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冲 指导:袁青
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康复临床医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袁青教授作为靳三针法定传承人,有着三十多年的临床经验,在靳三针理论基础上,通过临床实践对调神穴组不断进行总结与创新,形成了独特的调神针法,在临床各类疾病的治疗中形成了新的治疗思路,现将袁青教授运用调神针法治疗儿童癫痫的经验总结介绍如下。
癫痫是儿童时期常见的一种神经系统疾病,在我国的患病率约为16/10 万~51/10 万[1]。多数患儿经过正规系统的抗癫痫药物治疗后症状大多能够得到有效控制,但约20%~30%的患儿经过规律治疗后症状仍反复发作,成为难治性癫痫[2]。癫痫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儿大脑发育,导致患儿的认知、语言、行为及生长发育落后,部分患儿常合并某些共患疾病,如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孤独症谱系障碍、焦虑障碍、抑郁障碍、抽动障碍等[3]。如果不能有效控制,患儿的身心及社会交往能力将受到巨大影响。
癫痫属中医痫病范畴,亦称为巅疾、胎病等。本病与先天不足有关,《素问·奇病论》云:“此得之在母腹中时,其母有所大惊,气上而不下,精气并居,故令子发为癫疾也。”袁青教授认为,癫痫的病机为阴阳失调,气机逆乱,神机受损。盖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阴阳气血易妄动,阴阳气血失调,则痰瘀之邪随上逆之肝风而蒙蔽清窍,导致神机失用,发为癫痫。
何者为“神”,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灵枢·小针解》曰:“神者,正气也。”神寓于气,气旺则神旺,气化于神,气调则神调。阳化气,阴成形,阴阳乃人体生命之根本,《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只有阴阳平衡,神气乃安,人体才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神生于形,五脏皆藏神,《灵枢·本脏》曰:“五脏者,所以藏精、神、血、气、魂、魄者也。”《灵枢·天年》曰:“血气已和,荣卫已通,五脏已成,神气舍心,魂魄毕具,乃成为人。”故气血调畅,五脏调和,形体自充,神气乃旺。神是人一身之主宰,“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脑为元神之府”,在人体的自我调控、修复、平衡系统中,心神与脑神的调控是根本。针刺调神的概念最早见于《灵枢·本神》,曰:“凡刺之法,先必本于神。”《灵枢·九针十二原》曰:“粗守形,上守神。”治神是针刺的基础和前提,调神即是调气血、阴阳,是治疗疾病的根本[4]。
调神针法将调神理念贯穿于患者治疗前中后的全过程,《针灸大成》曰:“凡用针者,必使患者精神已朝,而后方可入针,既针之,必使患者精神才定,而后施针行气……如神气既至,针自紧涩,可与依法察虚实而施之。”整个治疗过程强调患者的精神安定、注意力集中,医者要保持自身之神的正常,医者在治疗时需安神定志,全神贯注,谨察患者之神,既要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也要专注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精神状态和思想情绪的变化[5]。
治神是传统针刺的特色之一,也是“靳三针”的最大特色,靳三针调神针法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类疾病,尤其在治疗患有多动症、自闭症、精神发育迟滞、癫痫等“失神”患儿时[6-8],调神针法取得了独特的治疗效果。
袁青教授强调针刺必先治神,形神乃统一的整体,两者相互影响,躯体症状会影响情志,出现焦虑、自卑、抑郁等负向情绪,反过来,情绪因素也会造成嗳气、纳少、脘闷等一些躯体症状,袁青教授认为人体的非正常状态均可称为失神状态。
2.1 两神合一,用意在针《灵枢·本神》言:“凡刺之法,先必本于神。”两神合一指的是医者与患儿之神的协调,在患儿和医者相互信任和高度配合的基础上施行治疗,可以使调神针法发挥其最大疗效,这也是调神针法的核心基础。
然而,患儿对医者及针刺的恐惧,往往让信任与配合的建立在医患之间变得更加困难,尤其是初次接触针灸的患儿,常因恐惧心理,在接诊和治疗过程中表现出紧张、不安、哭闹,甚至剧烈反抗的情绪。如何取得患儿的信任,并让患儿接受治疗是取得疗效的关键。
袁青教授常在诊室播放轻松愉悦的音乐,为患儿营造出轻松舒适的治疗环境,缓解其就诊时产生的不良情绪,也使其从心理上更容易接受治疗。在与患儿的交谈过程中,袁青教授常把自己和患儿摆在同等地位,亲切地称自己为“青哥”,拉近与患儿的距离,与患儿交流的语气总是和蔼可亲,平易近人,让患儿感受到家人一般的亲近感,短时间内便能与患儿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对于畏惧针刺的患儿,袁青教授耐心开导患儿,劝说其先扎一针体会,在其接受程度内,取穴由少渐多,循序渐进。为使患儿能够接受针刺,要求施术者进针速度要快,指力要强,取穴要准,最大限度地减轻患儿的疼痛。只有患儿消除内心的恐惧并能接受针刺治疗后,才是达到两神合一的前提。在治疗过程中,医者需摒除杂念,静心凝神,两目清明,尤其重视对患儿眼神的交流,治疗时令患儿正视施术者的眼睛,《素问·针解》曰:“必正其神者,欲瞻病人目,制其神,令气易行也。”以医者之正神治其外散之神,并引导患儿将注意力集中在落针处,细细体会针下感觉,达到“两神合一,用意在针”的境界。
袁青教授认为,患儿与父母的心神也是相互影响的,常会纠正家长因过度疼爱孩子而导致的错误引导,在与患儿父母沟通过程中建立牢固的信任,增强患儿父母的信心,并鼓励其坚持治疗,患儿父母的健康心态往往也会给患儿的治疗带来好的影响,所以在治疗患儿的同时,也为其父母调神,谓之“母子同治”。
2.2 醒脑调神、气血阴阳并调癫痫病机为阴阳失调、气机逆乱,痰、火、瘀等邪气内侵,上蒙清窍,神机失用。袁青教授认为痰、火、瘀等致病邪气皆为本病之标,其本在于阴阳失调,气机逆乱,导致神机失调。本病治疗的关键在于调神,调神针法内含调元神和心神之法,并通过调和阴阳、升降气机,达到气顺、痰消、火清、瘀除的效果。研究证实,正确恰当的针刺手法可以有效减少癫痫发作,减少脑部异常放电频率[9-10]。针刺具有双向调节的作用,能够将不平衡调整为平衡,因此能调节阴阳失衡的状态,《灵枢·根结》指出:“用针之要,在于知调阴与阳。调阴与阳,精气乃光,合形与气,使神内藏。”阴阳平衡,气机顺畅,而神明自能内藏。
调神针法包括痫三针、刺神穴组、定神穴组及四关穴组。根据致病邪气的偏盛配合辨证取穴,肝火盛者,取太冲、行间;痰湿盛者,配丰隆、中脘;瘀盛者,配膈俞、血海。
2.2.1 痫三针有癫痫“昼发申脉,夜发照海”之说,申脉属于足太阳膀胱经,鼓舞阳气上升,照海属于足少阴肾经,敛降阴气于下,一升一降,调节阴阳平衡,二穴又隶属于阴阳跷脉,阴阳二跷会于目内眦,司眼睑之开合,故又可治疗阳不入阴的不寐病证,申脉、照海再加上内关即是痫三针,取内关是根据癫痫从心神论治而定,内关为手厥阴心包经的络穴,且又为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阴维脉,“阴维为病苦心痛”,故本穴可有效调节心神。
2.2.2 刺神穴组袁青教授认为,元神和心神共同调控人体的生理活动[11],故刺神穴组包括调元神的四神针、智三针、足智针,以及调心神的手智针。四神针位于头顶,包绕百会,前后两穴位于督脉,对应前顶和后顶穴,督脉入于脑,起到了通督醒脑的作用;左右两穴在膀胱经循行路线上,膀胱经“从巅入络脑”,《灵枢·经脉》也明确指出“膀胱足太阳之脉……是主筋所生病者,痔疟狂癫疾”。《千金方》曰:“凡诸孔穴,名不徒设,皆有深意。”智三针包含了头部带有含“神”字的所有穴位,即神庭穴及左右本神穴,《针灸铜人》云:“治癫疾风痫,惊悸不得安寐,针久有镇静醒神之效,因名神庭。”《针灸穴名解》云:“穴在前额发际,内应于脑……故善治有关神识诸病,如惊痫、癫风、神不归本等证,故名本神。”本组穴位专于调神。脑三针由脑户、脑空组成,脑户为督脉穴位,脑空穴位于足少阳经,《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因此,能疏利肝胆三焦气机,平肝熄风,减少癫痫发作,此三穴位于后脑属于小脑的范围,能纠正肢体不协调、偏身不利等症状。袁青教授往往在脑三针的基础上加上天柱、风池穴,足太阳膀胱经之气血经天柱穴上注于头以充养脑窍,而《针灸甲乙经》又谓天柱穴主癫痫,“小儿惊痫……天柱主之”;风池为足少阳胆经之穴,“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肝与胆相表里,故可治肝风内动所致的肢体抽动。所谓“头上有病足下取”,足智针取穴于足底,涌泉、泉中及泉中内三穴并处于足少阴经循行路线上,“肾足少阴之脉,起于小指之下,斜走足心”,三穴协同可增强足底的刺激量,以达到激发肾精,醒脑开窍的作用。手智针取穴于手少阴心经及手厥阴心包经,癫痫患儿心神不能安定,心主藏神,心包乃代心受邪,故针刺心包经之劳宫、内关,心经原穴神门,起到泄心火、安心神的作用。
2.2.3 定神穴组定神穴组由印堂和阳白组成,印堂位于两眉之间,督脉阳气所过,针刺此穴可振奋阳气,并振奋目神,阳白在两目正上方,可治眼神之飘忽不定,两穴合用可起到醒目调神的作用,临床上见注意力缺陷多动症患儿注意力不集中,或自闭症患儿目不视人,或癫痫患儿两目上视,均可取本穴组定患儿之眼神及神志,定神穴组名即从此而出。
2.2.4 四关穴组四关穴由合谷、太冲组成,合谷、太冲各位于第一、二掌指(趾跖)之间,类似四肢的关口,针刺此穴组意在调理人体气机之升降,气顺则痰消,气降则火清,气行则血行,自能达到驱邪扶正,阴平阳秘之目的。气机调畅,则无郁滞之气,故针刺四关穴能开郁,袁青教授认为,“久病必郁”,久病之人的情志易倾向于抑郁状态,调神针法配合四关穴可共奏调神导气之功,使得气郁得散,心神自安。
患儿,男,10 岁,2022年3月30 日初诊。主诉:不自主肢体抽搐10年。现病史:患儿3 个月大时开始出现肢体痉挛抽搐,持续约1~3 min 后可自行缓解,约半个月发作2 次,不自主耸肩、眨眼、斜眼、耸鼻,曾于当地省中医院行脑电图见痫样放电,头颅磁共振未见异常,诊断为癫痫大发作伴小发作,曾行生酮治疗5年,目前服用中药及左乙拉西坦治疗。2022年初开始出现不自主干咳,专注及入睡后减轻,2022年2月咳嗽较前更明显,不自觉抠弄咽部及胸前部皮肤。患儿足月顺产,出生时无窒息,出生时有轻度黄疸病史,生长发育较同龄人缓慢。症见:不自主耸鼻、咳嗽,自觉喉中痒甚,喉间常发出怪叫,常常抠弄咽部及胸前部,咽部及胸前皮肤可见破损,平时入睡困难,多梦,脾气暴躁,多动,注意力不集中,性格内向,不喜与人沟通,学习成绩一般。舌边尖红、苔薄白,脉弦细。西医诊断:癫痫;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慢性鼻炎。中医诊断:痫证(多动少静);鼻窒。辨证:元神亏虚,心神不足,肝气郁滞。治法:醒脑调神,调和阴阳,调气和血。①针刺取穴:刺神穴组、定神穴组,平刺进针,针刺深度3~5 分,申脉、照海穴斜刺进针,针刺深度5~6 分,内关穴、四关穴组直刺进针,针刺5~8 分,鼻三针、天突、膻中、天柱、风池按传统进针方法进针,以上各穴5 min 行针1 次,留针50 min,每周5 次。②灸法:头部穴组,每次15~20 min,每周5 次。治疗1 个月后,患儿不自主动作较前减少,偶有喉中怪叫,咽痒、咳嗽较前好转,咽部及胸前皮肤已结痂,1 个月内仅发作1 次肢体抽搐,睡眠明显改善,性格较前稳定,注意力较前有所改善,仍较多动。调整针刺处方:痫三针、刺神穴组、定神穴组、四关穴。治疗3 个月后,除偶有咳嗽、喉中不自觉发声外,其余不自主动作已消失,近2 个月仅有1 次癫痫大发作,患儿精神状态明显好转,睡眠尚可,性格较前活泼,愿意主动与人交流,注意力更集中,多动症状减少。目前患儿仍在门诊接受治疗。
按:本案患儿除癫痫外,还合并有多动症,多动症患儿发病亦与元神失养、心神不宁、阴阳失调有关,两者治法相似,故总体治法为醒脑调神,气血阴阳并调,以痫三针、刺神穴组、定神穴组、四关穴为主方,初诊时患儿还兼有慢性鼻炎,症状表现为鼻痒、咽干、咳嗽,以鼻三针、天突、膻中为组穴通窍利鼻,理气化痰,鼻通于脑,再配合脑三针、风池疏风醒脑。二诊鼻炎症状已缓解。在袁青教授的临床经验中,如偶遇患儿癫痫突然发作,可速刺少商穴以醒神,如果是在日常生活中,患儿父母也可立即以两手拇指指甲掐按此穴。在彼此的交流过程中,患儿从最初的抗拒扎针,到现在主动接受,有赖于医者的耐心、细心、爱心与信心,而且经过治疗后,患儿癫痫发作间隔和时长均有所好转,这也说明了医患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不仅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也有助于针刺疗效的体现。
袁青教授运用调神针法治疗儿童癫痫疗效确切,患儿的症状均在不同程度得到改善。袁青认为治疗儿童癫痫关键在于调患儿之神,调神针法不仅能刺激患儿脑部的发育,而且能调节患儿的不良情绪;同时,在治疗过程中,重视医患之间两神合一,临床上患儿与家长之间的情绪往往相互影响,治病的疗效不仅取决于医者医术之高低,还需患儿及家长的信任与配合,因此,医患之间有效的沟通与信任的建立是取得疗效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