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提高护生职业认同感为核心的“护理伦理学”课程改革效果评价

2024-02-01 12:43牛长敏任玥郑英
医药高职教育与现代护理 2024年1期
关键词:认同感伦理学教学方法

牛长敏, 任玥, 郑英

职业认同(professional identity,PI)源于职业自我概念,是个人在工作场所的功能,可被视为个人自我概念的一个组成部分,是职业人的自我概念[1-2]。郑晓蓉[3]将护士职业认同感定义为“护士本人对职业的积极看法和情感,以及决定自己积极执业行为倾向的心理状态”。这是护士实践和行为中不可或缺的概念,同时它构成了护理职业的基础[4]。积极的职业认同是提供高水平护理以优化患者预后、提高临床表现和提高工作保留率的关键因素[5]。数据显示,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护理人力资源短缺,护理队伍人才缺乏,并且自身职业认同感低是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6-7]。同时,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认同培养非常重要,因为它对护生的保留率有直接影响,并且会影响护生的入职率[8]。然而,作为一个复杂的现象,职业认同的形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其在每个护生的职业生涯中不断发展,并且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9]。护理伦理学是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核心课程之一,引领学生正确的价值导向,树立“以人为本,关怀照顾”的理念。本研究以培养护生职业认同感为导向,开展护理伦理课程建设,优化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完善评价方式,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本院护理专业本科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参与课程改革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招募2020级护生(课程改革前)为对照组,共100名(男生18名,女生82名);2021级学生(课程改革后)为试验组,共94名(男生7名,女生87名)。两组所用教材、授课教师、教学进度等均相同,排除各无关因素影响。

1.2 教学方法

本研究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试验组采用以提升护生职业认同感为导向的课程改革方案,课程内容及方法针对职业认同感指标体系进行知识体系构建,具体如下。

1.2.1 课程改革方案 课程选用姜小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2版“护理伦理学”的教材,共16教学课时,存在课时少、知识容量大的特点。根据已有课程建设的基础,广泛查阅相关文献,组织校内教师及校外专家进行探讨,重新规划课程内容,构建以提升护生职业认同感为中心的护理伦理学课程体系。在此基础上,本研究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和教学计划,根据教学改革目标重新设计学习内容,建立不同的课程模块;根据各自特点采用不同方式的教学方法;完善“护理伦理学”课程教学效果考核指标体系,建立以职业认同感为中心的过程评价的课程考核体系。

1.2.2 课程模块及课程内容 改革之后的课程以培养护生职业认同感为核心,以新研究成果为导向,以职业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为根本,力求体现高等教育护理专业伦理学教育特色。本研究将课程的理论教学内容分为4个知识模块,分别是基础知识模块、职业教育模块、生命教育模块、科研和管理模块。其中,基础知识模块的主要知识点包括教材中护理伦理的发展史、护理伦理学的基础理论;职业教育模块的主要目标是教材中护理职业道德的内涵、意义和修养,帮助学生领悟护理职业道德的内涵,坚定道德信念,不忘初心,树立为护理和人类健康事业奋斗的社会责任感;生命教育模块的主要知识点包括临终关怀和安乐死的内涵、伦理道德,培养学生敬畏生命、关爱临终患者、尊重死亡的职业观;科研和管理模块的主要知识点包括护理科研及管理工作中的伦理道德,培养学生的护理科研观念及帮助学生领悟如何科学、高效、经济地开展护理管理。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帮助护生理解护理伦理学的基础概念及基础知识,掌握职业道德,将职业认同感融入专业知识,并能够应用于未来的临床实践工作中。

1.2.3 教学方法 根据教学改革的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本研究重新规划了教学方法。见表1。

表1 改革后的护理伦理学课程教学方法

1.3 效果评价指标

对比“护理伦理学”课程改革前后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得分及学生成绩,收集学生对课程的主观评价并进行描述性分析,验证护理伦理学课程改革效果。

1.3.1 护生职业认同感 选用郝玉芳[10]编制的护生职业认同问卷,其非常适合护生职业认同水平的评定。问卷共 17 个条目,5 个维度,采用 Likert 5 级计分法进行赋分,除了第 12 题为反向计分外,其他项目均为正向计分,分数越高,表明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认同水平越高。该问卷的Cronbach’sα系数为 0.827,折半信度为 0.842。

1.3.2 学生成绩 基于学院教学平台导出学生课程成绩,比较对照组及试验组护理伦理学课程成绩。学生成绩考核评定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过程性评价注重考察学生学习自主性、团队意识、人际沟通能力、辨析问题等能力,包括考勤(5%)、课堂案例讨论(5%)、小组汇报(10%)、线上学习成绩(15%)、学生自互评(5%);终末性评价采用闭卷理论考试,占总成绩的60%。

1.3.3 学生对课程的评价 在课程结束后邀请学生在教学平台对课程进行评价,然后将文字导出并对内容进行具体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学生成绩

试验组护生的期末成绩为(83.61±7.8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生的期末成绩(64.21±8.8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6.073,P<0.05)。

2.2 护生对课程的评价

试验组护生对改革后的“护理伦理学”课程模式评价较高,100%的护生都认为课程设计合理,见表2。

表2 试验组护生对改革后的“护理伦理学”课程模式评价

2.3 护生职业认同感

试验组护生职业认同感总分为(65.22±9.92)分,对照组护生的职业认同感总分为(55.44±7.89)分,试验组护生在总分及5个维度上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护生,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学生职业认同感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3.1 以提高职业认同感为核心开展“护理伦理学”课程教学,可提高护生的学习成绩

“护理伦理学”作为一门理论性较强的综合性人文社会学科,如果只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可能难以帮助护生有效地掌握理论知识并提高其在临床实际工作中的能力。以职业认同感为导向展开“护理伦理学”的教学,将课程目标内容分解成一个个实际案例,采用案例教学法、PBL教学法、小组主题汇报、翻转课堂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从多个角度指导护生如何形成正确的职业观,能帮助护生更好地了解护理岗位。当护生职业认同感提高,必然会加深其对护理行业的热爱,促进其端正学习态度,从而使护生学习成绩提高[11]。

全新的护理伦理课程教学方法,激发了护生对于该门课程的学习兴趣,通过真实临床案例分析并进行小组讨论汇报,加深了护生对知识的理解及掌握,提高了学习效果。通过终末考试成绩比较说明,以职业认同感为导向开展护理伦理学课程教学,可明显提高护生的综合学习成绩。

3.2 以提高职业认同感为核心开展“护理伦理学”教学,可提高护生的职业认同感

职业认同对个人有积极的影响,包括积极的自我形象建设、职业满意度、归属感和对专业能力的认可。由研究结果可知,试验组护生的职业认同感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生(P<0.05)。目前的研究表明护理行业的工作人员职业认同感普遍偏低,尤其是护理专业的学生总体职业认同感更低,护理专业在读学生中途退出本专业、护理专业毕业生脱离护理岗位、护士离职现象普遍发生,职业认同感偏低造成了护理行业人才流失[12-13]。尽管护理长期以来一直是一个自主的职业,并且通过实践,教育和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由于护理的公众形象和自我概念低下,中国护生的职业认同感往往很低[5,14-15]。对于护生来说,他们的职业认同通常在护理教育期间以及通过与高级医疗保健提供者的互动而获得和增强[16]。因此为了提升护理行业的发展,护理课程应考虑侧重于培养教育和道德韧性的特殊课程,学校及教育者们应该重视对护生的职业认同感培养,引导护生培养良好的职业价值观,促进护生顺利向护士转变[17-18]。当代护理伦理学主要研究公民健康权利的增进与维护等重大社会与时代问题,通过“护理伦理学”课程改革,改变单一的传统教学模式,让护生尽早了解护理行业的工作内容,为护生展现真实的医院工作场景,拉近护生与护理职业的距离。通过优秀的护理工作人员事迹,帮助护生切实感受护理职业的价值,转变传统的护理职业认知,帮助护生更深入思考护理职业带来的益处及成长。

3.3 以提高职业认同感为核心开展“护理伦理学”教学,可提高护生的综合素质

研究显示,大多数护理人员希望通过多种培训方法学习系统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希望增加人文关怀、沟通技巧等培训课程,全方位提高综合素质,为患者提供更好的人文关怀服务[19]。因此,护生应该在护理教育阶段得到良好的综合素质培养,以便今后更好地从事护理职业工作。护理教育中持续存在的问题之一是课堂上教授的理论知识与学生在临床环境中可能体验到的理论知识之间存在差距[20]。护理教育涉及理论和实践教育,理论和实践学习经验的结合使学生能够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以提供最佳护理。传统的单向教学模式无法满足护理教育对理论实践相结合的要求,其缺乏创新性,忽视护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职业认同感为核心开展教学的教学改革从“以教师为主体”转向“以学生为主体”,从“单向输出”转变成“双向交流”,采用多样的教学方式支持护生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发展。护生通过接触临床实际案例,进行临床实践,在理论与实践之间达成一致性。通过以职业认同感为核心开展“护理伦理学”的教学改革能显著提高护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锻炼护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人机沟通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及演讲汇报能力等综合素质。

综上所述,以提高职业认同感为核心的“护理伦理学”教学改革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职业认同感及综合素质,为护生进入临床工作、顺利转变成护理人员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本研究只在本专业部分班级实施改革,并且只针对护理伦理学课程,今后将在本研究基础上扩大研究范围,继续不断探索并优化教学方案。

猜你喜欢
认同感伦理学教学方法
开拓·前沿·创新与学科建设——简评《中医生命伦理学》
“纪念中国伦理学会成立40周年暨2020中国伦理学大会”在无锡召开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伦理批评与文学伦理学
浅析大学实习英语教师的身份认同感
职业认同感对新入职护士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
基于实证的高职教师组织认同感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蚁族现象”的伦理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