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脑开窍针法治疗脑出血后遗症的疗效以及对运动功能的影响

2024-01-31 13:53赵丹天津市黄河医院天津市体育医院天津300000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4年3期
关键词:醒脑针法后遗症

赵丹(天津市黄河医院(天津市体育医院),天津 300000)

脑出血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脑血管损伤,临床上将这一疾病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种是缺血性脑卒中,另一种是出血性脑卒中,以缺血性脑卒中为主,约占所有脑卒中类型的75%以上,发病率以及致残率均相对较高,并且还具有高致死率特点。近些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逐渐加深,导致脑卒中的患者数量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并且临床治疗中发现,发病人群正向着年轻化发展。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脑出血急性发作多可以得到有效救治,病死率有所下降,但患者经历急性期救治后,多遗留后遗症,表现为口眼㖞斜、言语謇涩、肢体功能障碍等,对于患者的日常生活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同时不利于后续的康复治疗,是当前治疗的重点和难点[1-3]。目前,针对脑出血后遗症的治疗尚缺乏特效疗法,多数患者以功能锻炼、药物治疗等为主,但存在起效慢、效果不明显等不足,难以满足临床实际需要。针刺被证实是治疗脑出血后遗症的有效方式之一,具有控制炎性反应、降低脑水肿发生率、抑制细胞死亡、减轻氧化应激、促进神经再生、改善脑循环等作用,特别是各种特殊针法的应用,给该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4]。醒脑开窍针法是由国医大师石学敏教授创立的特效针刺疗法,是一项中医技术,在临床上已经使用了多年。基于此,本研究探讨醒脑开窍针法治疗脑出血后遗症的疗效以及对运动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天津市黄河医院2020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脑出血后遗症患者64例,并以每组32例患者分别纳入观察组和对照组中,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案进行治疗。其中观察组包括19例男性,13例女性,年龄41-62周岁,平均(52.18±3.33)岁,病程3-10个月,平均(4.17±1.09)个月。对照组中包括16例男性,16例女性,年龄40-64周岁,平均(53.17±3.22)岁,病程3-9个月,平均(4.08±1.11)个月。详细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信息,未见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各类主要脑血管病诊断要点2019》[5]、《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6]中相关诊断标准;有基础疾病病史;患者均为在经过激烈的情绪变化、剧烈活动后突然发病;患者存在局部病灶神经性的功能缺损,并且存在呕吐、头痛等症状,结合临床影像学检查得到了明确的诊断;经救治后出现眩晕、神智昏蒙、偏瘫、口眼㖞斜、言语謇涩、共济失调、头痛、饮水呛咳等症状。

纳入标准:年龄40-65岁;病程>1个月,已度过危险期;有中风疾病史,并且存在明显的中风后功能障碍;患者详细地阅读了本次试验的知情同意书,并确认签字。

排除标准:患者合并恶性肿瘤疾病、脑外伤等;患者存在精神障碍类疾病;妊娠期及哺乳期女性;合并皮肤疾病、凝血功能障碍等不适宜针刺治疗者;入组前半个月接受过其他相关治疗者。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予以康复训练治疗:①良肢位摆放:仰卧位时,可在头、肩、髋部垫软垫,患肢处于外旋、外展位;患者在侧卧位时,需要将患侧上肢尽量向前伸,并将患侧的髋关节伸直,每2h变化一次体位。②刺激患肢:采用按摩、推拿、搓等手法刺激患肢,尤其是关节部位,协助患者活动。③主被动结合训练:床上活动与离床活动结合,逐渐锻炼坐起、下床、借助工具行走、独立行走等。④生活能力锻炼:指导患者学习刷牙、洗脸、梳头、穿脱衣服、如厕等日常起居活动。治疗2个月。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醒脑开窍针法,采用0.25mm×40mm针灸针(华佗牌),取双侧内关、人中、风池、翳风、完骨等穴位,再取患侧三阴交、极泉、尺泽、委中等穴位,内关直刺入针大约0.5-1.0寸左右,并使用插、提、转、捻的补泻方式,针刺操作1min;人中,在鼻中隔位置,斜刺入针大约0.3-0.5寸,通过雀啄法,当患者感觉到眼球湿润或者流出眼泪为止;沿着患者的胫骨内侧缘,找到三阴交的穴位,之后将针呈45°斜刺进入穴位,0.5-1.0寸,提插补法,以针感到脚趾、下肢产生不自主运动,患肢能够抽动3次为宜;在极泉穴位处,固定患者的患侧肘关节,使其外展,避开腋毛,直刺0.5-0.8寸,提插泻法,以患者产生麻木感,并有抽动感为宜;尺泽穴位需要直刺进针0.5-0.8寸,实施提插泻法,以手动3次为度;委中穴位处,针尖向外15°,进针1.0-1.5寸,使用提插泻法,以患者的下肢能够抽动3次为度。针刺3d,休息1d,治疗2个月。

1.3 观察指标 ①使用NIHSS神经功能量表对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估,分数越高表示神经受损越严重。②FMA评分参照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分值越高表示患者运动功能越好。③生活质量评分参照Barthel指数,包含修饰、洗澡、穿衣、进食、控制二便等,分值越低表示患者生活质量越差。

1.4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6]。若患者的临床各项症状以及体征完全消失,并且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降低超过90%,判定为痊愈;若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以及体征均在治疗之后改善明显,并且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的范围在70%-90%之间,则判定为显效;若患者各项临床症状以及体征在治疗之后有所改善,并且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了30%-69%左右,判定为有效;若患者治疗后无明显变化,则判定为无效。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00%。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1.0对本次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n(%)]

2.2 两组NIHSS评分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分)

?

2.3 两组FMA评分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FMA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FMA评分比较(,分)

表3 两组治疗前后FMA评分比较(,分)

?

2.4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表4 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

3 讨论

脑出血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之一,调查发现该病好发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群体,男性多于女性,其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且近年来有不断年轻化的趋势,糖尿病、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脂血症等是脑出血的主要致病因素,其中高血压是最主要原因。患者长期高血压可导致脑内微小血管结构发生改变,血流动力学异常,当遇到情绪激动或气候骤变等诱因时,血压波动较大,易造成血管破裂,血液占据局部脑组织,释放有害活性物质,导致脑组织损伤,出现周围组织变性、坏死等[7-8]。

脑出血为临床急危重症,病死率高,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高速发展,这一疾病的治疗效果也有了显著的提升,大大降低了死亡率。但临床实践发现,脑出血急性期患者多会遗留言语障碍、肢体功能障碍、吞咽障碍等后遗症,严重者甚至需长期卧床,肢体功能逐渐下降,对患者日常生活质量产生了严重的影响。针对脑出血后遗症的治疗,目前尚缺乏特效疗法,难以完全治愈,临床治疗的目的在于帮助患者回归正常生活[9-10]。

本研究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疗法。康复训练是临床常规治疗手段之一,根据患者病情,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循序渐进,逐渐恢复生活自理能力。良肢位摆放适用于早期需长期卧床的患者,可促进运动功能恢复,降低致残率,有效防止肌肉萎缩、关节痉挛等,预防废用综合征的发生,每2h翻身可预防褥疮、防止患者并发肺炎等并发症。神经系统具有代偿和重塑功能,通过肢体刺激、主被动结合训练等,可刺激肢体感受器,反复刺激神经系统,有利于肢体功能的恢复。生活能力锻炼以患者日常生活为基础,旨在提高自理能力。功能锻炼虽然具有一定效果,但起效较慢,需要持之以恒,长期坚持不懈,一些患者因此产生疑虑,甚至不良情绪,进而放弃治疗,影响治疗依从性,整体效果不明显[11-12]。

脑出血后遗症根据临床表现可归属“中风”“痹证”等范畴,以猝然昏仆、半身不遂、口眼㖞斜、言语不利为主要临床特征,中医对该病的认识较早,如《灵枢·刺节真邪篇》中所记载:“虚邪偏客于身半,其入深,内居营卫,营卫稍衰则真气去,邪气独留,发为偏枯”,《临证指南医案·中风》认为“精血衰耗,水不涵木……肝阳偏亢,内风时起”是该病的基本发病机制,并提出滋阴息风、补阴潜阳等治疗方法。随着后世发展,当前中医认为该病是在内伤机损的基础上,因感受外邪、情志不畅、饮食不节、劳逸失度等而诱发,病机主要是由于患者阴阳失调,气血逆乱,疾病的主要部位在脑,与肝脏、肾脏等脏腑息息相关[13]。中风患者平素即存在肝肾亏虚的生理状态,易导致肝阳上亢,在外界致病因素的诱发下,可使气血上冲于脑,脑络痹阻,血溢脉外,则神窍闭阻,发为不省人事、突然昏仆等。虽然在治疗之后能够使患者脱离生命危险,但由于邪盛正虚,在病邪的猛烈攻击下,患者正气进一步亏虚,难以在短时间内恢复,加上气血失调,进一步加重脏腑亏虚,正虚无以祛邪,风火痰瘀等病邪产物仍遗留在体内,导致气血不畅、经脉闭塞,临床表现为言语不利、四肢痿废等。

既往研究表明,针灸在治疗脑出血后遗症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各类针法均取得了显著成效,为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本研究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醒脑开窍针法。现代研究[14]发现,将醒脑开窍针刺法用于中风后肢体功能障碍的临床治疗中,与单一疗法比较,患者在临床总有效率、肢体功能恢复方面获益更多,且治疗方法安全可靠。中医认为脑为人体的“元神之府”“精明之府”,主宰机体的一切活动,石院士认为本病病位在脑,病机主要为“窍闭神匿,神不导气”,脑为元神之府,醒脑二字即醒脑、调神之意,则自然可达到启闭开窍之功效,该针法以任督脉为中心,施以补泻手法[15-16]。本研究所取穴位谨遵上述宗旨,其中人中是人体手足阴阳经脉以及督脉的交会穴,起源自胞中,顺着经络向上循行进入人体的头顶部位,通过针刺泻法对督脉产生调节作用,能够达到安神健脑的目的;内关属于八脉交会穴,与阴维脉相通,并属于厥阴心包经的络穴,针刺能够起到调理气血、安神养心的作用。三阴交则归属于足厥阴肝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的交会穴,针刺可以达到安神定志的功效。尺泽、极泉、委中具有疏通经络、通气活血的作用,以此改善肢体运动障碍,上述诸穴中以人中为君,臣以内关、三阴交,以极泉、尺泽、委中为佐使,全方合用,可调元神,顺阴阳,理气血,通经脉,则诸症自除[17-18]。

NIHSS评分包括意识、凝视、运动等12个评分项目,是当前临床评价中风后遗症恢复情况的可靠量表之一,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19];FMA评分可以用来评估患者感觉运动障碍,被广泛用于运动功能的临床评估,经过多次测试,其分数有很好的一致性、响应性和准确性;生活质量评分参照Barthel指数,覆盖面广,可以较为准确地反映中风患者的生活质量情况。本研究结果表明,经过临床治疗,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较对照组更好,并且就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运动功能评分来说,观察组患者各项数据较对照组更优,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相较对照组更高,证明醒脑开窍针法治疗能够进一步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使其运动功能逐渐恢复,大大提升生活的质量,提高了临床的疗效。利小华[20]等人的研究结果显示,加用醒脑开窍针法治疗,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更低、巴氏指数(BI)积分更高,总有效率高于传统针刺组,患者总体获益更佳,本次研究结果与其研究结论基本一致,再次证实了醒脑开窍针法治疗脑出血后遗症的临床疗效可靠。

综上所述,醒脑开窍针法治疗脑出血后遗症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醒脑针法后遗症
自拟醒脑汤联合体外反搏治疗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的效果
春天的“后遗症”
浅议无极针法之九元气血针法
你有没有网络消遣的后遗症
Evaluation of the Curative Effect of "Xingnao Kaiqiao"Acupuncture Based on Brunnstrom Staging on Upper Limb and Hand Motor Function in the Recovery Period after Stroke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脑便后遗症应如何调治
朝医太极针法操作规范
初探皮部针法治疗腰肌劳损
醒脑静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中重型颅脑损伤3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