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艺臻
随着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多种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中,并由此催生出全新的社会样态。在此背景下,传播环境也受此影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毋庸置疑,新媒体时代已然到来,因此从不同角度研究当今的传播现状显得尤为必要且重要。由李昌文所著的《传播语言:演变、特征与趋势》一书,立足当今新媒体发展现状,以开放的视野和现代的学术思维,从传播语言的角度切入,分析新媒体时代传播语言的不同形态与特点,搭建起创新性十足的传播语言学框架,不仅为研究当代传播现状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传播语言学的理论发展做出了极大贡献。
近年来,网络重新定义了信息交往的模式,成为社会运行的重要力量。在此影响下,传播的各个环节均产生了较大变动,其中,传播语言也形成了新的传播形态。本书理论扎实,内容全面且观点新颖,分别从历时和共时两个逻辑出发,思考新媒体视域下传播语言的新变化与新特点。首先,作者从基础概念出发,解读新媒体时代、传播语言等内容,为本书搭建坚实的理论基础,也为读者理解本書主旨搭建起清晰的理论框架。其次,作者从历时角度出发,呈现不同时代传播语言的变迁;同时,从共时角度出发,对新媒体时代传播语言的不同形态进行了细致分析。最后,作者结合当下传播语言的特点,对传播语言的误用进行分析与说明,为传播语言的规范化使用作出指引。
概念解读,阐述传播语言的基本功用及特点。通过本书内容可知,传播是一项社会活动,传播行为随时随地都在发生,因此传播学可用于分析广泛的社会现象,它与诸多学科均有交叉。其中传播语言学便是传播学与语言学的交叉学科,语言为人类传播活动提供了必要且便利的前提条件,构建起了全新的传播活动。传播语言相较于一般语言而言有更多的显著特点。首先,传播语言的交互性更为突出,它需要传受双方皆能理解,以达到期望的传播效果。其次,传播语言具有社会性,用以助力完成社会性的传播活动。并且,传播语言的时代性也十分突出,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里,传播语言会呈现出不同的样态。除此之外,传播语言不同于语言的模糊性,传播语言追求明确,这也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传播活动本身。
历时分析,总结不同媒介环境下传播语言的变迁。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条件下传递和交换信息的过程,它与许许多多的社会环节产生联系,因此社会各方面的变动都会对传播活动带来影响,传播语言也因此会发生诸多的变迁。本书作者从语言的产生开始对传播语言的变迁进行了细致梳理,形成了清晰的传播语言发展脉络,归纳出传播语言变迁的制约因素及一般规律。最早语言的产生为人类传播活动带来了极大便利,让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往来变得更加容易;文字的诞生和印刷术的发明则使得传播内容储存突破了时空的局限,为传播带来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电讯的发展使得传播语言再次发生变化,跨时空的文字、声音、图像传播变为现实;而今传播介质因网络再次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即时传播成为现实,传播语言甚至突破二维变得更加立体、可感。由此可见,传播语言因时而变、应运而生、顺势而为。
规律总结,助力传播语言的理性与规范性使用。当今新旧媒体更替、融合,人们受其影响,对图像这样的传播内容有着更加丰厚的兴趣,视觉语言成为新媒体时代的传播语言重镇。人们在图像信息的裹挟下,对长篇深入的文字信息愈发地失去耐心,沉迷于夺人眼球的短视频中而无法自拔。视觉语言虽然适应了互联网化的趋势,是媒体转型的表征之一,也因此赢得了受众群体的青睐,但是传播活动对视觉语言的滥用现状却不容忽视。视觉语言的滥用挤压了其他传播语言的发展空间,不利于良好传播活动的形成;从传播活动的文化性和民族性的角度出发,不加分别地使用视觉语言也不利于传播活动的良性发展。因此,媒体应该肩负起优秀文化传播的责任,根据传播内容合理使用视觉语言,不可为了迎合受众而滥用视觉语言。
作者单位 中国传媒大学
【编辑:李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