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秋红
近年来,短视频内容生产和产业发展整体呈现高速增长趋势,《2022年全国广播电视行业统计公报》数据显示,仅2022年度网络视听行业就新增短视频51873.53万小时,数量持续增长。凭借短、平、快优势,符合互联网碎片化、即时性传播特征,短视频用户规模持续增长,截至2023年年底,国内短视频用户规模约为10.12亿人,占网民总数比例高达94.8%,用户人均单日使用时长超过2.5个小时,遥遥领先于其他应用。作为一种新型视听业态,短视频已成为我国网民获取信息、学习知识、休闲娱乐的最主要媒介之一,成为广大用户获取新闻资讯的首选,甚至超过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以及新闻资讯的聚合平台。
短视频高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也不可小觑。单从内容质量上看,整体质量水平不高,现象级的优秀精品短视频作品尚偏少。不同程度存在导向不正、内容不实、格调不高等问题,有些甚至热衷于以低俗、猎奇、搞怪、摆烂等内容博取用户眼球、污染社会风气。此外,短视频侵权问题仍屡禁不止,严重影响原创者权益和市场秩序,亟需高度重视和加强管理,营造高质量发展的清朗空间。
强化短视频平台主体责任。一是将短视频平台纳入监管。有关行业公报统计显示,目前持证及备案的网络视听机构有2974家,但多数短视频平台未纳入其中,须探讨将所有短视频平台均全部纳入有效监管范围,探讨全面开展登记备案工作及颁发资质许可证制度。探索建立专门监管方案,进一步优化加强政策指导和内容管理。二是优化平台审核机制,严格强化审核把关。平台要在加强自身审核力度同时,持续优化审核机制,采用人工智能+人工审核的双重保障,并将审核机制全面落实到内容播出前和播出后,形成闭环管控。三是运用正确的导向驾驭算法,优化智能推荐。对于唯流量导向和商业利益导向,造成不良影响的平台,须敲响警钟加以整顿。督导此类平台用正确的导向驾驭算法,摒弃“流量至上”,利用算法加大优质、正能量内容推荐力度,实现主流价值观引领。
强化对短视频创作者管理引导。短视频创作门槛低,全民共创业已蔚然成风。然而创作者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存在价值导向缺失,导致短视频内容质量良莠不齐,甚至炫富拜金、卖惨扮丑、猎奇低俗、版权侵权等问题频出,亟需探讨从全员、多主体层面对短视频创作者加以规范管理、正确引导。一是将短视频创作者全面纳入管理。可研究探讨成立短视频创作者协会,整合政府部门、相关机构、行业协会等多方力量统一管理;对于需要较高专业制作水平(如医疗卫生、财经金融、法律、教育)的短视频内容,要求短视频创作者取得相应执业资质并向有关平台报备。二是开展专业培训。通过开设培训学院、培训专区等,从政治道德素养、专业职业素养等多方面对短视频创作者实施综合培训。一方面,要大力培育正能量短视频创作者,不断加大优质内容供给,确保短视频平台成為正能量聚集新高地;另一方面,要引导短视频创作者增强法律观念,确保不传播违法违规内容,加强创作者业务能力培训,提高短视频内容整体质量。三是净化网络生态。近年来,中央网信办持续开展“清朗”系列专项行动,重拳整治网络生态突出问题,治理成效明显。未来,应进一步加大整治短视频领域生态乱象的力度,探索建立常态化管理机制,推出体系化治理措施,塑造正能量网红,助力我国短视频行业高质量发展。
强化短视频综合考核评价。一是大力探寻、研究并宣扬短视频创作规律。从创作主体来看,要探索出一套短视频独有的创作规律、传播规律和审美规律,同时借助平台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一系列新兴技术手段,提高短视频创作整体水平,确保短视频质量;从行业层面来看,要加强对短视频创作规律的研究和宣传推广,明晰正确方向导向,为开展综合考核评价提供科学依据。二是探讨将短视频纳入政府各级各项评审评奖。目前,电影、电视剧、综艺、网络剧等政府、行业有关评审评奖已广泛开展,可探讨将短视频门类亦纳入政府、行业有关评奖范畴,树立典型标杆,发挥示范作用。三是开展专业性综合性评价。当前点赞量、转发量、评论量等,往往更多地是从市场和商业利益角度出发,评价标准较为单一,必须调校和发挥“指挥棒”作用,加快构建形成价值导向、内容质量、传播效果等多维度科学评价体系。进一步加大诸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象舞指数”的推广应用,发挥引导作用,进一步推进短视频作品的专业性综合性评价。
作者系国家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融合发展研究所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