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雪红
摘要:融资是指企业为达到筹资目的,通过一定的方式和渠道,向金融机构或其他单位筹集资金的行为。融资是企业资金运作的重要环节,也是企业经济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而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融资规模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当前,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国有企业转型升级加快,投资活动频繁,资金需求巨大。而当前我国融资市场尚不规范,国有企业融资渠道相对单一,面临着较大的资金风险。因此,如何防控国有企业融资风险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就当前国有企业融资风险存在的原因及如何防控融资风险进行探讨。
关键词:国有企业;融资风险;思考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在这一进程中,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企业规模和实力不断增强。国有企业既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国有企业在促进经济增长、推动科技创新、改善民生福祉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也面临着复杂的内外部环境和严峻的挑战。尤其是在融资风险方面,存在着“重业务轻管理”“重规模轻结构”等问题,影响了国有企业改革发展进程。因此,如何有效防控国有企业融资风险,对实现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国有企业融资风险概念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普遍面临着融资难等问题。尤其是在之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国有企业面临更大的资金压力,资金短缺问题更加突出,迫切需要强化对国有企业融资风险的防控。防控国有企业融资风险,必须深刻认识当前国有企业融资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准确把握融资风险产生的根源和机理,全面分析融资风险的构成要素和影响因素,准确研判、及时预警、积极应对,不断提高国有企业防控风险的能力和水平。
融资风险是指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因无法及时筹集到充足的资金,或因管理不善导致融资成本过高,造成企业财务状况恶化,甚至破产倒闭的风险。一般而言,融资风险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不可控性。国有企业的融资活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与企业经营状况紧密相关。在资本市场上,企业融资活动呈现出较强的周期性,且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如利率變化、货币贬值等,都会导致企业的资金成本发生变化。如果不能合理控制这些因素带来的影响,就有可能产生融资风险。
二是信息不对称性。在现实中,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问题很难避免。一方面,由于资本市场具有高度专业性和复杂性,投资人、融资者、金融机构等多方主体在信息获取方面可能存在不对称性;另一方面,不同主体获取信息的渠道、使用信息的方法和目的等可能存在差异[1]。
三是企业融资活动中充满不确定性因素,如融资政策变化、金融市场波动、国家宏观政策变化等都会给企业带来不可预知的影响。
四是可转换性。融资风险还可理解为一种风险形态上的变化。在实际融资过程中,企业可以通过适当调整资本结构来规避融资风险,或者通过改变经营模式来降低融资成本,从而实现利益最大化。
二、国有企业加强融资风险管控的重要意义
(一)有助于提高融资管理水平
国有企业融资活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涉及融资规模、资金使用、资金效益等方面,还涉及内部管理、资金配置等诸多方面。因此,加强融资风险管控可以有效提升国有企业融资管理水平,确保资金安全,降低融资成本。国有企业只有重视融资风险管控工作,不断完善融资管理制度,提升财务管理水平,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反之,国有企业将会陷入经营困境甚至破产倒闭的境地[2]。
(二)与国有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关
在经济新常态下,国有企业面临的内外部环境日益复杂,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也日益突出。因此,国有企业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融资风险管控,不断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确保企业健康、稳定发展。如果融资风险管控不到位,很容易造成国有企业资金链断裂,使其经营陷入困境甚至破产。因此,国有企业必须高度重视融资风险管控工作,建立健全融资风险管控体系,优化融资结构,降低融资成本,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有助于提升企业形象
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其经济实力和发展前景直接影响到我国经济整体的健康发展。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国有企业的实力和形象对企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而融资风险是国有企业面临的重要风险之一。很多国有企业为了扩大生产经营规模,获取更多资金,在没有做好充分的融资风险评估的情况下,盲目进行融资活动,给企业造成了巨大损失。因此,国有企业要想顺利获得资金,就必须做好融资风险管控工作,才能不断提升自身的形象和地位。
(四)促使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建设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是我国经济的命脉,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有很大的优势,但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其中融资问题就是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国有企业融资风险防控工作直接影响着国有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因此对于国有企业融资风险防控工作要高度重视。国有企业要全面认识融资风险防控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复杂性,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和落实措施,切实增强风险防控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3]。
三、国有企业融资风险种类
(一)融资利息率风险
融资利息率是指金融机构发放贷款时所要求的贷款利率,即金融机构在发放贷款时所要求的固定利息与浮动利息的比率,也是金融机构在从事各项贷款业务中所必须支付的成本费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率是资金融通中的关键因素之一。一方面,利率水平影响着资金使用效率,如银行存贷款利率水平对资金使用效率产生影响;另一方面,利率水平也影响着资金供应和需求,如银行存款利率与企业对资金需求程度成反比。在资本市场上,金融机构所发行的债券、股票等金融产品的利率水平一般要高于同期银行存贷款的平均利息率。当前,在国际贸易和金融市场竞争不断加剧的背景下,我国国有企业面临着严峻的国际竞争形势。为此,国有企业需要根据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和市场环境变化作出准确判断和科学决策。但同时也要注意到当前国有企业融资成本相对较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国有企业提高自身竞争力水平。因此,国有企业在融资过程中要重点关注融资利率风险。
(二)融资期限结构不合理
一般来说,企业的融资期限结构包括短期融资与长期融资的比例。由于短期债务具有高成本、高流动性等特点,因此国有企业通常会更多地依赖于短期融资。但如果满足不了中长期资金需求,也会引发融资风险。当前,我国国有企业短期债务比例较高,期限结构不合理。一是部分企业过度依赖于短期债务,当市场利率下降时,容易出现流动性风险。二是部分企业过分依赖于债务融资,降低了资本结构的稳定性,增加了经营风险。此外,不同类型的融资方式对资金期限结构的要求也有所不同[4]。
(三)融资规模不当风险
在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中,融资规模不当风险主要表现为:一是企业资产规模、营业收入及利润等不匹配。企业资产规模和营业收入是衡量企业发展实力和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但我国国有企业普遍存在资产规模与营业收入不匹配的问题;二是负债规模过大。一些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较高,甚至存在资不抵债现象,存在着较大的财务风险。从资产负债率与净现金流之间的关系看,当国有企业净现金流为负数时,说明该国有企业资金链已经断裂;三是财务杠杆系数过高。财务杠杆系数是指权益资本增加1%所带来的债务负担的变动率。研究发现,当财务杠杆系数超过某一数值时,财务风险会急剧放大。
(四)融资偿还风险
国有企业融资偿还风险是指融资行为给企业带来的还款风险。国有企业通过融资方式筹集资金,如果未来不能按时还本付息,就会面临债务违约的风险。国有企业的偿债能力是衡量企业偿债能力的重要指标。从偿债能力角度看,一方面,偿债能力是衡量国有企业偿债能力的核心指标,体现了企业的整体偿债能力;另一方面,偿债能力又受到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比率等指标的影响。因此,国有企业要加强对债务资金的管理与控制,努力提高债务资金使用效率。
四、规避国有企业融资风险的措施
(一)完善融资风险防控机制,强化风险意识
在防范国有企业融资风险方面,要从多个角度加强风险防范,完善融资风险防控机制,强化风险意识。首先,国有企业应建立健全融资管理制度,规范融资流程,加强资金使用的控制,保障资金安全。其次,国有企业应全面梳理融资业务流程及业务环节中可能存在的风险点,针对可能存在的风险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最后,国有企业应合理确定资本结构,避免债务规模过大带来的融资风险。
在强化风险意识方面,要从多个层面加强风险防控。首先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防范国有企业融资风险的基础。其次是提高认知能力。要不断提高自身对融资业务的认知能力和防范意识,提高对市场、行业、法律法规等方面的认知能力和驾驭能力。再次是建立健全监督机制。要积极引入外部监督力量参与到国有企业内部监督工作中来,形成有效的内外部监督机制和风险预警机制。最后是强化责任落实。要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和相关制度规定开展工作,做到依法合规经营。
(二)拓展多元化融资渠道,提高融资效率
当前国有企业应在政策允许范围内积极开展债务融资工作,在银行贷款、发债等方面加大力度,为企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国有企业还可积极探索其他融资方式。一是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通过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整合产业资源、优化业务结构等方式拓宽融资渠道,促进企业快速发展;二是积极探索新的金融产品。在不违反监管规定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多样化的金融产品,为企业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三是加大政府扶持力度。通过政府支持政策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国有企业建设与发展;四是积极开展资产证券化工作。通过盘活存量资产、优化存量资源配置等方式盘活现有资产存量;五是利用金融科技手段开展线上融资。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开展线上融资,降低成本、提高效率[5]。
(三)完善融资内控体系,提升治理水平
国有企业在融资管理中要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加强风险防范和内部控制建设。一是制定融资内控制度。根据自身经营规模、融资能力等因素,科学确定融资规模,合理设置融资结构,确保融资规模与企业实力、资产状况和发展战略相适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重点关注项目建设、重大投资、资产重组等事项的资金需求、还款来源和担保措施等内容,并及时评估风险。第二,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专项检查和评估,确保内控制度得到有效执行。同时,要加强内控监督检查结果的运用,对内控缺陷和风险隐患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并将结果纳入年度绩效考核。第三,增强风险意识。要通过开展融资业务培训、建立学习小组等形式,定期组织员工学习相关政策法规和业务知识,增强员工的风险意识和防范能力。
完善内部治理结构,优化公司治理结构是提升企业融资能力的关键所在。一是优化董事会结构。董事会成员应包括外部董事和内部董事。二是合理设置董事会专业委员会。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和经营业务需要设置财务管理、市场营销、风险控制等专业委员会,由相关部门负责人担任委员。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设置监事会成员及数量,其中外部监事应占多数比例;强化监事会监督职能,对财务管理、业务经营等重要事项进行监督检查,及时纠正出现的问题;加强对领导人员履职情况的监督和考核,强化责任追究机制。
(四)加强外部监督,推进市场化改革
完善外部监督体系是防控国有企业融资风险的重要手段。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外部监督在防控国有企业融资风险中的作用,通过聘请独立第三方机构或聘请外部专家对国有企业进行审计监督,以确保国有企业信息的真实、准确和完整,为防控国有企业融资风险提供参考依据。另一方面,要加强与政府部门间的沟通合作,积极推进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一是要加大对政府监督体系的研究和探索力度。充分发挥政府监督在防控国有企业融资风险中的作用,加强与政府部门的沟通合作,共同研究防控国有企业融资风险的对策和措施,提高政府监督能力和水平,为防控国有企业融资风险提供支持;二是要完善和健全国有企业信息披露制度。国企融資风险的发生与信息披露程度息息相关。在信息披露方面,要加强对国企信息披露制度建设、执行情况的监管,为国企融资风险防控提供有效依据。
此外,要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国有企业作为一个特殊市场主体,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必须加强对国有企业违法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为防控国有企业融资风险提供保障。对国企融资活动进行广泛宣传、普及法律知识和金融知识,通过树立典型案例、曝光违法违规案例等形式向社会传递信息,增强社会公众的法治观念和诚信意识。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经济环境下,国有企业应进一步增强风险意识,充分认识到融资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构建科学的融资风险防控体系,有效防控融资风险。国有企业要加强与金融机构合作,建立健全国有企业资金管理制度,积极参与到金融机构的业务创新和产品创新中去,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不断提升自身经营管理水平。国有企业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防控融资风险与改革发展相结合,主动作为、迎难而上、攻坚克难,通过多种措施有效防控国有企业融资风险。
参考文献:
[1]李威.国有企业投融资风险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解析[J].财会学习,2023 (28):134-136.
[2]杜昕.浅谈国有企业投融资风险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J].商讯,2023 (13):81-84.
[3]潘萍萍.关于国有企业融资方式与融资风险的研究[J].全国流通经济,2023 (02):113-116.
[4]曹堃.新形势下国有企业融资风险的防范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22 (06):101-102.
[5]丁红霞.国有企业融资风险与创新路径研究[J].老字号品牌营销,2019 (12):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