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丽妮克尔•托合提麦麦提
(喀什大学,新疆喀什 844000)
语言类型学(linguistic typology)是一种聚集研究和分类各种语言特质的学术领域。在起始阶段,其主要用途是在不同语言间进行比对,目的是找出并明确语言的差异,并依照这些考虑和特征进行归类。[1]据相关文献梳理发现,前人主要通过语义、词类定位对现代汉语程度副词“巨”进行过研究,而且研究较为广泛,对“巨X”构式从认知构式语法的视角进行系统的研究的还是比较少,从普遍语言共性的角度观察“巨X”构式就更少,对此,本文以构式语法作为基础,重点考察“巨X”构式的形式特征、句法功能、语义功能和语用功能,揭示出“巨X”这个构式在类型学范畴中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X”为形容词性成分
“巨”最初是“大”的意思,“巨”为“大”之意,用作形容词,通常是放在名词前,修饰具体的事物。
第一,示意心理状态的形容词,像“开心”“烦”“失望”“痛苦”等均可以进入此构式。
第二,描绘人物外貌长相的形容词,像“漂亮美”“帅”“丑”等词可以出现在此构式之中。
第三,描述自然天气或温度的形容词,像“冷”“热”“干”这类形容词往往也能进入该构式。
第四,描述物体形状、特性和形态等的描述性词语,比如“高”“好”“长”“短”“酷”“圆”“惨”“傲娇”“可爱”及“温柔”等。
2.“X”为动词性成分
第一,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像“想”“后悔”“喜欢”“讨厌”“羡慕”“心疼”等都可以进入该构式。
第二,能源动词,表示被修饰成分的程度高,像“巨愿意”“巨能”“巨会”等词可以进入该构式,但像“巨必须”“巨肯定”“巨恐怕”“巨或许”等词进不了该构式。
第三,表示“度量”动词,像“增/减”“升/降”“涨/跌”等词表示数量的变化。
第四,“巨”可以与动词“像”进行组合,比如“巨像木头似的站着”“巨像一只落汤鸡”,指像似程度高。
3.“X”为名词性成分
邢福义(1997)认为,典型名词进入该格式,表达的不是本义,而是名词活用为形容词所临时被赋予的“异感”意义。[2]本文认为,这里的“异感”意义我们可以理解为促成对话双方产生共识的特定性质的、显著有别于其他事物性质的感知意义。
经整理学界内各种搭配名词活用的观点,发现能进入“巨+X”格式的名词主要有以下几类:
第一,具有特定性质的人物名词,如:“巨网红”“巨女人”“巨傻瓜”“巨公主”等,旨在凸显某种人物具备性别、职业、身份等层面上的区别性特征。
第二,具有形象特征的指物名词,如:“巨极品”“巨坑”“巨阳光”等,旨在凸显某种事物所具备的引申义。
第三,表示事物的某种性质或状态,范畴或关系的抽象名词,如“巨诗意、巨世故、巨青春、巨传统、巨规律”等。
经过研究发现,虽然有些名词性成分能进入该构式,但还有一些构式进不了该构式,比如:一些复合方位名词、一些时间名词等等。
4.“X”为短语
第一,动宾短语,“巨”可以和动宾短语搭配,如:“巨显腰/个儿/瘦/品味”“巨提神/气质”等。
第二,偏正结构,如:“巨好吃/看/玩/用”“巨无敌可爱/充实/消肿/烦”“巨难讲/通关/懂”等。
第三,“巨”还可以接兼语结构,如:“巨招人烦/嫉妒”“巨惹人喜爱/心疼”等。
归纳来说,“巨”这个作为形容词的修饰词可以放在名词、动词、形容词以及词组的前面,与现代汉语中像“极端”“特别”等词语有类似的作用,用来描述事物的属性或状态。“巨X”构式作为程度副词在年轻人口语和网络用语中越来越受欢迎。可见“巨X”构式,是对古代汉语中用法的传承和提升等具有重大意义。
从句法功能的视角看,“巨X”的结构大多作为定语出现,尽管它也可以作为谓语、主语、状语和补语,但这种情况的出现频率较作为定语要低。
1.“巨X”构式充当定语,“巨X”作定语的情况是最多的,这个可能是因为“巨”字自身存在形容词性,与“X”组成“巨X”构式,保留原词性的可能性比较大。例如:“如此,除了只能灌溉不能排使土地盐碱化以外,从社会文化上讲,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农民掌握不了自己用水的命运,认为它靠不住,违背了农民的社会文化信仰,所以花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并没有取得效果。”(司马云杰:《文化社会学》)
2.“巨X”充当主语,主要以名词性成分为主。例如:“巨狼扑到了铁笼上,它前爪上那锋利如刀刃的长爪在笼子边缘上撞得叮当作响。”(BBC语料库)
3.“巨X”充当谓语,“巨X”往往由谓词性词语充当,主要有形容性词语、动词词性词语等。例如:“耳际除了水声之外,还有轰然巨响。不一会,海面恢复了平静,轰然巨响声也远去,水上飞机已经飞走了。”(BBC语料库)
4.“巨X”在句中可以充当状语。例如:“所有人都巨猖狂地大笑。”(《京华时报》,2005-06-07)
5.“巨X”在句尾还可以充当宾语。例如:“光是微弱的,但在豹子看来,却像黑暗夜空的一个闪电;金属声也是微弱的,豹子却感到像滚过头上的巨雷。”(田遨:《魔圈》)
以广泛应用为基础的认知构式语法,任何一个看起来常见的构式皆是包含了其独特的语义和语用特征。尽管“巨X”构式的语义重心在于变量X,但是我们还需将“巨”字的语义意象纳入考虑,它是影响这个构式整体含义的关键因素。[3]基于语料的研究,“巨X”的全面语义可以概括为以下两个要点:
1.表示程度极高、极大义
当“巨”作为形容词时表达“很大、大”的意思,“巨X”整体意义也表达事物的量大,程度也高。“X”可以表示为抽象事物和具体事物。
①结果欠了一身巨债,弄得终生潦倒,一事无成。(穆欣《韬奋》节录)
②结果欠了一身大债,弄得终生潦倒,一事无成。
从上面的例句能够看出来,“巨”可以替换成“大”,语义基本上不会变。但,将“大”替换成“巨”之后,程度义会有所下降,而且主观色彩也会有所削弱。另外,“巨债”相较于“大债”在人们主观上的感知更为强烈。换句话说,相对于“大”来说,“巨”的含义更深远,更大,具有更强的主观性。
2.表示很、非常、特别义
当“巨”作为程度副词表示“很、非常、特别”的意思时,“巨X”整体意义也表示对事物的看法与认识的程度高。
①科比与名导詹姆斯卡梅隆合作拍摄《阿凡达2》,电影海报全球独家发布!|NBA联赛停摆,许多球星争相前往海外谋生,而超级球星科比布莱恩特选择了与名导詹姆斯卡梅隆合作,拍摄史诗级3D巨作电影《阿凡达2》。(BBC语料库)
②降价巨优惠,真情大回馈。(百度贴吧)
例①“巨作”可解释为“特别好的作品”,例②“巨优惠”可解释为“价格非常便宜”,这两例中的“巨”同为程度副词,分别表示非常、极的程度。
“巨X”的构式含义不只是蕴含着语义信息,并还蕴含程度的深度、语气强调、焦点话题等语用意义,这些与构式全部都是相沿成习的关系,是构式本身所具备的功能和表达意义。下面我们要三个方面来探讨此构式的语用功能。
1.程度加深功能
张谊生(2000)从认知视角提出,当“巨”这个词由描述具体物体变为描述抽象事物时,人们的认知也随之从对具体事物的认知转为对抽象事物的理解,实际上,这是从一个认知领域过渡到另一个认知领域,同时也呈现出一种语义的虚化特性。[4]与“大”作为形容词不同,“巨”具有更高的主观性,因此,更容易成为程度的副词。因此,“巨X”从表达具体确实的“很大、大”抽象泛化表示程度非常高,从而作程度副词应用,并且在语用功能上起到程度的加深作用。
如,“之所以如此,除了只能灌溉不能排使土地盐碱化以外,从社会文化上讲,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农民掌握不了自己用水的命运,认为它靠不住,违背了农民的社会文化信仰,所以花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并没有取得效果。”(语料库在线)
2.凸显焦点功能
语言具备“主观性”(subjectivity),以此突显说话人对命题的感受、评价、态度、强调等。“巨X”构式也叙述了在语言学领域当中一种剧烈的主观能力。[5]为了表达话题焦点凸显可以使用新兴的“巨X”类词,“巨X”类词自己还能够使用和来突显程度,“凸显焦点”的含义即是指,发言者利用特定手段使得待表现的特质的程度大小成为听者关注的核心,进而实现对程度强度的突出表达。例如:“有个知青名叫依冲的,看中了山坡上一棵大酸枣树,便利用午休时悄悄提了把斧头去砍。咣咣咣地,忽然哗啦啦一声震天动地巨响,随之又爆出一声惨叫。大家急忙奔过去,发现那棵巨大的酸枣树横卧在山坡上,树梢下压着一个人,正是阿彬。”(BBC语料库)
从例子可以看出,“巨响”这一词跟声音有关,那么看例句前面的“咣咣咣地,忽然哗啦啦”这些词可以解释为这个声音来自大酸枣树倒下来的声音,用这些词来凸显声音特别高;后面的“巨大”也凸显了大酸枣树是特别大。
3.语气强调功能
之所以“巨X”构式能够在网络语言中广泛运用,是因为它有浓厚的主观色彩,高程度义的修饰词令说话人的态度更加精确。通常,主观因素涉及发表者的观点、信念和情绪等。如沈家煊(2001)所言,“主观化”是指通过采用特定的语言结构或经历特定的演变过程来展现这种主观性。[6]在“巨X”的表达方式中,为了有效地传递其语言含义,发表者通过使用“X”来传达满意、同意、不满或贬义的感情,并进一步表明自己的立场、观点和情感状态。[5]例如:
①到底要不要买个双肩包呢?每次拿个巨厚的书来图书馆就觉得巨烦巨累。(BBC 语料库)
②土匪妹的豹纹睫毛膏巨好用啊。晚上抢过来。胖子,要不要。一看电话是约下午的,立马装出还在睡觉的声音。(BBC语料库)
③考试前三分钟还屁颠屁颠地跑到我这佯装讨论问题,末了来一句我明天早上八点的飞机飞上海!!!杀伤力无穷殴!你妹要开始收包了!巨巨巨烦。(BBC语料库)
例(1)中用“巨厚”强调书很重的语气;“巨烦巨累”这两个词连着用强调拿着很重的书感觉到又烦躁又累的不满的消极语气。例(2)中的“巨好用”用来表示推荐好的化妆品,强调很认可手上的化妆品和高评价的主观情感。例(3)中“巨巨巨烦”重复三次“巨”字表示对对方行为的极度不满程度。
当今语言类型学不像之前的类型学一样只是关注语言的类型特征,也不满足于只是将语言类型特征进行分类,而是利用多种语言之间的共性和特点来辨别所谓研究对象在社会和语言学领域方面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来建造广泛使用的语言变异模式。在聚焦于语言的普遍性的过程中,也试图寻找这种共性成因,同时针对句法功能、语用功能以及语义功能等领域提供有所研究成果。就此而言,不同语群的共异性假设和对其功能性结构的解读形塑了现代语言类型学的理论框架和基本观点。
所以,语言类型学的理论,主要是针对不同语种语言类型特性的相异性和相同性及其引发的转换效应对现代汉语结构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支持并且能起到推动的作用。
简言之,在“巨好吃”“巨累”“巨漂亮”和“巨好玩”这样的表达中,“巨”被置于动词和形容词之前,发挥了副词的功能。用“巨”来替代“非常”“特别”“很”等用以表示程度的副词,能更为凸显表达的深远程度。[5]这也体现了当代汉语中的一种新的表达进步与创新。这样可以看出,这种语言表达形式是从古代所传承下来的,并不是我们现在才创造出来的。尽管我们能在古代汉语中看到“巨”作为程度副词后接形容词和动词形成的“巨X”的构造,但大部分人仍然认为这是“巨X”独特的表达形式。“巨X”这种新颖的构造在网络和日常生活中的普及,也推动了“超”“奇”“极”“顶”等类似“巨”的词汇的传播,显示出语言强大的活力。[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