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患者的听觉皮质诱发电位平均阈值与言语识别阈相关性研究

2024-01-27 07:07许弘毅李洋查诗华晏小惠涂磊王永华史文迪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24年1期
关键词:感音纯音神经性

许弘毅 李洋 查诗华 晏小惠,3 涂磊 王永华 史文迪

(1.杭州仁爱耳聋康复研究院 杭州 310000; 2.惠耳国际听力学研究中心 杭州 310000;3.浙江中医药大学 杭州 310000)

在复杂多变的日常环境中,听力损失(简称听损)患者大多会抱怨听得到、听不清,部分患者言语识别率的下降与纯音听力的下降不成正比,而言语识别率与听损时间、程度及病因等相关。因此,临床对感音神经性听损患者无论进行助听放大补偿还是人工耳蜗重建听觉,言语识别能力的检测都显得尤为重要[1-2]。在言语识别率检测中,言语识别阈(speech recognition threshold, SRT)尤为重要,它是正确率50%的言语信号所需的最低言语声级[3]。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医疗资源和患者文化、认知水平不均衡,且存在方言区、低龄儿童听损较重或有其他综合征等类型患者,临床上往往无法正常或准确开展言语测听,对听觉功能诊断和听觉干预方式的选择造成影响[4]。因此迫切需要有一种客观检测手段用于临床评估或进行主客观交叉验证[5-6]。听觉皮层诱发电位(cortical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CAEP)源自听觉皮层,是对声音的出现、变化做出反应。临床上根据CAEP 波的振幅、潜伏期和阈值来评估听觉皮层的功能,该测试与言语感知密切相关[7]。CAEP 测试对如听神经病患者,无法配合言语测听的患儿,文化水平较低、方言区患者,或存在语言障碍、认知障碍的患者均可进行标准化检测。有研究[1,8]显示,CAEP 的P1 波与N1 波的潜伏期,有助于了解听觉处理情况,但尚鲜见CAEP 阈值与汉语普通话SRT之间关系的相关报道。本研究对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的CAEP 在言语频率(0.5 ~4 kHz)的反应阈值与SRT 进行相关性研究,希望能为进行听觉功能诊断或听力干预手段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选取2023 年1—7 月收治的轻至重度听损患者22 例(44 耳),其中男性12 例、女性10 例;平均年龄为(31.2±22.7)岁。声导抗均为A 型,纯音测听言语频率的气骨导差≤5 dB HL,各频率纯音测听阈值见表1。所有病例均为语后聋,病程<5 年,具备良好的普通话基础。每项测试均进行预测试,确保患者充分理解和配合研究的各项检测。

表1 轻至重度听损患者22 例双侧耳在不同频率处的纯音听阈

选取正常听力志愿者10 例(20 耳),其中男性6 例、女性4 例;平均年龄为(30.9±7.8)岁。声导抗均为A 型,纯音测试0.5、1、2、4、8 kHz 频率处阈值均≤20 dB HL。

1.2 方法

在标准隔音室中(本底噪音<35 dB SPL)进行纯音听力检测。测试仪器为GSI Audiostar Pro 双通道听力计,在声场下进行,ER-3A 气导插入式耳机,根据GB/T 16403—1996 标准校准。纯音测听采用“升五降十”法,得到患者气导、骨导阈值。SRT 测试选用相同设备与场地,采用编制汉语(普通话)言语测听材料(Mandarin speech test materials, MSTM)中的双音节词(扬扬格)表,能够正确听懂,测试并记录正确率50%言语信号所需的最低言语声级被。为保证测试一致性,所有检测均由同一位听力师进行。

CAEP 的全导测试在标准电磁屏蔽室进行(本底噪声<35 dB SPL)。俄罗斯 Neueo (Neuro-Audio)电生理测试平台,记录电极放置于颅顶,接地电极放置于鼻根,参考电极放置于耳垂,极间电阻<3 kΩ。测试参数:短纯音(TB)刺激声(0.5、1、2、4 kHz),刺激率1 Hz,极性交替波,开窗时间500 ms,叠加次数100 次,采样率0.5 kHz,低通0.3 Hz、高通30 Hz。测试者取坐位,测试过程中观看关闭声音的手机动画,需保持清醒、安静、警觉状态。根据受试者纯音听阈选择给声强度,ER-3A 插入式耳塞给声,若引出 P1 波,则降低 10 dB 再次测试,若未引出P1 波,则升高10 dB 再次测试,每个强度分别测试2 次,直至接近CAEP 阈值(图1)。在阈值附近以5 dB 一档上下测试,得出最终反应阈值。标记P1 为刺激后出现的第一个正波,并记录P1 波的潜伏期。

图1 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的气导CAEP 示意图 A.0.5 kHz;B.1 kHz;C.2 kHz;D.4 kHz。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7.0 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成组样本t检验(Pearson 相关性检验)分别对CAEP 在0.5、1、2、4 kHz 频率处的平均阈值和SRT 进行相关性分析。通过非参数检验对不同性别、不同侧别CAEP 阈值和SRT 之间的相关性进行比较。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感音神经性听损患者的CAEP 平均阈值与SRT的相关性

CAEP 平均阈值、SRT 以及CAEP 平均阈值与SRT 的差值分别为(79.02±10.14)dB、(77.39±12.84)dB 和(1.64±8.58)dB,相关性分析显示,CAEP 平均阈值和SRT 具有显著相关性(r=0.746,P<0.01)。

2.2 性别对感音神经性听损患者的CAEP 平均阈值与SRT 相关性的影响

不论男性还是女性,CAEP 平均阈值与SRT 均具有相关性,详见表2。其中,男性和女性的CAEP平均阈值与SRT 差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4)。

表2 不同性别CAEP 平均阈值与SRT 的相关性 单位:dB HL

2.3 耳别对感音神经性听损患者的CAEP 平均阈值与SRT 相关性的影响

不论左耳还是右耳,CAEP 平均阈值与SRT 均具有相关性,详见表3。其中,左耳和右耳的CAEP平均阈值与SRT 差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1)。

表3 左耳、右耳的CAEP 阈值与SRT 值相关性 单位:dB HL

2.4 正常听力志愿者CAEP 平均阈值与SRT 的相关性

正常听力志愿者的CAEP 平均阈值、SRT 以及CAEP 平均阈值与SRT 差值分别为(20.58±4.66)dB、(20.50±4.84)dB 和(0.08±4.25)dB,相关性分析显示,CAEP 平均阈值和SRT 具有显著相关性(r=0.600,P<0.01)。

听力正常志愿者的CAEP的P1波潜伏期为(61.83±16.39)ms,CAEP P1-N1 幅值为(2.56±1.63)μV,感音神经性听损组的CAEP 的P1 波潜伏期为(166.85±27.92)ms,CAEP P1-N1 幅值为(5.33±2.47)μV。

3 讨论

日常生活中,交流不仅需要听到语言,更需要理解语言。临床上对于听损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后的康复,言语测听是必不可缺的检测项目。Halpin等[9]指出,对于感音神经性听损患者,SRT 测试非常重要。言语测听是用言语信号检测参与者的言语识别能力,而对于突发性耳聋或听损病程较长且未接受听觉干预的患者,由于听觉神经系统的迟发性剥夺,导致言语识别能力较差。汉语中,元音、浊辅音和清辅音在频率分布上由低到高,对于语音的识别共振峰从F0—F3 频率分布也是逐渐增加。因此,通常情况下,高频听损较差的患者言语识别率更差。听损的病变部位不同,患者的言语识别率也不同,病变位置越靠近中枢,言语识别率越低[10]。临床上常采用言语测听方法来检测患者在不同环境中的言语识别能力,特别是助听前后的言语测试,可以指导听力师选择合适的助听方案及验配参数。通过SRT 检测,可以有效指导患者助听器或人工耳蜗的选择以及预后效果的评估[8]。对于不同功能的助听器,在安静环境下,当SRT 上10 dB 言语识别率>84%时,各类助听器效果均较好;当位于50%~84%之间时则推荐使用具备方向性麦克风的耳背式助听器;≤50%的患者往往存在蜗后病变,需要助听器搭配远程麦克风系统或植入人工耳蜗,以及进行唇读等辅助理解语言[11]。

正常听力的成年人,CAEP 的P1、N1、P2 波的潜伏期分别为50~100 ms、75~150 ms、150~300 ms,P1-N1 波的波幅与潜伏期是检测重点。对于0 ~12岁的儿童,因听觉皮层仍在发育,N1 波尚未出现,临床常观察P1 波。对于有足够语音输入的个体,P1波的潜伏期会从婴幼儿出生时长达 500 ms 逐渐减少到成年时的标准潜伏期[12]。SRT 可以反映受试者的主观言语识别能力,CAEP 阈值则可以反映受试者的客观语言理解能力。CAEP 的潜伏期可以反映受试者对语言信息反应的敏感度[13]。

本研究结果显示,感音神经性听损和正常人的CAEP 平均阈值与SRT 均显著相关(P<0.05),且无耳间、性别间差异。对于年龄较大或较小、方言区不理解或口音重者、认知能力差或语言未充分发育等情况,无法进行言语测听或无法保证言语测听的准确性时,可选择CAEP 来预估SRT。听觉康复需要合适的助听设备、患者的良好配合、长时间使用及大量言语信号输入[14]。一般需要3 个月或更久时间来适应助听设备,以及进行更好的听觉或言语康复。未来的研究重点将会放在对于长时间使用助听器或进行听觉康复的患者,CAEP 的P1 波潜伏期是否会缩短?CAEP 阈值和SRT 是否同步改变等。

本研究对采用主客观检测方法联合评估听觉功能进行了初步研究和探讨,通过客观电生理检测方法弥补言语测听的限制,验证了客观检查与普通话SRT 的相关性,为听觉功能的诊断与干预提供了更多的检测手段。但本研究为单中心研究,受试者数量有限,在人群上欠缺普遍性,今后将通过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研究,并进一步开展助听器及人工耳蜗干预后的SRT 与CAEP 阈值的相关性及变化趋势等方面研究,为客观诊断听觉功能和评估助听后听觉功能的改变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感音纯音神经性
感音神经性耳聋及针灸治疗
彭顺林对神经性耳鸣耳聋的治疗经验
基于“脑肠相通”理论探讨调和胃肠治疗感音神经性聋的机理
ABR、40Hz-AERP和ASSR与主观纯音听阈测定的相关性研究
民用飞机噪声适航审定中伪纯音影响的去除方法
健听青年短纯音ABR测试结果分析
短纯音及切迹噪声掩蔽的短纯音ABR对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成年人纯音听阈的评估△
让鱼儿自己咬钩
聚焦超声治疗神经性皮炎的效果观察
磁共振对感音神经性耳聋人工耳蜗术前诊断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