奠定阅读基础 助力小初衔接

2024-02-13 00:00:00刘欣
课程教育研究 2024年12期
关键词:阅读教学小学语文策略

【摘要】随着小学教育与初中教育向双向衔接发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奠定学生的阅读基础,助力小初衔接成为当前教育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结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特点和要求,探讨了在双向衔接视域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为小初衔接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小初双向衔接"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策略

【课题项目】本文系江西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中小学系列一般课题“小初双向衔接视域下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3JYB072。

【中图分类号】G623.2 "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4)12-0172-03

语文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学生成长过程中必须掌握的能力之一。而在小初双向衔接的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如何在小学阶段奠定学生的阅读基础,助力他们顺利过渡到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是当前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因此,本文将结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特点和要求,探讨在双向衔接视域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以期为小初衔接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和启示。

一、小初双向衔接中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性

小初双向衔接是指小学与初中之间的教育衔接,其目的是让学生在从小学到初中的过渡阶段能够平稳过渡,保持学习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阅读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提高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有不可忽视的作用[1]。

首先,小初双向衔接中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性体现在学习基础的建立上。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只有具备良好的阅读能力,学生才能理解课本内容,掌握基础知识。在小初双向衔接的过程中,学生如果阅读能力不强,将难以适应初中的学习节奏和内容,影响学习效果。其次,学生的阅读能力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阅读,学生可以接触到各种题材和内容的书籍,拓宽思维广度,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判断力等。在小初双向衔接中,学生需要具备较强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只有通过不断阅读,培养这些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初中的学习需求。此外,学生的阅读能力也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只有有了良好的阅读能力,学生才能阅读各种书籍,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激发学习的兴趣。在小初双向衔接的过程中,如果学生的阅读能力不强,可能会导致学习的困难和挫折,影响到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内容单一

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主要围绕课文内容展开,缺乏多样性。学生只是被动地阅读规定的课文,缺乏对于其他形式文本的感知和理解。这样容易造成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下降,阅读能力无法全面提升。

(二)缺乏实践性

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大多停留在课堂讲解和口头理解层面,缺乏实际的阅读实践和互动。学生缺乏与文本互动的机会,无法真正理解和吸收文本内容。

(三)忽视阅读策略

在小学阶段,学生才刚刚接触到阅读,缺乏对阅读策略的了解和运用。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忽略了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导致学生在阅读中遇到困难时无法有效地解决问题。

(四)忽视情感因素

阅读是一种情感投入的活动,但目前很多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忽视了情感因素的培养。学生对于文本缺乏深入的情感表达和思考,无法真正理解文本的内在含义。

(五)缺乏综合性评价

现行的教学评价主要侧重于学生阅读理解的成绩,忽略了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全面评估。缺乏综合性评价容易造成学生对阅读的误解。

三、小初双向衔接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小初双向衔接是指小学与初中之间的教学衔接,特别是在语文阅读教学方面。这种双向衔接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带来了一系列的机遇和挑战。小初双向衔接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带来了机遇。通过与初中的衔接,小学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初中语文教学的要求和特点,使自己的教学更加贴近初中要求,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初中学习。同时,初中教师也可以通过与小学的衔接,了解学生在小学阶段所学的知识和能力,为初中阶段的教学提供更好的基础。小初双向衔接也带来了挑战。由于小学与初中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有所不同,教师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之更适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学生在小学和初中之间的转变也需要教师做好心理疏导和教学引导,帮助他们顺利过渡。

四、小初双向衔接视域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一)设计启发引导式阅读活动

为了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在双向衔接视域下,可以通过设计启发引导式阅读活动来增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教师可以选择与学生年龄和兴趣相适应的文本,通过提问、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文本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对文本的理解和思考能力[2]。在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为学生设计启发式的阅读活动来提升他们对所读内容的理解。例如,学生在进行文本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可在他们阅读过程开始前,为他们提出引导性的问题。如,在文中找到相关段落、相关描写,或划出景色、人物动作、心理、外表等特征,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更加详细认真地对文章进行思考和分析,提升他们的理解能力。

(二)巧妙设置写作任务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写作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双向衔接视域下,教师可以巧妙设置写作任务,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或其他文本进行分析和思考后展开写作[3]。写作任务可以包括情节延伸、角色设想、结局改编等,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写作水平。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阅读与写作是密不可分的,结合小初双向衔接,教师可通过巧妙地为学生布置写作任务,让学生通过阅读课外书籍和材料,经过自己的分析后进行写作和创新,可引导学生对优秀的故事童话进行续写,还可鼓励学生以创作读后感的形式写自己的感受,或者指导学生模仿写作方式,通过自己的想象创作自己的作品。利用阅读加写作的方式,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分析所读文章的内容,提升他们对文章结构、作者思想等方面的思考,增强他们对阅读材料的研究和分析能力。

(三)结合生活实践开展任务型阅读

任务型阅读是一种能够让学生主动参与、实践能力得以提升的阅读方式。在双向衔接视域下,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设计任务型阅读活动。例如,组织学生阅读关于环保的文章后,进行讨论、小组合作、实地考察等环节,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和实践相结合,培养综合素养[4]。为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为小初衔接奠定基础,教师可通过开展生活实践的方式,为学生展开任务型阅读。例如,结合实际生活,教师可通过为学生推荐相关的新闻报道,提升学生对生活的关注。可选择生活中的热点话题,如环保、节约、公益服务、心理健康等话题,让学生阅读相关的文章材料和新闻报道,提升学生对生活相关知识的认知,还可带领学生进行实地的实践和考察,让学生亲身体验,增强他们的感受。将阅读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共情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对所读内容进行感悟,同时也激发了学生们的阅读与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

(四)使用多媒体资源进行阅读

当下,多媒体技术已经成为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双向衔接视域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例如图片、音频、视频等,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阅读体验。通过展示生动的图像、听取动听的声音、观看生动的视频,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文本理解水平。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在语文教学中也能够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来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在小初衔接下的阅读教学中,教师也可运用信息化手段来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与阅读质量。例如,在学生拿到阅读材料后,教师可通过电子白板为学生展示阅读材料中所描写的景色,或通过动态形式来为学生进行阅读内容的演绎。利用视频、动画等方法,增强学生的阅读体验。还可通过调动声音、图像来为学生构建与阅读内容相关的情境,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增强他们对阅读内容的兴趣。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所读内容,利用网络资源搜索相关信息,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的信息素养。

(五)布置阅读心得分享

阅读心得分享是一个促进学生阅读积极性与主动性的有效方式。在双向衔接视域下,教师可以布置阅读心得分享任务,让学生阅读完某一文本后,写下自己的感受、体会和思考,然后进行交流、展示或评比。通过分享,学生能够互相借鉴,促进阅读成果的传递和提升。通过开展阅读分享活动,能够促进学生间的交流,学生在倾听他人的理解和看法中,能够获得新的灵感和角度,提高他们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能力。阅读分享是阅读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教师可利用课堂让学生对所读内容进行体会、思考和交流,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体会,为其他同学提供灵感和帮助。教师也可通过开展阅读心得演讲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写作的方式进行交流,还可为学生开展评比比赛,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与信心,也能够让学生学会倾听他人的思考和理解,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学生升入初中后的阅读学习提供有利条件。

(六)引导学生利用阅读策略解决问题

阅读策略是阅读过程中学生自主掌握的技能和方法,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文本。在双向衔接视域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掌握和运用各种阅读策略,如预测、推理、复述等,帮助他们解决阅读中遇到的问题,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把握。在小初衔接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必备的阅读策略和阅读技巧,在拿到一篇阅读材料后,他们能够进行详细的阅读和分析。教师除了要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技巧外,要让学生能够在实际应用中去实践这些阅读策略。可通过为学生开展阅读实践的方式,让学生广泛地进行阅读,结合自己的阅读技巧对文章进行分析,同时,对不同风格、不同题材的文章进行归纳,既可锻炼学生的阅读质量,又可提升学生的阅读质量,让学生能够快速地分析文章结构,解决阅读中出现的问题。教师也可通过结合前文内容,指导学生进行后文推理、复述全文内容等方式,增强学生的课堂互动,让学生收获更多的阅读技巧和策略,为后期学习奠定基础。

(七)设计情境化阅读任务

情境化阅读任务是一种通过模拟真实情境来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教学方法。在双向衔接视域下,教师可以设计情境化阅读任务,让学生在虚拟的情境中进行阅读理解和实践。例如,通过角色扮演、情景再现等方式,让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体验文本内容,提高文本理解和运用能力。设计情景化的阅读任务能够提升学生的阅读感受,让学生体会到文学作品中的魅力,深刻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教师可通过带领学生开展角色扮演活动,还原文章内容,使学生通过演绎的形式,更好地感受文中不同角色的思想情感,体会不同人物角色的特点。教师可指导学生将文学作品改编为剧本形式,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地分析文章,让学生抓住文章中的重点内容进行改写,提升他们的阅读与写作能力。通过设计情境化的阅读任务,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提升他们的阅读技巧。

(八)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在双向衔接视域下,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阅读资源,同时鼓励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和能力自主选择阅读材料,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阅读效果和成就感。要想为学生小初衔接奠定坚实的文学基础,教师也需要鼓励学生自由地对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和积累,提升他们的文学素养与能力,使他们在升入初中后,能够更好地适应初中的语文教学内容,运用自己所积累的文学知识充实自己,不断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与能力。教师可指导学生善于进行阅读积累,通过为自己构建阅读积累档案的方式,收集自己阅读过程中遇到的好词好句和优秀段落,还可模仿这些内容进行仿写,提高自身的阅读与写作能力,为学生奠定坚实的语文基础和素养,也为他们升入初中的学习生活提供有力支持。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初双向衔接的大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在小学阶段扎实奠定学生的阅读基础,才能为他们顺利过渡到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希望本文提出的一些建议能够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工作有所帮助,为小初衔接的顺利进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王霞.六年级语文教学做好小升初衔接的实践探讨[J].华夏教师,2023(34):58-59.

[2]钱文英.小升初背景下小学高年级语文衔接教学策略探究[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3(9):85-87.

[3]王涛,王莹滟.小初衔接学生语文学习的问题与策略培养[J].教育科学论坛,2023(5):20-23.

[4]姚英杰.基于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升初衔接教学策略探寻[J].小学生作文辅导(上旬),2022(5):98-100.

猜你喜欢
阅读教学小学语文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数学大世界(2018年1期)2018-04-12 05:39:14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Passage Four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6:12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