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敏 医学博士,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留学美国康奈尔大学和迈阿密大学医学院做访问学者。 现任中华医学会地方病学分会青年委员,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微血管并发症学组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骨质疏松与康复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湖南省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南省医学会内分泌学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湖南省预防医学会肥胖防治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秘书等。
许多人把精神障碍完全归之于精神疾病,事实上,它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内分泌疾病、药物、饮食等方面。因此,出现精神异常的问题时,可以先考虑非精神疾病的可能性。
精神障碍在内分泌疾病中并不少见,如果临床上对此缺乏足够的了解,特别是当患者以精神症状作为突出表现时,很容易被误诊和漏诊,因此了解内分泌疾病的精神异常表现很有必要。
甲状腺激素对大脑的发育和功能活动有密切的关系,过多和过少均可引起情绪和认知方面的问题,脑电图出现异常。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患者常常出现一系列精神症状,包括情绪激动、言语增多、易怒、注意力难以集中,以及烦躁和失眠等。在少数严重病例中,患者可能会遭遇幻觉、幻听和被害妄想等精神症状,這些表现可能会被误认为是神经衰弱或焦虑症。值得注意的是,一些老年甲亢患者的表现可能与典型症状不同,他们可能会出现抑郁、淡漠、少言寡语、食欲减退、嗜睡、注意力不集中和记忆力下降等情况,这些症状可能与阿尔茨海默病相似,临床上称之为“淡漠型甲亢”,容易被误诊为“老年抑郁症”。
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则会导致机体代谢降低,神经兴奋性下降,从而出现精神异常的症状。精神症状可包括记忆力下降、智力减弱、反应迟缓、过度嗜睡以及情绪抑郁等情况。在严重病例中,可能出现意识模糊甚至嗜睡。特别在冬季,这种症状在老年人中较为常见,病情严重者可发展为黏液水肿性昏迷。
如果得到适当的治疗,轻微的情绪问题通常可以得到改善。然而,由于甲状腺疾病的患者往往未能在早期察觉到问题,忽略了及时治疗的重要性,这可能导致精神问题的发展,甚至逐步引发抑郁症等精神障碍。
甲状旁腺功能异常伴发的精神障碍主要与血钙水平密切相关,目前一般认为血钙显著升高是导致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伴发精神障碍主要原因,而血钙降低一般会导致手足搐搦症。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出现的精神症状,通常是因良性高钙血症引起的,这种高钙血症可能是由甲状旁腺腺瘤所致。患者可能会表现出情绪沮丧、胆怯、缺乏积极性以及易怒等典型临床症状,还可能出现记忆力下降和思维迟钝。在极端情况下,如甲状旁腺危象,患者可能会出现意识模糊、幻觉、妄想以及攻击性行为等严重精神症状。此外,患者可能还会反复出现癫痫发作、嗜睡甚至昏迷。
甲状旁腺激素缺乏会造成血清钙降低、血清磷增高,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患者可能会有烦躁、易激惹、谵妄、癫痫样发作、抑郁等症状。
肾上腺皮质功能异常伴发的精神障碍是指肾上腺分泌过多皮质醇导致的精神障碍和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伴发的精神障碍。目前,肾上腺皮质功能异常伴发的精神障碍的病理机制还不清楚。
·库欣综合征主要是垂体分泌过多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或者肾上腺皮质增生分泌过多的皮质醇导致的临床综合征。在这类患者中,有一半以上的人会出现精神症状,这些症状通常包括失眠、情绪波动、容易愤怒、烦躁不安、自我怀疑、焦虑、抑郁以及沮丧等。
·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通常是由于肾上腺分泌的糖皮质激素、盐皮质激素和性激素不足所引起的。皮质醇的减少可能会引起患者精神不振、全身无力、情绪淡漠、过度嗜睡、抑郁和食欲下降等症状;有些患者可能会出现幻觉、妄想和精神衰退;而在肾上腺危象的情况下,患者可能会迅速出现意识模糊、精神错乱、昏迷等症状。
糖尿病是一种由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抵抗引起的疾病,其主要临床表现是持续的高血糖水平。随着糖尿病的进展,特别是当它伴随脑血管病变时,可能会引起脑部血流减少,导致患者出现精神异常。在糖尿病早期,患者可能会表现出对事物兴趣减少、精神不振和感觉异常等症状。这些早期信号在初次就诊时常常被忽略,可能误诊为神经症、转换性癔症、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或抑郁症。另外,长期患有糖尿病的人常常会感到焦虑或抑郁,或者出现各种自主神经系统的异常,特别是在血糖控制不良时,病理性情绪反过来又影响血糖的控制,形成恶性循环。糖尿病合并急性并发症,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非酮症高渗性昏迷时,往往也伴有神经精神症状。
除了高血糖,低血糖容易导致身体能量缺乏,也会引发一系列精神病症状。低血糖能够激活交感神经并刺激肾上腺髓质,导致一系列症状,包括焦虑、心跳加速、不安、易怒和头晕。在更严重的低血糖情况下,可能会出现大脑供糖不足的症状,患者可能会出现精神错乱、谵妄、幻觉,甚至可能发展为抽搐或昏迷。长期或频繁的低血糖发作可能对个体的性格造成持久影响,并可能导致认知功能下降,最终可能发展为阿尔茨海默病。
人们在用各种药物治疗疾病的过程中,发现有些药物能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而引起精神或神经方面的症状或疾病,被称为药源性精神及神经疾病。据统计,60岁以上的患者发生药源性精神障碍较多,多发生在用药24小时后,这可能与老年人代谢缓慢导致药物蓄积而出现的毒性反应有关。
对于出现药源性精神障碍的患者,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您的用药史。排除引起精神障碍的其他原因,考虑药源性精神障碍者,遵医嘱应逐渐减药、停药或更换其他药物。
一方面,当个体对特定食物产生过敏反应时,可能会出现精神状态的异常,包括意识障碍和行为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应立即停止食用引发过敏的食物,并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抗过敏药物,如氯雷他定或盐酸西替利嗪来缓解症状。
另一方面,误食有毒菌类或变质食物可能导致食物中毒,影响精神状态,表现为恶心、呕吐甚至昏迷。轻度食物中毒患者可能需要催吐,而严重者则应立即就医,接受洗胃或灌肠治疗以清除体内毒素,必要时使用药物如阿托品或山莨菪碱进行干预。
除此之外,高糖饮食也会影响人的精神状态。研究证明,当参与解毒的乙二醛酶缺乏的时候,高糖饮食会诱发与精神障碍相关的行为,如多动症、记忆力下降、感受能力变差、中间神经元功能受损等。因此,要适当减少生活的“甜度”,也许能帮助患者远离精神疾病。
(编辑 王 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