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祥轩, 王 巍, 张 俊[.上海临港新片区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上海 0306;.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 0009]
2019年8月,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成立,其中规划区为大治河以南、金汇港以东以及小洋山岛、浦东国际机场南侧区域,约873 km2;先行启动区为以南汇新城为核心的范围,约119.5 km2。
根据《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19-2035年)》,至 2035 年,临港新片区规划常住人口250万人(服务人口300万人),主城区规划建设用地规模约29 200万m2。随着冰雪之星、海昌公园、天文馆、105地块开发、新兴产业片区开发、中芯国际、书院综合交通枢纽等重点项目落地,临港新片区人口、产业规模势将快速增长,出行需求迅速提升。
为进一步完善区域高快速路网、满足南汇新城建设需求、支撑航运中心建设、促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结合综合交通规划和实际需求,近期需形成两港大道-S1/S32、临港大道-G1503、申港大道/海港大道-S2、两港大道-S3等4条对外道路主通道。其中临港大道-G1503通道为中部通道,主要为S2公路分流,是临港与浦东中心城地区间的重要联系通道,是新片区重要的对外交通通道。该通道现状已基本建成,但临港大道沿线信控交叉口较多,共计13处,通行效率不高。为实现新片区核心区与G1503的快速沟通,根据《浦东新区综合交通体系规划(2017—2035)》,建设临港大道(G1503-两港大道)节点改造工程,通过连续流改造后将实现临港新片区核心区与浦东中心城地区、上海市中心的快速联系,为新片区建成面向亚太的国际枢纽城市、独立的综合节点城市提供交通保障。
根据临港新片区“十四五”规划,围绕“15分钟到达浦东枢纽、30分钟可达龙阳路枢纽、60分钟可达虹桥枢纽、90分钟可达长三角毗邻城市”的目标,打造高效畅达的对外交通枢纽;构建高快速路和干线公路网,规划形成S2公路、G1503公路和两港大道等高快速路的路网格局,建成S3公路一期,完成两港大道快速化改造等。
临港大道作为衔接临港主城区、两港大道和G1503之间的快速通道,临港大道节点改造工程对于临港新片区构建高快速路和干线公路网有重要意义,建成后将加强临港新片区与浦东中心城地区、上海市中心的联系,改善新片区交通环境,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为进一步完善区域高快速路网、满足南汇新城建设需求、支撑航运中心建设、促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结合综合交通规划和实际需求,近期需形成两港大道-S1/S32、临港大道-G1503、申港大道/海港大道-S2、两港大道-S3等4条对外道路主通道。
通道2(临港大道-G1503)为中部通道,主要为S2公路分流。该通道地面道路已经建成,但临港大道沿线信控交叉口较多,通行效率不高。目前,临港大道高峰时期双向流量接近1 900 pcu/h,较2020年增长约73%。根据预测,未来年临港大道双向流量将达4 000 pcu/h,对外交通需求将进一步增加,远期通行速度达不到主干路60 km/h标准,满足不了周边区域发展需要,需对该通道的通行效率和服务水平进行提升。
通道1(两港大道-S1/S32)为新片区北部通道,可快速联系浦东枢纽。该通道已基本建成,其中两港大道(S2-大治河)段自今年6月底开通运营以来流量增长迅速,尤其在两港大道/临港大道交叉口高峰小时转向流量达900 pcu/h,往临港主城区方向需求强烈,交叉口延误较为明显,亟须提升其余对外通道服务水平。
通道3(申港大道/海港大道-S2)是新片区核心区与中心城沟通的主要通道。该通道已基本建成,现状S2交通压力较大,高峰时期双向流量达12 000 pcu/h,拥堵严重,需进一步构建完善其余对外通道,对S2起到有效的分流作用。
通道4(两港大道-S3)为新片区西部通道,联系奉贤区及中心城区。两港大道(S2-新四平公路)快速化改建完成通车以来主线流量增长较为迅速,高峰时期双向流量达3 620 pcu/h,远期将增长为10 000 pcu/h。此外,S3公路一期(周邓公路-c1503/两港大道立交)计划2022年年底竣工;S3公路二期(G1503/两港大道立交-S4)计划“十四五”期间实施,因此亟须启动两港大道西段工程建设,与S3衔接,构建临港新片区西部对外通道。
1.3.1 近期对S2分流作用
S2临港出入口拥堵频率较高,节假日S2-申港大道进出临港方向拥堵严重,而临港大道最拥堵路段为G1503-申港大道。临港大道节点改建完成以后,近期可形成临港大道-G1503通道作为新片区对外交通中部通道,同时浦东新区已对东大公路立项进行连续流改建,计划明年开工,建成后也可形成临港大道—东大公路—S2的连续流通道,该通道可避开S2最为拥堵的路段。同时,浦东新区已开展南六公路快速化研究,远期还可形成临港大道—东大公路—南六快速路通道,进一步对S2起到更好的分流作用。
1.3.2 远期交通规划与路网结构
近期临港大道向西连接东大公路,是滴水湖核心区的重要对外通道,并紧密衔接浦东、临港新片区、奉贤等区域,是上海市南部片区各组团间重要的东西向通道。
远期规划形成大叶—东大—X8快速路通道,是新片区北部的东西向客运廊道,是与两港/S2/S3衔接、对外联系的快速通道,并按照规划设置主辅路系统。远期临港大道连接东大快速路辅路,X8快速路连接东大快速路主线,远期X8快速路承担了增长的主要东西向客运交通。根据规划,X8快速路建设规模为“主线双向6车道+辅路双向6车道”。
1.3.3 构建北部城市发展轴线与主要客运通道,促进沿线经济发展
临港大道是主城区北部城市发展主要轴线,串联新兴产业、综合产业以及滴水湖核心片区重要功能节点。主城区段以客运功能为主,沿线服务人口规模大幅增加(现状18万人,规划105万人),货运功能已调整至片区外围。临港新片区新兴产业片区规划常住人口约25万人,现状约9万人。综合产业片区规划常住人口22万人,现状0.8万人。滴水湖核心片区规划常住人口58万人,现状8.2万人。
临港大道(G1503-两港大道)段西起G1503,东至两港大道,全长10.4 km。道路等级为城市主干路,红线宽度60~100 m,设计速度60 km/h。现状为双向8车道规模,与轨道交通16号线共线,沿线共13处信控交叉口,其中规划道路7处,村道口6处。
为实现临港大道主线交通流连续,总体方案原则对主要规划道路采用跨线桥形式进行跨越,对规划支路和村道交叉口交通组织采用右进右出形式。路口总体方案布置如表1所示。
表1 路口总体方案布置
根据总体方案布置,本次新建祥凯路—万和公路—Y8路、Y4路、老芦公路3座跨线桥,其中祥凯路—万和公路—Y8路跨线改造范围内长约2.14 km,Y4路跨线桥改造范围内长约0.72 km,老芦公路跨线桥改造范围内长约1.04 km,3座跨线桥改造范围内全长总计约3.9 km(其中跨线桥长约2.8 km),其余路口交通组织均调整采用右进右出形式。临港大道节点改造工程总体方案如图1所示。
图1 临港大道节点改造工程总体方案
临港大道节点改造工程跨线桥采用分幅布置形式,中间为轨道交通16号线,间距1.5 m,跨线桥规模为双向4车道,主线单向跨线桥横断面布置为9 m(主线跨线桥)=0.5 m(护栏)+8 m(机动车道)+0.5 m(护栏)。标准横断面图如图2所示。
图2 标准横断面图
临港大道(G1503-两港大道)节点改造工程于2022年中旬开工,并于2023年6月全线正式通车,标志着临港大道(G1503-两港大道)节点改造工程的顺利完成。
从S2大叶互通到滴水湖有S2-申港大道、S2-东大公路/临港大道2个路径,其中S2-申港大道路径路程为27 km,行程平峰时间为30 min,高峰时间约55 min;S2-东大公路/临港大道路径路程同样为27 km,改造前由于红绿灯较多,行程平峰时间为50 min,高峰时间为80 min。临港大道分流S2示意图如图3所示。
图3 临港大道分流S2示意图
临港大道(G1503-两港大道)节点改造完成后,临港大道(G1503-两港大道)段基本实现连续流。根据通车后交通时间统计,S2-东大公路/临港大道路径平峰行驶时间缩短至40 min,远期高峰行驶时间缩短至1 h左右,平均节约20%的出行时间,基本与S2-申港大道路径相当,能较好地分流S2交通,大大提升新片区对外交通的通行效率。 另外,临港大道(G1503-两港大道)节点改造前,临港大道(G1503-两港大道)段平峰行驶时间20 min,高峰行驶时间为30 min,临港大道(G1503-两港大道)节点改造后,临港大道(G1503-两港大道)段基本实现连续流,临港大道(G1503-两港大道)段平峰行驶时间10 min,高峰行驶时间为15 min,平均节约50%的出行时间,提升了新片区对外交通的通行效率。临港大道分流S2行驶时间对比如表2所示。
表2 临港大道分流S2行驶时间对比
(1)临港大道作为临港新片区核心区4个对外道路主通道之一,是临港与浦东中心城地区间的重要联系通道,是新片区重要的对外交通通道。临港大道节点改造工程通过新建跨线桥和路口归并,实现主线交通流连续,建设必要性强,为新片区建成面向亚太的国际枢纽城市、独立的综合节点城市提供交通保障。
(2)临港大道节点改造工程建成通车后,S2-东大公路/临港大道路径平峰行驶时间缩短至40 min,平均节约20%的出行时间,基本与S2-申港大道路径相当,能较好地分流S2交通;临港大道(G1503-两港大道)段平峰行驶时间缩短至10 min,平均节约50%的出行时间。分析表明,临港大道节点改造工程对于临港新片区交通影响有较大的改善作用,促进了临港新片区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