此高声呼吁:“让我们不要问人民‘你们有多少钱’,而是要说‘我们怎样才能为你们服务得最好’,我们的口号应是为你们的健康而工作的。”[6]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基本矛盾已经变化,广大人民群众对健康有更全面的需求,也期盼着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医学生承载着促进医疗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重要使命,必须秉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才能在诊疗过程中体现对病人的真正关爱,推动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2.2 弘扬白求恩精神的奉献内涵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也都发生了变化,一些不良风气也对医疗卫生工作者产生了负面影响,例如:片面强调自我、利己思想严重等。在白求恩看来,医务工作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追求个人的财富和地位,而是为了广大病患的福祉,他曾经在加拿大开办了一个诊所,定期为付不起诊费的民众免费服务。在中国抗日战场上,白求恩为了能尽快对伤员进行治疗,总是不顾风险地要求到最前线设立战地医院。由于医务人员紧缺,他必须长时间保持高强度工作,并且还要承担为伤病员换衣服、喂饭、翻身等琐碎事务,但他从没有怨言。遇到伤员需要紧急输血但没有合适血液的时候,白求恩经常挽起自己的袖子:“我是O 型血,万能输血者,我可以抽。”白求恩精神的奉献内涵,也是新时代医务人员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直接关系到人民健康和社会和谐,新时代医学生必须肩负起自己的责任,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要位置,致力于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更加满意、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2.3 弘扬白求恩精神的专精内涵

扎实的专业技术是医疗工作的基础,科学技术创新是医疗工作的重要推动力,白求恩通过刻苦钻研、勇于探索,在医学界取得了累累硕果。朱德赞誉白求恩的精湛技术:“他的技术高明,在我军为第一位,但仍精益求精,研究在游击环境下如何进行医疗工作。”[7]白求恩经过长期实践与思考,提出了战地外科手术三原则:“离前线越近越好、手术越早越好、手术速度越快越好。”这对战场急救产生了重要影响。他在西班牙时期创制的流动输血车和野战伤员急救系统,也被认为是现代军队普遍采用的野战外科医疗方舱的雏形。当前,我国已进入新发展阶段,需要建设包括广大医务工作者在内的高素质劳动大军,必须大力弘扬工匠精神。传承白求恩精神的专精内涵,就是要以苦练内功的态度不断提高技术和操作水平;以严格规范的要求保持对生命的敬畏之心;以勇于创新的理念激发自身活力。新时代医学生要通过这样的学习、实践和思考,扎实锤炼自己的专业技能,勇于为医学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3 白求恩精神融入新时代医学生德育的实践路径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8]。对新时代医学生的培养既要注重专业技能,也必须高度重视医德医风。应当传承和弘扬白求恩精神,将其丰富内涵渗透到医学院校课堂教学、实践教育和文化培育的各个环节,引导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1 白求恩精神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

“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老师要用心教,学生要用心悟,达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9]这一重要论述为回答好思政课“讲什么”“怎么讲”奠定了基础,为持续推进思政课高水平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红色资源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质资源,是推进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的重要载体,白求恩精神就是与医学生联系最紧密、感受最亲近的红色资源。医学院校思政课教学要深刻剖析白求恩精神的内核,最关键就是以坚定的理想信念筑牢青年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青年时期的白求恩也曾感到迷茫,在认识到社会不平等的加剧和帝国主义的腐朽后,他开始接触并接受马克思主义,并且在工作实践中坚定了共产主义理想,为了这一伟大理想而不懈奋斗。青年的理想信念关乎国家未来,必须坚持不懈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武装大学生头脑。医学院校应根据医学专业特色,将白求恩精神融入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例如组织学习讨论《纪念白求恩》一文,利用新媒体新技术进行相关理论征文和微视频传播宣传等活动,以白求恩精神作为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用鲜活案例吸引学生、用科学理论说服学生、用真情实感打动学生。

3.2 白求恩精神融入课程思政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传道”列为师者的首要要求,高度重视对学生品行的培养。教育部于2020年印发实施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也明确提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10]。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更是必备内容,医学院校在基础课程中应贯穿对医务工作者职业道德的解释与灌输。白求恩本人是这一方面的楷模,他在华期间不仅无私地向中国医务工作者传授医学知识和医学技术,而且以对人民群众的热忱、对伤员无微不至的照顾、对诊疗工作极端负责的实际行动,深刻影响了身边的同事和学员。将白求恩精神融入课程思政,首先是医学专业课程教师要确定教学目标,不能只限于传授专业知识,更要教授学生为人处世的道理。要深入把握新时代医学生的特点,了解他们的思想困惑和内在需求,合理有序地安排各教学要素。其次是形成系统完整的教学方案,通过对课程设计的优化,将价值理念、精神追求和职业道德等各类元素融入专业教育中,引领学生认同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后是完善融合课程评价机制,在教师对学生进行课程考核、评价的同时,也要畅通学生对课堂效果的建议和反馈途径,以便更好地修正、反思融合教学实施成果,不断更新教学方式。

3.3 白求恩精神融入实践教学

弘扬白求恩精神不能停留于书本上,要通过融入实践教学环节,使医学生更好地接触了解社会现状、思考解决当下医疗服务中的难题。将白求恩精神融入实践活动中,一是在临床实践环节弘扬白求恩精神,临床带教教师率先垂范,做好榜样,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灵活运用启发式、沉浸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引领学生端正医德医风、形成严谨的工作态度、增强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意识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二是引导医学生有序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白求恩用自身行动诠释了无产阶级的国际主义精神。近年来,我国志愿服务事业也取得了显著成效,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成为志愿者,医学院校要建立和完善一支专业、独立、管理规范的志愿者队伍,安排专业人员负责组织实施等工作,确保志愿服务活动的持续开展,推进医学生在实践中拓宽视野、历练能力、领悟使命和实现价值[11]。三是继续加强医学生社会调查实践,社会实践类课程要注重教育和引导学生弘扬劳动精神,要让学生走出“象牙塔”,将“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相结合,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在实践中增长智慧才干,在艰苦奋斗中锤炼意志品质。

3.4 白求恩精神融入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立足在自身办学背景和历史传统的基础上,不断适应时代发展要求,长期积累和发展而成的,具有重要的育人价值。白求恩精神是中华民族先进文化和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宝贵财富,对全社会特别是医疗卫生工作者来说是强大的精神动力,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根本立场,蕴含着人民医疗卫生事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精神密码。“医者仁心”是中医药传统文化中的核心观念,也强调医者必须始终怀抱一颗仁爱之心,以解决众生疾苦为先,这与白求恩精神的内涵是高度一致的。应当以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通过系统布局、创新方法和积极动员,营造白求恩精神育人的良好氛围。既要推进“有声”的教育,例如通过开展红色专题讲座,讲述革命故事,开展红色主题文化知识竞赛,组织医学生在白求恩逝世纪念日进行主题教育活动等方式,使医学生能够积极参与白求恩精神的学习和实践中;也要重视“无声”的熏陶,例如在教学楼等标志性建筑周围设置白求恩雕像,介绍白求恩生平;发挥互联网传播作用,通过学生常用公众号和App推送介绍白求恩相关事迹的文章和书籍等,扩大白求恩精神的覆盖面。

4 结语

从艰苦卓绝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取得了飞跃性的进步和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面临着新的更大挑战,广大医务工作者必须增强定力、保持清醒,坚定理想信念。榜样是一面镜子、一面旗帜,向榜样学习,是找到差距、查找不足,明晰努力方向的必修课程。80 余年来,我们党和国家始终高度重视白求恩精神,例如建立白求恩纪念馆、建设以白求恩名字命名的医院和学校、设立“白求恩奖章”和“白求恩杯”等荣誉称号,通过这一系列方式传承和发扬白求恩精神,推进医德医风建设。白求恩精神蕴含的优秀内涵品质,是新时代医学生应传承下去的宝贵精神财富,医学院校要结合教学对象的实际特点,遵循青少年成长成才的规律,量身打造最适合的教学模式,推动新时代医学生从中获得启示、得到榜样指引,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再接再厉、砥砺前行,不负国家和人民的重托。

猜你喜欢
白求恩医学生精神
纪念白求恩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王俊秀:村民们心中的“白求恩”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白求恩给聂荣臻的最后一封信
拿出精神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对医学生德育实践的几点思考
浅谈医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