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商务礼仪与沟通课程改革与实践探索

2024-01-27 22:03欧越男
现代商贸工业 2024年2期
关键词:课程改革传统文化

欧越男

摘 要: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思想观念和人文精神,既有助于提高人文素养,培养高职大学生健全的人格,也可以拓宽视野,提升学生辩证思维和创新能力发展。深入挖掘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融入商务礼仪与沟通专业课程教学中,通过启发式、探究式等教学手段,在润物无声的育人中做到“知、能、行”三位一体有效统一,将礼仪融入学生的价值观体系中,实现课程与思政同频共振,落实新文科“立德树人、德学兼修”的根本任务,强化文化育人实践。

关键词:传统文化;商务礼仪与沟通;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02.071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举措。明确要求“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对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进行了高屋建瓴的深入阐述,擘画了社会主义文化的新蓝图,对于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和现实意义。积淀人文素养,树立文化自信,也正是厚植专业发展的底气。

1 传统文化融入商务礼仪与沟通思政育人的必然性

1.1 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2020年6月,教育部颁布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提出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要在全国所有高校、所有学科专业全面推进。旅游类课程本身具有极强的审美价值和文化传承性,将一些传统文化融入旅游类课程中,不仅是思政元素的集中体现,也培养学生审美观念和艺术素养。商务礼仪与沟通是面向高职高专学生、具有较广覆盖面的专业群平台课。文化自信与课程思政教育理念的内在统一性决定了商务礼仪与沟通教学与文化育人相融合的可行性,而商务礼仪与沟通课程的指导性、人文性、职业性又共同决定了其在课程思政实施方面的独特优势,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观、自我观、思维观、人际观、学习观和辩证观,中华传统美德,传统文化蕴含的包容四海、兼纳海川等多维融入商务礼仪与沟通课堂教学,增强课程思政教育的特色和适应性,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1.2 增强思想铸魂育人的要求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世界各国的发展更是跨越了时空,中国的经济、科技和文化 也面临着世界范围内的交流与融合。我们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西方文化与西方价值观,如何避免一味屈从“国外的月亮更圆”,我们有必要了解异质文化的基础上,传承弘扬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商务礼仪与沟通课程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扬弃的予以继承,突出传统文化素材的经典性,能够帮助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对本民族文化进行更加深入的认知与理解;求同存异,和同不同的处事方法,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文化鉴赏力和哲学辩证思维,学生能够辩证地看待中国与外国的文化差异,坚持自己的文化,尊重他国文化,坚定自身,理解世界,从而更好地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

1.3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今天,中国传统礼仪是中国向世界展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商务礼仪是塑造企业形象的重要工具,有内强素质,外强形象的作用,其使用的广泛性、规范性日趋凸显。多年来,商务礼仪与沟通课程教学侧重礼仪规范动作行为和沟通技能技巧,而忽视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融入和渗透。2023年5月的中国-中亚峰会欢迎仪式,复原唐朝时期迎宾礼仪,以传统文化之“礼”,迎远道而来之“宾”,迎宾仪式体现了中华文化兼容并蓄的精神风貌。中华文化既是历史的、也是当代的,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因此,以传承文化为己任,以传播礼仪为使命,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本土情怀的新时代人才,是解决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举措。

2 商务礼仪与沟通课程的教学特点分析

2.1 课程性质与任务

课程在充分尊重职业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具体学情的基础上,结合企业岗位职业能力剖析和行业专家指导意见开发设计,是旅游管理专业群(旅游管理、酒店管理、商务英语、会展)的必修课、平台课。课程总体以培养和提升礼仪意识与职业能力为导向,围绕商务工作情景,对商务场合中常用礼仪规范进行整理与序化,由点及面,由易及难,逐层推进。课程系统讲授了商务礼仪中八大内容:专业的商务形象塑造、得体的商务仪态举止、聪慧的商务社交礼仪、周到的商务接拜访礼仪、规范的商务宴请礼仪、圆满的求职与面试礼仪、大方的商务沟通礼仪、自信的商务涉外礼仪。

教学过程突出以学生为中心,提倡“理实一体,教学做一体化”,创新教学模式,线上学习与线下实操相结合,注重实际操作与信息反馈,掌握正确的商务礼仪沟通技巧,塑造良好形象、提高服务艺术、提升职业素养,

让礼仪“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而逐步提升学生的沟通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商务礼仪素养,为进入职场奠定坚实基础,助力个人职业发展与规划。

2.2 课程目标及思政映射点

商务礼仪与沟通本着“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并重的知识观。通过显性的知识如基本的沟通和礼仪等学习,最终达到提升隱性知识的如情感、创新精神、团队合作等的目的。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已有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为基础,通过与思政元素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理解,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 。

3 商务礼仪与沟通与传统文化元素的课程整合实施

要在旅游专业知识中提炼蕴含文化价值,将其转化为生动具体可观可视的有效教学载体,在教学中达到理想信念层面的精神指引,提升“政治认同”“文化自信”“责任担当”。商务礼仪与沟通课程,培养他们的礼仪素养,培养他们理解、宽容、谦逊、诚恳的待人态度,热情友好、谈吐优雅的行为举止,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富有担当的职业道德与素养,修炼“感恩精神”“和谐心态”“健全人格”,树立正确的从业价值观。

基于完善的教学目标,课程将教学内容设定若干模块,建立具体的商务活动模块体系展开课堂教学,并巧妙地融入思政元素,分别为:商务礼仪认知模块(传统文化)、商务形象礼仪模块(尊重,企业文化)、商务社交礼仪(自我审视)商务接待拜访礼仪模块(友善、真诚)、商务宴会礼仪模块(餐桌文化,文化自信)、求职与面试技巧礼仪(诚信、职业道德)、商务沟通礼仪(合作意识,团队精神)、涉外礼仪模块(传统文化)等。通过对比中西方礼仪文化,使学生掌握现代礼仪的基本知识,并能在商务活动中灵活运用。

3.1 传统礼仪文化的思政融入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中国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5000多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之中,中国留下了非常多的文化和财富。作为精神文明的礼仪行为被很好地保留了下来,并且根据不同时代制定了出适应当代文化的行为规范,这让我们中国一直享有“礼仪之邦”的美名,在商务礼仪认知模块中,介绍传统礼仪的起源,从内容和形式再扩展到了人际交往的活动,从最初的祭祀之礼,扩展到社会各个领域,而形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礼仪,如2023年5月舉办的中国-中亚峰会欢迎仪式场面壮观,华夏礼仪文化展现淋漓尽致,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3.2 自我审视理念的思政融入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细节决定成败,树立个人形象意识。在商务交往中内强个人素质、外塑组织形象在商务交往活动中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不仅是对自我的肯定,也是对他人的尊重,同时对认同企业文化、提升全社会文明程度具有重要意义。俗话说“人靠衣服马靠鞍”,有心理专家研究证明,良好的形象能够影响人与人之间的顺畅沟通程度,专业的形象塑造和得体的仪态举止,要求学生不应盲从跟风,非主流的时尚,深度思考个人仪容、仪表、仪态是否合乎礼仪规范,符合TOP原则:时间、地点、场合,进行个人形象设计后并进行课堂,课后礼仪展示,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3.3 职业精神思政融入强化学生职业素养

商务礼仪有3个基本理念:尊重为本、善于表达、形式规范,教师先就一些经典案例进行讲解,如《福特面试的故事》《杜拉拉升职记》等,课前把相关素材给到学生,课中分组分析讨论、发言。通过对正面、负面的面试沟通方式进行情境展示,让学生切实感受,理解到职场的成功绝不仅仅是靠专业能力,更要靠自己的素养跟人格魅力,让学生深刻体会个人素养在求职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摆正心态,虚心上进,避免脱离实际盲目攀高,在践行道德规范的过程中引导大学生明礼修身,知礼明德,进而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为未来职业发展建立一个良好的开端,以更好地适应职业岗位的需求。

3.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政融入塑造学生社会责任感

结合当前社会的热点话题,我们将在课堂上探讨“礼貌与不礼貌”,让同学们分享“礼貌”的理念和体会,在介绍馈赠礼仪后,让同学们分组讨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己所欲,施于人”哪个更有道理,开展演讲活动,老师点评与总结,并引导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践行文明、和谐、正直、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 结语

商务礼仪与沟通作为旅游商务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群的平台课程肩负着培养国际化应用型人才的重任。通过专业课与思政融合的教学方式,巧妙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商务礼仪与沟通课程。一方面,提升高职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提升文化认同感与民族自豪感, 有助于高职学生知中国、爱中国、讲中国,提升“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同时也对学生的职业、专业素养进行了再培养,再塑造,担当起文化传承的责任。另一方面,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进行比较,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国际视野,能够辩证看待外来文化,提升文化鉴赏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做到求同存异。树立了当代青年学生的文化自信,培养了学生的家国情怀,也更加有益于当代青年学生健康的身心塑造。使他们在毕业进入职场后,在跨文化交际场合中能做到得心应手。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EB/OL].(20200528).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6/06/content_5517606.htm.

[2]陈嘉如.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公共英语课教学探索[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1):8081,90.

[3]何萍.高校《商务礼仪与沟通》课程的思政探索与实践[J].公关世界,2021,(15).

[4]柯晶莹.《国际商务礼仪训练》与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合[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21,(03).

[5]于振冰,丁岑.商务礼仪课程思政微课程实践教学研究[J].质量与市场,2022,(17).

猜你喜欢
课程改革传统文化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就陕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创意设计谈几点看法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