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作文是“改”出来的

2024-01-27 18:53:26邢华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4年2期
关键词:借代行文初中生

邢华

写作是一门艺术。一直以来,很多学生都为如何写出优美、精彩的作文而努力。实际上,真正能写出精彩作文的学生寥寥无几。究其根由,主要和学生的写作习惯有关。目前,很多学生写作文都是一次性写成,很少对文章进行修改,这就导致他们很难捕捉到文章中的逻辑漏洞、病句等问题。长期受到这种坏习惯的影响,学生写出来的文章越来越差,许多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事实上,真正优秀的作文是修改出来的。所以,在培养初中生写作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从“反思”意识的培养入手,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修改习惯,确保他们通过反复修改,写出理想的作文。

教师指导初中生修改作文,要从基础做起,检查作文中的语言是否存在“逻辑弊病”。那么,到底什么是逻辑弊病呢?通俗地讲,就是检查文章中是否存在错别字,词语和修辞手法的运用是否合理等。

(一)检查字词的运用是否合理

如果将文章比作一栋建筑,字词便是零件。规范地使用零件,直接决定建筑的质量。学生无法正确且规范地运用字词,文章的整体质量就相对低下。因此,检查和修改字词的错误运用问题,无疑是提升作文质量的关键。

以“的、地、得”的运用为例,虽然初中生在小学阶段就已经学习了这三个字的运用方法,在实际写作时,他们依然会张冠李戴。究其根由,一方面是因为他们马虎,另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并不清楚这三个汉字的区别。比如,在形容一朵花非常漂亮时,有的学生会习惯写成“花开的很漂亮”,将“的”与“得”混用了。在纠错的时候,学生可以温习“的、地、得”的使用方法,尤其是其中的语法知识,如“形容词+的+名词”,在此基础上进行短句方面的练习,巩固基础知识。另外,一些字形相近的汉字,也容易被学生混淆。例如,汉字“飘”“漂”“缥”等。在纠错的时候,学生可以查阅词典,掌握这些汉字的意思和用法。

(二)檢查修辞手法的运用是否恰当

合理地运用修辞手法能为文章增添光彩,运用不当,便会形成病句。就拿“比喻”和“借代”来讲,初中生常常误用这两个修辞手法。比如,利用“借代”刻画人时,学生直接将人或物的名称说了出来,如形容洪水中出现解放军救人的画面,正确的借代方法应该是——“在疾风骤雨中,无数的迷彩服映入眼帘……”这里的“迷彩服”便代替了解放军。有的学生没有掌握借代的正确使用方法,将句子写成“无数穿着迷彩服的解放军……”这样的句子就没能体现借代的效果,同时也出现了赘余,因为解放军一般都穿迷彩服。所以,正确运用修辞手法,能避免病句的出现。

初中生在写作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容易跑题。众所周知,一旦文章内容偏离文章的主题,内容纵使再精彩,也是失败的文章。因此,学生写作一定要紧扣主题,在修改作文的时候要回顾整体内容,观察其是否紧扣主题。

(一)从行文线索上观察行文是否扣题

行文线索紧扣文章主题,这是写作的基本要求。拿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来讲,“背影”便是全文的线索,作者几次描绘父亲的背影,凸显了父亲对子女的关爱。然而,很多初中生在写作的时候,不注重对线索的把控,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导致线索与主题偏离。比如,在描写“秋日之韵”的主题文章时,一个学生选择的体裁是记叙文,主要写他在秋日公园里的所见所闻。书写到一半时,文章线索却指向了他和同学之间的矛盾问题、自我心理纠结等内容,与“秋日之韵”毫无交集。这样写出的文章无疑是失败的。

(二)从语言上观察行文是否扣题

在写作时,初中生觉得某一段的描写很舒畅,便投入更多笔墨,恰恰这段描写可能与主题没有太大关联,这就导致行文与主题立意发生脱轨。前文提到的“秋日之韵”的主题写作,该生用大量笔墨描写自己与同学的矛盾,这便属于无意义的笔墨。修改文章时,学生需要在反复研读文章的基础上,认真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某一段的语言描述和文章的主题是否有关?2.文字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是承上启下,还是暗含伏笔?接下来,学生再酌情进行删改,做到每一句话、每个词都为全文服务,凸显文章的主题。

初中生接触的行文结构大致有总分式、并列式、对照式和递进式。在日常阅读课文、课外文章时,他们也接触过这些结构。在写作的时候,很多学生都会将这些结构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可是他们并未真正地掌握这些结构的正确用法。就拿“美与丑”的主题来讲,有的学生在使用对照式结构书写文章时,起初的确是按照对照式结构进行的,写到一半时却变成了其他的结构——“美与丑,不仅体现在外表,也体现在内在。心地善良、秉性纯良之人是美的,而空有皮囊,却无高尚的情操,这算不得真正的美。我的一位亲戚,她虽然美貌如花,可是她的德行……”在之后的行文中,他使用了大量的笔墨来描写这位亲戚的丑行,唯独忽略了“对照式结构”的最主要的点,即主体间的对比。换言之,他遗漏了“美”的主体,即是与这位亲戚形成鲜明对照的主体。

在修改文章时,教师可以建议这个学生添加过渡性的语言,例如“与这位亲戚相比,我的邻居便是美的代表……”然后再叙述这个邻居的表现,形成鲜明的对照效果,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总而言之,写作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需要反复的修改、积累和沉淀,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因此,围绕学情合理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促使其在创作的基础上,能够自觉捕捉行文中的不足、短板等。在教学中,因为学生的学情不同,教师要适当地采取分层机制,对不同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指导,确保全体学生共同进步。

作者简介: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文山初级中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借代行文初中生
精练幽默用借代
新少年(2023年11期)2023-12-05 12:21:30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初识借代手法
思维有支架 行文有范式
如何避免行文平淡无奇
学生天地(2020年28期)2020-06-01 02:19:08
借代句
快乐语文(2019年18期)2019-09-02 01:59:18
《湘江青年法学》行文体例与注释规范
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
学生天地(2017年22期)2017-11-02 01:53:04
男才女貌:大学老师娶个初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