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开放对我国重要产业安全的影响研究

2024-02-01 02:44石秉鑫谢臻
中国商论 2024年3期
关键词:评价指标

石秉鑫 谢臻

摘 要:首先,本文提出了产业安全的新定义,使产业安全的定义更加准确全面,确定了需要进行产业安全研究的重要产业,并在此基础上根据产业特征分析了选择产业安全评价指标时应注意的问题,以及“矛盾”指标的选择;最后,设计了新的产业安全指数,构建了新的产业安全指标体系,缓解产业安全评价中指标权重不统一的问题。

关键词:贸易开放;产业安全;评价指标;产业分类;产业安全指数

本文索引:石秉鑫,谢臻.<变量 2>[J].中国商论,2024(03):-137.

中图分类号:F742;F06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4)02(a)--05

产业安全的研究,起源于重商主义中保护关税的思想,形成于保护幼稚产业思想(景玉琴,2005)。20世纪90年代以来,产业安全一直是国内一个有争议的热门话题。针对2009年的汇源并购,国内一部分人反对收购,认为这关系到垄断和产业安全;另一部分人认为这是按市场规则进行的普通收购,与产业安全无关(汇源并购可能死于民粹.<http://news.163.com/09/0322/09/550IPN7500011SM9.html>(2018年3月14日进入)。如王志乐(2007)认为不能把一个企业或者一个产业在市场竞争中遭遇的困难上升到国家经济安全的高度,这样往往会使某些企业以国家经济安全为名行企业保护之实。之所以存在这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是因为对产业安全的定义理解有分歧。本文首先强调了产业安全定义中的“重要产业”,提出按照产业特征选择评价指标、基于产业特征和评价指标的产业分类,最后设计了新的产业安全指数。

1 产业安全的定义与“重要产业”

产业安全的定义迄今并未形成共识,有强调竞争能力、发展能力和国民权益的产业安全观。其中,强调竞争能力的文献认为产业安全是在经济安全性和社会安全性的基础下,产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能够通过抵御外部不利因素等影响(谭飞燕等,2016);强调发展能力的研究认为产业安全是指一国产业可以健康稳定发展,或国内的知识和科技产业能够独立于他国发展(Liu,2011);强调国民权益的文献认为国民作为产业安全的权益主体,在国内有明确的排他性经济主权,研究产业安全是在国际竞争中保护国民为主体的产业权益保护(赵世洪,1998)。还有一些研究强调了重要产业的控制力,杨公朴等(2000)认为产业安全是一国掌控国内重要产业的能力,以及该产业面对外部威胁时具有抵御能力;张碧琼(2003)认为产业安全问题主要是由外商直接投资产生的。何维达和宋胜洲(2003)认为产业安全是在市场开放条件下,一个国家重要产业的生存发展以及政府调整或控制这些产业的能力受到威胁的状态。本文认为,产业安全指的是特定经济体(国家或单独关税區)重要产业能够持续生存与发展的状态。

哪些产业属于“重要产业”?何维达和宋胜洲(2003)认为所谓“重要产业”是对国民经济全局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战略性资源产业、支柱产业和先导性幼稚产业。同时,以美、英、法、日本等主要工业国家为例,列举了从国家经济安全角度划分的重要产业(见表1)。

对于我国来说,哪些产业是“重要产业”呢?本文认为,我国的重要产业大致可以参考以下几个方面来确定。

1.1 战略性产业

根据UNCTAD的《2009年国际投资协议中的国家安全保护》,“战略产业”的含义缺乏国际共识,各国根据其自身对“战略”计划或产业的理解来定义。一般认为,电信、交通运输、能源和供水等行业组成国内基础设施,农业是关系到一个国家存亡的重要产业,皆为战略产业。此外,对于一个国家的国内经济、技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产业也是该国的战略产业。

1.2 国有经济和中央企业必须控制的具体行业和领域

根据国资委《关于推进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06〕97号)规定,包括军工、电网电力、石油石化、电信、煤炭、民航、航运等,以及装备制造、汽车、电子信息、建筑、钢铁、有色金属、化工、勘察设计、科技等。

1.3 振兴产业

2009年12月5日印发的《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工作方案》规定了我国需要重点调整和振兴的十大产业,即钢铁、汽车、船舶、石化、纺织、轻工、有色金属、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以及物流业。这些产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中国重要的战略性产业及中国重要的民生产业。

1.4 限制或禁止外商投资产业

根据《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17年修订)》,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和种子生产、石油天然气勘探和开发等35个细分产业被列入限制外商投资产业目录,稀土勘查、武器弹药制造等28个细分产业被列入禁止外商投资产业目录。

上述产业应该视为针对我国而言的重要产业,对其进行产业安全的相关研究十分必要。

2 产业安全下的产业分类与简化指标

对重要产业进行安全评价,直接涉及的一级指标有产业控制力、产业竞争力和产业对外依存度(不同于国际贸易学中的国家层面的“出口/进口依存度”概念,这里用国内特定产业当年的出口/进口额与该产业当年的总产值或总销售额之比来衡量)。当然,也可以根据产业具体情况增加国内环境、产业生存力和产业发展力等指标(有的研究还有其他一级指标设定)。但相对来讲,产业控制力,产业竞争力以及产业对外依存度这3个指标比较直接。因此,以下主要依据这三项指标并结合产业特征来划分产业,并以简化后的指标来刻画其产业安全情况。

第一类是不需要考虑产业安全的产业,即上文提到的重要产业之外的产业,如需要淘汰的高污染产业。这类产业的产业安全说辞是对产业安全概念的滥用。

此类行业以农产品加工业为代表,农产品加工业跨越农业、工业及服务业3个领域,其特点为投资小、周期短、效益高等,其发展对其他产业或国家安全不会造成严重影响。故这里采用产业国际竞争力和产业控制力对其进行产业安全评价。

第二类是不会对其他产业或对国家安全造成严重影响而只需要考虑竞争力的产业,主要是一般进口竞争行业,即需要防止进口产品对国内产业造成冲击,措施是用“两反一保”加以保护的产业,如畜牧产品加工业、农产品加工业等,这类产业可用产业国际竞争力表征其产业安全度。

第三类是需要考虑出口依存度的产业,主要是净出口行业,如钢铁、纺织品与服装等。这类产业面临的问题主要是国外的“两反一保”大棒。这类产业的典型代表为纺织品与服装业,纺织品与服装业属于中低端产品,国际竞争激烈。凭借早期的劳动力资源优势和便利的基础设施,在内销需求增加和国外品牌进入较少的情况下,我國成为服装制造大国和服装出口大国。在国际市场上,主要是以价格优势取胜,出口依存度大。故这里舍弃产业控制力评价指标,选取产业国际竞争力和产业对外依存这两个一级指标对其进行产业安全评价。但同时采用国际竞争力和产业对外依存这两个指标对产业安全进行分析,会存在相互矛盾的地方,两个密切相伴的指标在说明产业安全状况时是反向的。故这里对两个矛盾指标的取舍做进一步分析。纺织工业是我国的传统产业,也是我国最为庞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之一。我国加入WTO以来,纺织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我国化纤、纱、布、呢绒、丝织品及服装产量均居全球第一,为全球纺织品及服装第一生产大国,也是世界纺织品和服装第一出口大国,出口额占全球出口贸易的25%以上,国际市场份额占比大。但纺织品与服装属于中低端产品,国际竞争激烈,主要凭价格竞争优势取胜。尽管有着较大的出口依存度,但存在着被实施以反倾销、反补贴等保障措施的风险。因此,虽然国际竞争力强,但是不安全的,故舍弃产业国际竞争力,采用对外依存指标对其进行产业安全评价。

第四类是不得不依赖、对国家有重要影响,需要考虑进口依存度的产业,如农业中的粮食、能源产业中的石油与天然气等,这类产业的竞争力受资源禀赋的影响较大,进口依存度较高,且属于战略性产业,对国家有着重要影响。但是,进行这类产业的安全评价时并不意味着对外依存度越低越好,实际上,这类产业安全重视的是结构与总量能够持续保障供给,特别是国内无可替代的中间产品,如农业中的种子产业、计算机的CPU、船舶和飞机用的发动机、通信领域的芯片等,一旦国外禁止出口,该产品的下游产业就会遭受重创,比如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对于美国芯片的依赖。

第五类是对国家有着重要影响、在开放经济下需要考虑控制力的产业,如高技术行业、装备制造业等。这些领域的产业受制于人会影响产业升级,进而影响整个国家的经济安全。这类是狭义也是最核心的产业安全。这类产业的代表为装备制造业,装备制造业是在开放经济下需要考虑控制力的产业,其产业的发展影响着产业升级,进而影响国家经济安全。总体来说,我国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在主要产品领域取得了突破,基本满足了我国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需要,部分产品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在轨道交通装备领域,我国已与多个沿线国家和地区签订、建设并完成了一系列国际合作项目,拥有了广泛的海外市场。在这里舍弃了产业对外依存的指标,采用产业国际竞争力和产业控制力这两个一级指标对其进行产业安全评价。

此外,还有存在交叉的产业,如装备制造业中不同的细分产业需要考虑的指标不同,有的需要考虑控制力、有的需要考虑进口依存度、有的则需要考虑出口依存度。

综上所述,对某一产业进行产业安全评价时,可根据产业特征和分类,用一个指标简化产业安全评价。

3 “矛盾”指标的取舍

评价指标选择时可能会遇到一个问题,即指标中会存在相互矛盾的情况,例如产业竞争力和对外依存度。产业竞争力的一个二级评价指标产业国际市场份额(也称国际市场占有率,用一国某一产业的出口占世界该产业出口总额之比来衡量),该指标值越大,说明该产业竞争力越强,产业就越安全;产业出口依存度是产业对外依存度的二级评价指标之一,该指标值越大,说明该产业对国际市场的依赖性越大,产业越不安全。一般情况下,一个产业的出口依存度大,国际市场份额也大,也就是说,两个密切相伴的指标在说明产业安全状况时是反向的。遇到这种情况时,既不能都用,又不能武断地放弃其中一个,需要进一步考虑一些其他的因素决定取舍。

为分析方便,这里先界定几个概念。首先是产业大国,指一国某一产业(这里产业和产品不加区分,下同)的产值或GDP占世界该产业的份额比较大,在世界的排位比较靠前;其次是出口大国,指一国特定产品出口占该产品国际市场的份额比较大,出口量变化会影响国际市场的供求关系进而影响国际市场价格,是国际市场价格的影响者;再次是经济大国,指一国经济总体规模比较大。若一国在某一产业是出口大国,则该国也是该产业大国。但是,若一国是特定产业大国,不一定是出口大国,一种可能是该国是一个经济大国,但该产业竞争力弱,只是在贸易保护的条件下得以生存。产业大国不等于经济大国,经济小国也可以是产业大国,如瑞士的瑞士军刀、阿根廷的牛肉等。

相应地,产业小国是指一国某一产业的产值或GDP占世界该产业的份额比较小,在世界的排位比较靠后;出口小国是指一国该产品出口占国际市场的份额比较小,出口量变化不足以影响国际市场的供求关系进而影响国际市场价格,是国际市场价格的接受者;经济小国是指一国经济总体规模比较小。若一国在某一产业是出口小国,则该国一般为产业小国,但也可能是产业大国,比如经济大国某一产业竞争力弱,在贸易保护条件下得以生存,出口很少。

综上所述,一个国家出口、产业与经济规模之间可能的关系见表2。

一个产业出口依存度和世界市场份额的关系有四种情况(见表3)。第一种是该产业的出口依存度和国际市场份额都大,也是一般认为存在的情况;第二种是出口依存度大,但国际市场份额小,经济小国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第三种是出口依存度和国际市场份额都小,基本上与第一种所表明的关系相同;第四种是世界市场份额大,但出口依存度小,主要用于满足国内需求的新产品会出现这种情况。

在表3中,第①种是产业大国情况。笼统地看,依据上述两个指标评价产业安全得出的结论是矛盾的(景玉琴,2006):出口依存度大表示易受跨国因素影响,产业不安全;国际市场份额大,说明该产业国际竞争力强,是安全的。实际上,针对特定产业的分析,可以对指标进行取舍。例如:对于某一特定国家的高端产品来说,国际竞争不激烈,则虽然出口依存度大,但被反倾销、反补贴或实施保障措施的可能性较小,此时产业是安全的,如德国的高价锅,此时可以舍弃出口依存度而采用国际市场份额来评价;对于某一特定国家的中低端产品来说,国际竞争激烈,主要凭价格竞争优势取胜,出口依存度大,但可能会被反倾销、反补贴或实施保障措施,因此,虽然国际竞争力强,但是不安全的(即便最终没有被采取反倾销和/或反补贴措施,但相应调查也会产生极大影响),如中国的纺织品与服装,此时可舍弃国际市场份额而采用出口依存度来评价。另外,稀土属于不可再生资源,虽然国际市场份额大,但一是因为其“不可再生”,二是因为我国稀土加工业技术水平低,是在低价出售原材料,对我国环境和稀土工业以后的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所以应采用出口依存度而舍弃国际市场份额指标。

表3第②种是产业小国情况。笼统地看,该产业是不安全的,因为出口依存度大易受跨国因素影响,不安全;世界市场份额小,说明该产业国际竞争力弱,也不安全。这种分析是不全面的,特定国家可能因为经济规模比较小,因而国际市场份额小,但是其产品国际竞争力却很强,如卢森堡的钢铁产业(彭姝伟.卢森堡[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内容简介),由于其国际市场份额较小,尽管该产业出口依存度较大,但不容易被反倾销和/或反補贴或针对其采取保障措施,因此该产业也是安全的。所以,此时需要用另外一个要素来进行评价,即一国该产业的产业规模。由此,创造一个概念:显性国际市场份额。显性国际市场份额=(ED/PD)/(EW/PW)。其中,ED为特定国家该产业出口额,PD为总产值,EW为该产业世界出口总额,PW为该产业世界总产值。显性国际市场份额值越大,说明该产业竞争力越强,产业越安全。该指标比国际市场份额指标更能准确说明特定国家该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高低。因此,在产业小国条件下,可舍弃出口依存度指标而采用显性国际市场份额指标。

表3第③种是产业大国和产业小国都可能存在的情况。笼统地看,依据两个指标会得出相反的结论。但是,无论是产业大国还是产业小国,在市场开放条件下,虽然出口依存度小不易受跨国因素的影响,但是其国际竞争力弱,产业国内市场份额会逐渐减小,生存会受到威胁,产业是不安全的,此时可舍弃出口依存度而采用国际市场份额指标。

表3第④种只能是产业大国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出口依存度小,表明对国际市场依赖程度小;国际市场份额大,表明国际竞争力强,该产业显然是安全的。这种情况存在于国际贸易需求偏好理论中的新产品情况。因为是某一国家的新产品,主要用于满足国内市场需求,所以出口依存度较小;虽然是新产品,只有本国在国际市场销售,本国出口依存度小,但国际市场份额较大。此时,出口依存度和国际市场份额两个指标都可以采用。

出口依存度与国际市场份额的关系如表4所示。

因此,在选择产业安全评价指标时,除了要考虑产业特征外,还要综合考虑该产业所在国家的经济规模等具体情况。

4 产业安全评价体系的重构

首先,计算产业各二级(或三级)指标的真实值;其次,给每个指标赋予权重,从而计算出这个产业的整体计算值;最后,把得出的数值和划定的区间(如90-100很安全、80-89安全、70-79基本安全、60-69不安全、59及以下很不安全)进行比较,以此来确定产业目前的安全程度(如史欣向等,2015;孙才志和邹玮,2016;曹萍等,2017)。这样的评价方法过于依赖权重。至今为止,权重的确定方法有很多,如比较主观的专家打分法、层次分析法,以及比较客观的主成分分析法等,选择不同的方法会得出不同的权重,因此目前并不存在最为准确且被所有研究认同并采用的权重,从而导致各产业安全的评价结果在不同的研究中存在差异。因此,需要采用新的方法解决上述问题。

这里仿照空气质量指数(Air Quality Index,AQI)构造产业安全指数(Industry Security Index,ISI)。在进行产业安全评价之前,需要先制作产业安全指标限值对照表,具体见表5。

在表5中,要针对每个指标制定一组限值xij(i表示某一指标从上至下第i个限值,j表示第j个细分指标),且每个限值都对应一个分数(见第一列),满分为100分,分值越高表明产业越安全。这里需要说明一点:针对某一指标来说,该列的限值并非全部按从大到小(如x11>x21>…>x61)或从小到大(如x11<x21<…<x61)排列,而是要根据指标特性而定。比如,一级指标产业竞争力的二级指标国际市场份额,该列的限值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列,越大的限值对应越高的分数,表明产业越安全;而对于一级指标产业对外依存度下的二级指标出口依存度而言,限值就要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列,越小的限值对应越高的分数,表明产业越安全。

接下来,详细分析产业安全的评价步骤。

第一步,根据需要进行评价的产业及其所在国家的特征选择较为重要的一个或若干一级评价指标及其所对应的二级评价指标,计算出各指标的真实值,再对比表5中的限值得到每个指标的产业安全分指数(Individual Industry Security Index,IISI),具体计算方法见式(1)。

式(1)中:

IISI——各指标的产业安全分指数,最低为0,最高为100;

a——各指标计算出的真实值;

xHi——表5中与a相近的指标限值的高位值;

xLo——表5中与a相近的指标限值的低位值(例如:若x31<a<x41,则xHi=x41,xLo=x31);

IISIHi——表5中与xHi对应的产业安全分指数;

IISILo——表5中与xLo对应的产业安全分指数。

第二步,把一级指标下所选的所有二级指标产业安全分指数相加,得到每个一级指标的产业安全分指数IISIn(n表示第n个一级指标);

第三步,在各一级指标的产业安全分指数IISIn中选择最大值确定为该产业的产业安全指数ISI。

式(2)中:

ISI——产业安全指数;

n——第n个一级指标。

第四步,根据ISI的数值大小确定产业的安全级别,分数越高表明产业越安全。

用上述方法进行产业安全评价,由于不涉及权重,因此不存在各研究权重是否统一的问题;由于产业安全指数取的是一级指标产业安全分指数的最大值,因此也不存在上文中出现的指标“矛盾”问题。

5 结语

产业安全是重要产业的“安全”,不区分“重要”與否,会出现滥用产业安全概念的情况,忽视真正需要关注的产业安全。在进行产业安全评价时,为了全面,使用的指标比较多,但也掩盖了反映该产业之安全最需要关注的指标,根据产业特征用简化指标,可以有效弥补这种情况。另外,对于高度相关且方向不一致的指标,如出口依存度和国际市场份额,需要依据产业特征和国家情况进行具体分析,既不能都用,也不能无端地选择其中一个。借鉴AQI,构建新的产业安全评价体系,缓解目前产业安全评价中指标权重不统一的问题。

参考文献

曹萍,张剑,熊焰.基于产业竞争力的软件产业安全评价[J].科技管理研究,2017,37(2):176-181.

何维达,潘玉璋,李冬梅.产业安全理论评价与展望[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24(4):92-97.

何维达,宋胜洲.开放市场下的产业安全与政府规制[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3:71.

景玉琴.产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经济学家,2006(2):70-76.

景玉琴.关于产业安全问题的经济思想钩沉[J].江汉论坛,2005(10):13-17.

史欣向,李善民,王满四,等.“新常态”下的产业安全评价体系重构与实证研究:以中国高技术产业为例[J].中国软科学,2015(7):111-126.

孙才志,邹玮.环渤海地区海洋产业安全评价及时空分异分析[J].社会科学辑刊,2016(3):171-179.

谭飞燕,张力,李孟刚.低碳经济视角下我国产业安全指标体系构建[J].统计与决策,2016(16):57-60.

王志乐.外资并购与国家经济安全[J].中国外资,2007(6):10-13.

杨公朴,王玉,朱舟,等.中国汽车产业安全性研究[J].财经研究, 2000(1):22-27.

于新东.中国加入WTO后产业保护和产业安全研究及对策[J].学习与探索, 2000(2):4-12.

张碧琼.国际资本扩张与经济安全[J].中国经贸导刊,2003(6):30-31.

赵世洪.国民产业安全若干理论问题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1998(5):1-5.

Liu B. A Brief Discussion on Legal Guarantee of Industry Security in Foreign Capital Merger and Acquisition[J]. Asian Social Science, 2011,7(2):172-175.

猜你喜欢
评价指标
智能电网风险评价研究
陕南生态移民生产生活水平评价及后期扶持
编程类课程实践教学考核方案研究
我国上市银行成长评价研究
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理论与实证分析
中国药品安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第三方物流企业绩效评价研究综述
基于UML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评价系统的分析与研究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评价指标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资源型企业财务竞争力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