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被催婚的年轻人

2024-01-29 16:14侯瑞鹤
大众健康 2024年1期
关键词:亲友关心爸妈

侯瑞鹤

园园今年29 岁了,眼看着春节又要来了,一想到回家后被妈妈各种催婚,她就很是苦恼。回想去年,园园的妈妈动员亲朋好友给园园介绍对象,甚至不惜几度对着园园哭诉:“你要是真心疼你妈,今年就找个男朋友回来!别人到你这个年龄,都当妈了!”“我现在是什么都满意,就只有你这婚事让我闹心,一想起来,晚上都睡不着觉。”“你要是过了30 岁,就更不好找对象了。看着你一个人孤独终老,我死不瞑目啊!”

显然,遭遇类似困境的,不止园园一个人。如果遇到催婚的情况,年轻人该用怎样的心态去面对呢?

通常情况下,人际互动都会涉及三个要素,即自我、他人和情境。被亲友催婚时,也可以从这三个要素入手来调整心态。

1. 接纳自己的现状。

当我们面对一件事情倍感压力时,要先问一下自己的内心,是否可以坦然接纳自己当下的状态。如果我们不接纳,别人一提就会心烦,好像瞬间便和我们内心的不确定“共振”了一样。如果你能接纳现状,那么就算别人提起来,你的内心也能保持稳定。就像当你说某位富商没钱时一样,富商的反应可能就是一笑而过,甚至会说:“是的,是的。”

因此,建议试着从内心深处告诉自己:“我接受自己的现状,即使我单身一人,我仍然是可爱的,有价值的。”

2. 透过行为看对方的善意。

面对亲友关于个人终身大事的询问,很多年轻人会觉得厌烦。然而,每个人的行为背后都有内在的需要,大部分亲友的催婚背后,可能要表达的是“我关心你”。如果是父母的威逼利诱,那背后也有渴望被理解的需要。如果你采取拒绝、对抗的姿态,他们可能就会更努力地试图让你看到:“我们的好意,你收到了吗?”同时,他们也会进一步认为你的心态还不够成熟,需要长辈替你张罗。

3. 催婚更像特定情境下表达亲近的行为。

暂且不去讨论我们是否喜欢被催婚、催婚是否正确,单单从情境上看,作为适婚年轻人,婚姻是这一人生阶段的主要议题,而亲友借着见面的机会询问、劝告,也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俗话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如果谁家有适婚孩子,亲友们都不管不问,则显示出相互之间缺少关心,至少是关系不够亲近。

虽然时代在变,但是人们的集体心理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父母对于孩子的婚姻状况如果不管不问,在注重家庭文化氛围的当下,也显得不太正常。因此,不管你多烦,你所经历的仍是这个情境下很自然的事情。接受这一现状,你才可能更积极地应对它。

非暴力沟通,化解压力

和非暴力沟通对应的自然是暴力沟通,如指责、贬低、打压等,包含有道德评判(对错)、推卸责任(都是你不好)、比较、要求他人、奖惩思维等。比如:“别说了,你们烦不烦?我这样还不是受你们的影响!”

非暴力沟通是一种基于坦诚和同理心的沟通,包含表达与聆听,能让我们由衷地进行交流,看到对方的善意,与他人建立联结。

首先,用心地倾听他人。当遭遇催婚时,先理解对方的需要。比如,父母需要被看见,可能对你产生焦虑、着急甚至生气的情绪。你可以试着理解他们,与他们共情。比如说:“爸妈,你们看到我到了这个年龄还没有对象,一定会着急、焦虑,我早点成家,你们会感觉安心。我知道你们是为我好,关心我,我都懂。”当父母感受到需求被看见后,情绪会更加稳定,而且看到你认真地听他们讲话,他们欣慰的同时会更加信任你。

其次,真诚地表达自己。表达自己和倾听他人一样重要,但在表达自己前,我们要觉察自己的情绪状态,给自己支持的声音:“我即使目前单身,我这个人仍然是值得被爱的。”然后,真诚地表达:“爸妈,我收到了你们的关心,同时我也想说,我已经长大了,希望爸妈更信任我,让我能够为自己的生活做主。你们那么爱我,肯定希望我幸福快乐。”当然,具体的措辞,大家可以根据和父母的关系来组织。

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

1. 观察实际上发生了什么。切记,只说事实,不要加入个人评判。比如:“你看到我同学都当妈了,而我还没结婚,所以你可能有些着急。”

2. 表达出自己的感受。比如:“当我听到这些话时,我有一种被逼迫感,也会因此害怕回家。”

3. 表达出自己的需要。比如:“我需要更多的选择权和自主权,我需要你们信任我。”

4. 提出一個具体的请求。很多人不会提具体的请求,只会表达模糊的概念,比如“你对我好一点”,但具体怎么好却说不清楚。当你对父母的催婚感到不舒服时,你可以试着说:“爸妈,你们可以催问我恋情,表达关心,但当我说还没有时,就不要再追问了,这样我会感觉更轻松。”

猜你喜欢
亲友关心爸妈
爸妈的约法三章
非法集资类案件中亲友认定问题探析
因为爸妈只有你
七绝·岁末染恙恰遇除夕以记之
开心与关心
我爱爸妈
限于亲友“低吸高贷”行为的司法认定
听爸妈的话
关心下一代
关心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