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邻堂吴宅:历史你们慢慢探寻,往后将继续精彩

2024-01-28 07:50丁云
现代苏州 2024年1期
关键词:大儒门楼琉球

记者 丁云

作为沟通平江路与观前商圈的一条主要通道,大儒巷一向人来人往。门堂子低调的8号德邻堂吴宅,修缮工作正进入尾声。尽管藏而不露,老宅子的魅力可非同一般。

秀气典雅的大儒巷8号

大儒巷8号德邻堂吴宅,明清建筑。坐北朝南。东路两进,由门厅、边厅组成,形成狭长紧凑布局。中路由门厅、轿厅、大厅、前楼厅、后楼厅、后房及更楼组成,占地面积1845.7平方米,建筑面积 1624.6 平方米。

门厅北有残存的砖雕门楼。第三进为大厅,气势宏伟。檐前有镂空花板。前置船棚轩。扁作梁架,饰有山雾云和抱梁云。木柱下青石石础,雕着花纹。大厅后檐存砖雕门楼。第四进和第五进都是楼厅。楼厅木柱下均有楠木鼓墩,陈从周先生在其编制的《苏州旧住宅》一书中提到“大致用平础及木质,木鼓的房屋皆为明构,古老相传‘青石阶沿木鼓墩’为江南明构特征,是有根据的,如东北街张宅、大儒巷丁宅、铁瓶巷顾宅等之明构皆如是。”

穿过第四、第五两进楼厅,后院有一座方方的更楼。更楼是一种击鼓报时示警的建筑物。更楼建筑坚固,底层密封或只开小窗口,二楼以上多开窗口以便瞭望。更楼多方形,如德邻堂这座,但面积也是真小,刚够放一方桌。

大儒巷原本是北巷南河,巷子很窄,20世纪中叶,大儒巷拓宽,河被填掉。“001”文保志愿者谢勤国在其所著的《姑苏名宅》中提到,德邻堂吴宅门厅前原有照壁,照壁南就是河,填河拓巷时,照壁被一并拆除。

德邻堂吴宅是苏州市控保建筑,但细节之处非常漂亮,带花纹的青石石础、镂空花板、砖雕门楼等。此外,还有两个特别值得探寻的地方。

康熙派他出使琉球,他在这里留下印迹

第一个有意思的地方是大厅后檐的砖雕门楼。题额“竹苞松茂”;上款为“丁未秋日”;下款为“徐葆光书”,东侧有两方印章,“徐葆光印”与“太史氏”。

“竹苞松茂”,比喻家门兴盛,也用于祝人新屋落成,出自《诗经·小雅·斯干》。“太史氏”是对史官的称呼,清代修史工作归翰林院,徐葆光中探花后授职翰林院编修,因此可以称“太史氏”。结合落款人姓名和印章,以及明清时期并没有其他叫“徐葆光”的翰林,“竹苞松茂”题字者被认为应该就是中过探花的徐葆光。

徐葆光于康熙五十七年(1718),任副使册封琉球嗣王,写下的《中山传信录》,是一部光耀海内外的重要典籍,这是他出使琉球国的实录性史书。除前后序言和附录(中山赠送诗文)外,《中山传信录》正文共六卷,全面性、集成性地记录了琉球社会、历史、文化、风物,是考察琉球国的“百科全书”,以确实可靠的文献史料证明了钓鱼岛的归属,清楚地表明钓鱼岛是我国固有领土。据记载,徐葆光长身玉立,仪度秀伟,以高才驰骋交游,文章堪称天下之豪。

根据时代,砖雕上的丁未年是雍正五年(1727),徐葆光在这处砖雕门楼上留下的题字,也是苏州古城内目前所知的唯一保存至今的“徐葆光古迹”。

德邻堂吴宅是哪个“吴”?

德邻堂的另一个有意思的地方是“吴宅”的“吴”,究竟是哪家。

一般说德邻堂是清代状元吴廷琛后裔的居所,主要是跟吴曾祚有关。说他是此宅清末民初的宅主。吴曾祚字保初,是吴廷琛的曾孙,留学海外,回国后创办电讯业务。民国时曾任苏州电报局局长。但宅子本身的建造,或者说徐葆光(1671—1740)1727年题字时,与吴廷琛(1773—1844)是没有一点关系的,两人生卒年份没有交集。吴廷琛的状元府老宅在白塔西路,不知后裔吴曾祚怎么会搬到大儒巷来。

德邻堂吴氏的“吴”,谢勤国在《姑苏老宅》里探讨了一种可能。通过“1727年徐葆光题字”这一线索追溯,他认为曾经的主人是“皋庑吴氏”、康熙四十五年(1706)进士吴士玉。

吴士玉(1665—1733),清代大臣,吴县人。康熙四十四年(1705),宋荦向皇帝呈上徐葆光、吴士玉等十五个青年才俊的诗文。都被宋荦推荐,且为同乡,徐、吴两人应该熟识。吴士玉是康熙四十五年(1706)进士,徐葆光是康熙五十一年(1712)进士,吴士玉请徐葆光题写砖雕门楼合乎情理。

再说,按照吴士玉雍正二年(1724)任户部右侍郎,四年(1726)迁户部左侍郎,德邻堂五年(1727)竣工的时间表推算,吴士玉负担得起这样的大宅。另外,谢勤国也认为,“德邻”两字,源于“皋庑吴氏”当年迁苏曾与至德庙为邻的缘故。

就像潘宅,“富潘”与“贵潘”两家之间买卖的情况,不是没有。德邻堂吴宅经保护修缮后,将被活化利用为金融总部项目,也静待历史有新发现。往事已然,古城的故事还在继续。

猜你喜欢
大儒门楼琉球
门楼
大型电视文化栏目《大儒之乡话仲舒》在衡水电视台隆重开播
太谷明清民居门楼类型特征浅析
琉球的领土地位与自决权
前门楼子九丈九
广东明代大儒告诉你,读书的正确姿势
六经之道,未坠于地:试论龚鹏程先生的学思知行
荀子的“大儒”观
悲愤琉球
清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