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雪倩
导读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发展,“饭圈文化”这一青少年亚文化现象逐渐进入公众视野和媒体传播过程中,深刻影响着互联网舆论环境、以青少年为主的粉丝群体、社会经济发展、国家政策导向以及人民大众的现实社会生活。从社会学视角分析其在新媒体时代发生的嬗变以及产生的社会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整治策略,旨在通过多方合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饭圈文化”。
“粉丝”一词来自英文单词“fans”的音译。它最早出现在19世纪。“饭圈文化”是粉丝文化的一种变体。日本、韩国传播而来的“fan”文化被本土吸收借鉴后,在国内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饭圈文化”。这是一种伴随“养成系”造星模式出现的粉丝文化现象。由此可见,“饭圈”顾名思义就是粉丝聚合起来所形成的圈子,群体内部成员拥有共同的价值观和信仰,不同的“饭圈”之间的“饭圈文化”也会有所不同。
“饭圈”中的粉丝并不是混乱、无序的,相反,“饭圈”是一个有组织、有纪律的社会群体。他们为自己所钟爱的偶像应援、打投,还会以偶像的名义参加各种社会公益活动,为社会做出贡献。“饭圈文化”是伴随“粉丝文化”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兴的追星文化,但是、在社交媒体兴盛的今天,“饭圈文化”发生了一系列的嬗变,形成了众多“饭圈”乱象,如不理性消费行为、侵犯网络隐私、网络暴力和网络冲突等问题,引起公众的高度关注。同时,青少年作为“饭圈”中主要的粉丝群体,很容易受到“饭圈文化”的不良影响,他们尤其需要正向的引导。
有鉴于此,本文希望审视“饭圈文化”的发展历程,全面廓清“饭圈文化”在新媒体时代发生的嬗变以及产生的影响,并结合近年来国家整治导向,从政府、社交媒体平台、主流媒体、偶像及其工作室、粉丝自身等几个方面针对性地提出应对策略,对新媒体时代下的“饭圈文化”进行深度反思。
一、“饭圈文化”的影响
随着当今媒介环境影响的不断深入,亚文化和主流文化之间的文化壁垒受到冲击。而作为粉丝文化的一种流变和分支,“饭圈文化”也在与网络环境和社交媒体的接触中发生了一系列改变。
(一)“饭圈文化”的积极影响
“饭圈文化”的积极影响,首先体现在粉丝自身获得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其次,饭圈文化作为一种亚文化,与主流价值观之间既有冲突又有协调,推动了新媒体时代文化的多元化发展。
首先,粉絲自我认同与群体认同的形成与强化,使得青少年的情感和归属感得到满足。“饭圈”成员多以青少年为主。这个群体中的成员往往在很多方面存在差异,但他们都喜欢这一偶像。当个体对偶像的认同转变成对粉丝身份的自我认同以后,这种认同感就不再局限于对偶像的好感,而是上升至对偶像的情感依恋,偶像成为青少年的理想自我。当个体融入“饭圈”这个群体时,自我认同又能得到更进一步的强化,进而转化为群体认同。社交媒体的崛起为群体认同的形成提供了便捷的条件,粉丝不仅能通过互联网与偶像进行互动,还能通过活动结识更多与自己有相同感受的粉丝,在网络上获得归属感和满足感。
“饭圈文化”往往被视为一种亚文化。与许多人对亚文化领域抱有的偏见和误解不同。“饭圈文化”作为一种亚文化,并不力求与主流文化全然对峙和冲突,而是一种既冲突又协调的关系,并越发呈现出融合的趋势。因此,社交媒体弘扬主流价值观,能促进青年亚文化的多元发展。在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许多偶像的粉丝以自家偶像的名义为武汉捐款捐物,他们在互联网平台建设粉丝公益站,积极与公益组织展开合作。“饭圈”的这些行动得到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共青团中央的认可,并收获广泛好评。
“饭圈”成员希望偶像和自己得到社会的认可,因此他们常以某某偶像粉丝的身份参与符合主流价值观的活动,这是这一群体“去污名化”的努力,也是他们逐渐得到社会认同的表现。在得到主流媒体认可的同时,他们所支持的偶像也能逐渐得到社会认可,这种双向激励的过程呈现出合作共赢的态势。
(二)“饭圈文化”的消极影响
“饭圈文化”自身也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盘根错节,由此,“饭圈文化”也带来了诸多的社会问题。
其一,饭圈文化的暴力冲突和群体极化问题不容忽视。社会学家布尔迪厄将整个社会看作一个场域,认为场域内充满着各种力量与对抗。“饭圈是一个其内部包罗各行动者主体的客观存在的关系网络,各行动者主体间,饭圈内部与饭圈外部其它各场域之间都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和相互作用。”如果将场域理论应用于“饭圈”之中,“饭圈”内同样存在着粉丝之间的斗争与冲突,在类型和风格相似的偶像之中,粉丝间的斗争和冲突更为明显和激烈。
对于“饭圈”内的成员而言,粉丝绝对不允许其他人玷污、诋毁自己的偶像,这种现象在“养成式偶像”所形成的“饭圈”中更为显著。偶像的名誉和事业很大程度上都由粉丝投票决定,这更激发了他们捍卫偶像的热情。如果偶像的形象和利益受到侵害,“饭圈”内的粉丝会迅速团结起来,用“键盘”进行反击,话语暴力也就随之而来。与此同时,在互联网中发表言论的方便快捷,且几乎不需要任何成本为“饭圈”乱象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互联网环境中“把关人”的缺失也不知不觉中助长了网络话语暴力。
在虚荣心和商业资本利诱的多重作用下之下,“饭圈”内的粉丝形成了畸形的消费观念。粉丝为偶像打榜、投票被视为粉丝应尽的责任与义务,而不为偶像“氪金”的粉丝往往受到其他粉丝的鄙视。粉丝为了提高自己在圈内的地位,也为了让偶像拥有更多的知名度和资源,不惜花费重金甚至贷款购买“明星爆款”,畸形消费观逐渐蔓延。近年来,受到资本的操控,“饭圈”内乱象层出不穷,疯狂集资、应援打榜已成常态。
二、“饭圈文化”的反思及应对策略
“饭圈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不仅与粉丝群体自身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也受到国家政策、平台、主流媒体、明星及团队等多方力量影响。整治“饭圈”乱象,发挥“饭圈文化”的积极影响,需要各方协调、共同努力。
(一)政府:出台相关法律法规,网络治理与监管并行
政府部门从宏观视角出发,制定和颁布关于“饭圈”乱象的整治办法和处罚规定,是从根源上解决负面现象的有效手段。在整治乱象的过程中,首要任务是完善互联网治理相关领域的法律法规。鉴于“饭圈”是随时代产生并不断发展的新事物,法律法规的出台可能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因此,政府必须及时修订律法,确保乱象整治有法可依。随着“饭圈”影响力的扩大,国家应该逐渐实现整治“饭圈”乱象运动的常态化,建立健全各方协调的法律机制,明确各方责任,逐步推动“饭圈文化”纳入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建立更加健全、规范的法律治理体系。政府部门的重视对明星自身、社交媒体平台以及粉丝群体也能起到警示作用。
(二)社交媒体平台:经济利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强化自身社会责任
以微博为代表的社交媒体平台是“饭圈”形成和传播的主阵地,“饭圈”不良现象的滋生与平台的纵容和监管缺乏有一定相关性。“平台功能的公共性和资本的私有性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是平台治理的难点。”随着社会的发展,平台获得了优越的条件和巨大的利润,因此企业也必然要承担起推动社会发展的责任,兼顾经济利益与社会效益。
随着媒介生态环境的变化,社交媒体变得更加开放和多元化,青少年接触信息的方式变得更为多样,他们更容易接触到活跃于网络平台上的各种垃圾信息和不良价值观。在“饭圈”内部,不良价值观的传播速度更快,影响范围更广。一方面,平台应该通过大数据和算法对用户的不良行为进行监督和管控,而不是纵容和推卸管理责任。另一方面,平台要承担起未成年人保护和引导的作用,加强对直播、游戏、视频等内容的权限管理,引导粉丝摆脱畸形消费观、树立正确消费观,提高个人素质。
(三)主流媒体:坚守舆论主阵地,整顿“饭圈”要引导
“主流媒体因其公信力与舆论地位的特殊性,其对‘饭圈和‘饭圈文化的重视与科学引导是扩大全社会对‘饭圈问题的关注度、促进治理‘饭圈乱象的重要途径。”“饭圈文化”的不断扩张,也是幕后资本对舆论的巧妙利用。特别是在利用节目打造流量巨星的过程中,资方常常编造某种流行话题,强行与主流价值观绑定,借此完成情感输出,让粉丝心甘情愿地过度消费。为了整治“饭圈文化”,主流媒体应当发挥好大众的舆论引导作用,破除对“流量至上”价值观的盲目追求。
(四)偶像及其工作室:明确自身立场和态度,推动“饭圈”良性發展
“饭圈”是粉丝基于对偶像的崇拜和爱慕而形成的群体,偶像的言行对“饭圈”产生的影响巨大。因此,偶像自身及其工作室也要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偶像作为公众人物和自己粉丝群体的意见领袖,要有意识地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社会正能量。
近年来,一些存在竞争关系的偶像由于未能妥善处理与竞争对手的关系,引发了一系列不良事件。“饭圈”内的粉丝为维护自家偶像,在网络上进行谩骂、“人肉”搜索等,舆论失控到官方点名批评、明星工作室致歉的程度。这类事件不仅加剧了社会戾气,还占用了社会资源。工作室应该以此为鉴,做好对粉丝群体的引导作用,避免双方恶意竞争现象的再度出现。同时,面对恶意诽谤、黑粉和营销号的造谣时,工作室也应积极发生,绝不纵容事态恶化,而是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
(五)粉丝群体:提高媒介素养,保持理性思维
粉丝是“饭圈”的重要组成部分,粉丝自身的媒介素养将直接关系到“饭圈文化”的发展。首先,粉丝群体应将社会优质偶像作为追随的目标,学习偶像身上的优秀品质,投身于公益事业,努力实现个人价值。其次,粉丝群体应该时刻保持理性思维,对“饭圈”内意见领袖的发言和引导形成独立的思考判断,避免被他人利用。随着青少年粉丝群体的不断壮大,“饭圈”很容易受到群体无意识行为的影响。这既与“乌合之众”的群体特征有关,也掺杂了更多个人的情感因素。因此,粉丝要积极抵制娱乐资本的腐蚀,避免冲动消费,防止成为被资本收割。最后,在追星中过程中,粉丝可以精进自身的技能,如学会拍照,使用PS、PR等软件为偶像精修图片、剪辑视频等,在追星的同时不断掌握新技能,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为今后的职业生涯增添竞争力。
三、引导“饭圈文化”健康发展
“饭圈文化”是青少年亚文化的典型代表,具有极强的感召力和创造力。新媒体时代为“饭圈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众多优越的传播条件,也赋予了其顽强的生命力。近年来,“饭圈”内的粉丝在逐渐突破原有的圈层结构,参加社会公共事务与公益事业,积极维护国家主权和利益,对互联网传播环境和粉丝经济繁荣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作用,为新媒体时代文化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意义。
尽管当前的“饭圈文化”中仍存在许多乱象和问题,但我们应该正确看待这一文化现象,发掘其中的积极意义和价值。为实现“饭圈文化”的繁荣健康发展,政府应加大对“饭圈文化”的制度监管,平台应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主流媒体可以积极发声并参与引导,偶像明星提高自身修养,粉丝群体律人律己,通过多方联动、形成合力,将主流价值观嵌入其中,形成“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参考文献
[1] 姜雯嘉. 传播视域下的“饭圈文化”探析[J]. 东南传播,2019(6).
[2] 曾庆香.“饭圈”的认同逻辑:从个人到共同体[J].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20(19).
[3] 曾一果. 从“圈地自萌”到“文化出圈”——社交媒介环境下“饭圈”文化的自我突破[J].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20(19).
[4] 黄楚新. 警惕资本裹挟下的“饭圈”文化对青年的影响[J]. 人民论坛,2021(25).
[5] 田丽,李彤.“饭圈”治理的平台责任:内涵、边界与监督[J]. 新闻与写作,2021(12).
[6] 唐静. 群体动力论视角下的“饭圈”与“饭圈文化”及其引导规制研究[D]. 北京:北京外国语大学,2021.
[7] 张喻萱. 建构理论视角下的“饭圈”现象研究[D]. 成都:成都理工大学,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