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丛源?刘毅
摘 要: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应遵循与时俱进的动态化发展理念,随着外部时代背景的变动而不断进行调整,以此才能够增强财务管理的经济效能,满足企业的内部管理需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伴随着经济新常态、互联网经济展开,企业需要借此改革时机,创新财务管理体系,提高管理效率与质量。本文首先分析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并强调了此项改革活动给企业财务管理带来的影响,从理论与实践两个角度分析了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并提出发展建议,以此来促进财务管理理论创新,完善财务管理体系,强化企业的经济竞争力与财务控制能力。
关键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财务管理理论;实践发展;问题;对策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引领与适应经济新常态发展的必经之路。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建设工作得到大力推进,经济在较长的时间内维持高速增长状态,随着经济增长动力减少,老龄化人口数量增加,国际经济格局的不断变化,经济发展也步入了新的阶段,需要通过改革的有力举措来调整要素配置方式,减少无效供给,升级产业结构。企业应积极面对此项改革工作,创新经营观念,转变管理机制,追求发展质量,可将财务管理视作改革切入点,完善管理体系。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与基本内涵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基于发展理念,通过对供给侧体系的质量进行改善来实现高效、高质量的经济发展目标。改革动力来源于政府的宏观调控与市场经济发展,在逐步推进的改革工作中纠正市场供需关系存在的失衡问题,从而合理配置市场资源,对供给关系进行改善,追求供需平衡,并全面推动各个领域发展。
(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内涵
我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全面关注需求与供给,一方面要提高生产力发展水平,另一方面还要对生产关系进行完善;既要发挥出政府在经济宏观调控方面的指导性作用,又要强化市场在配置资源环节的决定性作用。改革工作全面关注产业结构、分配结构、动力结构、排放结构、投入结构以及区域结构。改革过程中,需要以生产端为起点,利用可行举措来化解产能过剩的问题,支持企业优化资源配置方式,减少生产成本,鼓励现代服务业与新兴产业发展,从而使供给结构在面对需求时能够维持良好的灵活性与适应性。补短板、降成本、去杠杆、去库存、去产能是改革中的核心任务,企业在参与改革时应始终坚持共享、开放、绿色、协调、创新的发展理念,尤其要以创新为驱动力,引领内部管理机制改革,产品创新研发,同时要加强与外部其他发展主体的联动,推进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建设,通过建立利益共同体与战略联盟来扩大综合竞争实力,共享包括信息资源在内的各种资源。
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企业财务管理产生的主要影响
从财务战略管理的角度分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给企业带来的多重影响。企业按照改革要求转化过剩产能时,需要淘汰现有低效率产能与产品,因此需要加大对营运资金的关注度,并实现对其的有效管理,并基于戰略发展需求来转变投资结构。改革还为企业的融资行为指明方向,即降低融资成本,具体实现方法为将融资门槛降低并将借款利率下调,企业的融资压力得到释放,财务人员在财务管理环节需要以企业当前的生命发展周期以及行业地位,来改变融资策略,积极开展融资活动,但必须避免融资风险。同时在创新这一导向下,企业需要支持财务管理人员的职能转型需求,加快财务会计向战略型管理会计的转型速度,同时还要更新财务管理工具,引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以此提高财务管理岗位的附加值,使其能够更有效地支持企业的业务开发、采购管理以及战略决策等各种经济发展活动。基于降低企业经营成本的改革目标,财务人员需要依靠精细化管理理念,并推进内部控制与预算管理等工作,在企业改革进程中将财务管理的优势全面地发挥出来。
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财务管理问题
(一)财务管理理论体系亟须完善
随着供给侧改革推进,国家政策与法规内容不断调整,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也在同步变化,在金融创新、大数据、互联网经济、财务转型、财务绩效提升等内外部发展需求的共同催动下,财务理论体系若不及时进行更新,将无法继续指导财务实务工作。但是改革给企业的外部环境带来不少不可控与不确定因素,财务活动内容也随之扩充,而非简单的财务核算与财务报表编制等,财务人员需增强财务决策与财务预测能力,面对越来越多元化、复杂化的财务管理任务,必须要增强财务管理理论的综合性,并解决其与其他学科融合、交叉研究不到位的情况。
(二)财务管理实践活动与信息科技的关联度偏低
随着企业经营规模不断扩大,企业形成的财务数据量也持续增长,如果仍旧采用原有的财务系统进行财务管理工作,可能会降低财务管理效率,财务人员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处理核算等基础性、低附加值的工作,无法尽快完成转型任务。所以企业在创新发展中应重视财务信息化建设工作,并督促财务人员将自身的信息应用技能水平与信息素养提升,以应对新的财务工作场景。
(三)财务管理人才培养工作有待加强
在新一轮的经济改革中,企业应尽快在财务部门建立完善的培训机制,以此帮助财务人员弥补理论、管理技能等方面的不足,尽快适应新的岗位环境,成为企业的战略合作伙伴。
(四)财务风险管理水平较低
企业的财务风险包括筹资、投资、市场、经营风险,如果企业缺少风险管控意识,未做好风险预警与控制工作,可能会导致财务风险严重化,在降低企业运营效益的同时,还会使企业陷入危机。改革期间,各类财务风险的出现率也随之提高,不同风险的引发原因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企业在改革中缩减筹资净额时,若产生资金裂口,经营压力将随之增大,还会引发筹资风险。去产能要求企业完善投资管理模式,同时也对财务人员的决策支持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既要做好新的投资项目的分析,又要严格监管新增产能。
(五)预算管理的精准化程度较低
在企业的成本控制环节中,预算管理是最为关键的工作,也是企业实现内控目标的关键工具。然而在实际的预算管控环节中,很多企业都存在管理标准化程度不符合预期的情况。
(六)内控体系建设不到位
当前不少企业仍旧没有对内部控制工作予以应有的高度重视,内部控制方面的问题包括内控意识不足,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滞后于企业经营发展,也有的企业直接对其他单位的内控制度内容进行照搬,未建立贴合自身经营情况的内控机制,内部审计部门独立性不足,财务监督等内部管控效果不佳等,业务部门对于企业内控活动的参与度极低,企业未能实现全员参与内控活动。
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财务管理理论及实践发展分析
(一)基于政策导向,更新财务管理理论
经济管理领域中的理论研究者应当立足供给侧改革背景,加大对国家的发展政策、战略方针等内容的关注度,并将其融入财务管理理论体系中,实现对财务管理理论的及时更新。只有将理论创新、实践探索与国家政策、国情进行紧密结合,才能够发挥出财务管理理论对于经济活动的指导作用。
(二)推进科技赋能,落实财务管理信息化
在创新导向的有效驱动下,企业应加大对科学技术应用力度,深入实施财务信息化建设工作,在原有的电算化基础上,依靠区块链、云计算、互联网、AI技术、大数据等科技成果,来完善财务管理系统,增加财务核算、财务分析的智能化、数字化程度。
在建设财务数字化、智能化体系的过程中,企业应针对数字化转型任务做好顶层设计,构建专门的管控体系、组织体系与制度体系,实现跨板块、跨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增强财务部门的敏捷程度。在建设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工作中,连接各个业务系统与财务系统,使企业的内部系统保持高度集成,彻底消除因系统信息传递不畅而造成的数据孤岛,在企业中构建供各个部门共同使用的云平台、数据库与内部网络体系。在整合与全面对接业财信息时,可按照因果关系来构建数据结构,利用财务信息化平台来以实时化、全程化、全景化呈现企业的投资、经营与生产等活动,对技术、财务、业务展开一体化管控。在财务决策环节,逐步摆脱经验主导模式,提高对数据模型的使用率,并针对财务、业务数据的分析、整合、清洗、收集以及生成等环节展开有效治理工作,以此形成较高的数据质量。
供给侧改革对企业财务管理技术的应用提出新的要求,企业既要推进信息系统建设,同时也要保持谨慎的信息资源应用态度。
(三)加大财务管理人才培养力度
财务人员应主动迎接供给侧改革等改革活动给企业以及自身带来的新挑战,主动地配合企业完成财务管理方面的改革任务。企业也应将培训资源向财务管理部门倾斜,面向未来的经济发展,打造综合型、专业型的高质量财务团队。
(四)完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
企业财务人员在支持业务发展时,需要关注重点业务,发挥出风险管控体系的作用,预先针对程度存在差异、类别不同的潜藏在业务活动中的财务风险形成科学的应对、识别与评估机制,利用动态预警监测与量化风险分析模型来增强风险控制环节的主动性。
面对筹资风险,财务人员要结合企业能够享受融资优惠政策,采用多种不同的融资方式,以此来对融资风险进行分散,可对资本市场进行利用,比如发行债券,来以较低的融资成本来吸收社会资金。在优化资本的基础上,保障负债规模的合理化,利用科学动态化的偿债计划来强化自身的偿债能力。面对投资风险,财务人员可在投资前期,开展战略化财务分析,依托财务数据,帮助企业决策者明确市场环境、行业环境以及政策等因素的综合作用情况,避免盲目投资。经营风险应对过程中,在“降库存”目标的直接指引下,财务人员需对接采购、库房管理等部门,共同参与到存货管理活动中,通过管理供应商来推行零库存管理模式。
(五)推进全面预算管理机制
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实现“降成本”改革目标的主要方法,企业应当以预算管理实施流程为切入点,重点关注编制、执行以及考核这三个预算管理关键节点。
编制阶段,企业需在多方联动、跨部门协同的条件下建立预算管控委员会,增强预算管理的刚性与权威性,财务部门需协助委员会,各个业务部门则必须积极配合,真正地做到全员参与。编制预算时,不能脱离企业的中长期以及战略发展规划,可行性调查务必切实实施,可利用全面预算模型来确定预算指标,并对资本性支出展开科学测算。
执行阶段,重点实施对各个业务部门经济活动的监控。可依靠预警系统来实现监控目标,财务人员依托企业的中长期资本积累与当期经营效益来确定现阶段的财务承受能力,将其视作投资预算与业务预算的预警红线,若因预算偏差而靠近红线,系统即可自动发送警报信息,财务人员即可实施纠偏。若无预算不允许进行投资、开支,以此来实现对处于预算之外的经济行为的有效把控。
考核阶段,结合预算监测数据完成执行后的考核工作,既要考核前期预算编制是否准确及时,又要考核预算控制是否合理与严格,考核时应遵循目标原则、刚性原则、时效原则与激励原则。
(六)落实内部控制机制
内部控制机制为企业完成供给侧改革下的风险防控、预算管理、技术革新等各项任务提供必要的制度保障,同时也保障企业始终坚持合规合法经营的基本原则。财务部门应充分发挥出自身在内部机制建设活动中的作用,优先构建智能化、流程化与标准化的财务内控体系。
企业还需推进内部审计部门建设工作,从组织上强调其独立性,从制度上建立并细化内审工作机制,并培养优秀内部审计人才,以此实现内部监督目标。内部审计人员可减少企业在管理决策上的失误,规避负债风险,消除企业经济管理中的薄弱环节,避免企业发展为浪费产能的僵尸企业。
结束语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我国推进经济改革活动的重要举措,对于企业形成了持续性的影响,也改变了企业的发展方向,使企业加快升级转型节奏,从追求效率、数量过渡为追求发展質量。在去产能、去库存、补短板、降成本以及降杠杆的改革任务指引下,经济领域中的研究者以及高校相关专业应将理论研究与国情、经济改革活动进行结合,推进财务管理学科的交叉研究工作,为政府、企业的财务管理实践提供理论依据;企业则要在管理实践环节中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科技含量,增强财务风险防控能力、提高内部控制水平、构建完善的全面预算管理模式,培养多层次、高水平专业化财务团队,从而在改革中夯实内部管理基础,提升竞争地位。
参考文献:
[1]白钰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高新企业研发经费的财务管理研究[J].现代商业,2020(14):130-131.
[2]王孟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财务会计工作探讨[J].财经界,2019(18):126.
[3]陈钊新.浅谈“新常态”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建材行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影响[J].财会学习,2019(16):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