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驱动式学研群组在档案学创新人才培养中的应用研究
——以郑州大学档案学专业为例*

2024-01-26 03:04汪巧红常大伟
山西档案 2023年5期
关键词:学研档案学群组

汪巧红 常大伟

(1.郑州大学教育学院 郑州 450001;2 .郑州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郑州 450001)

1 引言

在经济社会发展和信息技术变革的推动下,档案工作的环境、对象和内容发生巨大变化,档案管理场所由物理空间延伸至数字空间,档案管理对象由模拟态拓展至数字态和数据态,档案管理内容从以物理管理为主转变为以逻辑管理为主,档案管理方式从传统管理走向现代化管理[1]。档案业务实践的变化,要求档案人才既要掌握基本的档案管理技能,还应具备一定的问题探索意识和自主创新能力。科研与高等教育存在内在相关性是自洪堡以来得到全球普遍认同的观念。档案学专业学生创新能力一方面需要通过学科、专业知识的摄取,以体悟的方式感受学术积累的乐趣;另一方面需要学生接受持续的学术训练,以自悟的方式感受学术灵感的迸发[2]。因此,科研驱动的档案学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成为档案学专业教育积极回应时代发展需求,增强档案学专业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实现内涵式发展的有效途径[3]。从科研驱动档案学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具体实践来看,部分高校开始探索档案学本科生导师制,如湖北大学档案学专业在全体学生中全面推行“导师制”,实行“一人一师”的因材施教培养模式,为每个学生提供四年的全程学业辅导[4],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提供全方位支持;部分高校成立了档案科研学习小组,如四川大学档案学专业组织的“兰台研习社”、郑州大学档案学专业开展的“档案学术论文写作兴趣小组”,为学生学术能力提升和创新能力塑造提供了交流平台;教育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中国档案学会“档案文创作品展示”等也为科研驱动的档案学专业学生培养创新能力提供了重要支撑。但也应该看到,随着数字教育生态的生成和发展,档案学专业师生的学习和科研环境正在加速重塑,如何在总结现有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建构适应数字教育生态和创新能力培养诉求的档案学专业学生培养模式就显得极为紧迫。受益于社交软件的发展,高校师生团队的知识学习途径与学术交流方式不断丰富,群组交流也从线下的面对面上升到了数字空间,这为建构导师专业指导、学生自主交流、资源有序积累、知识“代际”传承、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科研驱动式学研群组提供了有利条件,也为实施档案学术训练、组织档案专业学生日常科研活动提供了新的路径。

2 科研驱动式学研群组的内涵阐释

科研驱动式学研群组是一种由高校教师、研究生、本科生等组成的以科学研究和学术创新为主要目的的研究团队,主要活动包括学术训练、学习研讨、团队知识管理与创新。与经常召开“组会”的普通师生团队不同的是,这种小型学术共同体对组员的信息素养和数字技能也有一定的要求,即能够主动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和各种软件科学地管理团队的智力资产并使其不断增值。科研驱动式学研群组的要素构成、基本特点和主要功能具体阐释如下。

2.1 科研驱动式学研群组的要素构成

(1)群组成员。群组成员包括核心成员与一般成员。核心成员主要指导师和高年级学生,他们是保障群组运行的关键要素,也是发起活动并推动解决棘手问题的主力军。不仅积极参与科研活动,创造并管理团队核心知识资产,还能为其他成员提供指导,督促任务进度。核心成员在群组中有一定的号召力,负责管理群组的日常运行,如人员培训、知识管理、组织协作、分配任务、改善学术氛围等。一般成员与核心成员并无明显的界限,随着经验的丰富,一般成员可逐步成长为能够发挥重要作用的核心成员,而核心成员若活跃度下降或者学习水平退化,则会成为一般成员。需要指出的是,导师在群组中的作用非常关键。年富力强、思维活跃的导师通常可以为群组设定有研究价值的课题,规划可行的学习研究路线,及时提供最新学术资源与学习动态,还能提供必要的科研经费、智力劳动及其他资源保证群组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一个富有活力的群组应致力于将每个成员都培养成为乐于担当的核心成员,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全面提高综合素养。

(2)活动空间。后疫情时代,以线上交流为基本形式的信息空间会更好地满足师生对于沟通交流的需求,它是群组的集体外脑,是集存储信息、交流学术为一体的知识共享平台。线上群组可以及时互动并通过录屏等形式记录当时的讨论场景,也可在实地场所中面对面碰撞学术思想,落实学习与科研进度,在增强成员互相信任的过程中保持组织稳定性。

(3)信息资料。学研群组研讨与学习的内容主要包括学术前沿、内部成员的最新科研成果等。群组共建共享的资料可以让成员了解团队目前的科研进展,同时也能支持群组获取新知识以促进学术创新。这些数字资源存储于信息空间中并为成员所利用,在各种知识生产活动中不断更新,最终成为鲜活的、有生命力的群组集体记忆。

(4)制度规范。数据、信息、知识等是科研工作者关注的重点,这些资源在合适的管理制度与激励措施下能够对群组输出创新性成果产生积极作用。因此,学研群组在制度规范上的建设成果直接影响知识产出效率。从形式上来说,新成员加入群组时的考察机制、日常运行管理与人员任务分配等需要逐步规范化;从内容上来说,保证群组共享、研讨与存储知识的准确性与时效性需要群组具有较高水平的知识管理能力。为保证群组产出知识的合法性,还须要求成员熟悉学术伦理和学术规范,学会正确使用工具获取信息,规范引用,尊重他人智力劳动成果。

2.2 科研驱动式学研群组的基本特点

(1)成员目标一致,自愿组成互信互助的共同体。共同目标是群组存在的前提。群组由个体组成,但成员之间并不独立,群组中的成员具有相近的科研或学习愿景,而且知识结构相似,在这样的条件下,群组会持续跟踪特定领域的研究进展,保持对特定专题的关注,这对于提高知识搜集与管理质量、加快知识创新效率具有重要意义。这种优势积累也会直接体现在新成员身上,保证群组在学术与学习上的延续性与创新性。同一学研群组中的成员相互之间具有较高的信任感,这种信任感强化了群组成员的合作意识与协作能力,在提升知识交流效率的同时也能促进实现群组目标。在高度信任的前提下,某些思维碰撞的火花可能因汲取了团队集体智慧而发展出创新观点或方法,在更新团队知识的同时成就每个成员的发展目标。

(2)组织形式灵活,环境适应能力强。学研群组提供多元化的交流方式,既支持全体成员以线上会议形式集中研讨某一主题,又可基于各人现有基础自由探索。导师等核心成员可根据不同场景为群组输入高价值文献或知识碎片,及时为团队提供智力支持,引导大家深入思考。群组成员既可选择在现场会议同步获取信息,也可选择在合适的时间对感兴趣的信息进行深度学习,然后在上线后与大家异步交流。随着具有多样化知识背景的新成员不断加入,持续关注特定领域研究进展的团队将获得其它领域异质知识的刺激,不断深挖专业知识并积累跨学科知识。同时,新成员也可以尽快转换身份,在参与各种训练的过程中锻炼信息搜集、知识管理、沟通交流与知识创新等能力,构建扎实的专业知识结构。在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中,每个接受系统训练的成员都是能够自主开展工作的智能节点,具备从容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多数成员的综合素质能得到有效提升,优秀者能担任多种角色,成长为群组的骨干力量。这将使整个群组的内部结构具有可塑性,能够及时优化负荷,灵活适应不同的信息环境,导师也无须事必躬亲。

2.3 科研驱动式学研群组的主要功能

(1)人才培养功能。现今社会部分问题的解决需要依赖多个学科的人才与知识,而新文科的内涵则指导我们要培养具备跨学科优势的知识创新型人才。传统课堂偏重课本知识的传授,对于前沿信息的讲解较少,且无力兼顾讨论所学知识在实际场景中的具体应用。学研群组充分利用学术文献、网络信息资源与虚拟社区学术观点等资源,实现碎片化信息的个性化整合,可助力成员提升知识输出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研群组能够较大程度节约学生综合学习成本,所培养的人才不仅具备本学科相关知识,还具有其他学科实用技能,因此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快速展现业务能力。经过群组核心成员的指导,一般成员能够掌握常规的学术论文写作技巧,提高学术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另外,导师可结合群组积累的跨学科知识来剖析社会热点事件,在听取学生发表见解的过程中加强正面引导,自然地融入思政元素,助力群组成员健康成才。

(2)知识交流与文化传承功能。学研群组是一种功能强大的信息空间,承载着师生学习与科研所需的各种数据、信息、知识与技能方法,类似群组的集体外脑,帮助成员不断更新知识体系。但作为新型的科研团队组织模式,学研群组同样面临着因成员周期性流动而带来的团队知识与文化传承困境。学研群组可将团队知识固化为案例库,并辅以文字描述与视频讲解,为培训新成员提供支撑,降低跟踪学习的成本,促进团队知识传承。通过培训,可以让学生在面向真实问题的情境中掌握基本知识并自主探索科研领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学术荣誉感与责任感,使知识创新常态化。此外,团队成员在促进隐性知识显性化的固化知识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担当精神、奉献精神与合作精神,可以为形成友善、积极向上的团队文化和学习交流氛围打下基础。

(3)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思想政治教育是预防大于干预的教育,在方式上可以采取渐进式或体验式。导师是学研群组的核心和灵魂人物,在日常学习和组会讨论中,可采用灵活多变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的引导,围绕社会上的热点案例进行讨论,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认知进行深入思考。从内容上看,可以涵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学术道德和规范教育、职业操守和道德教育、挫折教育等。通过学研群组的日常活动,引导群组成员在政治学习、校园文化、职业规划、社会实践、人文关怀等方面树立正确的认识。这种基于群组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能够打通本硕博的多层次、高效率、沉浸式思政教育新途径,符合当今提倡的三全育人的方向和要求,既拓展了教育内容,又创新了教育方法。

3 案例分析:科研驱动式学研群组在郑州大学档案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中的应用

3.1 案例背景

2020年12月,《中共河南省委关于制定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0 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提升高等教育质量,支持郑州大学和河南大学‘双一流’建设、向研究型大学转型”的战略目标[5]。为了响应“十四五”时期河南省高等教育发展战略,郑州大学坚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从研究型大学师资队伍改革与建设、研究型大学治理改革与文化建设、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结构性改革三方面推进研究型大学转型与发展,探索构建研究型大学治理体系[6]。在此背景下,郑州大学档案学专业也开始了研究型专业建设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如通过开设《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发展前沿》《中外档案学经典著作导读》《档案信息传播》《档案记忆与数字人文》《档案学术论文写作》等课程扩展学生的专业视野,提高跨学科思维和捕捉学术热点的能力[7];通过探索科研驱动的档案学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将档案科研成果转化为课堂内容,增强档案学本科生了解档案科研前沿动态和自主分析档案工作现实问题的能力[8]。与此同时,有三个问题逐渐显现:其一,创新型档案人才培养的动力如何维持;其二,创新型档案人才培养的经验如何传承;其三,创新型档案人才培养的内涵如何深化。为了应对上述问题,拟以科研项目实施和学术训练为动力、以学研群组为架构、以学科融合互鉴为拓展,在档案学创新人才培养中探索形成科研驱动式的学研群组,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间学术训练经验的传递以及专业知识、科研资料等的积累。

3.2 案例描述

3.2.1 成员构成

2020年搭建科研驱动式学研群组以来,共吸纳17 名学生成员,其中档案学专业硕士研究生5 名、本科生12 名,指导教师1 名。

3.2.2 群组活动

本科研驱动式群组活动主要分为四大类:

其一,学术知识与学习信息交流。主要是围绕特定选题(如红色档案文献开放利用、档案政策法规改革、档案治理现代化等)进行资料收集和讨论交流,同时就新的学术热点、保研政策和考研信息等进行分享,扩大群组成员信息获取渠道和内容;

其二,学术论文写作与修改。在明确学术论文写作规范和写作要求的基础上,进行论文选题选择、题目设计、框架搭建和内容写作,并鼓励有档案学术论文写作和发表经验的同学向新成员做经验和心得分享,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档案科研成果;

其三,科研项目参与。由教师指导学生参与项目申报材料收集、项目论文写作、项目结项材料准备等,通过项目参与的方式提升学生的文献收集分析、观点组织表达、学术论文写作能力以及科研项目实施经验;

其四,项目自主申报。由教师指导学生按照相关要求进行项目选题的设计、项目申报材料的写作和申请,如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等。

3.2.3 运行效果

从可量化、可展示的成果来看,科研驱动式学研群组建设运行以来(2020年至今),群组成员与指导教师合作发表学术论文20 篇(其中核心期刊以上论文17 篇),申报获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 项、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 项,参与指导教师国家级科研项目1 项、河南省科研项目2 项、校级科研项目1 项,已毕业9 名本科生中有4 名学生获得保研资格、3 名学生通过考研获得继续深造机会,1 名研究生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2 名研究生获得郑州大学一等学业奖学金。代表性论文及项目参与、申报情况如表1所示。

3.2.4 结论与问题

结合科研驱动式学研群组在郑州大学档案学专业的应用情况和实践成效来看,可得出如下结论:

其一,科研驱动式学研群组在档案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中具有良好的适用性。从表1 可以看出,科研驱动式学研群组在郑州大学档案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中取得了一定成效,特别是在指导学生开展学术研究、发表学术论文方面较为显著。这说明科研驱动式学研群组对档案学专业老师科研工作的有序开展以及学生学术训练的实施、学术成果的取得具有积极的助推作用。

其二,科研驱动式学研群组必须具备一定的成长性。科研驱动式学研群组是一个不断演化的学习型组织,不断的成果产出是判断该群组运行成效的直接依据。当科研驱动式学研群组能够围绕某一研究主题开展持续研究并能够根据新的发展趋势作出相应调整时,说明该群组具备良好的成长性和发展活力,否则该群组将面临解散的风险。如表1所示,郑州大学档案学专业的科研驱动式学研群组从2020年运行至今,每年都有一定的成果产出,这说明该学研群组的运行状况整体尚可。

其三,在科研驱动式学研群组运行过程中指导老师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科研驱动式学研群组运行过程中,指导老师的科研能力、研究领域以及所具备的研究方法直接影响学研群组成员研究方向的选择,并在很大程度上塑造着学研群组的学术风气和研究取向。如表1所示,郑州大学档案学专业的科研驱动式学研群组形成的成果,主要是围绕档案事务社会参与、档案权利保障、档案数据治理等档案治理问题展开研究,与指导老师的研究兴趣较为契合。

但在实践过程中,也发现一些制约科研驱动式学研群组运行的问题:

其一,成员管理较为松散。由于学研群组成员来自不同年级,所面临的学习任务和科研要求存在较大差异,难以按照统一的模式和节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科研,致使学研群组在成员管理上存在一定难度。

其二,经验代际传递不畅。当前学研群组的成员以本科生为主,其中大学三年级的学生居多,原因则为相关学生存在发表学术论文获取保研资格的需要。这就导致相关学生在获得一年学术训练后由于升学、就业脱离了学研群组,致使其积累的科研经验、文献资料等出现传递障碍。

其三,综合研究能力不足。由于学研群组目前只有一名指导老师,其知识结构、研究兴趣、研究方式较为固化,难以为学研群组带来更为广阔的学术视野和更为丰富的研究工具,致使学研群组在综合分析学术问题方面存在一定缺陷。

其四,群组文化建设滞后。长期以来,学研群组在运行的过程中比较注重组员的学术训练,对群组文化的建设关注不够,致使学研群组缺乏鲜明的组织特点和浓郁的团队氛围,不利于学研群组的经验传承和交流互动。

4 科研驱动式学研群组运行的优化策略

科研驱动式学研群组是一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能够促进专业知识尤其是隐性知识的传授与实践应用,及时满足学生的知识需求并提升其知识创新能力。但也应该看到,学研群组是在独立个体基础上建立起的松散型组织,这是一种随时可能解体的社会关系,团队与成员之间具有双向选择的权利。为保障科研驱动式学研群组的长效运行,需要良好的团队文化来增强凝聚力,帮助成员在共同约定的运行机制内实现团队成长目标。

4.1 强化科研驱动式学研群组的集体协作

相较于单一成员开展的科学研究或学术训练,科研驱动型学研群组更加注重基于集体协作的群体智慧发挥。集体协作可以充分利用团队资源,在短时间内集中团队力量完成个人难以解决的任务,还可通过思想碰撞产生智慧火花,如在组会中集体审阅与修改内部稿件[9],发现其亮点与疏漏,并尝试对其不足之处进行改进。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也能发现科研乐趣与价值,主动融入各种研究活动。为此,一方面可以通过集体意识的宣传和培养,提升科研驱动式学研群组成员的集体协作观念,进而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实现互帮互助和优势互补;另一方面,完善科研驱动式学研群组集体协作的利益分配机制,确保学研群组成员能够在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的导向下,体现按贡献署名、按贡献获益的原则。

4.2 完善科研驱动式学研群组管理方式

作为一种专业化程度较高的学习型组织,科研驱动式学研群组对于专业知识的积累以及创新成果的持续产出有着积极作用,其有序运作需要有效的成员管理与知识管理方式作为保障。在群组成员管理方面,学研群组对有意申请加入者进行考察,充分了解其学习态度与学术潜力,而申请者也可在熟悉群组的学术旨趣与研究方向后决定是否正式加入。在一定时间内,群组的成员数量与角色类型可以基本保持稳定,虽然核心成员会因毕业而变动,但一般成员的成长及新成员的加入又会不断平衡人员结构。在群组知识管理方面,要注重整合成员碎片化的知识,如研讨某一创新问题时头脑风暴所产生的各种信息,将其整理为新思想、新观点;加强已有知识成果的共享交流,对于在日常学习与科研过程中发现的高价值文献、学术热点或感兴趣学习内容等,可以通过共享的形式丰富群组知识库,以手册、案例、说明材料等形式固化并不断完善,这种知识管理手段有利于传承多渠道、多类型的知识,助力打造开放式知识创新社区。

4.3 丰富科研驱动式学研群组的智力资源

针对单一导师指导下科研驱动式学研群组综合研究能力不足的问题,需要从多个方面拓展科研驱动式学研群组的知识结构,丰富科研驱动式学研群组的智力资源。一方面,可以结合学科融合与学科交叉的时代背景,积极吸收相关学科的教师加入学研群组,例如在档案学专业的学研群组中可以立足信息资源管理一级学科,通过吸纳具有信息政策、信息分析、数据治理、数字人文等知识背景的教师,从而拓展学研群组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范式;另一方面,科研驱动式学研群组的成员也可以由多个专业的同学构成,以群体智慧的方式解决学术研究或者实践探索中的问题,例如针对档案数据要素的价值变现问题可以组建由档案学、情报学、经济学等专业同学构成的跨专业研究小组,分别从档案属性、数据特性、经济价值等维度展开综合研究。

4.4 推进科研驱动式学研群组的团队文化建设

科研驱动式学研群组是一种新型的科研团队,成员共同生产公共物品并共享团队知识成果。为更好保障团队利益,需要维持必要的组织边界并不断增强内部凝聚力。团队文化是团队成员共同遵守的价值观念,富有活力的团队文化可以增强群组的向心力。在培育科研驱动式学研群组团队文化时,应充分发挥指导老师和核心成员的规范与引领作用。其中,导师通过采用各种满足成员需要的激励措施,去调动成员的学习积极性与学术科研潜能,例如为完成特定任务可按照成员的专长与意愿进行专业化分工,待任务完成后按照工作量对其进行物质奖励,或者若某成员表现优秀,导师可当众予以表扬,从精神层面予以肯定和支持,从而形成良性竞争氛围。核心成员要带头树立典范,让其他成员切实感受良好的团队文化对于营造学术氛围、提升个人综合素质的积极作用。

猜你喜欢
学研档案学群组
“学研”教育模式在《畜牧学概论》教学中的思考
关系图特征在敏感群组挖掘中的应用研究
伙伴学研的理念和实践
关于档案学会工作的几点思考
历史主义是档案学不变的灵魂和宗旨
——《魂系历史主义——西方档案学支柱理论发展研究》述评
基于统计模型的空间群组目标空间位置计算研究
“G-E-T”学研型语文课堂生成的类型及导控策略
湖北经济学院信息管理学院 “政企学研”有效协作 提升创新“内生力”
省档案学会六届二次常务理事会议在南京召开
浅谈档案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