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云南边疆民族地区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初探
——以德宏职业学院为例

2024-02-14 14:30:46邓顺楠彭文香张份兰
卫生职业教育 2024年3期
关键词:边疆民族育人思政

杨 薇,邓顺楠,彭文香,张份兰,张 斌

(德宏职业学院,云南 德宏 678400)

职业教育进入“提质培优”高速发展期,云南边疆民族地区高职院校谋求转型发展,从“扩容提质”迈入“提质培优”,应充分利用区位独有资源,扬长避短,特色发展。边疆民族地区有着丰富多样且具特色的文化,是开展课程思政的“原生资源”,该区域高职院校开展课程思政的核心策略就是系统发掘边疆民族地区具有特色的优秀民族文化元素并将其融入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德宏职业学院以医学教育为主,在高职医学专业探索构建课程思政体系并开展系统性教学改革,取得了实效。

1 云南边疆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实施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对课程思政提出明确要求,提出了十大育人体系,为课程思政指明了方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提出要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充分发挥每门课程的育人育才作用,全面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

课程思政充分体现了“三全育人”理念,是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进一步提升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而开展的教育教学改革的载体。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考察云南,要求云南建设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地处云南边疆民族地区的高职院校应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系统发掘、充分利用区域具有特色的优秀民族文化元素,并将其与职业教育教学相结合,构建课程思政育人体系。

课程思政要求将思想政治理论、价值理念以及精神追求等教育元素融入课程学习,对学生的思想、行为举止和价值观念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1]。课程思政的本质是立德树人,理念是协同育人,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不是将高职教育课程变成思政课,而是将思政元素有效融入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在不改变课程属性的前提下,将思政元素融入基础课、公共课等课程,达到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协同育人的效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2 云南边疆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实施课程思政的意义

云南边疆民族地区所处的特殊区位使得高职院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一定特殊性,研究表明课堂教学是开展思政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实施课程思政,开展系统性教学对云南边疆民族地区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1 课程思政建设是云南边疆民族地区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

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西方社会思潮对当代青年学生的思想造成一定影响。云南边疆民族地区高职院校要为区域产业(链)输送高素质、高技能从业者,必须帮助青年学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把实现个人价值与国家、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德宏职业学院地处滇西边境民族片区(该片区有9 个边境地州、60 个县),距离邻邦缅甸的直线距离90 公里。截至2022年10月,学院少数民族学生占37%,包括来自云南省内的彝族、白族和德宏5 个世居少数民族学生,多民族学生构成的学情在民族团结、宗教信仰、生活和学习习惯等方面给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挑战。学院以课程改革为切入点,深入开展系统性教法改革,在课程建设和改革中紧紧围绕高质量思想政治教育主线,构建“三全育人”格局,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2.2 课程思政建设是云南边疆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实现“双高”建设目标的有效举措

《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明确构建职业教育“三全育人”新格局是职业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要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将思政教育全面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课程[2]。《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中明确了“双高”以培养高质量、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课程思政建设成效作为“双高”的评价标准[3]。高职院校实施课程思政,不仅符合“三全育人”的内在规律,同时也是对职业院校“提质培优”与“双高”人才培养质量要求的有效回应。目前,云南省仅有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云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和昆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入选国家“双高”学校和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学校,尚无昆明以外高职院校入选,边疆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只有做好课程思政建设,围绕培养“德技兼修”的高水平职业人才这个系统工程,在所有教育从业者的协同努力下,才能顺利完成高职院校“双高”建设目标。

2.3 课程思政建设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内涵式发展的实际需求

高等职业教育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承担着为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4]。以课程思政建设为渠道,按照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目标要求,将教育的深度、广度不断拓展和延伸,将青年学子培养成为坚定“四个自信”,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富有中国心,饱含中国情,充满中国味”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通过课程思政建设,以人才培养为核心,完善育人机制,促使云南边疆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在育人目标、育人途径、育人方式等方面强化自身优势,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同时在师资队伍、专业建设、学科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方法等方面突出课程思政育人理念,使其更加适应学生内涵式发展的实际需求。

2.4 课程思政建设是边疆民族地区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地方院校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关系密切,接受高等职业教育培养、训练的技术技能人才,能通过服务产业(链)支撑地方发展。云南边疆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多由省州(市)共建共管,以州(市)管理为主。随着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对复合型技能人才的需求逐步增多,高职院校传统的教学策略已不能满足产业(链)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必须开展高水平教育教学改革。德宏职业学院立足边疆,辐射东南亚,在“一带一路”倡议下,通过开展课程思政,厚植学生爱国主义情怀,促使学生自觉把专业知识技能学习与国家发展战略相结合,促进学生把自己的人生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联系起来,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进一步引导学生通过不断深入的学习,提高职业技能,提升人文素养和综合能力,更好地为云南边疆民族地区的繁荣稳定、经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3 云南省边疆民族地区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路径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十分重要,只有在云南边疆民族地区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各环节中有效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才能摆脱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渠道单一的困境,构建全方位的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思政育人体系。

3.1 教学改革设计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制度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中强调,要坚持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高职院校开展“三教改革”,通过制度配套、实施规划、评价指标构建等做好设计,为课程思政建设提供指导和保障。例如,德宏职业学院成立了课程思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按照职责分工,统筹推进学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工作,落实上级关于课程思政建设的各项工作任务,对学校开展课程思政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进行研究、协调和决策。德宏职业学院还制定了关于推进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实施意见,明确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具体目标,明确在课程思政建设中要注重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族团结、职业素养和创新创业等多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

3.2 教学单位协同联动确保课程思政建设统筹推进

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需要所有教学单位协同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主力军是教学实施单位—、二级学院,二级学院要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培养思想品德、人文素养(医学伦理)、工匠精神、职业信用和创新思维的综合素养课程。教学管理部门、教学质量监控部门负责对课程思政建设的业务指导及质量进行跟踪评价,围绕育人目标与专业课目标做好课程思政建设。德宏职业学院课程思政建设由教务处、组织部、统战部、教学质量监控中心、科研处、人事处、二级学院协同推进,工作中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建立了各负其责、密切联系、齐抓共管、合力创建的工作机制,为全面完成课程思政目标任务提供了有力保障。

3.3 将课程思政建设融入课程建设,深入挖掘高职院校各门课程的思政元素

课程是课程思政的主要载体,专业课程资源是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集合,也蕴含丰富的课程思政元素。边疆民族地区职业院校要在深入梳理专业课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充分发掘区域具有特色的民族优秀文化,锚定课程特点,融合专业知识与课程思政元素,达到思政元素隐性育人效果。在对学生进行知识与技能传授时,注重思想政治教育与价值引领。德宏职业学院开设的课程按属性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课(技能课),按类型分为A 类(纯理论)、B 类(理论+实践)和C 类(纯实践),按类别分为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和公共选修课。依据课程属性、类型、类别,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定位、教学资源各有侧重,所引用的课程思政元素也不尽相同。例如,公共基础课是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课程,是培养大学生远大理想、高尚情操、科学思维、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健康心理素质的通识课。该类课程在课程思政建设中,要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育人资源的挖掘,向学生传播家国情怀、人文精神等正能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高尚的职业道德等,提高综合素养,培育健全人格。

3.4 将边疆民族地区优质文化资源融入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体系

边疆民族地区高职院校承担着传承地方文化、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任,边疆民族地区高职院校的育人目标决定了教学内容要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也决定了课程思政建设要带有边疆民族地区的区域性特色。德宏州民族特色文化内涵丰富、形式多样,是课程思政育人的现实土壤。如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日的赤子功勋、德宏州5 种世居少数民族节日、民族医药资源等,都可以用于学生的思政教育,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情怀,拓展学生学习空间。通过挖掘和利用好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资源,并将其与课程思政相融合,充分发挥育人功效。德宏职业学院立足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高职院校自身特点做好课程思政建设,以医科和工科教育为主,在课程思政建设中深入挖掘医学与工学课程的思政素材。例如,在医学类专业课程中加强医德教育,培养学生立足边疆的医者情怀;在工学类课程中培养学生孜孜不倦的探究精神,培养学生的大国工匠精神。同时,深入挖掘学校内部资源与特色亮点,例如,德宏职业学院红色驱动中国梦———党建文化长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研究馆、生命科学馆、同心广场等校内资源都是课程思政的实践教学基地与教学素材。

3.5 构建教师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体系,增强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

教师是育人育才主体,是课程思政建设中的关键一环,要充分发挥教师的育人作用,争做“四有好老师”,当好“四个引路人”。在科学且完备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框架下,建设一支具有良好育德意识和能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确保各门课程同向而行,达到协同效应的根本前提[5]。边疆民族地区高职院校要提高教师对课程思政重要性的认识,充分认识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提高教师的育人能力和课程思政意识,确保课程思政有效实施。教师要提高课堂中课程思政的实施能力,营造有“温度”的课堂,加强课堂教学管理,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方法,从而提高课堂育人效果[6],不断丰富和改进课程思政教学方式方法,运用好课堂这一主阵地增强课程思政的实效性。集约优化配置师资,组建由思想政治课教师、专业课教师、教师党员、辅导员等组成的课程思政育人教学团队并实施动态考核管理,实现师资优势互补,搭建协同育人、互相促进的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平台。此外,边疆民族地区高职院校要加强对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的培训与指导,开展高质量的课程思政专项培训,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相结合,通过培训使教师更好地把知识传授、技能训练与思想价值引领有机结合起来,切实提高教师课程思政的育人意识和育人能力。

3.6 构建科学、多元化课程思政学生学习效果评估体系,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内生动力

以课程思政建设为基础,构建科学的多元化的边疆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学生学习效果评估体系,提升课程思政成效。边疆民族地区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是否能实现长期有效的发展并取得良好成效,取决于课程思政建设在新时代背景下是否发挥出“三全育人”实效,是否满足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及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边疆民族地区高职院校要改变传统的课程评价考核体系,对学生学习效果评价不应只采用传统考试这种单一形式,应构建基于多元视角的学生学习效果评估体系。评估内容可包括学生在接受职业教育过程中的德行表现,提升道德素养考核占比;评估方式可为自我评价或他人评价方法。学习效果评估反馈是课程思政建设的最后一个环节,要合理利用评估结果,课程思政建设成功与否必须由育人实践来检验,通过做好评估反馈,修正或摒弃引起负面作用的做法,以更好地体现课程思政服务教育教学改革的需求。

4 结语

新时代对边疆民族地区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做好课程思政建设,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云南边疆民族地区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必须基于高职院校的育人目标、地域环境及教育环境,充分发挥地方民族文化特色与学校文化特色,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在做好设计的基础上多部门协调联动,共同构建与实施,提升教师课程思政的能力,建立科学的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机制,做到课程思政建设各个环节共同推进,实现课程思政体系的有效构建,促进边疆民族地区课程思政建设的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边疆民族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中国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 06:16:28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教育家(2022年18期)2022-05-13 15:42:15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 07:24:10
思政课“需求侧”
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 01:51:54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 09:47:22
边疆民族地区高校开展合唱团的重要性
北方音乐(2017年4期)2017-05-04 03:40:29
《中国边疆民族研究》征稿函
附录:《中国边疆民族研究》1—6辑目录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