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莉莉
【摘 要】 教师教学时应紧扣单元语文要素,抓住作文核心进行教学,贯穿课文写作方法的学习与运用,不断梳理、总结、提炼,巧设学程单,帮助学生在作文中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方法。
【关键词】 语文要素 学程单 课文示范 习作教学
叶圣陶先生认为:“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教材的课文文质兼美,用课文教作文顺应了教材的编写意图。
四年级上册习作《我的心儿怦怦跳》、五年级下册习作《他 了》和六年级下册习作“让真情自然流露”都是表现人物内心的习作练习,但年级不同,单元的语文要素不同,作文的要求也不同。教师应紧扣语文要素,抓住作文的核心,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学习写作技巧。
作文内容:《我的心儿怦怦跳》
语文要素:写一件事,能写出自己的感受。
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这样用好课文:回顾第五单元的习作“生活万花筒”,复习“按一定顺序把事情写清楚”的写作方法;回顾第六单元习作“记一次游戏”,复习“把过程写清楚,尝试写当时心情”的写作方法;回顾第六单元“语文园地”的“词句段运用”,复习“用动作描写表现心情”的写作方法。显然,这次习作练习是在之前习作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既巩固了“写清楚事情的经过”的方法,又将“写清楚当时的感受”作为新的训练点,不断提升学生把事情写清楚的能力。
如何“写清楚当时的感受”呢?教师可以依托课文的示范作用,精心设计学程单。学生在学程单的引导下,自主学习、合作交流,通过回顾课文中的旧知,掌握“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心情”这一写作手法。
教学时,笔者借助课文《牛和鹅》,出示课文中体现“我”见到鹅和被鹅袭击时心情的词句,引导学生思考课文是通过描写人物的哪些方面来表现心情的。
【学程单一】
1.自主学习。关注《牛和鹅》课后第二题,回顾课文中体现“我”见到鹅和被鹅袭击时心情的词句(“阅读材料”画线部分,见下页。)思考这些词句是通过描写人物的哪些方面来表现心情的。
2.合作交流。完成“阅读材料”后的填空,并在小组内交流:这些片段分别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内心?
作者通过 描写来表现“我”见到鹅的心情。
作者通过 描写来表现“我”被鹅袭击时的心情。
作者通过 描写来表现“我”被解救时的心情。
通过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材料一”中的“马上都不说话了”写出了“我们”见到鹅那一瞬间的心理反应,“贴、走”等动作写出了“我们”当时内心的恐惧。“材料二”中,面对鹅的追赶,“我”吓得“脚也软了”,写出了“我”在危险状况下最真实的感受。当鹅咬住“我”时,“书包掉了”“鞋子也弄脱了”,写出了“我”在慌忙逃窜中的狼狈不堪。“鹅要吃我了!鹅要咬死我了!”这样写大叫,写出了“我”的极度恐慌。“材料三”中,“我也挂着泪笑了”这一神态描写,写出了危险解除之后“我”的轻松心情。
这份学程单旨在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再次品味课文通过人物动作、神态、语言、心理的刻画来表现人物心情的写作手法,从而感悟习作技巧。
人物的心情是多样的,笔者又借助《陀螺》一课,指导学生学习描写心情变化的写作方法。课堂上,笔者出示了课后第二题中的句子,引导学生梳理作者是怎样表现人物心情变化的,通过讨论交流,提炼出作者的心情变化过程。
【学程单二】
1.自主学习。关注《陀螺》课后第二题,回顾课文中体现“我”心情变化的词句,思考“我”的心情是怎样变化的。
2.合作交流。完成“阅读材料”后的表格,并在小组内交流:这些片段分别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内心。
通过学习交流,梳理表格,课文中“我”的心情(郁闷—难过—开心—极其高兴—尴尬—欢乐—自豪)随着事情的发展一一呈现了出来。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自主建构写清楚感受的方法。有了课文引路,学生从熟悉的内容中能更容易梳理、提炼将感受写清楚的方法。
作文内容:《他 了》
语文要素:尝试运用动作、语言、神态描写,表现人物的内心。
这篇习作要求学生写一件事,把一个人当时的表现写具体,反映出其内心。练习的重点是在原有习作能力的基础上,提升动作、语言、神态等细节的表达,把人物的表现和感受写具体。这个单元的课文都很好地展现了这种方法。
【学程单】
1.自主学习。阅读材料,思考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来表现人物内心的,分别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内心。
2.合作交流。完成“阅读材料”后的填空,并在小组内交流。
从人物的 描写中,可以看出沃克医生的内心 。
从人物的 描写中,可以看出毛主席的内心 。
从人物的 描写中,可以看出沃克医生的内心 ;病人(军神)的内心 。
通过学程单的指引,学生发现“材料一”中作者通过动作描写写出了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手却在颤抖,可以看出他内心的紧张。“材料二”中描写了毛主席“踌躇的神情”“黯然的目光”,写出了其面部细微的神态变化,由此看出他失去爱子的悲痛。“材料三”,从人物的语言描写中可以看出,刘伯承镇定平静,而沃克医生从生气到愣住,内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描写沃克医生和病人(军神)的?
作文内容:“让真情自然流露”
这次习作强调写印象深刻的内容,唤起学生真实的情感体验,写出真情实感。这次的重点是选择合适的内容,情感表达要自然。
【学程单一】
1.自主学习。聚焦习作例文《别了,语文课》的第三个旁批,在文中找出提到的两件事,思考:作者为什么只写同学留言和老师送书?聚焦习作例文《阳光的两种用法》的第一个旁批,在文中找出母亲把“老阳儿”叠在被子里的事情,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写这個常见的事情?
2.合作交流。小组内交流:这样选材有什么用意?通过回顾课文,思考交流,联系前文提到的移民,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别了,语文课》中“同学留言和老师送书”这两件事并不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选材时可以选择只在自己或少数人身上发生的事情。
而《阳光的两种用法》中,虽然把“老阳儿”叠在被子里的事很常见,但它饱含着母亲的智慧以及对子女的爱,让作者印象深刻,难以忘怀。即使是普通、平凡的小事,只要它饱含着真情,也是可选择的好内容。
在情感表达方式上,如何写出真情实感呢?笔者引导学生回顾精读课文《那个星期天》,设计这样的学程单——
【学程单二】
1.自主学习。聚焦片段(阅读材料一、二),了解两份材料中作者分别是通过描写什么来表达情感的。
聚焦课文第6自然段(阅读材料三),了解作者运用了哪些方法,又是如何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表达自己情感的。
2.合作交流。通过交流,引导学生发现“材料一”中作者是通过内心独白表达情感的。“我”和母亲口头说出来的语言和“我”的心理独白交织在一起,质朴动人,鲜明地表现了“我”焦急万分的心情。“材料二”中作者巧妙地把心情融入景物中来表达情感,光线“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是“我”心情越来越失望、沮丧的外在表达。这种写法在文中不止一处,教师可引导学生找一找,品一品,心情不同,对身边景物的感受也不同。在体会前两种方法的基础上,再整体感受“材料三”,了解作者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表达情感的写作方法,可以让学生交流文中运用到了哪些方法,表达了怎样的心情,感受真实、自然的表达效果。※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实验学校附属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