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代蛋种鸡本交笼养模式研究进展

2024-01-25 13:06:27陈玉琪尹华东
中国畜禽种业 2023年12期
关键词:公母种鸡交配

陈玉琪,张 姚,朱 庆,尹华东

(四川农业大学,四川成都 611130)

我国是世界第一大鸡蛋生产国,商品代产蛋鸡存栏量常年超过12 亿只,父母代种鸡存栏量在1500 万套左右。父母代种鸡的生产直接影响鸡苗的供给,关系到整个蛋鸡行业的健康发展。近年来,随着蛋种鸡养殖规模化、集约化程度的迅速发展,以及养殖土地及用工成本的快速增加,成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阻碍。相比于传统的阶梯笼养,种鸡本交笼养利用动物的本能进行自然交配代替人工繁育,不仅可以显著降低了人工授精对母鸡的损伤以及对大量劳动力的需求,提高了养殖效益,还符合国内外对动物养殖福利的要求。因此,蛋种鸡本交笼养模式以其独特的优势,必然成为未来规模化、标准化种鸡企业的主要选择。然而,本交笼养模式在养殖设施设备、饲养管理技术、鸡群生物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仍需重视[1]。

1 本交笼养提高蛋种鸡生产效益

一般情况下,蛋种鸡本交笼养模式下的养殖密度为600~750cm2/ 只,相对于传统笼养的饲养密度,母鸡具有更多的运动空间,有利于蛋鸡生产。李恒等[2]研究发现,与人工授精模式相比,本交笼养殖具有开产较早、死淘率较低的优点,同时由于不需要进行人工授精操作,人工成本降低,种公鸡数量增加也能提高淘汰鸡收益,整体养殖效益明显提高。谢长明等[3]和安胜英等[4]研究发现,本交笼养殖降低了鸡群的应激和疾病风险,改善了母鸡的健康状况、显著降低了鸡群的死亡率和发病率、提高健雏率,此外还明显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动物福利和养殖效益。闫文亮等[5]研究发现,海兰褐蛋种鸡在大笼本交模式下的繁殖性能优于小笼本交模式,且可以和人工授精模式相媲美,提高了养殖效益。刘丽丽等[6]研究表明,海兰褐蛋种鸡大笼本交模式的种蛋合格率显著高于传统养殖模式,受精率略低于传统养殖,但比较综合饲养利润,大笼本交收益比传统养殖高7.09 元/只。

2 本交笼养设备研发进展

本交笼模式作为新兴的养殖模式,受到越来越多的种鸡企业的关注与青睐,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一般采用大小2 种规格的本交笼具,大本交笼单笼规格为4800mm×1200mm×800mm,单笼母鸡养殖数量不超过100 只;小本交笼规格为2400mm×1200mm×800mm,母鸡数量不超过50只,每只鸡占笼底面积约600~760cm2。由于本交笼内单一养殖环境容易对鸡群产生不利影响,如打斗、啄癖等。近年来,随着本交笼在规模化蛋鸡养殖企业使用越来越多,已有不少研究结合实际生产对笼具进行了重新研发和优化。

2.1 本交笼设施设备研发

中国农业大学李保明团队分析我国普遍使用的半阶梯式和叠层式蛋鸡笼养设备,研发了新型的小阶梯式蛋种鸡本交笼养设备,采用三层阶梯型布置,每组宽度为2400mm,长度为2000mm,高度为2432mm,滚蛋角6.3°,饲养种母鸡120只,鸡舍内共4 列鸡笼,每列21 组,单栋共可饲养10080 只蛋种鸡。采用该笼具进行养殖生产发现,1 万只鸡规模第一年即可获益,收益额为27 万元,并且由于独特的设计使动物福利水平也较高[7,8]。国产大牧人的4 层层叠式本交笼,单笼笼架长度为4824mm,宽度为1250mm,层高830mm,第二层到第四层高度分别为1920、2750、4170mm,其中单笼中间高度为630mm,两侧高度为700mm,笼门高度为500mm,可以满足大多数品种的养殖需求。由于蛋种鸡本交笼笼底较宽,鸡蛋滚动距离偏长,容易导致破蛋率增加,因此会设置挡蛋线等缓冲装置。

2.2 本交笼设施设备优化

本交笼内设置的丰富程度会影响母鸡福利和行为学变化[9],有研究指出在本交笼内增加栖架、产蛋箱、沙盘等丰容设施有助于母鸡习性的表达,提高鸡群羽毛的丰满度[10],降低啄癖的发生[11],并减少鸡群脚部疾病的发生[12],具有更低的脏蛋率、饲料消耗和腿部疾病[13]。

2.2.1 本交笼内设置栖架

本交笼养模式下由于鸡群体数量大且笼底的网片没有磨爪作用,鸡只指甲过长会导致鸡群打斗和交配时更容易造成损伤。有研究发现,本交笼内设置栖架等磨爪装置可以显著降低鸡只的指甲长度和锋利程度,提高个体羽毛的丰满度,降低鸡群的恐惧程度以及鸡群的啄癖和死亡率[14],设置栖架还能增强鸡蛋蛋黄中的风味物质[15]。陈冬华等[16]比较了海兰褐蛋鸡对不同材质栖架的选择偏好性,结果发现相比于铁质和塑质栖架,海兰褐蛋鸡更喜欢木质栖架。也有研究指出用导热性能良好的材料制作栖架可以提高母鸡在夏季的舒适度,降低热应激[17]。在关于不同导热性能栖架对白来航蛋鸡热应激的研究中发现,导热性能好的栖架降低了鸡群急性热应激期间的体温调节行为,但不影响其生产性能[18]。Struelens 等[19]探究了母鸡对不同宽度的栖架的选择偏好性,结果在生产使用发现4.5cm 宽的栖架综合效果较好。同时有研究指出栖架的使用有助于白来航蛋鸡龙骨的骨骼钙化以及提高胫骨强度[20,21]。

2.2.2 本交笼内设置产蛋箱

在本交笼模式下,大多数笼内并未设置产蛋区或产蛋箱,母鸡产蛋多集中在笼子连接处和笼内小隔断处,导致大量鸡蛋堆积在一处造成破损、污染隐患[22]。此外,本交笼虽然具备较大的活动空间满足种鸡自然交配的需求,但笼内环境依然相对贫瘠,容易造成鸡群啄癖的恶习发生,尤其是没有笼内躲避且光线较强情况下,母鸡在努责时泄殖腔会部分裸出,导致母鸡啄肛。石海鹏等[23,24]发现在本交笼内设置产蛋箱可以显著降低啄癖和血浆中皮质酮含量以及啄死淘率;红色的产蛋窝对于母鸡具有持久的吸引力并使母鸡对产蛋窝保持更久的新鲜感从而转移其注意力,降低啄羽和恐惧应激反应。有研究表明在本交笼内添置产蛋箱后,不仅不会影响公鸡的交配频率和交配行为,还能降低了鸡群啄羽的比例、羽毛受损程度和恐惧程度,可以显著提高母鸡背腹部羽毛覆盖率,降低鸡群应激敏感性[25]。此外,有研究指出,有额外光源的巢箱更能吸引母鸡产蛋并降低破蛋率和脏蛋率[26],蛋窝内设置30Lux 的蓝光和白光有利于母鸡产蛋行为的表达,产窝蛋率更高[27]。

3 本交笼养模式饲养管理研究进展

国内大型蛋种鸡养殖企业已广泛使用本交笼养模式进行父母代种鸡饲养,并针对杨宁提出的饲养管理问题开展了对针对性研究[1],包括公母比例、合群时间、分群问题、公鸡体重、均匀度等,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于提高种鸡生产效益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3.1 本交笼养公母比研究

本交笼养模式下,由于公鸡存在争夺配偶的天性,当公母比例失调时会导致鸡群内打斗增加,不仅会增加死淘率也会影响种蛋合格率和受精率,因此在饲养管理中公母比例的管理对于本交笼蛋种鸡生产尤为重要。李岩等[28,29]对海兰褐蛋种鸡不同公母比研究发现,不同公母比例生产性能存在显著差异,1∶9 公母比的生产性能和羽毛覆盖率最佳;对小笼本交模式产蛋后期公母比研究发现,公母比对产蛋后期的部分产蛋性能以及孵化性能有影响,在产蛋后期加强公鸡管理具有重要意义。郭梦宇等[30]对伊莎褐蛋种鸡不同公母比研究发现,公母比为1∶10 时整体养殖效益最佳。杜金花[31]试验结果显示罗曼粉父母代种公母比为1∶10 时的产蛋率、种蛋受精率、母鸡死淘率较好,但在产蛋后期应当适当增加后备公鸡。德青源公司大本交笼饲养模式下,上笼混群时公母比为1∶9,饲养后期公母比例按照1∶10 执行[32],四川凤妮可公司饲养的罗曼灰父母代在大本交笼模式下,上笼混群时公母比为1∶10,产蛋后期公母比按照1∶13 执行,仍有较好的受精率。不同品种蛋种鸡公鸡的繁殖性能存在差异,以及不同配套组合模式下公母鸡体型比等都会影响公母比,因此在实际的生产管理中需要根据饲养品种的差异综合考虑公母比的范围。

3.2 本交笼饲养密度研究进展

饲养密度直接影响鸡只的生产,在本交笼公母同饲环境下,饲养密度直接影响采食、走动、交配等行为,过大或者过小饲养密度都会对鸡群的生长发育造成不利影响[33]。目前,实际生产中多根据设备厂家提供的数据来确定养殖密度,但是由于饲养品种和饲养管理等差异,可能会对鸡群生产性能造成一定的影响而不自知。有研究表明,随着饲养密度的增加,鸡群啄羽、趴卧、饮水等行为增加,而走动和采食行为减少,产蛋性能也会受到影响[34,35],同时高密度养殖会对蛋鸡的免疫系统产生不利影响,并影响后期生产性能发挥[36]。杜金花[31]研究发现,罗曼粉父母代本交笼饲养密度为694cm2/ 只时,种蛋合格率、种鸡死淘率、体重达标率和均匀度最好。在群体富集笼相关研究中发现,饲养密度为754cm2/ 只时,鸡群的羽毛覆盖度以及饲养效益最佳[37]。本交笼中种鸡需要较大的空间进行繁殖活动,密度过大时会导致母鸡羽毛覆盖度较差,影响母鸡交配的成功率,因此在本交笼饲养管理过程中应当根据饲养的品种确定最佳的饲养密度,以达到最佳的生产效益。

3.3 本交笼转群研究进展

转群是指将种鸡从青年鸡场转入本交笼场,其中涉及鸡群转运前后的抗应激处理、公母鸡合群时间管理、光照管理等节点。本交笼由于是公母混饲,育成后期是鸡生殖系统发育的旺盛时期,混群后由于公母鸡之间的刺激,以及公鸡间打斗都会影响其生殖系统的发育和后期的生产性能[38]。Du 等[39]研究发现本交笼罗曼粉父母代公鸡的精液质量,特别是精液体积、密度和活力显著高于单笼饲养的公鸡,这可能与母鸡对公鸡的刺激有关。杜金花[31]在关于罗曼粉父母代蛋种鸡的研究中发现120 日龄时转群,群体的周增重、体重达标率、破蛋率、种蛋孵化率以及出苗率都优于140 日龄混群。转群后涉及重组鸡群内等级秩序的建立,转群时一般要求同一笼鸡尽量转移到同一个本交笼内(尤其是公鸡),以减轻转群后的打斗。鸡群内的等级顺序一般是在性成熟前建立,性成熟鸡群等级不易发生改变[40],因此在性成熟前转群更有助于鸡群及时建立群体等级,减少开产后的群体打斗。有研究报道群体内高等级的母鸡产蛋量更高,且稳定群体的产蛋量更高、母鸡间的打斗也更少[41];低等级的母鸡会花更多的时间在笼内躲避,在有产蛋箱环境下低等级母鸡将产蛋箱作为躲避的时间多于产蛋的时间[42]。公鸡过早建立主导优势并过早开始追逐母鸡,容易对母鸡造成伤害产生恐惧心理,影响后期的受精率[43],当公鸡主导优势建立较晚时,会导致公鸡对母鸡产生畏惧心理,往往这种公鸡发育良好但是交配欲望较低,也会影响后期的种蛋受精率。李晓华等[32]建议海兰系列蛋种鸡转群日龄在75~90 日龄为宜。

3.4 本交笼养公鸡管理研究进展

公鸡性成熟后鸡冠明显发育,然而在自然交配过程中鸡冠偏大会影响成功率,笼养公鸡鸡冠过大会影响采食、饮水,更容易在打斗过程中损伤。高彩虹等[44]研究发现,剪冠后的海兰灰父母代公鸡受精率高于不剪冠公鸡,且在产蛋后期公鸡剪冠的优势更加明显;当笼内没有磨爪装置时,导致鸡群指甲过长,公鸡在交配过程中容易划伤母鸡,因而影响交配成功率。李岩等[45]研究发现断趾不会影响青年期种公鸡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性能。庞丽娜等[46]研究发现 “京红1 号” 父母代种公鸡在低密度饲养条件下采精量和精子活力均优于大密度饲养公鸡。林兴涛等[47]研究发现在本交笼养模式下同一笼内不同公鸡的遗传贡献率存在显著差异,剔除低遗传贡献率公鸡后公母比由1∶9 提高到1∶11,但种蛋受精率没有显著差异。与传统种鸡养殖模式相比,产蛋后期受精率下降的原因更多是来自于交配行为,而不是精液质量,尤其是个体公鸡在群体所处社会等级以及后期母鸡身体羽毛丰满度的影响[48]。产蛋后期可以通过轮换公鸡,刺激群体内重新产生群体秩序,在此过程中可以提高公鸡活力[49]。因此,在本交笼引种时需要求祖代场做好公鸡的剪冠、断趾处理,在雏鸡到场后尤其要注意前两周公鸡的管理,降低剪冠、断趾的应激对公鸡早期发育的影响。在育雏育成阶段管理中要加强对公鸡的管理,及时调群合理控制公鸡饲养密度;加强对本交笼鸡群的巡视,及时挑选出不能做种用的公鸡,并添补后备公鸡,保证公母比在适宜的范围内。

3.5 本交笼养鸡群行为研究进展

本交笼内鸡群的行为,尤其是交配行为直接影响到蛋种鸡的生产效益,开展本交笼内鸡群行为学研究有助于对笼具和饲养管理方案的优化。河北农业大学研发出可以无损、快速获取种鸡个体行为和辅助分析种公鸡状态的相关设备,为进一步探究和优化本交笼饲养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撑[50,51]。有研究发现本交笼养模式下交配行为主要发生在三个阶段:开灯喂食后,交配频率最高;第二次喂料后;下午16:00—17:00,和自然条件下交配时间相同[52]。林兴涛等[53]研究指出罗曼粉父母代种鸡98%的交配时间主要集中在熄灯前3~4h(光照时间5:30—21:30),且公鸡间存在明显的等级排序,公鸡的遗传贡献率与公鸡交配频率及打斗次数成正相关。因此,在本交笼饲养管理中,可以根据鸡群交配时间分布合理安排喂料时间以及舍内工作。在自然交配过程,动物对交配对象的选择存在偏好性[54],公鸡的体型外貌也与种蛋受精率有一定的相关性[55],母鸡更加倾向于鸡冠更大、被毛完整的公鸡。在本交笼养模式下公鸡多进行了剪冠处理,因此公鸡的羽毛完整度和肉髯大小决定了其对母鸡的吸引力;公鸡对于所配母鸡也存在选择性,鸡冠较小或萎缩的母鸡一般都是与等级较低的公鸡交配或者没有公鸡与之交配;母鸡之间也存在社群地位竞争,体况较弱、鸡冠较小的母鸡会更容易受到其他母鸡的攻击;因此在实际生产中饲养人员要及时挑出群内弱势鸡,判断是否有继续饲养的价值做出相应的处理,并及时补充大群数量。

3.6 本交笼养光照管理研究进展

光照可以显著影响家禽的性成熟及产蛋量,高光照条件(121.8Lux)下饲养母鸡的产蛋量高于低光照(11.9Lux)母鸡,当光照为50~60Lux、饲养密度为700~800cm2/ 只时罗曼褐蛋鸡的效益最佳[56]。达到体成熟后加强光照时间和强度,能促进公鸡的性成熟[57]。目前规模化鸡场多采用层叠式笼具,在不同笼层间的光照强度存在差异。光照不足会对母鸡的卵泡发育产生不利影响,增加了氧化应激作用抑制了卵泡发育,继而影响产蛋量[58]。有研究指出在3 层层叠笼模式下,不同笼层间料槽口和笼内的光照强度显著影响种蛋合格率和破蛋率,下层种蛋合格率最低,但各笼层间产蛋量无差异[59]。在层叠式鸡舍中底层灯光较暗,5 层层叠式笼养设备中底层罗曼粉蛋鸡(2.4Lux)的腹脂率和肌间脂肪显著高于顶层鸡群,卵泡发育程度、开产日龄、高峰日龄和鸡蛋品质均低于顶层鸡群(10.5Lux)[60,61]。有报道指出本交笼中使用红光可以显著降低鸡群啄癖的发生,红光可以降低母鸡血清中皮质酮浓度;与红光和蓝绿光相比,使用白色和黄橙色灯光的母鸡具有明显更长的强制不动持续时间,表明母鸡在这两种灯光颜色下更容易表现出恐惧反应,在实际生产中使用红色光源或降低光照强度有利于降低啄癖的发生和降低鸡群的应激程度[27]。为避免灯源造成笼层间光强差异和满足灯色调节,可选择在每个笼层安装可变光LED 灯带,根据生产需求调节光强和光色。光照条件作为影响蛋种鸡生产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做好光照管理对于发挥品种性能优势至关重要,但是不同品种及不同阶段在本交笼模式下对光照的需求仍需进一步探索。

4 本交笼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本交笼模式虽然因其具有低劳动力成本、单位土地面积饲养量大等优势,获得了多数养殖企业的青睐,但本交笼养模式仍存在一些问题。杨宁提出了本交笼养模式仍需关注的3 个问题:一是工程问题,如鸡舍建筑、笼具、光照、通风系统、集蛋系统等;二是管理问题,如:公母比例、合群时间、分群、公母鸡体重和均匀度等,三是生物学问题,如:品种、受精率、成活率、采食量、破蛋率、配种行为等[1]。

环境控制系统是现代规模化鸡场稳定运行的基础,层叠式本交的笼具布局、笼内鸡群分布与人工受精模式和平养模式存在一定的差异,在环控管理上也存在相应的差异,部分养殖企业在刚接触本交笼养模式时,以传统的管理思维和方式设置本交笼环控系统参数,导致种鸡生产性能表现较差,因此在实际生产中种鸡养殖企业在引进新养殖模式时除了注意饲养管理外,也要注意环控系统和鸡舍参数的差异。有研究指出肉种鸡饲喂母鸡料会导致产蛋高峰期受精率和孵化率显著降低[62],在人工授精模式和平养模式下都可以实现公母分饲确保公鸡的营养摄入,但在本交笼养模式下暂未能实现公母分饲,对于公鸡体重发育不能精细化管理、长期饲用产蛋期料是否会对蛋种公鸡的繁殖性能产生不利影响也有待进一步探究。其次是鸡群间的打斗情况,为了降低鸡群的打斗行为,一般养殖中会控制笼内光照强度,但笼内光照强度提高后会导致鸡群间打斗和啄癖的发生率,因此平衡光照强度是实际管理过程中较为重要的管理操作。本交笼养产蛋后期受精率下降是目前困扰种鸡企业的难点之一,目前常见的解决手段是通过轮换公鸡、更换后备公鸡等操作来提高产蛋率,但饲养后备公鸡成本较大、轮换公鸡只在短期内效果明显,因此深入探究蛋种鸡本交笼养产蛋后期受精率下降的原因及解决方法有助于种鸡企业提高生产效益。

5 小结

本交笼养模式是未来规模化、标准化蛋种鸡养殖的大趋势,但目前国内关于蛋种鸡本交笼养殖工艺的深入研究还较少,虽然已有部分针对高产蛋种鸡本交笼饲养管理技术的研究,但我国蛋鸡饲养品种多样,不同品种在饲养管理上存在差异,仍需开展更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尤其在不同品种的合群时间、公母比例等管理问题,以及产蛋后期受精率下降问题开展相应的技术研究和攻关。设备研发方面国产本交笼设施设备与国外产品仍有一定差距,还需根据种鸡品种、行为学等因素进一步开展设备研发,以发挥种鸡最佳的生产性能,尤其是针对不同品种体型特点和斗性,个性化设计相应的笼具设备,满足不同品种的需求。在生产管理方面由于本交笼养模式对于环控系统的管理要求更高,要加强对不同养殖规模环控参数的精准调控,为种鸡提供舒适的养殖环境。

猜你喜欢
公母种鸡交配
梨真的分“公母”吗?
果农之友(2022年11期)2022-12-08 13:19:06
肉用种鸡育成阶段的养殖管理技术
种鸡转群注意这七点
今日农业(2022年1期)2022-11-16 21:20:05
不同保姆鸽生产效果比较
种鸡休产期该咋管理
今日农业(2021年1期)2021-11-26 07:00:56
橘子分公母,母橘子更甜?
科学大众(2021年6期)2021-07-20 07:42:46
不同交配方式对家蚕种性影响
四川蚕业(2021年1期)2021-02-12 02:03:12
二化螟的多次交配及其对雌蛾产卵量的影响
昆虫学报(2020年6期)2020-08-06 06:42:52
当自由交配遇上自由组合的几种解法浅析
中学生物学(2016年8期)2016-01-18 09:08:26
黑龙江省发现马铃薯晚疫病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A2交配型
中国马铃薯(2015年3期)2015-12-19 08:0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