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产业兴旺的“茶+”发展模式研究

2024-01-26 23:26王娟媚杨渝凤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3期
关键词:茶产业民族地区发展模式

王娟媚 杨渝凤

基金项目:贵州大学专项研究项目阶段性成果(GDZX2021038)

第一作者简介:王娟媚(1997-),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

DOI:10.20028/j.zhnydk.2024.03.015

摘  要:产业发展与振兴是民族地区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有效实现路径之一。茶产业是省级“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点”贞丰县长田村乡村振兴的优势绿色产业。基于贞丰县长田村茶产业的田野调查,对该地茶产业的优劣势分析发现,长田村茶产业具备开工时间早、高校定点帮扶、种茶历史悠久、村民致富意愿统一等发展优势,同时也存在茶园效益低下、产品单一、经营化水平不高等问题。建议以“茶+”的产业发展模式协同民族文化为核心、以生态环境为基础、以人才帮扶为方法、以良好组织为力量助力民族地区产业兴旺,助力贞丰县长田村乡村振兴。

关键词:茶产业;乡村振兴;贞丰长田村;“茶+”发展模式;民族地区

中图分类号:S5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9902(2024)03-0058-05

Abstract: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nd revitalization is one of the effective ways to realize the national areas from poverty alleviation to rural revitalization, while the tea industry is the dominant green industry in Changtian Village, Zhenfeng County, a rural integrated demonstration site in China. Based on the field investigation of the tea industry in Changtian Village, Zhenfeng County, it is found that the tea industry in Changtian Village has many development advantages, such as early start-up time, fixed-point assistance from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 long history of growing tea, and a unified willingness of villagers to get rich. At the same time, there are also some problems, such as low efficiency of tea garden, single product, low level of management and so on.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model of "Tea Plus" should cooperate with national culture as the cor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s the basis, talent assistance as the method, and good organization as the strength to promote the prosperity of industry in ethnic minority areas and the revitalization of Changtian Village in Zhenfeng County.

Keywords: tea industry; rural revitalization; Changtian Village in Zhenfeng County; "Tea Plus" development model; ethnic minority areas

茶叶是山区农业中经济收入最稳定、效益最显著的产业。“特别是优势产区,茶农的收入更是倍增,这种经济优势是其他农业产业难以比拟的”①。 如今茶产业已经在全世界发展成为刚需型的产业,茶产业既是长田镇省级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的重点产业,亦是长田村乡村振兴发展的特色支柱产业,良好的生态环境使长田村成为发展生态有机茶的重点村,并以茶产业为突破口初步走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道路。

1  茶产业与长田村

1.1  长田村概况

长田村位于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长田镇西南部,距贞丰县城24 km,地形主要為喀斯特地貌山区,村寨海拔高度在1 200~1 350 m之间,多山地,少坝子。全村辖16个村民小组(12个自然村寨)713户3 208人,几乎家家种茶,户均茶园面积达7.7亩(1亩约等于667 m2,下同),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种茶专业村②。长田村还是一个以布依族和汉族为主的民族杂居型村寨。布依族主要分布在大寨组,瑶族分布在七甲组和猫场组,苗族则零星分布在各村民小组,其中布依族民族风情浓厚,有“三月三”“六月六”“八音坐唱”和布依蜡染等民俗,村内还分布有民居老宅、古泉、古寺、古城墙等遗存。全村拥有烤烟园200亩,耕地1 200亩,林地6 900亩以及荒山700亩,现长田村经济收入以种植茶叶和制茶为主,经济作物主要有茶叶、烟叶、蓝靛、板蓝根、辣椒和薏仁米等。

1.2  长田村茶产业发展概况

贵州省十四五“茶产业”发展规划中显示黔西南空间布局划分属于“黔西南古树茶早茶产业带”,贞丰县则位于黔西南古树茶早茶产业带核心地带。贞丰县长田村是省州县三级共建的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试点建设内涵围绕“回家创造茶香梦想,回家享受田居生活”,打造“早春茶韵、新田园居”的品牌,试点建设定位结合长田村的自然环境、茶叶示范园、古老的手工制茶和茶饮文化、多样的民族和民间文化等特点,集中突显长田村独一无二的“高原山区早春茶”的特色主导产业,并于2020年获得省级批复的“长田绿茶省级高效农业示范园区”的荣誉。

据长田村2022年数据统计,茶叶种植规模达5 800亩,茶叶总产量43.6万t,品种涵盖乌牛早、龙井43、毛头茶等,茶园可采摘面积3 000亩,茶叶产值2 884万元;户均种茶7.7亩,户均收益8 000元以上。全村设有茶加工销售企业4家(1家州级制茶企业,3家地方企业),获得SC认证企业1家,1家企业获绿色食品认证,目前有茶叶交易市场1个,茶叶家庭作坊35家,建有大型工艺白茶生产线2条,在建集体茶园200亩,茶叶作坊23家,长田村大荞地片区以茶产业为核心发展,着力打造茶园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示范点大荞地片区大寨组涉茶人员共209户815人。

2  贞丰县长田村的茶产业发展优势

长田村茶产业计划发挥长田早春茶比同纬度地区早生产和早上市的优势,将长田村打造成“中国西部早春扁茶加工第一村”及“中国西部早春扁茶贸易集散地”,长田村围绕其特色茶产业的优势初步形成了集种植培育、生产、加工、研发制作的产业链。茶产业已经是长田的特色主导产业,是贵州十大千亿工程之一。

2.1  优渥的发展环境促使早熟的长田茶迅速满足早春茶市场的需求

长田村大荞地片区的海拔在1 200~1 596 m之间,年均气温14.7 ℃,具备温和湿润的气候、适宜的气温、酸碱得宜的土壤等天然优势,大大提高了乌牛早、香山早等早生茶树品种的出芽率,待到每年1月底和2月初,茶树就开始萌发新梢,此时茶农们便开始合理地少量采摘,二月上旬便可以批量上市销售。据2021年全国扁形茶开采时间统计,长田村早茶整体比四川宜宾早茶提前12 d,比四川名山早茶提前22 d,比国内外知名的扁形茶生产地区,例如浙江省杭州西湖、钱塘以及越州地区的乌牛早、香山早等茶树品种至少提前1个月开采,属于中国最早的扁形茶生产茶区,在早春茶市场具有很强的抢占力优势。

据不完全统计贞丰县长田镇茶叶交易市场2021年总交易量19万kg,交易额约7 000万元,特殊的地域环境为长田村茶叶种植和生长提供了优渥的生态环境。区位上,长田村地处黔西南古树茶早茶产业带核心地带,关兴公路、贞安公路、六安高速和都兴高速等陆路交通四通八达,北盘江水系形成通江达海的水路交通,为长田早春茶的流通和集散提供了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条件。

2.2  统一的致富意愿响应了民族村落的茶产业再发展的振兴策略

长田村虽杂居着布依族、瑶族、苗族和汉族,当地的民风淳厚,村民之间友好和谐共处,加之茶叶发展给当地群众带来了经济收益,群众对党委和政府的信任度和支持度高,村民对“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点” 的申报建设渴望强烈,并积极支持。经2022年调研数据显示,大寨组209户农户100%支持示范试点建设,均同意在建设中积极投资投工投劳,茶叶已成为了长田村里的“致富宝”。

据村支书介绍,长田村从前就建有七三茶场、普子茶场、黑石茶场三大茶场,在过去计划经济时期,种茶手艺和茶园被荒废,如今经过脱贫攻坚的行动再次激发了村民们种茶增收致富的积极性。长田村民已经将茶产业作为自己的致富产业,持续发展茶产业,实现乡村振兴是长田村村民当下的主流意愿。

2.3  高效的发展规划匹配了民族产业的茶产业链融合发展的规模化

全力打造茶叶全产业链,产销结合,以茶叶交易市场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将茶产业打造成长田镇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第一产业建设茶园高效园,新品种引进到实验示范区共计30亩,早春育苗基地育苗100亩,现代高效示范区建设200亩;第二产业落实到加工场,建设茶叶加工与共享中心,新品种引种实验示范区;第三产业为服务业,长田建成早春茶展示中心、茶叶技能培训中心、茶商接待中心、茶文化民宿、茶叶营销点和电商平台等服务点。至2021年底,长田村茶叶种植规模达5 500亩, 到2022年,茶叶种植面积扩展到5 800亩,其中长田村大荞地片区现有茶叶种植面积2 600亩,大荞地片区以茶产业为主导,辅以林下经济等产业带动该地区的乡村振兴,因此,凭借长田村良好的茶产业基础,激发巨大的发展潜力,满足早春扁形茶不断增加的市场需求,为长田茶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机遇。

2.4  专业的学科力量定点帮扶民族地区的茶产业取得明显成效

贵州大学长期的帮扶为长田茶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技术支撑。2018年底在“院校助力”項目的推动下,贵州大学茶学院正式结对帮扶产长田;2019年10月,茶学院、美术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3个学院党委与长田镇党委签订党建共建协议;在贵州大学茶学院技术团队的指导下,2020年7月,贞丰县长田绿茶高效农业示范园区成功获批“省级高效农业示范园区”;2021年11月,贵州大学党委书记李建军授牌长田镇长田村“贵州大学乡村振兴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贵州大学美育教育实践基地、贵州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贞丰)”;2022年1月,贞丰县长田镇被成功授予贵州省早春扁形绿茶交易中心。贵州大学对茶产业关键技术进行探索研究,在长田镇设有贵州大学茶学院博士工作站,对长田村茶产业进行长期定点的茶树培育、茶叶加工、茶产业发展规划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同时为长田村及全镇茶产业提供种植、管护、加工等培训并抖音同步直播,受益面覆盖1 300余人。

3  贞丰县长田村的茶产业发展难点

3.1  长田村茶园效益目前尚处于较低阶段,产业收益见效时长均在3年以内

长田镇2017年种植茶叶面积为13 000亩,投产面积5 000亩,茶园每亩产值为5 170元;至2021年茶叶种植面积扩大到23 000亩,投产面积16 000亩,茶园每亩产值5 206元,均低于全省茶园每亩8 100元的效益,尚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长田茶叶种植面积虽有大幅提升,但是由于大部分茶园尚处于幼龄茶园,多数茶园属于3年出茶阶段,从初期试种到现在,村民投入种茶时间也非同期投种,而是从观望状态逐渐转换为尝试栽种,同时,投种的土地多为零散分布的自耕地,土质状况参差不齐又缺补水设施,总体来看,长田村居民在茶产业板块的收益总体见效慢,投产面积小,产出效益较低。

3.2  长田村茶产业生产标准化程度低和产业化经营粗放程度高,急需调整

多年来,长田村茶农生产茶叶的方法和技术停留于过去简单的传统机器及炒茶工艺,家庭式和小作坊式的生产运营没有规范的市场运作模式,造成“规模小、加工粗、品牌弱、市场窄”的短板,让茶农一直难脱“种得下、卖不掉”的窘境,部分茶农的茶叶年人均收入不到2 000元。具體原因在于先进的农业科技技术和机器没有在长田村茶产业得到大范围的推广与应用,茶叶的种植测土配方施肥等措施还停留在发放施肥建议卡,茶农根据过往的种植经验管理茶树和生产茶叶,科学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模式未得到施行,故茶叶生产粗放现象依然存在,尤其是对于零散茶农的茶园管理,如茶农采用套种模式获取其他农作物收益时多忽略茶园田间打理,茶树营养跟不上,阳光补给不足,导致茶叶收成较弱。

3.3  长田村茶产业链尚不完善且茶类产品较为单一,茶叶产销受限

长田村虽然有悠久的种茶历史,但由于过去其他农作物的市场需求大,茶叶种植一度缩减进入低谷期;同时长田镇的茶类加工一直主要集中于早春扁形茶的生产,茶农也普遍采售春茶,致使茶类产品较为单一,夏秋季节的茶青几乎未得到利用,无论过去或当下村里对于夏秋茶的开发一直很匮乏。长田村的多元文化未能与茶产业相融合,茶产业缺乏产业品牌故事和品牌文化,茶产业制作多家庭作坊生产也间接导致茶产品档次不高,外销渠道仍在扩建的进程中,长田村的资源优势尚未能适宜地转化为经济优势,而长田村夏秋茶没有进行合理的采售,与经销宣传的渠道没有打开是有密切关系的。因此,长田村茶产业需增加茶类品种,延长完善茶产业链,提高茶青下树率,增加企业与茶农效益。

3.4  长田村茶产业缺乏青年劳动力,高龄老人占比过大

纯天然无污染的自然环境也为茶产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也给了长田人民健康的生存环境,村内老人多90岁以上高龄,因此长田村还有“长寿村”的称呼,但自然的环境也致使长田村的发展受环境的限制,仅有的茶收益难以满足年轻人的生存需求,大量的年轻人选择外出务工,老人则留守村庄种地、种茶,在外出务工的对比之下留村老人的占比过大。春节期间,大量的务工人员返乡过节,长田村的年轻人正好在村等到3月左右的采春茶时节,为减少反复回乡采茶的支出,一家老小采收完春茶再继续外出务工,在家过节尽孝的同时获得春茶的高效收益,而采收夏秋茶的季节,年轻劳动力又外出务工导致长田村采茶人力不足,请人来收茶的又成本过高,夏秋茶的收益又比春茶收益低,因此大部分的夏秋茶多长废在茶园。这便导致长田村不能留住大量的年轻劳动力,更无法创造返乡或在乡创业的良好条件。

4  “茶+”发展模式协同长田村产业振兴

坚定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两山”理论,推动林区、茶区乡村绿色发展迈出新步伐,对西南及其他地区绿色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借鉴意义。乡村振兴从来都不是单一的个体发展,长田村作为一个整体,产业振兴虽然是“五个振兴”的一个部分,但“五个振兴”是需要协同发展的。“茶+”的发展模式更能助力长田村乡村振兴。

4.1  “茶+民族文化”回归优秀文化本身发展

长田村寨保存着良好的传统村落文化、传统布依族民族文化、传统民俗文化、宗庙文化、耕读文化和茶饮文化,这些民族文化深深植根于原生态自然村寨的土地之上,古老的布依族群众用长期劳动和实践积累并总结经验,再用自身的语言进行传达,如今使之相互融合,旨在以茶为载体,展示出民族精神的新活力,布依族的老辈长田人口耳相传,如传唱内容:“长田茶,源流长;神奇树,文化茶……感观美,清透亮;味觉美,柔滑香”。长田村民族文化与长田茶产业结合,为村民带来经济收益的同时也能激发村民内在的文化自信心、自豪感,铸造文化需求内生动能和可持续发展动力,长田村民族文化为长田村茶产业赋予文化形象,加强了品牌效应的同时更能打开茶产业的外销量,二者相辅相成助力乡村振兴发展。在长田村,布依族在“采薪节”时还有对歌的娱乐活动。“清早起来上山坡,手提茶箩口唱歌;慢慢折来慢慢唱,一天折得几大箩”“放牛小伙在山脚,想和茶娘唱山歌;只要茶娘答应我,我来帮忙折几箩”,山歌内容是长田村年轻小伙借着采新茶向心宜的姑娘传达喜欢,也显示长田村过去传统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是茶叶,靠着这片青绿色,绵延了一代代的长田人。

4.2  “茶+生态”恒定原生态基础发展原则

贞丰县长田村属于典型的低纬度地区,年均气温14.7 ℃,气候温和湿润。特殊的地理位置、土壤植被和气候条件,为长田村茶叶的生长与种植提供理想了生态环境,利于茶种植业可持续发展,从生态茶产业的角度吻合“喝茶不洗茶”的特点。同时长田现代高效茶叶园区示范带动周边果茶产业严格按有机茶标准化栽培技术、水肥药一体化技术等生产,大力提倡使用有机肥、生物肥,控制使用化肥使用量以此减少高毒、高残留农药,从根本上减少植物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化肥、农药使用量,尽量降低各种植产业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大大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为农业与农村生态经济保障了协调发展基础,用可持续发展种植观生产“干净茶、放心茶、生态茶、健康茶”最终形成以生态养茶、以茶促农、以茶助力长田村乡村振兴的茶园乡村发展链,协同共进的“中国西部早春扁茶加工第一村”。

4.3  “茶+人才”理论到产业的真知检验实践

高质量培养茶人才,助力乡村振兴开新局。依托贵州大学茶学院驻长田村第一书记帮扶。为了培养和積累本土人才,庄菊花博士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在长田村常态化开展了“茶园共话,每周1讲”26讲系列讲座,目前受益人次达1 500人。长田村通过完善人才振兴机制,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增强对返乡、下乡创业就业人才的吸引力,着力打造活力乡村;以培育职业农民与各类乡村发展主体,积极推动市民下乡、能人返乡和企业兴乡,利用村庄党建引领机制进一步巩固茶产业建设。长田村发挥人才特色生态优势研发系列茶产品,多次开展“共饮长田茶,茶艺文化活动”,建立了“长田村茶叶小家庭作坊加工示范点”,编制了长田早春扁形绿茶的加工标准规程,倡导并带领返乡大学生志愿者开展“喜迎二十大,助力乡村振兴社会实践活动”等活动,目的均归途于产业兴旺长田村。依托人才实现产业振兴,再依托茶产业实现乡村振兴,是长田村茶产业振兴的科学方法。

4.4  “茶+组织建设”凝聚众人拾薪火焰高之力

筑牢组织堡垒,凝聚强大共建合力。茶产业在长田村深深地扎根必须依托于一个良好的组织建设,茶产业的顺利展开需要实干的组织去带领长田村居民走产业振兴的道路,去铺开工作做基层的服务宣传工作。茶产业的组织建设一是得力于抓实党建共建机制,借势贵州大学文传学院、美术学院、茶学院党委和长田镇党委达成党建共建;文传学院机关党支部与长田村党支部进行党建结对,共同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主题党日活动等党建联建,深化长田村服务型党支部建设。二是推动党建重心下移,在全村16个村民组建立党小组,在州级龙头企业盘江茶叶公司建立茶产业联合党支部,在试点村寨组建党员服务小分队。三是优配强力攻坚队伍,长田村乡村振兴工作队现有镇挂点人员1人,“第一书记”1人,驻村干部2名,村常务干部5名,储备大学生、致富带头人、退役军人等后备干部9名,高中以上文化占80%,夯实治保委员会、调解委员会、乡村振兴理事会等组织,服务人民的力量雄厚。四是壮大村集体经济,实施金花茶种植、白茶萎凋工艺生产线、茶青交易市场建设等项目。良好的组织建设能为长田村茶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正确的思想指导和灵活合理的机制与方案。

5  结束语

贞丰县长田村茶叶的种植与发展是长田村布依族、苗族、瑶族和汉族等民族民众,在平凡岁月里,日复一日地用奔赴美好生活的意愿绘就而成的灿烂产业,今天的长田村茶产业来源于大自然的无私馈赠,依靠于各民族先辈创造的物质条件,依托于党和人民的不懈努力,依靠着茶叶这一片片的青绿色,传承在一代又一代民族产业建设者手中。长田村茶产业产自物候独特的生态环境,孕育于文化醇厚的民族杂居地区,建设于科学政策共同支撑的社会环境,发展于民众共同致富创造美好生活的向往中,长田村的产业振兴需一如既往地坚持以茶产业为突破口走乡村振兴的道路,依靠产业兴旺全力助推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点的建设。

注释:

①习近平.世界茶乡看浙江[J].茶博览,2006(增刊).

②陈俎宇,黄飞鸿,唐波,等.贞丰县长田村青山有嘉木满园致富宝[J].当代贵州,2021(52):46-47.

参考文献:

[1] 蓝强.习近平关于“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重要论述的三重逻辑[J].福建茶叶,2021,43(9):1-3.

[2] 贵州省统计局.贵州统计年鉴(2019)[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20.

[3] 于转利.试析近年来中国茶产业生产效率研究进展[J].农业考古,2022(2):118-125.

[4] 张雪.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农村茶产业发展研究[J].核农学报,2021,35(3):775.

[5] 陈宗懋.茶叶质量安全和茶产业的绿色发展[J].科技导报,2021,39(19):1.

[6] 陶德臣.习近平关于茶文化论述的内涵及意义[J].农业考古,2021(2):7-16.

[7] 前瞻产业研究院.2018—2023年中国茶叶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R].2019.

猜你喜欢
茶产业民族地区发展模式
宣城市茶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考和建议
浅析恩施州茶产业发展的优势与战略
福建安溪铁观音茶产业化发展研究
民族地区城镇规划现状浅析
江西省动漫产业发展模式研究
旅游产业助推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的策略研究
如何提高民族地区“一类模式”小学汉语文教学质量
浅析以恩施旅游业助推茶产业的发展途径
美术毕业作品展对民族地区高校就业率提升的策略研究
基于山东生态农业的绿色供应链管理研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