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位一体、交叉复合”视角下应用型高校一流课程建设研究

2024-02-09 00:00:00黄金雪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4年36期
关键词:六位一体应用型高校计算机网络技术

关键词:六位一体;交叉复合;应用型高校;一流课程建设;计算机网络技术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4)36-0147-02"开放科学(资源服务) 标识码(OSID) :

0 引言

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指出:要建设适应新时代要求的一流本科课程[1]。广州商学院作为一所应用型高校,一直致力于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因此,本研究提出“六位一体、交叉复合”的一流课程建设理念。计算机网络技术作为信息技术类相关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在培养学生的网络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2]。如何基于“六位一体、交叉复合”理念打造一流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是当前研究的重点

1“ 六位一体、交叉复合”课程建设模式

1.1“ 六位一体、交叉复合”的含义

“六位一体、交叉复合”指办学指导思想和定位、学校层面规划、专业层面规划、专业教学质量标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教学大纲)“ 六位一体”;进行学科交叉、课证交叉、理实交叉的“交叉复合”。

1.2“ 六位一体”在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建设中的内涵

在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建设中,“六位一体”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广州商学院以培养应用型人才、服务地方经济为办学指导思想与定位,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则依此致力于使学生掌握网络技术知识,以解决实际问题并满足企业需求。

学校在课程建设中发挥着多方面的作用,注重学科建设与课程改革。一方面,投资建设先进的网络实验室以提供实践平台;另一方面,建立课程质量评估体系进行质量监控。计算机专业以行业需求为导向来规划课程体系,其中,计算机网络技术作为核心课程,与其他课程协同配合,以增强课程的关联性与系统性。此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明确规定了该课程的学分、学时、位置以及围绕培养目标所设置的教学内容与实践环节。

此外,课程有着明确的专业教学质量标准,涵盖网络基础知识与实践技能的教学内容以及多元化教学方法与评价体系。同时,课程标准(教学大纲) 详细规定了教学目标(包括学生知识、技能和素养要求) 、内容(及时更新) 、方法(理论与实践结合) 、进度(合理安排) 和考核方式(综合评价) 。这几个层面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共同为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高质量建设提供支持与保障,促进课程在培养应用型网络技术人才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1.3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体现“交叉复合”

1) 学科交叉融合。打破学科壁垒,促进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如与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等学科进行交叉融合,引入跨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2) 课程与行业认证的交叉融合。在网络通信领域,华为是国内的行业龙头。可以将华为认证的技能要求纳入课程目标,培养学生具备行业认可的网络技术能力,以满足企业对网络人才的需求。

3) 理论与实践交叉融合。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3]。在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中,应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与实践操作的结合,通过实验教学、课程设计、实习实训等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理论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2 实施“六位一体、交叉复合”课程建设模式的路径

根据该模式的理论框架,本研究提出了课程建设的实施路径,如图1所示。首先,应明确课程目标,结合学校的定位和人才培养方案,确立知识、能力和素质目标,并将其细化为具体的学习任务和评价标准。其次,应优化教学内容,实现多维交叉融合,引入行业认证知识,强化实践教学,并增设高阶实验项目。再次,应创新教学方法,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应加强教师团队建设,提升教师的教学和实践能力,并邀请企业工程师参与教学。此外,应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最后,应完善评价体系,实施全面评价,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并注重过程性评价。

3 基于“六位一体、交叉复合”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建设实践

3.1 确定课程总体目标,制订课程教学大纲

按照广州商学院课程建设规划提出的“构建融合思想教育、知识、能力、素质培养于一体的应用型课程体系”,结合学校办学定位及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从“思想道德、知识、能力、素质”4个层次确定课程总体目标,制订的课程教学大纲详细规划了课程过程性考核方式和评价标准,在教学计划中,对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学生学习预期成效、评价依据、教学方法、资源及课程思政元素进行了详细设计。

3.2 优化教学内容,实施“学科交叉融合”“课证融通”“理实交叉融合”

3.2.1 实施“学科交叉融合”

1) 与电子信息专业交叉。在网络硬件设备方面,如路由器、交换机等的原理和设计,与电子信息专业知识相关。学生需要了解电子电路、信号处理等知识,才能更好地掌握网络设备的工作原理和故障诊断方法。2) 与通信专业交叉。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紧密相连,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中关于数据通信的内容与通信专业的知识有不少重合。学生要学习通信原理、传输介质等知识,以理解网络中数据在不同介质中的传输机制,从而实现计算机网络与通信专业知识的有机融合与应用。

3.2.2 实施“课证融通”的交叉融合

华为作为国内网络通信行业的佼佼者,在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中融入华为认证的相关内容显得尤为必要。具体融入内容如表1所示。

3.2.3 实施“理论与实践”的交叉融合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一门兼具理论性与实践性的课程,必须将理论知识与实践项目紧密结合。例如,将网络体系结构、协议原理等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网络的搭建、配置及故障排除等实践项目中。在讲解网络协议时,可引导学生利用抓包工具分析协议的工作流程,并进行相应的配置实验。此外,还可引入企业网络建设、运维等实际案例,结合理论知识进行讲解,使学生了解理论在实际中的应用场景,进而提升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3 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提高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效果的关键在于创新教学策略[4],具体措施包括:

1) 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项目驱动教学法:通过结合真实项目,将课程知识融入实践之中,指导学生构建企业网络。案例教学法:设置真实的网络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并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其应用能力。

2) 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网络教学平台:充分利用平台发布教学资源、布置作业、进行在线测试和讨论,以实现资源的共享与师生间的互动。虚拟实验室:借助模拟器等工具,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实验,进而提高实验的灵活性和可重复性。

3) 有效激发学习兴趣。实施“以赛促学”策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科竞赛,如华为ICT大赛,以此促进他们的主动学习,锻炼其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获奖还能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同时,引入前沿技术:将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融入教学之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5]。

3.4 加强教学团队建设,提升教学水平

1) 积极引入企业专家。邀请企业专家担任课程的兼职教师,并开展专题讲座,为学生传授行业的最新知识和实践经验。同时,聘请企业工程师指导实践教学环节,如实习实训、毕业设计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2) 加强教师专业培训。以学校发展规划中提出的“加强‘双师双能型团队’建设,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为指导思想,鼓励教师积极考取职业资格证书,掌握职业技能,为课程团队培养一批具备“双师双能”素质的教师。同时,充分利用产业学院校企合作的优势,选派教师参加行业相关的培训活动,以了解行业的最新动态。此外,还安排教师到相关企业进行实践锻炼,使他们熟悉行业的实际需求和技术应用,从而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

3.5 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为贯彻广州商学院课程规划中提出的“对已有课程实验指导书进行修订,并完成新实验指导书的编写”这一建设目标,以及实现“强化实践课程教学”的课程规划建设任务,我们结合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特性,对课程实验内容进行了重新设计。实验内容由以往的以验证性实验为主,转变为验证性、设计性、综合性和创造性实验相结合的体系,实现了由低阶到高阶的全覆盖,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专业学生的学习需求,如图2所示。

3.6 优化课程评价体系,全面评估学生学习状况

1) 构建多元化的评价机制,全面涵盖考试成绩、实验报告、课程设计、小组作业等多种评价方式。

2) 加强过程性评价,从考勤、课堂表现、日常作业、章节测试、参与讨论等多个维度进行全方位、多维度的评估。

4 课程建设成效

4.1 实施混合式教学,构建线上资源,注重过程评价

课程从单一的线下教学模式转变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并在超星云平台上构建了丰富的教学资源。这些资源包括超过120个视频资源(总时长超过1 300分钟) 、1 000余道题目的题库、20多个任务点章节、50多个非任务点章节以及1 000多个讨论区话题等。同时,利用超星云平台,实现了学习过程性评价的管理。通过章节任务点、章节测试、作业、签到、讨论等多维度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4.2 出版“案例导向、课证融通”的实验教材

由本文作者主编的《计算机网络实验教程》于2024 年由湖南大学出版社出版。该教程中的每个实验均以实际应用案例为驱动,融合了华为HCIA和HCIP认证内容,从基础验证性实验到高阶的创造性实验,全面覆盖,以满足不同层次和专业学生的学习需求。

4.3 通过“课证融通 以赛促学”的策略取得显著成效

在过去的三年中,有超过300名学生获得了华为认证,其中超过十人获得了HCIE高级认证。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中表现出色,特别是在华为ICT大赛中连续三届荣获全球赛特等奖(全国唯一) 。

4.4 师资团队建设成效显著

课程团队由9名教师组成,其中包括2名企业工程师(占22%) 、5名“双师双能”教师(占55%) 以及3名持有行业认证的教师(占33%) 。在过去的三年里,团队教师参与了十多次行业企业实践培训,实践教学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5 结束语

广州商学院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在“六位一体、交叉复合”理念的指导下,取得了显著成果。课程建设在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改革、师资队伍优化和实践教学体系完善等方面均取得了积极进展。例如,混合式教学资源丰富多样、实验教程特色鲜明、课证融通与竞赛成果丰硕、师资团队结构优化等。然而,挑战依然存在,如资源整合难度较大,学科专业融合深度有待进一步加强。未来,我们将持续优化课程建设,整合资源,深化学科融合,拓展实践基地,完善教学体系,不断提升课程质量,为应用型高校一流课程建设提供典范,助力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猜你喜欢
六位一体应用型高校计算机网络技术
中学语文“六位一体”课堂教学模式构建刍议
群众路线视域下高校“六位一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模式探讨
理论导刊(2016年12期)2016-12-27 15:59:34
民办高校“六位一体”学生工作机制探究
青春岁月(2016年21期)2016-12-20 11:32:40
机械工程专业石油装备方向认识实习实践的思考与探索
应用型高校商科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探析
应用型高校开放式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与优化
电子信息工程中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实践探究
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在实践中的应用分析(1)
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在实践中的应用分析
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数据库管理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