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燕
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小学教育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在此背景下,家校合作共育显得尤为重要。良好的家校合作关系能够辅助教师教学,为学生营造更好的成长环境。为深入推进家校合作共育,本文就小学家校合作共育的相关策略进行分析探讨,以期为小学家校合作共育工作提供参考。
一、“双减”政策对小学家校合作共育的影响
1.创造家校沟通机会
“双减”政策要求减轻学生的课后负担,关注学生的学业进度和心理健康。这需要家长与学校密切合作,共同制订适合的学习计划,并不断创新教育模式。这一政策的实施过程为家校沟通提供了更多可能,增加了家长和教师间的沟通频率。
2.促进教育公平
促进教育公平有利于家长和学校间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从而促进双方的交流合作。“双减”政策通过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和减少校外培训,减少了贫富差距对学生发展机会的影响。同时“双减”政策鼓励各地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这有利于保障教育资源在区域间分配的公平性。
3.增强家长对教育的信心
“双减”政策的实施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更为轻松的学习环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能够让家长认识到教育的实质价值。同时,“双减”政策还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发展兴趣爱好和特长。发展学生的多样兴趣爱好有助于营造和谐的家校沟通氛围,增强家长对教育的信心。
二、“双减”下小学家校合作共育路径
1.加强沟通联系
“双减”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而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双方努力。例如班主任可以在家长会上,就课程内容、教育方法和学生成长历程等议题进行探讨,倾听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增进彼此交流沟通,共同为学生成长提供指导。此外,班主任还可以通过微信、电话等方式与家长沟通,共同商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并制订教育方案。
2.共同推进课程改革
“双减”政策要求学校积极推进课程改革,以适应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在课程改革过程中,学校应广泛征求家长的意见和建议,让家长参与课程设置的讨论。学校可以建立课程改革反馈机制,了解家长和学生对新课程的意见和建议,实现家校合作共育。学校还可以创建家校共享平台,发布课程改革的相关信息,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让家长了解学生的在校表现。家校联合共同推进课程改革,有助于增进家长对课程改革的认识和接受度,真正促进家长与学校的合作共育。
3.建立家长志愿者制度
家长志愿者制度能够帮助家长了解“双减”政策和班主任的教育方式,获得家长对学校教育、班级教育的支持与信任。首先,家长志愿者具有不同的专业背景和经验,他们可以为班级提供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其次,家长志愿者制度有助于拉近家长与学校之间的距离,将家长的意见和建议传递给学校,促进双方沟通与合作。最后,家长志愿者的参与可以带动其他家长积极参与班级活动,增进家长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良好的家校互动氛围。
4.设立家长委员会
家长委员会可以促进家校合作共育的深入发展,帮助学校更好地了解家长的需求和意见。同时,家长委员会可以协助学校推动“双减”的实施。为建立健全家长委员会,班主任需要制定家长委员会的章程。章程中应明确家长委员会的主要目的是推动家校合作共育,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班主任可以采用自愿报名、民主推選等方式选拔家长委员会成员,确保家长委员会成员的公信力。在选择好家长委员会成员后,班主任可以借助家长委员会邀请家长参与到家校共育活动中,增进家长与学校的合作交流。
总之,面对“双减”政策实施后的新形势,小学家校合作共育的深入发展至关重要。上述措施有望帮助小学班主任进一步促进家校合作,共同推进“双减”政策的实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在未来的教育实践中,我们还需不断探索和创新,为实现家校共育做出更多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