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宋代理学的宋瓷茶盏审美研究

2024-01-25 13:46苗,王丽,2*
福建茶叶 2023年12期
关键词:宋瓷茶盏茶具

祝 苗,王 丽,2*

(1.浙江农林大学 艺术设计学院,浙江 杭州 311300 ;2.浙江农林大学 暨阳学院晨晓艺术与设计学院,浙江 诸暨 311800)

宋代是整个中国陶瓷史的高峰,为我国美学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其独特的艺术美感盛极一时,时至今日依旧为人称颂[1]。尤其是随着宋代饮茶之风的盛行,茶盏成为文人墨客、市井百姓满足生活情调的必备之物。正是如此,宋瓷茶盏不论是在实用性上还是在艺术审美上都深受当时社会文化和道德思想,也是就是“宋代理学”的影响。“形而上学谓之道,形而下学谓之器”,即“理学”是无形的“道”,“茶盏”是具体的“器”,“道”寓于“器”之中,并通过“器”表现出来,“器”亦离不开“道”[2],二者相辅相成。看似晦涩的理学透过“人”的创作再借由“茶盏”表达出来,成就了具有时代烙印的“理性审美”艺术。

1 宋代理学与美学的“对话”

“理学”始于南宋,“文治”是宋代典型的时代特征,宋朝初期,由于民心不稳、百废待兴,皇室为安抚民心,需要新的思想来重新构建社会秩序,遂推行重文轻武的“仁政”建设,宣称“与士大夫治天下”,因此士人的地位和力量得到了广泛提高[3]。一方面,作为思想创新与传播的主体,士大夫推动了理学思想的快速普及;另一方面,士大夫与统治阶级的密切联系促使理学成为时代的主流思想。这种自上而下的思想渗透凝结成一种空前繁荣的独特社会风气与审美倾向,映射到文学、艺术、科学技术、手工业、等多各领域之中。除了政策环境的适宜,在文化上,基于高度繁荣的商品经济和开放的政策环境,宋代学者拓宽思想不再“拘于一派”,而是在学习其他流派的基础上自我完善,形成一种自由、包容的学术氛围,正是这种背景,为“儒”“释”“道”三种思想提供了合流的可能,为理学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基础。

其“理”不单单指道理或是理论,而是集思想主体的审美、情感、精神、能力等多方因素于一套体系,表达了理学家们对事物、哲学、美学的看法。先有周敦颐提出“太极本无极也”,主张“无欲”的思想,这一糅合了“道”“儒”思想的理念已初步形成了理学的雏形[4]。后有二程作为理学的奠基者,承接儒学道统,形成一个以“理”为最高哲学范畴的学派,并提出“感通”理论,强调精神世界和心物交感[5]。朱熹集理学思想于大成,其以儒家伦理学为核心,融合儒、释、道以及其与派系思想于理学体系之中,内涵理学独有的对审美、自然、精神、世界本源的看法,形成了现代所理解的宋代理学。

受理学的逻辑体系以及儒家实用美学的影响,朱熹认为美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器物外部的装饰,它一定程度上是哲学思想、道德法则,精神世界的结合,也就是美与善,诗与理的统一[6],他以本体论为基础,建立了形而上学的审美体系,强调“言理而不言情”,潜移默化的形成了沉静、自然、雅致、简洁的时代审美。“万物生而变化无穷焉,为人也得其秀而最灵”[7],讲求内心世界的纯净,将美学思想提纯的极其澄净,体现对细腻的情绪和柔和的神韵。“万物静观皆自成”强调欣赏自然事物本色,将不经装饰、不经雕琢、色彩不留痕迹的自然美作为审美思想上的最高追求。“器从道出”,理学所映射的审美思潮一反魏晋时期的自由,盛唐时期的华丽,推崇“气象浑成”“感悟道情”“天人合一”,由内而外的还原世界本身的美学气质,以“淡然无极”体现“绚烂至极”,以“简洁内敛”勾勒“精致深邃”,赋予色彩、造型等美学元素以独特的理学内涵,基于更高的角度与层次构建宋代特有的美学体系,理学的影响造就了宋代独特的审美思潮,成为中国代美学发展的重要转折点之一。

2 理学在宋瓷茶盏中的美学呈现

“文以载道、诗以言志”,独特的时代思潮与时代审美造就了宋瓷茶盏惊艳古今的美学气质,不同于唐代茶盏的华美张扬,宋瓷茶盏无论是造型比例、色彩或是线条,都彰显着典雅、沉静、含蓄的“理”性审美。

2.1 造型的沉静之美

“革尽人欲,复尽天理”,理学美学重“理”轻“情”,讲究“收敛、节制”,其美学语言在茶盏上表现为克制、规矩、冷静。它的造型不论是从比例、尺寸还是线条上对追求一种恰到好处的平衡,不偏不倚、张弛有度。宋瓷茶盏除去了琐碎的点缀,运用稳重的比例和质朴的外观体现挺拔、高雅的理学内涵,给观者以沉静,有力的审美体验。如图1所示,南宋龙泉窑灰釉斗笠盏,顾名思义,其造型似斗笠,是宋代茶盏的代表性器型之一,看似简单却蕴含了理学特有美学思想。比例上,宽大的盏口和窄小底足的强烈对比形成了视觉上的冲击,却又能稳稳站立[8],似挺拔有力的少年又似亭亭玉立的少女,使人有沉静、有力感受。线条上,盏壁轮廓线条流畅,看似刚直拿在手上却有一定弧度,其中的曲直转折饶有哲思,配合以婉转圆融的曲线,主次分明、刚柔并济的勾勒出宋瓷茶盏克制冷静背后绚烂的韵律[9],这种在对比例和细节上精益求精的处理离不开理学中“礼”的层层渗透,正是因为宋代匠人注重“礼”的工匠精神,茶盏的制造才能如此严谨,追求完美。如图2所示,南宋建窑兔毫盏及盏托,受“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影响,盏为圆型,宽口小足,运用圆融的曲线和规矩的直线勾勒出盏的外轮廓,盏托自上而下由大小不一的同心圆配合流畅的盏壁线条形成,圆形敞口可放置盏,整体给人以高耸向上的态势。外撇圈足与小圈口的强烈对比灵动而不失雅致,丰满圆润且富含韵律。理学“言理而不言情”,其对人欲的克制使得理性审美不在乎外部的华贵修饰,而引导人们抛却一切外在繁华,探寻事物内部细致内敛的沉静之美。在理学的影响下,宋人将其中蕴含的道德法则、精神世界和哲学思想圆融互通,运用到宋瓷茶盏的设计制造中,形成了沉静、雅致的审美情趣。

图1 南宋龙泉窑灰釉斗笠盏(图源网络)

图2 南宋建窑兔毫盏及盏托(图源网络)

2.2 色彩的自然之美

“上天造物,无声色臭味,此应为品慧之根也”,理学认为“素以为绚”才是最高的审美追求。宋代匠人制作茶盏时多选用单一含蓄的色彩,细腻雅致的同时不露人工雕琢的痕迹,以此展现器物本身的浑然天成的质感。宋瓷茶盏釉色受理学影响,崇尚“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自然,平淡审美观念,虽然其主流釉色诸如包括青、白、黑等都是及尽清淡之色,但其美学的独到之处却不单单在于色彩的纯净,而在于那隐与素色之中细腻天然的肌理,细微的变化捉摸不透又引人入胜[10]。如图3所示,汝窑的天青釉茶盏,乍一看为天青,细看之下还带有微蓝、蛋青等色泽,正是宋徽宗梦中的“雨过天青云破处”的那种雅致之青,带有青且不翠,蓝且不艳的温润之意。这种细微变化带来的自然质感美是经烧制过程中多次施上莹厚堆脂的釉汁形成,釉中微小气泡所造成的折光散色一起釉汁流动时所形成的的痕迹形成了每只茶盏特有的自然纹理,其凝重深厚、自然素雅的美感是华贵堂皇的视觉快感难以企及的,事实上遵循事物本身自然形成规律审美观念与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哲学思想有者千丝万缕的联系,也是对宋代理学“乐则安,安则久”安于一隅,不追求外物的精神内涵体完美地体现。除却钧窑,宋代其余各地名窑如官窑、哥窑、定窑、龙泉窑、湖田窑等都以淡雅又不失细致的单色取胜。

图3 汝窑天青釉茶盏

如图4所示,龙泉窑青瓷盏及盏托,温润如玉、不施粉黛,通体展现出未经人工雕琢的自然淡雅,且在釉色的表现上通过控制转折处的釉汁厚度呈现渐变效果,打破了一成不变的沉闷气氛,如湛蓝平湖之水有了一丝波动,为茶盏增添的清新灵动的动态美;釉面晶莹且富有青玉的光泽感,给人一种含蓄的美感,这种对玉质的追求离不开儒家“尚玉”的思想。究其原因,宋代理学糅合了儒、释、道三家之思想,其对儒学的推崇一定程度上使得儒学美学在茶盏上得以体现。如图5所示,景德镇白瓷茶盏的釉色在体现“如玉美感”的程度上也与青瓷不相上下,釉色纯净,釉面温润,个别积釉处呈青白色,整体呈现一种冷白感,给人以清新微凉、“玉枕纱厨,半夜初凉透”的美感,似镜花水月,与自然同体。理学曾“以玉效德”,哲学思想中蕴含的道德观念终会扩展到艺术领域,继而体现在器物上融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融入时代的思想和行为准则中。如果说朴素淡雅是宋瓷茶盏自然之美其一,那么与其他茶盏形成了鲜明对比的是建窑兔毫盏(如图6所示)是展现自然之美的另外一种形式,表现的是神秘浩瀚,千变万化的自然韵律,其以黑釉著称,布满了神秘的纹理和光泽,是烧制过程中胎体自然破裂产生的纹路,千变万化却又寓于自然规律之中[11],将“道法自然”体现的淋漓尽致。

图4 龙泉窑青瓷盏及盏托

图5 景德镇白瓷茶盏

图6 建窑兔毫盏(图源网络)

宋瓷茶盏沉静克制、自然天成的美学精神与理学强调的“收敛、节制”“素以为绚”具有高度的一致性,“理”与“器”的结合将美学提升到了又一种高度。

3 理学审美在现代茶具设计中的应用

理学所蕴含的美学思想是中国传统东方美学历史上一笔巨大的财富,对后世的设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宋瓷茶盏上探寻的沉静之美与自然之美承载着时代特有的哲学思考,这种思考不应止步于历史,需要与时俱进,应用到现代设计实践中去。对理性审美对现代茶具设计的启示进行探讨以及并结合当下审美需求进行设计实践,进一步探索“理”与“器”的结合。

3.1 理学审美对现代茶具设计的启示

沉静而不死板。理学中的“静”指冷静克制,要求“方者中规,圆者中距”,每一根线条,每一处尺寸都应遵循宇宙的规则秩序,遵循规则并不是仅仅指将道德观念进行物化,构造一个外在轮廓,更重要的是探寻美学理念与器物内在的韵律并表现出来,通过以沉静简单的线条展现茶具的艺术感染力、情感冲击力,在茶具设计中追寻恰到好处的“动”“静”平衡。即比例、线条、尺寸、装饰的每一丝变化都体现出不同的韵律(如图7所示),或沉静有力,或灵动内敛,遵循理学美学的基础上凸显出个人风格,以现代设计与理学的碰撞展现出别具一格的茶具设计。

图7 设计案例一(图源网络)

简约而不简单。现代工业生产的标准化使得产品都有很高的相似性,设计缺少率性真实的自我表达,形式内涵单一,理学美学的“简”是“简约”而不是单一,它以中国传统理学哲学思想为内在核心:“素以为绚”,强调以细腻的纹理,严谨的比例,精益求精的细节来体现其精巧,在茶具的设计语言上表现为曲直结合的轮廓,“增一分则长,减一分则短”的尺寸,细腻雅致的色彩,造就细致简约的设计,精巧绝伦的设计。

自然而不简陋。从“天人合一”到山水自然观,都体现了理学强调浑然天成的美学观念,理学尊重事物最原始,最本真的面貌,以自然朴实的形态勾勒内敛,纯净的艺术特征[12]。现代皈依自然意识的觉醒更进一步促使茶具设计与自然相结合,利用山水自然纹理和不同自然材质的碰撞在茶具设计中营造一种别具逸格的韵味(如图8所示)。

图8 设计案例二(图源网络)

3.2 茶具设计实践

《考工记》记载“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由此可得,现代茶具设计想要有所成,需处理好传统文化与现代创新之间的关系,探索设计与思想的和谐之路。,结合此前的探讨,我们可以发现,“器”通过造型、色彩、装饰、材料等来展现其中的“理”理学美学的沉静、简约、自然投射到现代茶具设计中表现为张弛有度的比例、刚柔并济的线条,细腻自然地纹理以及清新雅致的色彩,造就一种无需装饰,浑然天成的美学意境。

本设计仅以陶瓷与木材自身的质感与纹理,将理学审美与现代的纯粹线条恰到好处的结合。造型设计上,底盘、茶杯、茶壶由陶瓷制作而成,杯托与木托则使用天然木料进行制作(见图9),以材质自生独特的纹理和几何线条回避了多余的装饰又不失韵律,看似静止的线条却又富有流动性,这是理学内涵的质朴,沉静之美与现代的抽象、理想之美的碰撞,是别具一格的韵味。比例设计上,茶杯与茶壶都采用宽口小足的造型,讲究沉静有力但不死板,给使用者传递力量,不用时倒置与木托之上,浑然一幅自然山水画,将理学“天人合一”的精神结合的恰到好处。除此之外,设计以山型香炉点缀整个茶盘,将自然更进一步的容易设计之中,使“理”与“器”的结合更加深入。

图9 茶具设计

4 结语

理学作为中国宋代哲学思想的结晶,凝结着时代特有的审美与道德思想,不仅可以体现在茶盏上,其“天人合一”“言理不言情”“内敛深邃”的思想皆可表现为美学艺术。也正说明,无论是哲学、道德亦或是个人行为修养都可体现在其审美与艺术表达中,学习传统文化和现代知识并将其融会贯通并运用将成为进一步提高自我修养,提高设计能力与赋予作品设计内涵的重要基础之一。

猜你喜欢
宋瓷茶盏茶具
白鸟与茶盏
《香林德水》茶具设计
瓷心晚晚
微雨茶馆
微雨茶馆
黑釉茶盏烧制工艺的传承与发展
哲品π杯 便携茶具
宋瓷 低调中的高大上
美轮美奂的茶具
作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