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翻译学下《阿Q正传》不同译本的三维对比研究

2024-01-28 17:17:49魏赛男
雨露风 2023年11期
关键词:阿Q正传莱尔杨宪益

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鲁迅的代表作品,小说以阿Q这一主要人物向读者展现了当时保守、腐败以及贪污的中国封建社会的景况。以阿Q这一人物的悲惨命运为例,反映当时的人民生活在封建社会制度的压迫之下,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看不到希望。[1]鲁迅希望通过该小说警醒世人。《阿Q正传》一共九个章节,小说背景是辛亥革命前后的中国农村,主要描写了底层社会普通人阿Q的悲剧命运。阿Q虽然干起活来卖力,但仍然是未庄一无所有的流浪雇农,人们甚至不记得他的姓名。

小说最早由美籍华人梁社乾于1926年翻译为英文版本 《阿Q正传》(The True Story of Ah Q)单行本。后来许多学者纷纷对《阿Q正传》进行了翻译。至今已有六个译本,还包括1930年英国翻译家米尔斯(E.H.F. Millis)的译本,1941年华裔学者王阮真的译本,1953年翻译家杨宪益、戴乃迭的译本,1990年美国学者威廉·莱尔(William A. Leyll)的译本以及2009年英国汉学家、翻译家蓝诗铃的译本。[2]本文随机选取了杨宪益、戴乃迭(以下简称为杨、戴)和威廉·莱尔(以下简称为莱尔)的译本进行了对比分析,希望对生态翻译学有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并扩展这一理论在翻译学上的应用与研究。

一、生态翻译学中的“‘三维转换”

翻译学中有许多可以用来研究翻译的理论,如关联理论、风格标记理论、对等论、目的论、多元系统论、后殖民主义、后结构主义、女性主义以及解构主义等等理论,都可用来研究不同译本的异同之处。而本文选用胡庚申教授的生态翻译学理论中“三维”转换这一视角对杨宪益夫妇和莱尔的译本进行分析对比,原因是生态翻译学理论提供了实用的翻译方法和全新的研究视角。[3]

我国著名的清华大学教授胡庚申首次提出了生态翻译学这一理论,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了新的研究理论。[4]生态翻译学的核心思想是“三维”转换这一概念,译者在翻译作品时需要对语言、文化和交际这三个维度层面加以关注,以最大程度地还原原作的内容。这一理论对译者有较高的要求,在翻译时译者既要考虑语言、文化的差异,还要关注交际层面。翻译作品从语言、文化和交际三个维度层面综合立体地考虑,以实现源语和目标语语言、文化和交际三个层面的对等。

二、《阿Q正传》不同英译本的三维转换分析

《阿Q正传》的深刻之处在于它不仅暴露了二十世纪初中国国民的弱点,而且也揭示了民族衰败的根源。阿Q的失败不仅是国民性的失败史,也是民族的失败史。通过阿Q这个典型,鲁迅揭示了辛亥革命时期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同时也渗透了作者对民族和人民伟大的爱。[5]本文运用胡庚申教授提出的生态翻译学中“三维”转换这一视角对杨宪益、戴乃迭夫妇和威廉·莱尔两种译本进行分析,以进一步扩展生态翻译学以及三维转换的应用和拓展。

(一)语言维层面

语言维这一维度是指译者在翻译时需要注意语言的形式和内涵。尤其是英汉两种语言有很大的差异,在翻译时不能将中文的句子结构照搬到英文中。例如中文是典型的流水句结构,而英语注重句子的逻辑关系,句子之间需要用连接词连接。对语言进行适应性转换是翻译活动的关键,翻译首要考虑的一点就是实现意义的对等,而非形式对等。语言是传播意义的载体,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要译出作者想要通过语言传达出的意义。

例1:阿Q不独是姓名籍贯有些渺茫,连他先前的“行状”也渺茫。

杨、戴译:In addition to the uncertainty regarding Ah Qs surname, personal name, and place of origin, there is even some uncertainty regarding his “background”.

莱尔译:Not only is there a certain vagueness surrounding Ah Qs surname, family name, and place of origin, but there is also a great deal of uncertainty regarding his “official resume”.

这句话出自《阿Q正传》第一章对阿Q的介绍,阿Q生活在叫作“未庄”的农村,连姓氏和身份都不清楚,是一个被人看不起的无足轻重的人物。附近村民并不知道阿Q的来历,只知道他是来做事的,并且也不在意阿Q的存在。“行状”一词原指封建时代记述死者世系、籍贯、生卒、事迹的文字,一般由其家属撰写完成。在文中泛指经历。[6]两位译者对行状一词的翻译有所区别,杨宪益夫妇将其译为background意指背景、经历, 而莱尔译为official resume意为官方简历, 从这里看,个人认为杨宪益夫妇的译文更符合文中想要表达的意思,阿Q的背景和经历是渺茫不为人知的。如果译为官方简历会显得有些生疏且不够自然。并且杨宪益夫妇用in addition to衔接两个句子,使得句子间的逻輯关系紧密,也不会显得啰嗦冗长。

例2:一堆人蹲在地面上,阿Q即汗流满面地夹在这中间,声音他最响。

杨、戴译:A group of man would squat on the ground, Ah Q sandwiches in their midst, his face streaming with sweat, and his voice would shout the loudest.

莱尔译:As people crowded around the gambling stand, Ah Q would sandwich his way in among them, his face bathed in sweat. Of all the voices his would be the loudest.

英汉句法结构不同,英语句法重形合,句子与句子之间必须要有衔接的标志,属于典型的葡萄藤型句子;而汉语重意合,句子之间很少有连接的词,属于竹竿型句子,但是句子之间却蕴含内在的逻辑。因此汉译英时要注意汉语句子之间的内在逻辑,体现在英语句子中就是添加相应的衔接词以体现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

如例2,小说中这句话由三小句构成,表面上句子之间没有任何的逻辑关系,但其实不然。杨宪益夫妇按照中文的句子结构翻译,没有添加衔接词;而莱尔将此句用as连接表顺承,使得句子之间更有逻辑感,一群人蹲在地上而阿Q也汗流满面地挤在中间凑热闹。莱尔根据句子表达的意思将此句译为两个句子,灵活地将句子拆分成两句,并没有按照原文的句法结构进行翻译,因此译文更加自然,贴合英美国家的阅读习惯。

(二)文化维层面

文化一词所涵盖的东西甚多,如宗教艺术、传统习俗、生活方式、风土人情等等。不同语言的生活方式和传统习俗等都有差异,所以属于不同文化。在翻译时,译者要从根本上找出源语和目标语文化上的区别,以更好地传达文化内涵,避免引起文化冲突。不同语言文化差异是翻译时必须需要引起重视的一点,各个国家有各自的文化,因此在进行翻译時要注意不同文化的转换,以准确传递文化内涵,避免因目标语文化差异而曲解源语文化的含义。

例3:阿Q没有家,住在未庄的土谷祠里;

杨、戴译:Ah Q had no family but lived in the Tutelary Gods Temple at Weizhuang.

莱尔译:Having no family, Ah Q lived at the local Land-and-Grain Temple.

土谷祠在古代较为常见,是土地庙,土谷在古代指土地神和五谷神。土谷祠是典型的中华民族文化中特有的物质,属于文化负载词。文化负载词是指一种文化或民族所特有的概念和事物,其他文化或民族是没有的。因此也是翻译的障碍之一。在《阿Q正传》这一小说中,作者鲁迅使用了许多中华民族特有的物质文化负载词。这类文化负载词对英语译者和读者而言遥不可及,所以这类词的翻译对译者有较高的要求,必须对中华民族文化有深入的了解。该句两位译者都翻译出了寺庙temple的内涵,但是对于“土谷”一词的翻译二者又有所区别。杨宪益夫妇的译文中将土谷的衍生义土谷神God译出来了,Tutelary Gods Temple守护神庙,当外国人读到这里就会明白原来阿Q住在有神守护的寺庙里。而莱尔将土谷祠译为Land-and-Grain Temple,译出了其字面意思,但是没有将其中真正的灵魂God译出来。因此对比发现杨宪益夫妇该句译文译出了中国文化负载词的内涵义,更加贴合小说的意境。

例4:爬起身,唱着《小孤孀上坟》到酒店去。

杨、戴译:He scrambled up and made his way to the tavern singing The Young Widow at Her Husbands Grave.

莱尔译:He got up and headed off to the wineshop, singing the strains of The Young Widow Visits Her Husbands Grave as he went.

《小孤孀上坟》是当时流行的一出绍兴戏,因此在翻译时需增译出绍兴戏这一信息。对比发现两位译者在翻译时都只对《小孤孀上坟》的字面意思进行了翻译,而没有增译出绍兴戏这一隐含信息,因此当外国人读到这里的时候会误理解为唱的是一首歌或者其他。《小孤孀上坟》属于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文化负载词,它属于地方流行的戏曲。因此在翻译时要注意正确传达出文化负载词所蕴含的意思。因此,以本人拙见在翻译时应增译出绍兴地方戏以正确传达其内涵意义,如译为The Young Widow Visits Her Husbands Grave-a kind of popular local opera in Shaoxing Province.

(三)交际维层面

交际维中“交际”一词是指作者和读者之间的这种交际关系。读者读作者的作品,通过文字与作者进行交流。因此,在翻译时,译者需要将文字的蕴含之意找出来并翻译,以便读者能正确体会原文作者的感情和文字,实现读者和作者的交际意图。总而言之,译者在翻译时不仅要传递源语的语言信息和文化内涵,还需关注体现原文的交际意图。

例5:然而不多久,这阿Q的大名忽又传遍了未庄的闺中。

杨、戴译:Not long after, Ah Qs fame suddenly spread into the womens apartments of Weizhuang too.

莱尔译:This being the case, it was not long before the great name of Ah Q was bruited about in the boudoirs of the Wei Village for a second time.

过了半年,阿Q回到了未庄。这次阿Q赚了好多钱,村里人对他刮目相看。因为阿Q自己说他在城里最有钱的人家里打工,人们对他尊敬了起来。而且阿Q有很多衣服,以前都躲着阿Q的女人们也都来他这买。所以阿Q成了女人们谈论的对象。对于此句中“闺房”的翻译,两位译者表达有所不同。杨宪益夫妇译为womens apartments,而莱尔直接用英文单词boudoir一词代替闺房的意思。此处我认为应该将闺房的意思解释出来,也就是女性的住所womens apartments,这样比较通俗易懂。读者一眼就可以理解闺房所代表的意思,所以此句杨宪益夫妇的译文更加能够体现交际的意图。

例6:“革命也好罢,”阿Q想,“革这伙妈妈的命,太可恶!太可恨!”

杨、戴译:“Revolution is not a bad thing,”thought Ah Q, “finish the whole lot of them...curse them!”

莱尔译:“Why not be a revolutionary?”he asked himself.

“Theres a whole bunch of fuckers,Id like to revolution clear out of this world and into the next, the sorry bastards!”

革命的谣言传到了村子里,引起了村民的不安,阿Q看过革命党被杀,觉得自己也成了革命党,村子人也开始讨好阿Q这个“革命党”。由于有段时间阿Q消失了,后来回到未庄像换了个人似的,而且变得有钱了。未庄的村民怀疑阿Q是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的财富,举报了阿Q,阿Q为此怀恨在心。所以阿Q心里也想革命,想通过革命教训那帮讨厌的人。两位译者对“革这伙妈妈的命”的翻译有所区别,杨宪益夫妇将其译为finish the whole lot of them,将阿Q 所要革命的人用them代替,比较中性。而莱尔在翻译的时候增加了一些词如fuckers和bastards表示傻瓜、坏蛋,将阿Q 内心对他们的怨恨表达出来了,所以更富有感情色彩,更能传达出交际的目的。因此,此句莱尔的译文略胜一筹。

三、结语

文学作品翻译对译者的要求很高,译者不仅要把原文信息准确地翻译出来,还要用合适的语言风格译入目标语,同时还要具备丰富的文化背景,尽可能地把原文作者想要传达的意思表达出来。对于小说《阿Q正传》的翻译,译者不仅要用适合目标语读者的语言传达信息,还要对小说创作背景的时期有所了解,不然像“闺房”“土谷祠”这些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文化负载词就难以准确表达出来。此外,译者还要准确地翻译文本以达到译本交际的意图。

本文运用了胡庚申教授提出的生态翻译法中的三維转换理论,对小说《阿Q正传》不同译本进行对比分析。译者在对文本进行翻译时,不仅要考虑语言的运用,还要注意文化和交际意图的体现。鉴于此,本文从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三个维度对杨宪益、戴乃迭和莱尔的译本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发现两种译作都实现了信息对等,有助于西方读者理解原作品的意蕴。两部作品各具特色,各有千秋,对比发现译者有的时候并不能同时满足文本语言、文化和交际维度的需要。但是无论如何,译者的翻译对于中国著名小说“走出去”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简介:魏赛男(1999—),女,湖北孝感人,中南民族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英语语言学。

注释:

〔1〕李俊芳.试论《阿Q正传》中的反讽翻译[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9,36(4):71-74.

〔2〕吴雨轩.关联理论下《阿Q正传》英译策略解读[J].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1(2):132-137,152.

〔3〕彭建武,冯倩倩.生态翻译学视域下《蒹葭》不同译文的三维对比研究[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22(22):16-19.

〔4〕胡庚申.生态翻译学的研究焦点与理论视角[J].中国翻译,2021,,32(2):5-9,95.

〔5〕杨春莲,梅晓娟.格莱斯会话含义理论视角下人物对话翻译策略研究——以杨宪益、戴乃迭译《阿Q正传》为例[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17 (10):53-57.

〔6〕鲁迅.《阿Q正传》[M].中信出版集团,2018.

猜你喜欢
阿Q正传莱尔杨宪益
原始的能量——莱尔·卡尔巴哈
少儿美术(2020年2期)2020-12-06 05:53:22
杨宪益-戴乃迭《红楼梦》英译本后四十回底本考证
红楼梦学刊(2019年2期)2019-04-12 05:50:34
来自V星球的使者
科学启蒙(2017年2期)2017-04-27 12:46:41
《阿Q正传》中阿Q形象赏析
青春岁月(2016年22期)2016-12-23 09:35:27
从文化因素的翻译赏析《阿Q正传》两个法语版本的翻译
浅谈鲁迅《阿Q正传》的思想意义
浅析《阿Q正传》中的心理描写
青春岁月(2015年21期)2015-12-15 11:25:55
《五味人生:杨宪益传》
新青年(2015年4期)2015-05-18 12:59:29
《金丝小巷忘年交》
新青年(2015年4期)2015-05-18 12:59:29
读者(2011年9期)2011-05-14 16:1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