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风险管理与企业内控的关系研究

2024-02-04 16:40:15孙牧
时代商家 2024年8期
关键词:企业内控财务风险管理问题研究

孙牧

摘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有效地进行经营活动,是当前许多企业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然而,很多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并且在出现问题时,不能在第一时间内对问题进行有效处理,从而造成问题累积,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因此,要延续企业的生命力,必须根据企业需要,制定出适合企业需要的内控管理方案,与今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相适应。本文重点对目前我国企业在财务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中所面临的问题展开较为详尽的剖析,并提出针对性解决对策,以期为我国企业内控管理提供借鉴。

关键词:财务风险管理;企业内控;问题研究

引言

目前,伴随着我国各企业的高速发展,企业的经营发展正面对很大压力,企业怎样才能在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证营业收入和盈利的同步增长,从而达到企业的经营策略目标,是企业经营管理的一个重大问题。在现代经济社会中,如何有效地对企业进行治理,已成為企业的一项重大课题。如果对财务风险的预防和控制意识不足,势必会给企业带来更大的资金压力,从而对企业的正常生产运营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对以财务风险为基础的财务内控体系进行研究有实际意义。

一、财务风险管理和企业内控管理

(一)财务风险管理

企业财务风险通常是指企业在进行资本募集、整合、投资、收回、利益分配等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类风险。要想对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有效管理,就必须对企业的资金运营活动、筹资活动和投资活动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

(二)企业内控管理

企业内控管理的几大要素见图1,企业内控管理是企业为达到内部控制目的而由董事会、监事会、经营者以及所有员工所进行的一种管理活动。内部控制的目的是确保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从而对经营效率和效果进行提升,推动企业实现发展战略。然而,由于每个企业经营的理念、经营方式,或经营产品各不相同,所以没有将内部控制更好地融入到财务风险管理过程中,这就直接导致许多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与企业内控管理脱节,从而导致企业发生管理风险[1]。

(三)财务风险管理和企业内控之间的关系

通过对财务风险管理和企业内控的分析,可以看出二者紧密相连,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对企业的发展都有好处。内部控制的发展内容中,有一项是财务风险管理,财务风险管理对内部控制的内涵进行了扩展,如今,内部控制已发展成为以风险为导向的内部控制,也是财务风险管理不可或缺的手段。企业内部控制的最终目的在于推动企业发展,而对企业风险进行有效防范,则是企业进行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依据。因此,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管理应该是一个企业的整体,企业要想更好的发展,就一定要把财务风险管理工作做好,把重心放在财务风险识别上,同时针对财务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等,做出具体的控制措施及监督战略,把内控与风险管理相结合,既满足企业的内部控制要求,又应对外部的风险,让企业财务健康发展,达到有效的财务运行效果。另外,在企业内控上,既包含了财务,也包含了业务,在业务的发展和控制过程中,应当对财务的影响进行充分考量,发挥财务税收等的功能,指导内部控制,实现避免和防范风险,促进企业良好健康发展[2]。

二、财务风险管理与企业内部控制中的问题

(一)机制不健全

本文从我国企业治理结构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出发,对我国企业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议。企业若仅以经济效益为导向,不利于企业的内在体制建设。此外,尽管企业已经建立了相应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但这些制度中的内容并不是按照企业的实际运营状况来设定的,也没有对企业进行规范管理,更没有对企业员工进行奖罚,因此,这种方式下形成的管理制度不够科学,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较大风险。

(二)管理者整体素质不高

对企业的管理工作者来说,其主要责任是协助和领导整个企业的工作,然而在有些企业中,大多数管理人员都没有风险管理意识,只关心企业的盈利。尽管企业赢取的利润可以最直观地反映出企业的发展程度,但是结合科学、规范的管理,更可以获得高收益。由于这种表现方式并不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因此经常被人们忽视。企业管理人员只能在得到上级同意后才可以进行内部控制管理工作,但这样的做法只是走程序,没有真正意义,会给企业带来很大损害。

(三)监管不力

有些企业尽管已经制定出有关规范制度,但并没有对其进行执行,也没有设立有关的组织部门,对其进行有效监督。因此,有些员工在工作中没有将这些问题落实到具体问题上,使得这些问题在执行过程中无法得到很好的解决,从而影响企业的经济发展。

(四)没有充分认识到市场的作用

随着经济发展的全球化,企业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许多企业都在努力进行创新,打破传统的商业模式,根据市场需要来计划自己的产品生产。但也有部分企业,不能及时转变运营管理,把握不住市场需求,对财务工作部门的市场主体认识不够,无法对市场经营环境做出准确预测,导致财务管理风险,这将使得其在相关财务工作上具有极为不确定的因素[3]。

(五)经营方法不科学

一些企业不但没有能够跟上时代发展的需要,还经常会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仍然按照传统的经营观念来开展财务管理工作;还有一些企业没有建立起全面的核对及计算方法,并没有将其融入到相应的质量管理形式中,并且在成本控制上也执行得不严格,缺少科学的依据,这也将制约企业发展。

三、防范化解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与内控管理问题的对策

(一)构建完善企业财务风险辨识和预警体系

要对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识别和预警,并据此判断其存在的大小、对集团的影响程度、是否存在危害性等,从而构建一种有效的财务风险管理决策系统。

1.金融风险识别。金融风险识别指在不良风险刚刚出现或者已经存在时,就对其进行识别,从而能够对各种金融风险信号以及发生原因进行精确掌握。在企业内部,对企业进行财务风险辨识时,一般采用实地考察与财务报告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实地考察法是指对企业的各项生产运营和特定业务活动进行直接考察,从而对企业所面对的各类金融风险有更多的认识和把握。财务报告分析法,就是通过对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会计资料展开分析,从而对在不同情况下,企业可能发生的损失以及其发生的理由做出一个准确的判断,并对其进行比较,从而判断出可能出现的风险以及其解决措施。

2.金融风险的警告和控制。金融风险预警指在金融风险尚未真正出现时,及时捕捉并监控金融风险的变化,以便进行防范,并为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赢得足够的时间。企业要构建健全的信息管理体系,在发现金融风险信号后,及时将情况传递给相关工作人员,防止情况逐渐恶化。

(二)构建完善、高效的财务监管体系

企业如何正确实现“集而散”,是企业管理所面临的一大难题。首先,企业必须在权力、责任、利益相结合的基础上,建立权力、责任、利益相结合的体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权力的集中,并站在全局的角度,对各个功能单元进行明确划分。其次,企业财务部门应加强对投资决策、成本控制等问题的研究,并利用内部市场化建设以及内部结算中心的构建,来实现对企业财务管理行为进行优化。最后,为满足“扁平化”的发展要求,企业必须采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对企业进行金融业务管理,并加速企业的信息化进程。利用企业资源规划系统,将企业流程重构及供应链统筹管理与企业财务资源规划系统有机融合,最大限度利用企业有限的资源,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这不仅是一种预防和消除金融风险的重要手段,也是一种保证金融资产安全性和金融活动效益性的有效工具[4]。

(三)强化财政预算对企业的影响

企业应承担集团总部、下属企业及集团全资子公司和控股子公司的财务预算工作。在此,财务预算是以预测和决策为目的,根据企业的战略目标,对在一定时期内企业资金的取得和投放、企业的经营成果及其分配等资金运作做出[HJ2mm]特定的安排。

1.为企业制定财政预算制度。首先,企业应该明确财政预算的主要目标。这可以包括提高盈利能力、减少成本、优化资源分配等。设定明确的目标可以帮助企业制定合适的财政预算计划。其次,企业需要收集与预算制度相关的各种信息,包括过去的财务数据、市场趋势、行业标准等。这些信息将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当前的财务状况和预测未来的情况。

2.对财政预算的制定过程与方式进行标准化。首先,要以企业的总体发展战略为依据,遵循“上下结合、分级编制、逐级汇总”,在决策基础上,提出企业财务预算目标。其次,要制定一个明确的财政预算编制流程,明确每一步骤的责任和参与人员。这可以包括预算编制的时间表、关键节点和相关材料的准备要求等。再次,要创建一个统一的预算编制模板,其中包括必要的项目、指标和数据要求。这样可以确保所有的预算编制工作都是按照相同的标准进行,使得各个部门之间的预算可比性更高。最后,制定详细的预算编制指南,包括具体的预算编制方法、计算公式和参考数据的来源等。指南应该提供清晰地说明、指导、帮助编制人员理解预算编制的要求,并确保一致性和准确性。

3.对预算进行事前,事中,事后三方面的控制。预算控制是保证预算执行有效性的关键环节,可以从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方面进行控制:

(1)事前控制

设定预算指标:在预算编制阶段,设定清晰的预算指标和目标。这包括收入、支出、利润等具体指标,确保预算目标具体可行。制定预算限额和授权:设立预算限额和授权制度,明确各个部门或责任单位的预算责任和权限范围。确保预算在合理范围内执行。

(2)事中控制

预算执行监控:建立预算执行监控机制,及时追踪和监测实际支出和收入情况,与预算进行对比分析。如有偏差,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调整。预算执行责任追究:对预算执行过程中的责任单位和个人进行责任追究。如发现预算执行不当、超支等问题,及时纠正和处理。

(3)事后控制

预算执行评估:对预算执行结果进行评估,进行成本效益分析和绩效评价。找出执行过程中的问题和改进空间,并及时调整未来的预算计划。提高预算编制水平:根据事后评估结果,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预算编制水平和预算控制机制,减少错误和偏差的发生。

通过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综合控制,企业能够更好地管理预算,确保预算的有效执行,实现财务目标的达成。

(四)充分运用计算机技术进行财务内控

通过构建完善的内部金融监督体系来预防和解决金融风险,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企业财务内控工作以各项财务预算为依据,其目标是确保子企业具有良好的资本结构,其财务运行与企业的总体利益相一致,进而更好地预防和控制财务风险,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通常情况下,可以向子企业派出财务总监,对其进行监管。此外,还可以利用董事会、监事会等方式对其实施监督。对子企业的监管效果,主要是通过考核与之有关的指标来展开,比如:现金比率、流动比率、不良资产比率,资产损失比率和净资产收益率等。企业可以将实时财务信息进行全面追踪,并对其进行监督和控制,以排除无效资金占用,从而提升资金利用效率,保证企业财务目标能够得以实现。

由此可见,充分运用计算机技术可以有效地加强财务内控,提高其效率和准确性。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计算机技术在财务内控中的应用:

1.会计软件系统:使用专业的会计软件系统可以实现财务数据的自动化处理和记录,减少手工操作的错误和漏洞。会计软件还可以提供准确的财务报表和审计跟踪功能,加强对财务数据的监控和控制。

2.数据库管理系统:建立合理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可以确保财务数据的安全和完整性。通过访问控制和权限管理,只有授权人员才能访问和修改敏感财务数据,降低数据泄露和篡改的风险。

3.內部控制软件:利用内部控制软件可以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框架,规范财务流程和操作。这些软件可以自动执行控制检查、风险评估和审计跟踪,并生成相应的控制报告,帮助管理层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财务风险。

四、结束语

在经营管理阶段,财务风险管理是每个企业都要面对的一个问题。任何企业的发展目的都是经济效益最大化,因此,在企业发展阶段,财务风险管理是一个迫切需要得到解决的问题。虽然不能将财务风险全部避免,但至少可以将其负面影响降到最低。在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尚处在起步阶段,一个完整的内控系统能够与企业各个业务和管理过程相结合,及时地找到企业所面对的问题,降低企业所面对的风险。因此,本文通过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探讨,提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方法,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提高有益。

参考文献:

[1]周乾维.财务风险管理与企业内控的关系研究[J].消费导刊,2016(006):93.

[2]刘建明,徐楚迪.财务风险管理与企业内控关系问题的研究[J].中国总会计师,2008(2):3.

[3]吴锐.财务风险管理与企业内控问题思考[J].财会学习,2022(34):161-163.

[4]孙佳宁.财务风险管理与企业内控关系问题的研究[J].市场周刊:商务营销,2020(18):88.

猜你喜欢
企业内控财务风险管理问题研究
浅析企业内控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财会学习(2016年23期)2017-01-07 18:30:05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及控制策略探究
中国经贸(2016年20期)2016-12-20 16:01:53
我国高校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对策研究
企业内控管理水平提升的策略研究
青年时代(2016年20期)2016-12-08 17:41:22
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建议
中国市场(2016年40期)2016-11-28 03:38:13
沈阳市健身房规范化建设的问题研究
基于内控背景下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初探
财会学习(2016年19期)2016-11-10 04:12:43
浅析营运资金管理在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的核心地位
阳光体育背景下中学武术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单位犯罪疑难问题研究
企业导报(2016年5期)2016-04-05 13:3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