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兴年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才需求的变化,教育的基础理念和进阶模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新课标的落实与新课改的推进更是将各学段各学科的教学都推向了新的发展阶段。在新课标导向下,核心素养成为教师确定教学目标与教学方向的主要参考,大单元教学等综合性更强的新型教学模式也成为教师确定教学方式的主要选项,一个以系统化、结构化为主要特征的新型教学框架正在被逐渐构筑完成。本文主要围绕新课标下高中化学的大单元教学展开探究,先是简单介绍了大单元教学的定义、特征与现实依据,再是结合实际情况与实际需要分析了如何在高中化学课堂上落实大单元教学实践,以期能够为高中化学课程朝向系统化、结构化的教学改革提供助力。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化学;大单元;教学探究
新课标下的高中化学教学强调对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这五项核心素养的培养,也将高中学生对化学的学习指向了化学思维的构建与探究能力的提升。而在整体视角下的化学核心素养培养过程中,大单元教学就是一种教师可以选择的、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思维与能力共同发展的新型教学模式,相对于传统模式来说更能够为学生提供系统性的指导与帮助。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大单元教学最大的优势和特征就是对零散知识的整合与重构,学科核心素养凝练了对应课程在思维、实践和价值层面上的多重内涵,基于整合理念构建的课程大单元则更能够站在整体视角下将这种多重内涵完全展现出来。对此,高中化学教师就需要做好对大单元教学的探索与研究,以进一步推进大单元教学理念与现实教学活动的融合。
一、大单元教学概述
(一)大单元教学的定义
大单元教学指的是以单元为最小单位,围绕单元的大概念与大主题设定教学内容,再以大任务、大项目、大问题为引领,引导学生在创设好的大情境中自主探究与系统学习知识的教学模式。新课标背景下的大单元教学,更加强调的是学科核心素养在教学活动或教学内容中的渗透,要求教师要结合课标与教材来筛选教学素材、制订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与开展课堂教学,借结构化的教学设计来为学生提供系统且整合的学习指导,进而也推动学生综合素质与多元能力的发展。在基于大单元理念设计的课程教学活动中,大概念、大目标、大任务与大情境是其中最为关键的课程元素,其中大概念起到的是统筹作用,大目标起到的是引领作用,大任务起到的是驱动作用,大情境起到的则是带入作用。在大概念的统筹下,教师和学生围绕大目标展开对整合后的课程内容的教学与学习,而在此过程中,教师还需要结合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为学生创造一个贴合实际,且能够锻炼学生多元能力的教学情境,以供学生展开基于大任务、大项目或大问题的自主探究与发散思考。
(二)大单元教学的特征
1.整体性与重构性
大单元教学的整体性与重构性主要指的是教学准备环节对课程知识的整合与重构,大单元教学以单元为最小教学单位,这里的单元虽然与教材中的自然单元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但并不完全等同于教材中的自然单元,更多的是对重新调整教材知识或对教材自然单元进行补充后形成的课程单元,立足于教材的同时又高于教材。相较于传统模式下零散的知识点,重新调整或整合后构建起来的课程单元会变得更加系统化与结构化,也更利于教师站在整体视角下对学生进行系统性的教学。
2.活动性与体验性
大单元的教学模式建立在建构主义理论之上,教育视角下的建构主义理论认定新信息是在大脑中被“建构”出来的,而这种建构活动的基础就是实际探索过程中的尝试、错误和逻辑,因此教师要鼓励并引导学生进行尝试性的探索,以总结经验。基于此,在建构主义理论之上构建起来的大单元教学模式就同样离不开在活动中的尝试与体验,教师需要将大单元教学活动看作是一种探究的动态过程,有意识地为学生构建一个可供探索和思考的外部环境,引导学生在真实且多元的化学体验活动中深化对理论知识的认知。
3.学生课堂主体性
学生在课堂上主体地位的体现、主体作用的发挥是学生课堂主体性的两大构成,无论是在哪个阶段、哪个学科或哪种教学模式下,学生都应当是绝对的主体,新课标中尤其强调了这一点。而大单元教学本身就是以大概念统领、以大任务推动、以大情境为背景,学生在课堂上围绕大概念和大任务,在大情境中的探究与思考就是学生课堂主体性的表现方式之一,教师需要在了解学生正式学习情况的基础上,主动将更多有关知识的探索与思考交给学生自己完成,保证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是主动探究,并借此来帮助学生完成既定的学习目标。
(三)大单元教学的现实依据
大单元教学的构成要素中包含了学习材料、课程知识、教学方式、情境任务和课程资源运用等,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单元课程存在内容结构多样化、具有独立性的特征,而大单元教学模式下的单元课程更强调关联与整合,课程单元内的所有知识点之间都必定要存在紧密的内在逻辑关系,这样才能保证课程教学的全过程都具有系统性与逻辑性。进入新的教育阶段后,各學段、各学科的教材都不约而同地在编写之初就强化了知识之间的关联性,尤其是在化学这类偏理科的学科中,因实验而得来的理论知识本就围绕具体的化学现象或化学关系构建体系,彼此之间有着极强的关联性,在基于大单元教学需要而重构课程单元时,这些理论知识内部的逻辑关系就成了整合的参考和依据,更方便教师开展以合作学习或自主探索为主要形式的大单元教学活动。
二、新课标下高中化学大单元教学实践策略
基于学生个性成长与全面发展的新型教育目标,传统模式下零散式的知识灌输教学需要被更系统和科学的教学方法替代,指向整合的大单元教学就是能够有效落实这一目标的新型教学模式,新课标也对大单元教学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落实进行了说明,并向教师提出了一些要求。但就新课标下高中化学大单元教学的具体实践而言,教师在对大单元教学模式本身的探究以外,还需要对当前阶段高中化学的教学现状形成更加准确的认知。结合实际来看,影响高中化学课程教学效果的直接问题就是教学模式的单一,而大单元教学的引入正是为了改善和解决这一问题,而后实验教学在高中化学课堂上的不受重视也同样影响着教学效果的提升,对此教师就需要在大单元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开展中,有意识地调整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各自的比重,坚定以学生为主体的基本教育原则,为学生提供真正所需的帮助与引导。
(一)落实高中化学大单元教学的基本思路
第一,明确大概念。大单元教学中的大概念主要是从课程内容中提炼,是整体和宏观视角下能够统领整个单元课程内容的总结性概念,能够为大单元教学活动的具体实践指引方向,而教师在从课程内容中提炼大概念时,还需要明确知识之间的内容逻辑关系,从对具体知识点本身的认知入手构建教学模型[1]。
第二,确定大目标。研究的对象不同、研究的形式不同,最终要达成的目标也就不同,新课标背景下大单元教学目标的确立要考虑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课程标准,一个是学生需求。以具体而言,教师在为大单元教学活动设定目标时,先需要完成的是一个大目标或大方向的确立,然后是从大目标出发对阶段性目标的细化分析。
第三,设置大任务。大单元教学活动中的大任务有两种呈现形式,一种是问题式,另一种是项目式。整合后形成的课程单元虽然是一个系统性的整体,但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还需要注重层次性,基于不同的课时内容和阶段性目标,教师需要分别设置与之相匹配的层次性任务,以引导学生逐层展开探索与思考。
第四,实现大拓展。新课标中除了强调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以外,还强调学生综合素质与个人能力的全面发展,教材虽然依旧是教学的主要依据,但教师的教学却不能只局限于教材,还需要适当从教材出发进行延伸与拓展。当学生完成单元任务以后,教师就需要根据学生完成任务的实际情况为学生布置其他一些开放性的实践任务,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的迁移与应用技巧。
(二)落实高中化学大单元教学的具体步骤
第一,科学创设探究情境。情境是大单元教学的基础背景和重要组成,化学课程的知识点本身有着一定的抽象性,学生在学习、理解与迁移、运用的过程中极其容易因为这种抽象性而出现偏差,因此需要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来削弱这种抽象性。此外,大单元教学背景下学生对知识的探究与思考也需要一个合适的空间和载体,从大单元角度出发构建的情境就有助于展示围绕单元主题的知识网络,达成活化学生思维、激活学生热情的目的,因此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就必须要注重情境的构建,在情境中科学地融入各种相关知识或生活元素,为学生的学习探究奠定基础。
第二,合理提出进阶问题。建构主义理论将知识的获得定位于主动建构的过程,落实到课堂上的大单元教学活动中就是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进行知识的建构,而提问的主要目的向来都是引导探究与思考,具备思维进阶性的问题更是能够推动学生思维由低阶向高阶的转变[2]。对此,在高中化学课堂上的大单元教学活动中,教师就需要依据实际的需要来合理地向学生提出进阶问题,以问题为线索来引导学生展开对单元知识的递进式探索,以此来引导学生通过脑海中的主动建构获取知识,并同时推动学生单元整体意识的形成。
(三)指向大单元主题与目标的规划与设计
首先,单元主题的规划可以与课程单元的构建同步进行,二者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作用又相辅相成的关系。高中化学课程的研究对象包括各种不同形态的物质,其中不管是形态统一的物质,还是形态不统一的物质,都可能在某些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共性,而这些共性就是教师构建课程单元的基础和规划单元主题的依据[3]。像是与金属物质中铁、铝、铜、锌相关的化学知识点,就既可以构成一个以“金属”为主题的大的课程单元,又可以分别构成以“铁”“铝”“铜”“锌”为主题的小的课程单元。
然后,单元目标的确立分为两条线,一条是站在整个单元的宏观视角下确立方向性大目标,一条是站在课时内容的微观视角下确立阶段性小目标,小目标与小目标之间呈现递进式的关系特征,小目标与大目标之间呈现统领式的关系特征,而每一个目标的设定都需要能够对学生的核心素养或个人能力的提升起到积极的作用。此外,新课标导向下的方向性单元大目标最终都需要具备一定的素养指向性,能够将学生带入深度学习状态,帮助学生实现从低阶思维活动向高阶思维活动的转化,并在此过程中实现对学生素养与能力的锻炼与提升。
(四)指向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安排与实践
在新课标的大背景下,高中化学课堂上的大单元教学活动总体可以被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是导入阶段,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和理性思维为主要目标,教师可以在这一阶段引导学生完成基于教学目标的学习目标的设置;第二个是教学阶段,主要有三层基本架构,包括教师的导学、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学生的主动提问,所有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都尤其强调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与参与有效性,大单元教学同样也不例外,在尊重学生独立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自由这一基础上,教师可以通过设计问题清单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而在学生通过自主和合作式的探究实现了对知识的积累与理解以后,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基于已掌握的知识来进行主动提问,为预期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的实现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4];第三個是总结阶段,在这一阶段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完成对自主探究成果和自主学习成效的总结,还需要引导学生完成对探究过程与学习过程的反思性总结,以便能够为之后的大单元教学设计提供参考。
(五)指向大单元整体情境创设的参考要点
情境是大单元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构成元素,而情境与课程知识或学生生活的贴合度就将直接影响到大单元教学的效果,因此教师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还需要站在多维视角下展开更全面的考量。
具体而言,高中化学大单元教学整体情境的创设有着以下几个参考要点:一是生活中的典型物质,利用与体现的是化学与生活的紧密相连,这样创设出来的情境对学生来说会更有熟悉感;二是化学与环境的关系,强调化学知识与社会热点问题的融合,尤其能够为学生对知识的迁移和应用提供助力;三是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进入新时代以后,对化学知识的研究和应用就在某种意义上成了推动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融合社会发展创设的化学情境探究性更强;四是化学思想观念进阶和化学思维方法优化,大单元教学模式下的情境创设主要是为了引导学生展开对思维层面的主动建构,而融合了化学思想观念与化学思维方法的情境就能够更进一步地调动学生的思维[5]。
结束语
总而言之,大单元教学是新课标背景下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要素之一,也是新课标背景下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路径之一,能够对新课标背景下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提升提供更大的助力。而在将大单元教学落实到课堂的过程中,教师尤其需要站在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方法的筛选和教学实践的推进等多个视角下思考问题,重新规划教学内容、教学环节与教学流程,积极引入先进的教育思想和创新的教学方法,将课程教学推上更符合时代发展潮流与趋势的新道路。化学是一门站在原子、分子视角下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转化和应用的学科,其不同知识点之间存在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大单元教学对系统、整合的追求与化学教学尤为适配,教师必须要在客观认识大单元教学优势和特征的基础上,借大单元教学来实现学生化学学科素养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鞠静.大单元教学的设计与组织策略探究:以高中化学教学为例[J].中国教师,2023(5):87-89.
[2]张娜娜.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大单元教学设计研究[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3(12):110-112.
[3]许永琴.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中化学大单元教学[J].文理导航(中旬),2023(10):52-54.
[4]袁芳.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化学大单元教学的实践研究[J].高考,2023(19):45-47.
[5]谭丽花,蒋宇瑛.基于情境融合的高中化学大单元教学实践策略[J].教育科学论坛,2023(17):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