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项目教学;思政元素;文化特色;编程思维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4)36-0168-03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 标识码(OSID) :
0 引言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思政课”的重要指示批示和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2]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加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意见》[3]精神,高校越来越重视课堂思政建设。C语言程序设计是工科基础课[4],项目教学法注重在实践的第一线培养学生的职业操作技能、创新思维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适应工作岗位的能力,是一种“真刀真枪”的演练。将项目式教学和C语言程序相结合,具有更强的实践性,应用性,但如何在项目式教学中有效地融入思政元素,是当前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面临的挑战。
1 课程思政应用在C语言程序设计项目教学的难点
1.1 专业课思政元素难把握
部分专业课教师,尤其是工科类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识存在偏差,认为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关联性弱,难以将两者有效融合[5]。同时由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复合性,专业课应用性强,适用范围广,重在实践,教师很难准确把握专业课的思政元素。另外专业课教师往往不能很敏锐地抓住思政元素,缺乏统一的课程思政体系建设,导致教师在挖掘和应用思政元素时缺乏有效指导。
1.2 高校文化差异
教学目标往往和课程思政目标是结合在一起的,是一个系统性工作,须对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进行规划周详的改革。同时每个高校的文化特色不同,高校在改革的时候生搬硬套导致在对学生课程思政教育时出现观念上的偏差[6]。高校在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时,需要结合自身特点,构建完整的课程思政体系,以确保思政教育的有效性。
1.3 项目教学思政难点
项目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并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这与传统教学模式有着显著区别[7]。
如何制订合理的学习目标,并设计可操作的实施方案,是项目教学的关键问题[8]。项目教学需要与之匹配的教材,传统的教材划分方式往往不适合项目教学,需要专门编制符合项目教学特点的理论教材和实验教材[9]。项目案例通常是较为复杂的程序,需要根据知识模块将案例分解为多个子项目,以便更好地与理论和实验课衔接。项目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案例,并将其升华至更高的思想高度,是项目教学中的重要挑战[10]。
2 项目教学在C语言课程中的应用
2.1 明确教学目标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是工科专业学生必备的基础课程,其目标是使学生掌握C语言编程技能,并培养学生的编程思维,为后续的软件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11]。
为了更好地实现项目教学目标,将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目标划分为“语句、代码、程序、应用”4个层次,旨在培养学生的编程思维,进而提升学生的编程能力[12]。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C语言,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循序渐进,从简单的代码练习开始,逐步提升编程能力,最终掌握编程思维。将项目教学目标转化为可衡量的指标,使教学效果更加明确。
2.2 组织项目教学
1) 实践教学教学过程中,以学生学习成果为导向,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13],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循序渐进地设计教学案例和实践案例,并将思政元素融入其中,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和生动。
以开放性实验“学生成绩系统”为例,将该项目分解为多个子项目,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首先,让学生完成简单的子程序练习,作为项目的前期准备。然后,发布完整的项目任务,要求学生在前期基础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完成系统设计。最后,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完成更复杂的项目,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知识,提升技能。通过分步教学,学生更容易掌握复杂知识,并最终完成项目设计。
2) 理论教学
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将问题转化为程序语言,并理解编程背后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通过问题引导、分组讨论和互动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使课堂充满活力。
3) 线上监督与分析
随着信息技术以及AI技术的发展,许多课程进行教学改革,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已经成为教育教学的有效手段[14]。利用“学习通”教学平台发布学习资源,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利用在线测试平台,及时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课后布置习题,包括选择题、判断题和编程题等,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并提升实践能力。通过线上资源的有效利用,并将其与平时成绩挂钩,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3 将课程思政融入程序设计课程改革实践
3.1 思政元素
1) 结合地方特色
陕西是一个富有文化底蕴、红色文化丰富的城市,形成了憨厚老实的老秦人形象,这些经典的故事、鲜活的人物都是最好的思政育人元素,若将其有机融入专业知识讲授,使学生在听课过程中既掌握专业知识,又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这样才是一节完美的、有意义的课程。另外陕西还拥有比较浓郁的红色文化,延安精神,这也是激励新一代青年最好的素材。理工科教师挖掘的课程思政元素应以小见大,在课程教学中找准思政切入点,通过对教学案例和实践案例的重新设计,从细微处挖掘和融入通俗易懂、接地气的思政元素。
2) 综合文化特点
西安作为陕西的省会,十三朝古都,历朝历代都有着“爱国情、强国心、报国志”的凄美故事与豪言壮志。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计算思维和程序设计能力的基础课程。C语言作为大多数专业大学生第一次接触的计算机类编程学科,旨在培养学生的内在素养,将固有思维转化为计算机思维的目标。学生在学习的同时改变自身原有的思维模式,以及知识结构,这就要求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15]。“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相信古人的智慧足以引导当代大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方向。
3) 融入校园文化
结合我校“人文、科技、创新”和谐统一的办学理念,秉承“自强不息、修德载物”的校训和“笃实惟新、负重图强、驰而不息、交通报国”的大学精神。当今社会,飞快的生活节奏让大家变得比较浮躁,很难能守护初心,面对社会复杂的诱惑,很容易让学生迷失自我,陷入花花绿绿的“世界”中,因此,广大学生更应该秉承学校的办学理念,艰苦奋斗,秉持初心。
4) 植入编程思维
C语言设计是大多数专业的第一门语言课程,与其说学会C语言,倒不如说是学会编程思维。C语言中包含基础的数据类型、程序设计结构等知识,对于学生的逻辑判断能力要求较高,需要学生能将平时的数学问题、实际问题转变为程序思维,最终用程序实现。在C语言中存在很多有趣且富有内涵的问题,例如利用循环知识解决“每天进步一点点”的问题,这样能让学生在掌握循环结构的同时督促学生每天学习,所谓“积跬步以至千里”;利用switch语句实现人生路径选择的设计,教育学生尊重每一次人生路上的选择。将这些励志、有引导性的人生哲理融入各个知识点中,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自己验证结果,同时能从具体、实际的案例中尽快掌握编程思维,从而以一应百,能自行解决所有问题。
3.2 改进教学方法
目前的课程教学,教师主要关注的是知识维度、技能维度和学习维度3个维度的教育教学,即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16]。项目教学能够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熟练掌握,若恰当地结合一些思政元素可以让广大学生塑造良好的精神品质,担负起历史使命,承担公民责任。
让学生在掌握C语言知识的同时,教师应搜索课程思政资源,将其融入原有的项目教学方法中,建立C 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思政体系,形成C语言课程思政库。以“学生成绩系统”为例,下表为部分项目对应的知识点与思政融入点对应表。
4 结论
大学生是祖国的下一代,少年强则国强,广大青年应当有明确的爱国情怀,为祖国、为民族、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因此,大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还要注重他们的精神培养,C语言程序设计是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基础工具,一方面应当注重实践,让学生能够真实用到,促进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另一方面要结合所处的地方特色、文化特点、高校文化等进行课程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