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2024-02-07 19:14居魏魏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4年1期
关键词:知识点信息技术作业

居魏魏

信息技术推动了各行业领域的现代化发展,在教育领域的应用,通过实施“互联网+学科”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学习更多的知识技能。

信息技术与高中地理教学的整合,推动了教学模式与观念、内容的创新,实现了教学课堂的提质增效,也对教师的职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加强实践经验总结,借鉴优秀的经验,灵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展开地理教学,确保学生的深度学习,促使三维教学目标得以尽快落地。

一、课前预习阶段应用信息技术

(一)微课

高中地理知识复杂烦琐,引导学生展开有效的学习,有利于降低学生课上学习的压力和难度。微课是信息时代的产物,也是有效的现代教育技术,有着短小精悍等特点,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确保学生的学习质量。如在学习“自然灾害的成因”相关内容时,本章内容详细阐述了影响我国的常见自然灾害,包括洪涝与泥石流、地震等灾害的成因。教学重难点是常见自然灾害的空间分布特征;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教师课前围绕教学重难点制作微课视频,帮助学生初步了解本章的教学内容。微课视频中布置跟踪训练习题,学生线上讨论预习中的个性与共性问题,教师将问题作为课上讲解的重要内容,确保学生课上学习的深入性。

(二)设计导学案

依托现代信息技术课前制作和线上推送导学案,帮助学生明确课前预习的方向和目标,确保学生预习活动的有效性。如在学习“地球的宇宙环境”相关内容时,学习目标是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阐述太阳的大气层结构及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学生阅读文本内容后,完成宇宙物质性与运动性的概念填空;出示太阳示意图,完成图中按照离太阳由远到近的顺序,完成天王星与地球、水星等填空;完成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与影响相关的填空;完成地球普遍性、特殊性的概念填空。布置基础达标训练题,给予方法技巧的提示,如分析一个天体是否适合生命存在与发展,应当借助地球上具有适宜生命存在与发展的温度、大气、液态水三个方面的条件来考虑,因为其是生物生存的必要条件。布置综合提升的选择题,并出示答案,带动学生在预习中的思维自然过渡。

(三)前置性作业

教师依托网络教学平台推送课前预习的拓展性资料,并布置前置性作业,保障学生的前置性学习。一是合理布置问题。在地理前置性作业中,把握问题思考难度的跳跃性,如在学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在前置性作业中出示案例,提出“涸泽而渔”“建设自然保护区”“外国友人在长城捡拾垃圾”“在面对环境问题时各个国家之间应承担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等问题,引导学生围绕案例思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与原则。学生可结合教材与生活实际,通过网络查阅资料与学习小组交流等途径获取答案,并在课堂学习时展示,教师加以适度讲解。二是引导学生具备前置性学习的基本能力。借助网络教学平台的前置性作业,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与主观能动性。如在学习“地球运动”的相关内容时,在前置性作业中,可要求学生绘制二分而至地球绕日公转示意图、黄赤交角示意图及二分而至光照图,在绘图时思考地球所处各位置、太阳垂直照射点所在的位置及移动轨迹、移动原因。要求学生线上搜索相关视频,从多个角度理解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或验证自己的猜想。通过完成前置性作业,帮助学生了解基础知识,节省课上学习的时间。教师指导学生绘图,逐步深入探究知识点,更利于学生掌握抽象的地理知识。

二、在课堂应用信息技术

(一)创设教学情境

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地理教学,离不开兴趣内驱动力的支撑。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支撑,能够让学生始终维持高涨的学习热情,拓展想象力,活跃思维,实现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如在讲解“自然灾害”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利用三维动画等方式展现自然灾害的巨大破坏力及发生过程,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自然力量。引导学生思考“地震带的位置有哪些”“人类能否利用火山”等问题,促进学生学习兴趣高涨,使其深切体会到地理教学内容。

(二)带动学生多感官刺激

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的整合,能够让学生具体且直观地了解抽象地理内容,尤其是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的應用,能够带动学生多感官刺激,轻松完成教学内容。如在讲解“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相关内容时,画出俯视图、正视图、切面图等多个图形的传统教学形式,时间成本大,教学效果不尽理想。教师可依托现代教育技术,利用视频课件的演示方式,让学生直观了解背斜、向斜是由于地壳运动使水平地层弯曲变形生成的,并看到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缓慢镜头,理清地理事物演变的过程。

(三)整合教学资源

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借助信息技术进行地理教学,可形象生动地演示出不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既能总结以往学过的知识点,又能铺垫新知识点,加深学生对新旧知识点的理解,做好地理知识的衔接。二是加强与生活的联系,可突出地理知识的实用性。采取生活化的教学案例,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全身心地参与地理课堂,进行主动思考与自主探究,使得地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衔接,让学生意识到学习地理知识的价值意义。在讲解“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的相关内容时,可联系生活实际,将抽象的知识变得简单化与具体化,加深学生的理解记忆,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导入学生所熟悉的二十四节气歌的相关教学内容,二十四节气与太阳直射点移动有关,节气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发生变化,对农业生产有重要的方向指导作用,也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引导学生分析不同节气的气候特征,再将太阳直射角移动相关内容融入课堂,切实拉近地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距离,增强学生的认同感,提升其生活品质。三是渗透多学科融合教学理念,利用资源库轻松调取美术、政治等领域的教学素材,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拓展课堂容量与学生的文化视野。如在讲解地理气候的相关内容时,引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等诗句,或是结合这些诗词内容,设置一些相关的地理习题,实现地理与语文知识的整合,帮助学生全面认识地理内容。如在讲解“季风环流的季节变化规律”相关的内容时,利用计算机模拟整个运动的全过程,学生通过地理事物发生变化的过程,可准确地观察到地理现象,并归纳出科学的结论。如在学习“时区与区时”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引入数学的横纵轴知识,经度用横轴来表示,维度用纵轴来表示,帮助学生直观看到时区的分布,在脑中形成一种清晰的理解思维。如结合生物学的观点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赤潮形成的原因;从化学的角度讲解红壤的形成原因等。切实从生物与化学的角度分析一些特殊的地理现象,能够使地理教学变得更加专业。注重与经济学及哲学思想的整合,让学生科学地分析问题。可渗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观,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将人类诸多的生活与生产活动看作是一种经济活动,遵循基本的经济规律,此时教师可渗透经济学原理,引导学生从经济学的角度去阐释地理现象。如“天体系统”等地理知识都渗透了哲学思想中普遍联系的观点,“地质作用中的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的关系”是哲学思想中矛盾的重要体现。引导学生利用经济学等思想去分析地理问题,更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

(四)发展信息素养

地理学科内容的涉及范围广且内容复杂,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线上搜索丰富的教学资料,具备搜集、处理和加工信息的能力,小组讨论后得出完整性的结论,确保合作探究学习的深入性。如在学习“新能源”的相关内容时,教师讲解完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资源后,让学生搜索相关资料,了解不可再生资源的特性,以此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加深学生对能源问题的理解,使学生更加珍惜资源与爱护环境。

三、课后复习巩固阶段应用信息技术

(一)思维导图

地理知识复杂烦琐,学生复习整理的难度较大,而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直观了解各知识点的联系,解决了学生复习中知识点易混淆等问题。教师呈现各种思维导图的绘图方式,引导学生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整理零散的知识点,达到预期的复习巩固学习效果。如围绕“地球”的关键词,延伸出地球的形状与大小、地球仪相关概念、经纬线、经纬度等相关内容。如围绕“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的关键词,延伸出天体、天体系统、太阳系、地球等关键词;再围绕“天体”的关键词,延伸出概念与类型等关键词及其内容。如围绕“生态保护”的关键词,延伸出森林、草地、湿地、生物多样性等关键词及其内容。学生将自己整理的思维导图上传至网络教学平台,教师整理至资源库,当作重要的教学资源。

(二)作业软件

作业软件有测试学生单元或本章内容学习成效的功能,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对学生进行基础层次的划分,再针对性地提供课后作业。对基础层次低的学生,作业软件会提供低难度、封闭性的习题,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基础概念知识。对基础层次中等的学生,作业软件会提供中等难度、半开放性的习题,旨在帮助学生实现本课所学知识内容的触类旁通。对基础层次高等的学生,作业软件会提供高难度、开放性的习题,旨在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新旧知识高效解决地理问题,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等学科核心素养。针对学生的错题,作业软件会提供习题解析,拓展學生的学习思路,及时解决学生的思维障碍,拓展学生的学习思路。

(三)辅助学习资料

学生根据课上学习的薄弱环节,课后反复观看微课视频与课件等教学素材,巩固所学知识内容。对于教师概括性讲述的内容,感兴趣的学生可线上通过慕课或微课等丰富的教学资源去学习了解,不断拓展知识面与眼界。教师布置多元化作业,如要求学生通过观看视频等方式,了解最新的环保政策制度要求等;展开课外小组实践活动等,将活动报告整理并上传至网络教学平台,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等。线上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接受社会各界人士的点评与激励等,更利于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和成功欲,让学生在反思性学习与互评中,切实实现取长补短与优势互补。现代信息技术不仅是教师有效的辅助教学技术,也是学生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的有力工具,这就需要教师加强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育,指导学生有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去自主学习,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提高学习质量等方面的作用价值。

将依托现代信息手段的教育技术渗透到课前预习、课堂深入学习、课后巩固复习的阶段,让学生在开放性的氛围中积极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切实突出以学生为主体、陶行知的六大解放思想等现代化教学理念。注重与学生的线上线下沟通交流,动态性地调整教学方案,确保教学设计更加贴合学情,推进地理教学改革的稳中求进。

猜你喜欢
知识点信息技术作业
一张图知识点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作业
关于G20 的知识点
我想要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