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长路
紫薇是古老的树种之一。紫薇花有“红、淡红、紫、白(四种),紫却是正色”(明代王世懋《学圃余疏》),故以“紫薇”名之。它的花期很长,从每年的6月开至10月,有百日之久,故又有“百日红”之称。它不仅花期长,还是花木中的寿星。
故事掠影
杜牧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和散文家,也是紫薇花的爱好者。他曾写过《紫薇花》的诗:“晓迎秋露一枝新,不占园中最上春。桃李无言又何在,向风偏笑艳阳人。”此诗赞颂了紫薇不在春季赶潮、不与桃李争艳,能在秋季低调开放,成为一枝独秀的“晚花”精神。明代学者王象晋在《广群芳谱》中说:“唐时(中书)省中多植此花,取其耐久,且烂漫可爱也。”中书省是当时的行政中枢,因此处习惯种植紫薇,唐开元元年(713年),中书省还曾改名“紫薇省”,中书令就被称为“紫薇令”了。杜牧官至中书舍人,故人称“杜紫薇”。诗人白居易也当过此官,还写下了“丝纶阁下文章静,钟鼓楼中刻漏长。独坐黄昏谁是伴,紫薇花对紫薇郎”的诗句。
其实,把紫薇作为皇权代表的时间更早,东汉时期“紫微星”就已经是皇帝的代名词,只是去掉了“薇”字的“艹”字头,紫薇花也因此被后人称为“官样花”。
药用功效
紫薇以溫暖、潮湿的南方气候为最适宜环境,我国北方地区在历史上种植不多,故药用记录自然要少一些,但在江南诸省的医家医案中并不少见。
紫薇花性寒、味苦而淡,有活血、止血、解毒、消肿的功效,可治疗产后出血、咯血、便血,以及白带过多、湿疹、体癣、骨折、肝炎、肝硬化腹水等。《滇南本草》中有用紫薇花治疗“产后血崩不止,血隔癥瘕,崩中,带下淋漓,疥癞癣疮”的记载。《湖南药物志》和江西《中草药学》中分别介绍了用紫薇叶捣烂外敷或煎水洗治疗湿疹和创伤出血的验案。紫薇根、皮有治疗痈肿疮毒、牙痛、痢疾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紫薇全药(特别是花)具有较强的活血作用,孕妇应谨遵医嘱,慎用或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