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迎莹
因胃肠黏膜及其功能受损,急性胃肠炎患者主要表现为呕吐、腹泻、腹痛、腹胀、发热等,常见病因是病毒或细菌感染。一旦发生急性胃肠炎,出现上述症状,要把好两道饮食关,了解三大饮食禁忌,避开五个饮食误区。
急性胃肠炎之所以高发,饮食不洁、贪凉饮冷是主要诱因。
胃肠道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里面有丰富的共生菌。食物中一般的微生物难以使人致病,这是因为胃肠道黏膜中含有大量免疫细胞,可与之对抗、维持胃肠道黏膜的免疫平衡。然而,一旦致病的病毒或细菌入侵胃肠道,便会在与免疫细胞之间的对战中“占上风”,使胃肠黏膜因炎症反应而受损,影响胃对食物的受纳和肠道对水的吸收等,导致人体出现呕吐、腹泻、腹痛等症状。而且,急性胃肠炎导致的消化道黏膜免疫激活可持续存在,让胃肠道变得“娇弱”,在受凉、紧张、进食刺激性食物等情况下容易出现症状反复发作。
预防急性胃肠炎,我们要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把好两道关。一是少吃生冷、刺激性食物,尤其是肠胃功能较弱的人。比如,凉菜是病菌污染的重灾区,在外点餐应谨慎选择凉菜。二是注重饮食卫生。建议饭前便后洗手。砧板、菜刀以及在冰箱存放食物时,要做到生熟分开。保持餐具清洁,定期水煮消毒或使用家用餐具消毒机消毒。在外进餐时,可自备餐具或使用一次性餐具。不要到卫生环境不过关的地方吃饭。生吃的瓜果和蔬菜,一定要彻底洗干净。不喝不干净的水,自来水要完全烧开后再喝,桶装水也要选择合格产品。
急性胃肠炎发作时, 患者的胃肠道受炎症影响变得比较脆弱,此时饮食不当, 可能加重病症。注重饮食调理则能改善症状,缩短病程,加快痊愈。
一忌甜。急性胃肠炎患者出现呕吐和明显腹胀时,应避免摄入甜食和高蛋白食物。中医认为甘味者多食令人挽心,膏粱厚味有碍胃之嫌。甜食以及高蛋白饮食会导致胃蠕动减弱,加重腹胀,甚至让人产生反酸、呕吐等症状。
二忌油。急性胃肠炎患者出现明显腹泻时,应避免高脂饮食,如避免食用煎炸类食物。因为肠道对脂肪的分解吸收能力减弱了,未经消化吸收的脂肪在结肠中会被细菌分解为羟脂肪酸,易加重腹泻。
三忌冷。急性胃肠炎患者要避免摄入刺激胃肠的生冷饮食。消化道对温度变化异常敏感,生冷的食物会直接刺激胃肠黏膜,且生的食物未经过高温处理,携带较多的病原菌,甚至含有鞣酸等一些刺激肠道的成分,可加重腹痛、吐泻等症状。
民以食为天,大家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饮食习惯。但在急性胃肠炎发作时,这些习惯可能会成为误区。
×生病時要吃高营养食物
急性胃肠炎发作时,胃肠道黏膜功能受到影响,人体即使摄入高蛋白等营养类食物,也不能正常消化吸收,反而会增加消化道的负担。因此,急性胃肠炎患者在患病时可适当减少进食,尤其是蛋白质、脂肪含量高的食物,有助于胃肠得到充分的休息,从而减轻症状,加快康复。
×汤比肉更易消化、更有营养
有些急性胃肠炎患者生病时喜欢喝鱼汤、骨头汤等,认为它们比肉更易消化。其实,这些汤含有较多乳化的脂肪,蛋白质含量少,并不比肉营养高、易消化。急性胃肠炎发作时,患者摄入较多脂肪反而会加重腹泻。
中医认为,牛肉味甘性温,鸡肉味辛性微温,有补益脾胃的功效。急性胃肠炎发作时可以通过摄入适量牛肉、鸡肉来补充营养,但不要超过平时的食用量。
×冰箱保存的食物都是安全的
冰箱的低温可以抑制部分病菌的增殖,但冰箱内湿度高,空间密闭,也是部分病菌的温床。譬如志贺氏菌、沙门氏菌、李斯特菌、耶尔森菌,都可在冰箱的低温环境下生存。从冰箱取出的食物如果直接食用,极易导致和加重急性胃肠炎。因此,在冰箱中储存的食物,最好经充分加热煮沸后再食用。
×别人能吃的食物,自己也能吃
每个人的肠道菌群、免疫功能状态不同,对食物的耐受性是不一样的。譬如,部分人因缺乏乳糖酶,不能耐受牛奶中的乳糖,饮用牛奶后会腹泻。为保险起见,大家要对平常未接触过的食物先少量尝试,若安全无事,才可放心食用。
×易消化的食物都适合食用
一般来说,软烂、清淡等易消化的食物都适合急性胃肠炎患者食用。而在中医看来,药食同源,食物性味不同,功效迥异。急性胃肠炎多为湿困中焦,性凉的食物不适合患病期食用,如藕粉、黄瓜、火龙果、香蕉、牛奶、莴苣、梨、猪肉、鸭肉、河鲜、海鲜等。急性胃肠炎患者可以选择性平味淡和性温味辛的食物,起到温中化湿和胃的功效,如米粥、莲子粥、马齿苋粥、生姜粥等,可以在菜品中加入姜、茴香或紫苏等辛温的调料。中医本草学记载,大米可益气、止烦渴、止泻;莲子可健脾止泄;马齿苋能肥肠、治反胃;姜可温中化饮,降逆止呕;紫苏行气宽中,温中止痛,治心腹胀满和腹痛;八角、茴香有止痛、止呕的疗效。
总之,虽然急性胃肠炎不是严重的疾病,但还是建议大家以预防为主。当急性胃肠炎发作时,一定要注意饮食卫生,忌食生冷食物。若患病期间出现口干、乏力、便血等症状,请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