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刊媒融合平台的知识服务探索与实践

2024-02-01 08:18李德强衣春敏王领全刘贵春任莹莹丁彩娟
天津科技 2024年1期
关键词:科技期刊学术期刊编辑部

李德强,衣春敏,王领全,刘贵春,任莹莹,丁彩娟

《中国给水排水》杂志社有限公司 天津 300070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普及,知识服务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2019年,《新闻出版 知识服务 知识资源通用类型》(GB/T 38380—2019)正式发布,对知识服务给出了明确的定义[1]。《出版业知识服务转型之路:知识服务国家标准解读》进一步对知识服务的内涵进行了解读,认为知识服务是新闻出版机构转型升级的最终目标[2-3]。科技期刊作为传播学术成果的重要渠道,是科技人员获取专业知识的重要途径,探索知识服务尤为重要。

1 开展知识服务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1.1 政策的支持与推动

科技期刊作为传播知识、交流学术成果的窗口,担负着促进科技传播与发展的使命。近年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快速发展,使得科技期刊与媒体的融合受到高度关注。2019年和2021年,中国科协、中宣部等国家相关部门相继印发了《关于深化改革 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关于推动学术期刊繁荣发展的意见》,对期刊的数字化转型和融合发展提出了具体要求,也在一定程度上明确了知识服务是我国科技期刊未来的发展方向[4-5]。因此,科技期刊编辑部应充分认识融媒体技术优势,更新出版理念和增强服务能力,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学术研究和行业发展。

1.2 转型发展的客观要求

我国科技期刊的收入来源包括发行、广告经营、版权、项目活动和新媒体等,其中发行和广告经营是主要收入来源。但随着微信、视频号、抖音等新媒体的崛起和快速发展,期刊订户锐减,广告客户流失严重,相应的收入也大幅减少,停刊、休刊时有报道。田雪莹等[6]对我国4 963种科技期刊的经营现状进行了统计分析,平均发行量在1 500册以下的占比为55.11%,35.77%的科技期刊平均发行量不足1 000册;有一半的科技期刊年总收入不足60万元,且大多数科技期刊的版权、新媒体年收入不超过5万元。因此,科技期刊进行转型发展势在必行,拓展知识服务就是可行的路径之一,它通过延伸纵向产业链,可以实现多渠道盈利。

1.3 补齐自身短板的需要

科技期刊的优势在于其拥有优质的学术内容资源、庞大的作者和专家群体。但是我国大多数期刊处于单刊单干的状态,未能很好地进行资源整合与利用,提供的产品单一,市场竞争力薄弱。有调查显示,网站和微信公众号是期刊主流的融媒形式,设有网站和微信公众号的期刊比例为86.21%[7],但大多功能较少,关注度不高。因此,在媒体融合背景下,科技期刊编辑部应借助互联网、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推动传统出版和数字出版融合,向知识服务转型发展。

2 媒体融合平台建设

《中国给水排水》杂志社非常重视新媒体建设,并利用新媒体拓展杂志影响力,先后建成了微信公众号(2014年)、微店(2016年)、微博(2017年)、云直播平台(2020年)、视频号(2022年),形成了以微信公众号为核心,集信息发布、稿件查询、视频直播、在线培训、数字期刊订阅于一体的媒体融合平台[8],见图1。目前,微信公众号的关注人数超过了20万,建立微信直播群20个,直播关注人数达到了12万。

图1 媒体融合平台的逻辑结构Fig.1 Logical structure of media convergence platform

3 知识服务方式

3.1 微信公众号推送

作为国内最主要的社交应用之一,微信已成为人们日常沟通的主要工具之一。据最新数据显示,微信在2023年第一季度的月活跃用户达到了惊人的13.19亿,彰显了微信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无可撼动的地位。也正因为如此,《中国给水排水》将微信公众号建设作为日常工作的重点,并做了诸多探索。

3.1.1 “增强出版式”推送

考虑到读者碎片化的阅读习惯,所以不能简单地将期刊论文搬到公众号,而是精心加工,并配以编者按、视频等,旨在挖掘内容和为读者提供最有价值的信息。

3.1.2 整体式推送

对同一题材论文进行打包推送,如结合《中国给水排水》2023年8月第16期发表的3篇教改论文,由编辑部撰写编者按,以命题作文形式请作者凝练核心内容,以“卓越水处理工程师如何培养?三所高校青年谈教改”为题进行推送,并以“作者精选”方式置顶,一周的阅读量就超过了5 000次。

3.1.3 “连载式”推送

策划了“编委风采”“优秀团队SCI论文盘点”“精品水研究论文展播”等专题,并以相对稳定的频次发布。

3.2 出版电子合集

纸刊文章主要以“点”的形式呈现,往往缺少系统性,根据相应主题、作者等进行汇编可以弥补该不足,不仅可以提高关注度,还可以进一步挖掘内容和提高文献利用率,这也是对读者和作者服务的延伸。《中国给水排水》在这个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先后出版了明星学者系列,如《郝晓地——水环境论文精选汇编》、《中国给水排水》电子书系列、《污水处理“绿色”工艺——人工湿地专辑》,并邀请杂志编委、国际人工湿地污水处理专家、都柏林大学赵亚乾教授撰写序言。

3.3 热点直播

国内编辑部开展直播大约始于2019年。2020年初,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对以传统出版为主的各科技期刊编辑部造成了巨大冲击,一些日常工作甚至无法正常开展,而一些公司适时推出的腾讯会议、小鱼易连、小鹅通等直播平台为编辑部开展线上交流和应对不利影响创造了条件。许多期刊编辑部都开始尝试直播,但随着线下活动逐步恢复正常,对其重视程度似乎有所减弱。《中国给水排水》非常重视直播活动,制定了相关管理制度,并将其作为补齐纸刊媒体融合平台短板、拓展知识服务的重要一环。2020、2021、2022年,分别完成直播48、56、80场,总观看人数超过80万。截至目前,已经积累了大量视频资料,平台化效果初步显现。

3.4 线上培训

科技期刊编辑部拥有庞大的读者群体和作者、专家资源,可以结合行业需要开展相关技术培训。2022年,《中国给水排水》成功举办了“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能提升研修线上培训”“《室外排水设计标准》宣贯”“城镇排水管道养护与管理培训”“非开挖顶管施工及探测”,受到了业内好评,也弥补了因外界环境影响线下活动无法开展导致的收入减少问题,增强了抵抗风险的能力。

3.5 网络首发

与传统出版方式相比,学术期刊论文网络首发的发表速度快,能够有效解决出版时滞问题;时效性好、传播速度快,可以大幅提高论文下载量,增加其被引频次,从而提升期刊影响因子、即年指标等参数。《中国给水排水》高度重视网络首发,将任务分解到每个编辑,并于2021年引入了学术云出版服务平台,可以输出Word、网页、PDF等格式,为进行网络首发提供了重要支撑,网络首发论文比例逐年提高。与此相对应的,期刊WEB下载量呈逐年增加的趋势,据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统计,2020、2021、2022年的WEB下载量分别为42.19、44.37、48.36万次,助力效果显著。

3.6 定制化服务

媒体融合平台影响力不断提升,吸引了一些单位与编辑部合作,为其开展定制化服务。如与国际知名环保企业苏伊士合作举办了《得利满 水处理手册》中文版线上发布直播活动,并基于此策划了15场系列专题讲座;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开展了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宣传,暨“推荐免试”及“萃英计划”线上夏令营,在一天直播中累计观看人数达到1.8万人。

4 知识服务注意事项

4.1 解放思想,推动期刊编辑向复合型编辑转型

知识服务以用户为核心,以多元产品为基础,以深度服务为延伸,满足多层次、多样化、立体化、全方位的出版消费需求[9]。对于传统编辑而言,作为学术期刊知识生产的重要参与者,其主要担任“出版者”角色,强于编辑,弱于策划。在融合出版背景下,学术期刊编辑应该从传统纸媒编辑思维中脱离出来,紧跟学术期刊发展的需要,借力新媒体技术资源,积极向既懂编辑和技术又懂经营的复合型人才转型,以促进学术期刊的高质量发展[10]。

4.2 兼顾数量与质量,不断充实和丰富平台内容

知识服务的对象众多,其需求也各不相同,科技期刊编辑部要注重“知识元”的积累。数量是开展知识服务的基础,质量则决定了可持续性。《中国给水排水》公众号自创建之日起就制定了每天2篇的推送策略,确保全年无死角推送,并策划了“优秀专利展播”“编委风采”“优秀科研团队介绍”“SCI论文展播”等系列专题,受到了广泛好评。2020年推出云直播平台后,累计观看人数超过80万人。截至目前,媒体融合平台已经积累了500余个视频资料,涵盖前沿研究、热点技术、典型工程案例、技术培训、标准宣贯、招生推免、企业风采等领域,已成为专业工作者和高校师生交流科研成果和实际经验、了解国内外技术动向和热点信息的重要窗口。

4.3 提高版权意识,防止侵权行为发生

近年来,有关侵权的报道呈上升态势,互联网、自媒体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多元化,期刊媒体特殊的属性决定了其在利用网络资源时要严格加以甄别,应确保信息准确、合规,避免发生侵权行为。因此,在转载其他公众号推文时,应弄清楚公众号的运营主体,尽可能选择权威、口碑良好的公众号,并在文尾注明出处。此外,在进行排版及直播海报设计时,宜采用通用“字体”和“图片”,以避免侵权而引发法律纠纷。这是因为网络上一些特殊字体或图片很可能由字库版权企业或公司开发并享有著作权。因此,期刊编辑部应该对公众号、官方网站、印刷品、照片背景等做好日常发布、使用管理及监督检查,以避免侵权。

5 结 语

知识服务是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的有机融合。随着传播方式的变革、出版数字化及人工智能的发展,读者、作者、科研人员等用户对科技期刊知识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因此,开展知识服务是科技期刊必然的选择和发展趋势。近年来,《中国给水排水》通过对知识服务进行探索和实践,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距离真正的知识服务还有较大差距。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拟将重点放在内容整合、丰富形态、完善功能等方面,以期更好地服务于用户,实现知识价值增值。

猜你喜欢
科技期刊学术期刊编辑部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
学术期刊引证指标
学术期刊引证指标
科技期刊的分类
编辑部的春天日常
疯狂编辑部之鸭腿饭(四)
河海大学学术期刊创办百年
疯狂编辑部之快递也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