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德里希斯出版社对中国文化的传播与推广

2024-01-28 13:15:27牛金格梁君宜
中国故事 2023年12期
关键词:希斯德里童话

牛金格 梁君宜

摘要

作为德国最重要和最有影响力的文化出版社,迪德里希斯出版社自1896年成立以来,始终坚持将中国题材作品纳入其出版范围,在百年存续期间推出“中国的宗教与哲学”为代表的诸多经典系列,对德国思想界影响深远。在坚守中国哲学和宗教出版阵地的同时,出版社与时俱进,勇于开拓新的领域,在民间文学、专业书籍和现当代文学等领域潜心耕耘,着力为德国读者和知识界呈现一个丰富而全面的中国图景,促进中西方思想的交流融通,互参互鉴。

关键词

迪德里希斯出版社;中国文化;传播推广

迪德里希斯出版社(Diederichs Verlag)被誉为“德国最重要和最有影响力的文化出版社”,它不仅是一家出版机构,更是“现代思想家的聚集地”。自1896年成立以来,出版社历经政治动荡、经济危机和人事变迁等多重挑战,却始终坚持将中国题材作品纳入其出版范围。出版社曾推出多部影响深远的中国经典作品,题材广泛,囊括宗教、哲学、民间文学、专业书籍以及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等。这些作品对德国思想界影响深远,为一代又一代的知识分子注入新的活力,促进中西方思想的交流融通,互参互鉴。在其百年发展历程中,迪德里希斯出版社为中德文化交流搭建了一座坚实的桥梁,对中国文化的传播和推广作出不可估量的贡献。

1896年,欧根·迪德里希斯(Eugen Diederichs)怀揣着“通过书籍改变世界”的理想,在佛罗伦萨创立欧根·迪德里希斯出版社(Eugen Diederichs Verlag),后于1904年将总部迁至德国耶拿。在迪德里希斯的出版生涯中(1896-1930年),经他编辑的书多达1700本,不仅在数量上表现惊人,还涉足多个领域,他本人也被誉为“1900-1930年间德国文学与文化生活领域最杰出的人物之一”,与萨穆埃尔·菲舍尔(Samuel Fischer)、庫尔特·沃尔夫(Kurt Wolff)、恩斯特·罗沃尔特(Ernst Rowohlt)等知名出版商并驾齐驱。1930年,迪德里希斯不幸离世,儿子尼尔斯·迪德里希斯(Niels Diederichs)与彼得·迪德里希斯(Peter Diederichs)接管出版社。二战以后,为突破苏联政府对出版业务的限制,彼得与尼尔斯分别于杜塞尔多夫(1949年)和科隆(1952年)重新创办出版社。1973年,尼尔斯去世,其子乌尔夫·迪德里希斯(Ulf Diederichs)升任为出版社合伙人,并在任内“对出版社的定位产生重大影响”,推出诸如“迪德里希斯黄皮书系”(Gelbe Reihe Diederichs)、童话、奇幻文学等系列,延续了出版社注重外国文化、宗教、远东哲学以及世界文学童话的重要传统。随后,欧根·迪德里希斯出版社于1988年和2008年先后被海因里希·胡根杜贝尔出版社(Heinrich Hugendubel Verlag)和兰登书屋(Random House)收购,出版社也在第二次收购后更名为迪德里希斯出版社。

世纪之交,被誉为文化出版商“绝对化身”的迪德里希斯希望“通过恢复或振兴自由宗教思想来克服现代理性主义”。1909年,欧根·迪德里希斯与著名汉学家卫礼贤通过书信相识,此时的二人也未曾预料到,之后的合作将会为整个德国知识界注入何种活力。1910年,迪德里希斯出版社开始推出卫译本《论语》,受到德国知识界的推崇,不久即推出“中国的宗教与哲学”丛书,包括《老子》(1911)、《列子》(1912)、《庄子》(1912)、《孟子》(1914)、《易经》(1924)、《吕氏春秋》(1928)和《礼记》(1930)。其中,《老子》常年“位列畅销书的榜首”;《易经》标志着“迪德里希斯出版社对中国的兴趣和投入达到高潮”;《吕氏春秋》德译本的问世更是实现从零到有的突破。“中国的宗教与哲学”丛书“几乎是欧洲青年人乃至成年人汲取营养的唯一源泉”,“在德语国家中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成千上万的德国人由此一下子并且一再对向来如此封闭的东方世界,同时也对中国的当代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此外,出版社在1914年出版了卫礼贤翻译的《中国民间童话》,该童话集是《世界文学童话》系列“最成功的作品”,甫一出版就助力出版社应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引发的危机,其版本数量之巨,改编创作之多,创造了德语图书的出版神话,堪称中国文学德译史上的现象级作品。1922年,适逢歌德逝世90周年之际,为“纪念这位在中国备受推崇的文学巨匠”,迪德里希斯出版社推出卫礼贤翻译的诗歌《中德四季与晨昏》。卫礼贤与欧根·迪德里希斯的深度合作,为中国文化在德语世界的传播开辟了新的道路,深陷文化危机的德国知识分子期盼在中国文化中找到应对困境的出路。正是这种渴望,为中国经典作品的广泛传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30年,在欧根·迪德里希斯与卫礼贤双双离世之后,这两位珠联璧合的合作者在中国文化传播方面缔造的辉煌也戛然而止。在之后的一段时间里,出版社几经变革,历经政治动荡与经济危机,有关中国题材的作品零星出版,陷入漫长的停滞阶段,这一现象直至20世纪70年代初期才有所改观。彼时,乌尔夫·迪德里希斯加入出版社的管理团队,并在1973年,即卫礼贤诞辰100周年之际,特意推出“迪德里希斯黄皮书系”,该系列“取得了卓越的成功”,“很快成为出版社重塑鲜明特色的典范”,同时也成为20世纪70年代出版社改革的重要里程碑。该系列“巧妙地借力新兴的神秘主义潮流”,聚焦各民族的宗教和哲学、神话和神秘主义,以中国题材作品为起点,逐渐过渡到世界文学,其中包括卫礼贤“中国的宗教与哲学”、“世界文学童话”等系列作品,“在图书零售界广受好评”。“迪德里希斯黄皮书系”尤为注重中国哲学和文化,中国主题在该系列中“起到了明显的引领作用”,其中前五卷均是关涉中国题材的作品,如《易经》、鲍吾刚《卫礼贤——两个世界的使者》、康有为《大同书》等。1993年,迪德里希斯出版社为庆祝“迪德里希斯黄皮书系”正式推出20周年,隆重推出该系列的第100册图书,截至当时,该系列已经取得令人瞩目的傲人业绩,累计售出1259000册,其中仅《易经》一书就已再版17次,销量达到了240000册。尽管1988年海因里希·胡根杜贝尔收购了出版社,但迪德里希斯出版社的核心产业,如“世界文学童话”、“迪德里希斯黄皮书系”以及“易经文学”等得以保留。此外,出版社还对“迪德里希斯黄皮书系”的装帧进行了现代化改造。截至1996年,该系列丛书已出版125卷。

在卫礼贤《中国民间童话》创下惊人的销售记录之后,迪德里希斯出版社继而将视域投向中国地域性民间文学,这一举措与出版社在20世纪60年代为应对“多元化时代”的新挑战,摒弃“统一的出版计划”,转而制定“在不同方向奠定里程碑,促进‘那些在形式和内容上具有前瞻性的事物”的新策略息息相关。出版社秉持着不懈的启蒙精神,以“对抗‘太过肤浅的现实意识”。其中一项关键措施是“通过出版有关其他国家状况的书籍,从而架起沟通其他民族和大洲之间的桥梁”,这些国家包括中国、巴西、加拿大和以色列等。因此,迪德里希斯出版社在1963年首次推出《蒙古童话》,该书由德国蒙古学泰斗瓦尔特·海西希(Walter Heissig)编撰,简要概述了自近代以来学者对蒙古民间故事的发掘和研究历程。值得一提的是,该书鉴于蒙古民间故事的地理、民族和宗教特征,打破以往以故事类型为依据的分类法,转而采用以地理位置为依据的分类法,体现出高度的学术价值。两年后,由德国著名藏学家、印第安纳大学教授、慕尼黑巴伐利亚科学院中亚研究委员会首任主席赫尔穆特·霍夫曼(Helmut Hoffmann)执笔撰写的《西藏童话》问世,其中囊括40则西藏传统民间童话。在近六十年的出版历史中,《西藏童话》已再版8次,引起德国藏学界广泛关注。1976年,迪德里希斯出版社与德裔美籍社会人类学家和民俗学家艾伯华(Wolfram Eberhard)联袂推出《中国南部童话》。该文集收录了共计114篇童话故事,囊括了来自中国台湾、江苏、云南、上海、广东、福建、广西等不同省市的民间故事。

1986年,出版社将其关注焦点转向“连接中国和遥远欧陆最重要的贸易路线”——丝绸之路。出版社选取沿途四个具有鲜明区域特征的地区或国家,对当地绚烂瑰丽的童话故事进行全面而豐富的介绍和展示,推出《乌兹别克童话》《世界屋脊童话》《蒙古童话》和《新疆童话》四卷本“丝路童话系列故事集”。值得一提的是,五年后,迪德里希斯出版社再次推出单行本德语丝路故事集《丝路童话》(1991),足见迢迢丝路于西方影响力的广泛和深远。编者杨·霍尔胡斯特(Jan G. Hoerhuster)在“丝路童话系列”的基础上又纳入中国南部、西藏、俄罗斯和波斯地区的民间故事,旨在呈现一幅更为丰富饱满的丝路画卷。紧随其后的是聚焦中国东北的《满洲童话》(1988)和《中国东北童话》(1994)。《满洲童话》由德国文化人类学家、波恩大学中亚研究所研究员约尔格·贝克尔(J?rg B?cker)主编,不仅收录有满族民间故事,还包括达斡尔族、鄂伦春族和赫哲族三个少数民族的故事。由德国知名汉学家和民俗学家英戈·南特韦克(Ingo Nentwig)收集编撰的《中国东北童话》作为《满洲民间童话》的扩展版本,故事采集范围从4个民族扩大到恰喀拉人、锡伯族、柯尔克孜族等在内的12个族群,体量也从31则扩展到41则,并挖掘了大量此前从未被译为西方语言的全新故事,足见德国学者对东北地区故事的浓厚兴趣和青睐。此外,乌尔夫·迪德里希斯在1989年表示,中国地域性民间故事集“云南卷和四川卷已在计划中”,但遗憾的是,这两卷至今尚未面世。概言之,迪德里希斯出版社始终致力于和相关领域的专业学者合作,体现出其力图兼顾阅读趣味性和学术严谨性的出版宗旨,该系列中国民间故事丛书也因此成为兼具史料价值、学术价值与启示意义的“中国故事”研究文献,为国内“中国故事学”研究提供了极为丰富的德语国别史料。

值得一提的是,迪德里希斯出版社还是“现代专业书籍”出版社联盟成员,“专业书籍是出版社重要的出版领域之一”。出版社倾力推出了数部关涉中国思想、艺术、宗教、历史与文化等诸多领域的专业书籍。早在1911年,出版社以辜鸿铭《中国对于欧洲思想之反抗:批判论文集》(《中国的牛津运动》德译版)的出版拉开帷幕,该书因“对欧洲进行的尖锐批判”而备受瞩目,“获得了巨大成功”。同年还推出美国天文学家、作家帕西瓦尔·罗威尔(Percival Lowell)旅居日本时创作的关涉东方心理学、宗教及行为的著作《远东的灵魂》。20世纪80年代,迪德里希斯在专业书籍领域出版规模蔚为大观:艾伯华从民间故事、民间习俗和民间艺术中收集大量资料汇编而成的《中国文化象征词典》于1987年出版,被誉为“雅俗共赏,融汇着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和学术性的有益著作”;玛丽安娜·鲍榭蒂(Marianne Beuchert)撰写的《中国园林》从造园特点、历史、理论、社会、文化思想等诸多方面论述中国园林,是近现代西方出版的一部比较全面、系统论述中国园林文化的作品。这两部著作在90年代相继被译为中文,实现了中国文化“出海”后的返航,为国内研究者提供独特的域外视野,对促进学术研究在全球化语境下的交流融通与互参互鉴不无裨益。总体来说,在专业书籍出版层面,迪德里希斯出版社依然保有追求知识性和学术性的高度自觉,且“不局限于阐释以‘四书和‘五经为代表的古老文明”,而是从知识领域介入,为德国读者“介绍一个活生生的中国”。

迪德里希斯出版社一方面坚守传统,将出版重心置于与中国哲学和宗教相关的古代经典作品,另一方面也“尤为关注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早在1956年,出版社就独具慧眼地出版了张爱玲的《秧歌》(1956),又在1976年推出卡尔-海因茨·严森(Karl-Heinz Janssen)撰写的人物传记《毛泽东时代》(1976)。值得一提的是,1985—1987年间迪德里希斯出版社推出多部反响热烈的作品,如《小小说——中国的讽刺短篇》(1985)、《随想录》(巴金,1985)、《寂寞的十七岁》(白先勇,1986)、《纪念》(钱钟书,1986)、《北京人》(张辛欣、桑晔,1986)、《杀夫》(李昂,1987)。这些作品在德国图书市场的“销售情况十分可观”,为德国读者了解中国当代文学开创一个全新的交流论坛,“引领其进入中国生活和中国书写的现实情景之中”,助力德国读者深入中国社会肌理:《北京人》是由作家对社会各阶层进行的采访汇集而成,《随想录》以“速写式的散文”“饱含感情的风格”展现了巴金对“中国如何应对和处理正在发生事情的直观洞察”,《小小说》则以其“不带感伤、充满讽刺和碎片化的表达方式彰显现代感”。

在其存續的百余年时间里,迪德里希斯出版社出版的中国题材作品也许“在数量上并不突出”,但成就的诸多经典系列作品“在公众中产生的深远影响却是不可估量的”。出版社在坚守传统,不断巩固中国哲学和宗教出版阵地的同时,又能够与时俱进,勇于开拓新的领域,从文化、社会、风俗等方面为德国读者和知识界展现了一个丰富而全面的中国。有关中国题材的作品在该出版社的发展历程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在不同时期助力出版社克服危机并顺利转型。

参考文献

[1] 艾伯华. 中国文化象征词典[M]. 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90.

[2] 甘伟林. 中文版序——为德文版《中国园林》而作[J]. 中国园林,1995(4).

[3] 威廉·许勒. 卫礼贤的科学著作[A]. 见孙立新、蒋锐. 东西方之间——中外学者论卫礼贤 [C]. 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4.

[4] 吴素乐. 卫礼贤——传教士、翻译家和文化诠释者[A]. 见马汉茂、汉雅娜. 德国汉学:历史、发展、人物与视角[C]. 郑州:大象出版社,2005.

[5] 张东书. 两个世界之间的文化桥梁——卫礼贤和迪德里希斯出版社 [J]. 国际汉学,2010(2).

[6] Achthaler, Florian. 1930-1996: Die Verlagsentwicklung nach dem Tod von Eugen Diederichs [A]. In Gangolf Hübinger (Hg.). Versammlungsort moderner Geist. Der Eugen Diederichs Verlag – Aufbruch ins Jahrhundert der Extreme [C]. München: Diederichs, 1996.

[7] B?cker, J?rg (Hg.). M?rchen aus der Mandschrei [M]. München: Diederichs, 1988.

[8] Bauer, Wolfgang: Richard Wilhelm: Botschafter zweier Welten [M]. Düsseldorf, K?ln: Diederichs, 1973.

[9] Bauer, Wolfgang. Zeugen aus der Ferne. Der Eugen Diederichs Verlag und das deutsche China-Bild [A]. In Hübinger, Gangolf (Hg.). Versammlungsort moderner Geister. Der Eugen Diederichs Verlag - Aufbruch ins Jahrhundert der Extreme [C]. München: Eugen Diederichs Verlag, 1996.

[10] Diederichs, Ulf: Eugen Diederichs und sein Verlag. Bibliographie und Buchgeschichte 1896 bis 1931 [M]. G?ttingen: Wallstein Verlag, 2014.

[11] Diederichs, Ulf. Chinas Literatur im Eugen Diederichs Verlag – Ein Rückblick auf 80 Jahre [J]. Mitteilungsblatt, 1989, Vol. 3: 3-7.

[12] Eberhard, Wolfram und Eberhard, Alide (Hg.). Südchinesische M?rchen [M]. Düsseldorf, K?ln: Eugen Diederichs Verlag, 1976.

[13] Heidler, Irmgard. Der Verleger Eugen Diederichs und seine Welt (1896–1930) [M]. Wiesbaden: Harrassowitz, 1998.

[14] Heissig, Walter (Hg.). Mongolische Volksm?rchen [M]. Düsseldorf, K?ln: Eugen Diederichs Verlag, 1963.

[15] Hoerhuster, Jan G. (Hg.). M?rchen der Seidenstra?e [M]. München: Diederichs, 1990.

[16] Hoffmann, Helmut (Hg.). M?rchen aus Tibet: Mit einem Vorwort von Michael von Brück [M]. München: Diederichs Verlag, 2013.

[17] Laude-Cirtautas, Ilse (Hg.). M?rchen der Usbeken [M]. K?ln: Diederichs, 1984.

[18] Levin, Isidor (Hg.). M?rchen vom Dach der Welt [M]. K?ln: Diederichs, 1986.

[19] Nentwig, Ingo (Hg.). M?rchen der V?lker Nordost-Chinas, übersetzt von Mareile Flitsch, Ingo Nentwig und Jiang Wu [M]. München: Eugen Diederichs Verlag, 1994.

[20] o. V.. Band 100 von ?Diederichs Gelbe Reihe“. Von China in die ganze Welt [J]. B?rsenblatt für den Deutschen Buchhandel, 1993, Vol. 61: 23.

[21] o. V.. Chinesische Gegenwartsliteratur. Interview mit dem Herausgeber der ?Neuen chinesischen Bibliothek“ (Diederichs) [J]. B?rsenblatt für den Deutschen Buchhandel, 1986, Vol. 10: 311-314.

[22] Reichl, Karl (Hg.). M?rchen aus Sinkiang. ?berlieferungen der Turkv?lker Chinas [M]. K?ln: Eugen Diederichs Verlag, 1986.

[23] Sarkar, Lekha. Chinas ?Trümmerliteratur “. Eine ?neue chinesische Bibliothek“ [N]. Neue Zürcher Zeitung, 1986-8-8.

[24] Ulbricht, Justus H. und Werner, Meike G. (Hg.): Romantik, Revolution und Reform. Der Eugen Diederichs Verlag im Epochenkontext 1900-1949 [C]. G?ttingen: Wallstein Verlag, 1999.

[25] Walter, Klaus. Die Büchermacher von Verlegern und ihren Verlagen [M]. Berlin: Verlag für Berlin-Brandenburg, 2017.

[26] Wilhelm, Richard (Hg.). I Ging: Text und Materialien; aus dem Chinesischen übersetzt von Richard Wilhelm [M]. München: Diederichs, 1973.

[27] Yu-wie, Kang. Ta Tung Shu: das Buch von der gro?en Gemeinschaft [M]. Düsseldorf, K?ln:Diederichs, 1974.

猜你喜欢
希斯德里童话
心似彩云归
加油,中国
穿梭德里新德里
论德里罗小说的藏传佛教渊源
童话镇
琴童(2017年12期)2018-01-09 12:50:36
秋天的童话
英已故前首相遭40余起性侵男童指控
环球时报(2017-10-09)2017-10-09 04:46:50
午夜童话镇
布拉格天空飞过荆棘鸟
女士(2009年11期)2009-11-10 07:3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