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霞
备好课是教师上好课的关键。学思课堂是否能真正让学生学起来、思起来,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师的备课是否充分。学思课堂更关注学生主动学习善于思考,要求教师必须“备”好学生,“以学为本”组织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必须从学生的“学”出发,教师过高或过低地估计学生能力,会使教学找不到出发点,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进入主动学习。刘红宾老师在九年级物理课《电阻的测量》的组织过程中有这样两个环节:
基于学生刚刚学过欧姆定律及已对测密度的原理有所了解,设计真实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得知待测电阻的大小。
基于学生在《电阻》的学习中已经了解到影响电阻的因素有导体的温度,设计演示实验。利用展示学生测小灯泡的实验数据和测温枪测出小灯泡在不同电压下的温度值,引导学生思考总结得出灯丝电阻与温度的关系。
这两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正是教师对学生的已知及已知程度了如指掌,从而组织了针对性很强且难度适中的课堂活动,教学环节安排的逻辑符合学生学的逻辑,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由浅层学习走向深度学习。
结合文本摸清学生的认知障碍、疑惑程度,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笔者是这样组织七年级语文《散步》的课堂教学的:
教师认识到学生刚刚升入初中进入第二单元的学习,对解读散文主旨的方法把握还不够到位,因而把学习主旨解读的方法确定为教学重点。教学中引导学生解读能读懂的部分,学生很快进入文本学习的兴奋状态,教师根据学生交流的关键词板书:自然、生命、尊重、沟通、责任、亲情、诗意……教师点拨,把这些关键词整合就是本文的主旨,“珍惜健康的生命与美丽的自然,人与人之间相互沟通、互相尊重,重视亲情、承担责任,再增添一些诗意,那生活就是美好的,就是幸福的。”学生在体验中掌握了先分解再整合的阅读方法。
这个教学案例基于教师对学生之所惑的把握,组织了指向性明确的课堂教学。学思课堂中教师应当创设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使学生在体验与领悟中提升学科素养与综合能力。
在备课时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习惯:学生对文本中的哪些内容感兴趣,会提出什么问题,学生在思考问题时,可能会产生哪几种不同的思路、可能会产生怎样的错误,面对问题学生能否解决,可以独立解决还是需要小组合作解决。教师要使自己的教学思维与学生思维、自己的心理活动与学生的心理活动保持一致去分析研究,从而把准学生的“脉”,对症下药,教学才具有针对性。乔亚萍老师执教的高一化学课《物质的量浓度》有一个教学环节:
教师出示典型例题:“将4g的NaOH溶解在250mL水中配成溶液,该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
展示错误解法,学生分析错误解答的原因:清楚运算中涉及体积,但对体积是溶剂的体积还是溶液的体积却不明确。教师继续追问“用题目所给的数据不能计算NaOH物质的量浓度,如果想计算该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还需要补充什么条件?”学生思考后明确错误所在:已掌握“体积=质量/密度”,对质量和密度表示溶质的还是溶液的不明确。对溶质和溶剂的质量可以相加,溶质和溶剂的体积不能相加理解不深刻。
再經小组讨论,补充“溶液的密度”这个条件,最后形成新的认知:计算物质的量浓度时,题目没给出溶液的体积,溶液的体积用溶液的质量/溶液的密度计算。
这个教学环节是从把握学生思维漏洞出发,教师不只看最终结果是否正确,还引导学生去追究错误何以形成,正确答案如何得出,思维过程是怎样。教师了解学生在学习中的考虑、感知、理解与体会,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学生进行了深度体验,思维更加缜密。
教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要用心观察、具体分析、充分估计、合理把握。备课时要面向全体学生设计教学环节,课堂的提问,新旧知识的衔接,新知识的学习等方面,要针对学生差异,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或者可供选择的问题激发学习的主动性,既便于学生独立思考,又便于学生之间互助互补甚至碰撞而产生思维火花,使之产生兴趣、掌握方法、发展思维,各方面得到相应提高。
李勇老师执教的高三数学课《向量问题的常规解法》是这样组织教学的:
教师出示题目后请学生自主完成。请不同水平学生谈自己的解题过程,三位学生面对全体同学讲解自己的解题步骤,三种解法各不相同,解题的思路不同正是学生多样性的体现。再请能力强的学生继续分析这三种解题方法的区别:一种是利用极化恒等式的方法解决,一种是利用坐标化的方法解决,一种是利用参数方程的方法来解决向量中的最值问题。
教师最后总结点评:这体现了数学中的一题多解,但是这三种方法的本质都是运用转化的方法解决向量问题。同学们要注意数学中转化与化归思想的运用,要注意这种一题多解和多解归一问题的提炼和总结。
这个教学环节正是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多样化思维的基础上有效组织教学的,使学生既可扬长,又可补短。教师关注了学生认知结构与知识结构之间的关系,组织引导学生深度体验、深刻领悟,在体验中淬炼思维、在领悟中加工思维。
备学生既要有横向的宽度,了解学生学习方面的情况,以及非学习情况(个性特征、心理特点、家庭背景……),又要有纵向的长度,了解学生在一定时间内的成长变化;备学生可以是教师个人通过历年教学经验的积累,对教材的把握以及课前问卷、课堂提问、与学生交谈辅导、测验考试、批改作业中完成,也可以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二次备课(包括预习的检查、相关问题的提问、自学情况的巡视等);备学生还可以是多位教师一起进行,山西现代双语学校既有教研活动中同年级同学科教师对一个年级学生情况的集体分析,更有同一班级的所有教师对一个班学生乃至一个学生的分析,这样就可以更全面地掌握学生的共同特征与差异性特征。
“备”好学生,教师就可以有的放矢,驾轻就熟地组织学思课堂教学。
(作者单位:山西新兴教育投资有限公司教科所)
责任编辑何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