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小妮,郭静(西安市高陵区妇幼保健院,陕西 西安 710200)
支气管肺炎又称肺炎,是一种影响肺泡和支气管的炎症性疾病,主要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婴幼儿由于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加上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弱,容易受到各种病原体的侵袭。因此,支气管肺炎在婴幼儿中的发病率较高[1-2]。目前,临床上通过对症治疗以有效改善临床症状,促进患者痊愈。由于婴幼儿年龄小、表达能力差,无法说明自己的病情,配合度差,再加上家属认知度不足,进而影响整体治疗效果。因此,为患儿实施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非常必要[3]。常规护理虽然对患儿具有一定的作用,但是缺乏针对性,护理效果不尽如人意。基于量化评估策略下的护理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护理方式,强调以患者为中心,对患者高危因素进行详细评估,进而对患者实施针对性干预,促进患者尽快康复,具有很高的优势,值得推广和运用[4]。鉴于此,本研究选择92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探讨量化评估策略下护理对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遵医行为、情绪和肺功能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内容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22年2月-2023年2月收治的92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电脑数字法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6例);观察组:男女比例为21∶25,年龄2-6岁,平均(4.05±1.16)岁;病程1-6年,平均病程(3.48±1.64)年;对照组:男女比例为22∶24,年龄2-7岁,平均(4.24±0.39)岁;病程1-6年,平均病程(3.52±1.62)年。两组一般资料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纳入、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①综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以及胸部影像学检查结果,符合《儿科学(第8版)》[5]中的诊断标准;②92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临床资料齐全;③92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认知正常。(2)排除标准:①存在过敏反应;②重要器官存在功能障碍、器质性疾病者;③存在昏睡、昏迷、惊厥等症状;④存在先天性小儿癫痫等严重神经疾病;⑤合并多动症或情绪障碍,不能配合检查、治疗和预后评估;⑥由于其他原因退出研究;⑦临床资料不完整。
1.3 方法 两组患儿接受对症治疗。
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护理人员向家属说明注意事项,同时保持病房干净卫生,保持温湿度适宜;叮嘱患儿家属给予患儿科学饮食、适当运动,以促进其康复。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量化评估策略下护理,具体步骤如下:(1)量化评估:全面了解患儿的年龄、病情、病史、并发症等信息,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进行量化评估:①年龄量化标准:根据不同年龄进行打分,年龄<5岁为1分,年龄5-8岁为2分;年龄9-12岁为3分;②病情量化标准:根据患儿的呼吸频率、心率、体温等生命体征进行打分;③根据患儿是否有肺炎史、哮喘史、过敏史等进行打分;根据上述量化评估标准分析患儿的护理风险,予以针对性干预。(2)根据护理风险等级给予不同干预:护理风险总分>12分为轻度,重点加强健康教育,提高患儿家属对疾病的认知,同时关注患儿的生理、心理状况,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护理风险总分9-12分为中度,除了进行健康教育和自我护理能力的提高外,还要加强临床护理,密切观察患儿的生理、心理状况,及时调整护理方案;护理风险总分<9分为高度,针对高度护理风险的患儿,应制定详细的护理计划,由专业的护理人员对患儿进行全方位的护理,促进患儿尽快康复。(3)护理实施:①健康教育:通过视频向家属详细介绍小儿支气管肺炎的病因、发病机制、症状、并发症、治疗方法和预后等知识,让家属对疾病有全面的认识,提高家属对疾病的认知和护理能力。②心理护理:患儿年龄较小、配合度差,护理人员要积极与患儿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让患儿感受到关爱和支持,通过亲切的言语、温暖的笑容、轻柔的抚摸等方式拉近与患儿的距离。针对患儿的不同心理反应,进行相应的心理疏导。对于焦虑、恐惧的患儿,可以通过解释病情、安慰鼓励等方式,帮助其建立信心;对于抑郁、孤僻的患儿,可以通过讲故事、玩游戏等方式转移患儿注意力,促进患儿积极配合治疗。③高危因素控制:护理人员给患儿及家属详细讲解疾病相关知识,指导家属了解高危因素,通过讲解让家属了解可能导致患儿病情恶化的因素,便于后期进行针对性预防;同时,提醒家属帮助患儿养成规律作息、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良好生活习惯,以增强患儿抵抗力;此外,还需告知家属出院后要遵医嘱按时为患儿服药,并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和副作用,提高用药安全性和科学性。
1.4 观察指标 ①肺功能: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采用肺功能仪评估用力肺活量(FVC)、第1s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1s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②负面情绪: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价,SAS、SDS得分越高表示焦虑、抑郁倾向越明显。③遵医行为评分: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采用医院自制的遵医行为评分量表进行评估,遵医行为评分量表包括按时按量服药、健康生活方式、自我管理三个方面,每一项分值0-100分,分值与遵医行为成正比。④满意度:采用科室自制的满意度问卷调查表进行评价,包含交流技巧、护理态度、操作技能以及综合素质四个方面,每一项0-25分,总分0-100分,分值与满意度成正比。
1.5 统计学方法 以SPSS22.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行χ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肺功能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患儿的肺功能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干预后的肺功能对比()
表1 两组干预前、干预后的肺功能对比()
?
2.2 两组负面情绪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患儿的负面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前、护理后的负面情绪改善情况比较(,分)
表2 两组护理前、护理后的负面情绪改善情况比较(,分)
?
2.3 两组遵医行为评分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的遵医行为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干预前、干预后的遵医行为评分比较(,分)
表3 两组干预前、干预后的遵医行为评分比较(,分)
?
2.4 两组满意度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更高(P<0.05),见表4。
表4 两组护理后满意度比较(,分)
表4 两组护理后满意度比较(,分)
?
支气管肺炎是儿童常见呼吸道疾病,小儿常常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咳嗽、食欲减退或伴呕吐、腹泻等表现,会导致肺部炎症和组织水肿,使气体交换受阻,从而导致呼吸困难,严重时会导致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危及生命。因此,给患儿实施及时有效的治疗非常关键。但是,由于家属对疾病认知度欠佳且患儿依从性差,从而影响整体治疗效果。为了促进患儿尽快康复,给予患儿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至关重要[6-7]。
量化评估策略下护理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护理方式,强调以患者为中心,该理念是由美国护理学家达里尔·哈蒙德(Darrell G. Hammond)提出的。该理念强调利用量化评估方法来指导临床护理决策,可显著提高护理质量,已成为现代护理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3]。许丽满[8]等人的研究表明,量化评估策略下护理对提高小儿支气管肺炎治疗效果具有积极意义,能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很高的价值。本次研究数据显示:干预后,观察组患儿的肺功能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儿的不良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遵医行为评分、满意度明显更高(P<0.05);和暴雨[9]等人研究结果一致,说明量化评估策略下护理具有很大的优势,值得推广和运用。
综上所述,量化评估策略下护理对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的应用效果十分显著,具有很高的价值,可在未来临床中加以推广和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