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无障碍设施配置到友好环境营造

2024-01-24 12:48王宁黄献明
城市设计 2023年3期
关键词:无障碍系统性精细化

王宁 黄献明

摘 要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的正式实施,校园的无障碍环境建设将更多得到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和办学机构的重视。“双一流”学科建设背景下,高校校园空间需要在实现无障碍要求的基础上,向更为友好和包容的方向发展。本文从包容性校园的服务对象、需求特征和性能目标3个方面的特殊性分析出发,结合康复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新校区案例实践,围绕校园无障碍系统性规划、精细化设计和多样化场景等内容,提出新时期大学校园包容性环境营造的策略与方法。

关键词:无障碍;友好环境;包容性校园;系统性;精细化

0 引 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为贯彻共享发展理念,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每个孩子、每个公民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1],国家将融合教育作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进行了全方位的持续推进。其中,高校作为知识生产、传播、分享的最重要基地,应为所有人都提供平等、共享的受教育机会,这就需要塑造一个欢迎所有人的校园,无障碍环境建设因而成为达成这一目标的基础条件。特别是随着2023 年9 月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的正式实施,校园的无障碍环境建设将更多得到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和办学机构的重视。

与此同时,“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的高校学科建设正呈现国际化、整合性、开放性和多元化的趋势[2],以校园无障碍环境建设为核心的“包容性校园”,与绿色校园、智慧校园、韧性校园等国际性议题一样,已成为当今世界高校都在关注并努力实现的共同目标,因此也必将是与“双一流”学科建设方向相一致的校园物质空间环境发展方向。

一个具有更高包容性的校园不仅意味着校园在面对全龄、全时、全域的使用需求时,可以提供安全、健康、便捷的友好环境,更应由此体现并传达多样教学、灵活学习、高效反馈、反思实践的“包容性教育”原则。为此需要规划师、建筑师在满足无障碍设计相关设计规范与标准要求的基础上,切实从使用者视角,在提高无障碍设施配置的系统性、设计建造的精细化、场景体验的多元化、信息传播的有效性等多方面,全面提升校园的无障碍表现。

1 包容性校园规划的特殊性

1.1 服务对象

包容性校园的服务对象不再是少数残障或运动损伤学生,而是扩展到全体在校师生及工作人员,以及来往于校园的专家学者、研究人员及普通市民,即面向全体社会成员,年龄覆盖全龄(图1)。因此,校园环境在解决残障群体需求的基础上,在空间规划和设施供给中,需要考虑校园内各类人群学习、工作、生活需求及不同的体能特征和认知能力,提供多种可供选择的通行、使用、交互和服务的方式。

1.2 需求特征

为满足以上人群在校园出行、使用、交流、应急等方面的需求,校园需要:

(1)通过无障碍步行系统路径规划,保证场地与建筑、建筑组团之间、建筑内部的便捷联系和移动畅通;

(2)通过无障碍设施配置规划,保证功能空间和设施的使用便利;

(3)通过无障碍标识信息系统帮助人们有效获取信息,更好地理解和使用各类型空间和设施,并通过需求响应、智慧化管理,满足个性化的服务需求;

(4)无障碍应急和避险疏散系统应能使各类人群通过声、光、触觉等不同方式获取报警信息并协助脱离险境。

同时,校园规划应围绕教学科研、生活、运动、休憩的不同场景进行功能布局,并为举办大型活动提供场地和条件。不同功能场景的无障碍需求具有差异化,比如,公共教室、实验室、学术会堂等场所体现办学理念和学科特点,应注重可达性和教学空间的灵活性和视听信息获取的便利性,充分体现教育公平。宿舍、食堂等为师生提供宜居生活,应合理配置无障碍宿舍及便利设施,满足生活便捷的需求。图书馆、剧场、体育馆、校医院等建筑考虑与城市的开放共享,应适当提升无障碍配置标准,增加人性化设施。此外,应确保在校庆等重大活动中,障碍人群和普通人群具有同等参与的权利[3]。

1.3 性能目标

現行《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规定了教育类建筑的无障碍配置标准,《建筑与市政工程无障碍通用规范》(GB55019—2021),对无障碍设施的安全性、便利性和系统性提出具体要求。在此基础上,校园无障碍规划满足场地、建筑、标识、安全的通用性需求和校园场景的差异化需求,形成完善的无障碍系统性规划,并结合校园规划理念和设计特色,细化设施配置,保障不同使用场景功能合理,打造通行自由、使用便捷、交流顺畅的安全共享的校园环境,并以通用无障碍理念引领设计创新,提升校园环境的便利性和舒适度,营造全龄友好的包容性校园环境(图2)。

2 包容性校园规划的系统性

2.1 规划内容

包容性校园规划基于通行设施、服务设施、信息交流设施三大系统,从场地、建筑、标识、应急4 个层面,形成完整的无障碍体系(图3)。

同时,校园建筑群根据不同使用场景进行无障碍设施配置和空间落位,确保无障碍流线通畅,无障碍设施数量充足、布局合理,安装精准到位,同时考虑人性化设施及采光与照明、材料与表面、质感与色彩等通用设计内容(图4)。

2.2 交通路径规划

校园出行自由是对无障碍环境的基本要求[3]。步行是校园内的主要交通方式。无障碍系统性规划首先要结合市政道路的人行道系统、校园主要步行道路、建筑地块步行道路、景观步道等道路设施进行无障碍步行系统路径规划,形成连贯的无障碍通行路线。

以中国人民大学通州新校区为例,该校区总用地110 公顷,总建筑面积约105 万m2,总体规划呈一核两轴多中心的框架体系,3 条城市次干路穿行校园,成为重要的交通共享带和城市界面,校园局部道路采用立体交通联系,外围城市干道设有地铁站点。

在新校区无障碍专项规划中,无障碍步行系统规划(图5)注重校园出入口与城市道路、公共交通站点的无障碍连通,对缘石坡道等接驳设施、智能导示设施、过街天桥与地下通道进行无障碍配置,考虑人行道与建筑组团场地的无障碍出入口、组团内部道路与建筑出入口的无障碍联系路径。所有人行道路均应满足无障碍通行宽度要求,保证通行连续性和铺地选材、铺设方法的安全性,形成从城市道路—校园主要出入口—建筑组团场地出入口—各楼栋出入口的连贯的步行无障碍路径。同时在城校共享的道路设施上注重道路一体化步行空间的安全性、连续性、可达性和人性化。对自行车专用道和自行车停放位置进行统一规划,使之不影响无障碍通行宽度。景观无障碍流线结合景观动线,规划无障碍游览路线,并注重景观的安全性、可达性和开放共享性,保证各类人群具有同等享受景观的权力。车行路径合理配置无障碍车位并妥善设置无障碍停车、候车、落客等区域。

2.3 设施配置规划

在进行包容性校园的无障碍设施配置规划时,应根据不同建筑功能、开放程度、人员复合性、使用强度等,分析相应的无障碍需求,进行合理的无障碍设施配置。

以北京科技大学雄安校区为例,在这个总建筑面积136 万m2 的新校区中,为实现校城共享、分时段面向城市开放的目标,教学楼、食堂等建筑主要出入口均设置为无障碍出入口,楼栋内按功能分区设置无障碍电梯,每层结合公共卫生间设置无障碍卫生间,在教室、实验室、报告厅等设置无障碍席位,宿舍楼按比例配置无障碍宿舍,并配置无障碍出入口和无障碍电梯。校园内每个公共停车场(库)均分别设置无障碍机动车停车位。图书馆、剧场、体育馆、校医院等城校共享建筑,适当提升无障碍出入口、无障碍电梯、无障碍停车位的建设标准,并增设母婴室等人性化设施(图6)。

3 包容性校园设计的精细化

3.1 强化设计引导

传统校园无障碍表现普遍不佳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精细化严重不足——无障碍设施配置注重解决有无问题,而忽略了设施配置的准确性,更遑论其舒适性和体验感。因此,包容性校园设计需要从编制大学校园无障碍专项设计导则(图7)或任务书开始,针对不同高校规划特点,明确无障碍性能目标,确定无障碍设计标准、技术要点和实施细则,并指出优化提升方向。设计单位应绘制出清晰、易懂的无障碍专项设计图示——更多引入轴侧图等直观表达方式,规范设施节点细部尺寸,确保建造者清晰了解设施的安装要求,为后续施工的精准到位提供技术保障。

以康复大学总建筑面积约16 万平方米的核心建筑组群“创新核”(图8)为例,包容性校园的精细化设计应重点关注如下部分。

3.2 流线规划

通过使用者视角的带入,设计师在建筑内部尝试构建连贯的无障碍流线(图9),连接各功能空间和无障碍设施,保证通行宽度和连续性,确保安全性和所有空间、设施可达易用。

3.3 出入口

建筑无障碍出入口是校园无障碍路径和建筑楼栋的重要衔接点[4]。建筑组团之间通过无障碍缓坡地形连接(图10),保证通行顺畅。

“创新核”主要出入口均为无障碍出入口(图11),并结合场地环境,采用坡度小于5%的平坡出入口,形成便捷通畅的室内外无障碍连通。出入口上方设置雨棚,外开门满足单扇开启时轮椅通行宽度要求,玻璃设置双线提示带,门斗满足门扇开启后的轮椅空间。

3.4 电梯

“创新核“建筑群内部客梯共计8 组11 部,提高标准全部设置为无障碍电梯(图12),方便所有人使用,避免区别对待。电梯口采用八字口,转角进行圆角设计,避免磕碰危险。候梯厅设置低位呼梯按钮、提示盲道、运行显示装置等,并增设脚踏按钮。轿厢内设置低位操作盘、盲文按键、三面扶手、镜面材质、报层音响、声光显示装置等。

3.5卫生间

卫生间是满足有需要群体在校园内学习、工作、生活生理必需的重要设施。独立的无障碍卫生间不仅供残障者使用,同时可为病弱人士、习惯坐姿如厕的人、由异性陪护的老年人以及家长携带异性儿童提供使用便利,较之在男女公共卫生间内分别设置无障碍厕位的形式,更能体现服务全龄人群的灵活性。“创新核”每组公共卫生间均就近设置无障碍卫生间(图13),每栋楼每层2~4 处,门体采用自动感应侧推门。

同时,卫生间还根据使用人群的多样性,增设无障碍小便器、蹲便助力扶手等适老、适弱配置,方便全龄人群使用。

3.6 母婴室

图书馆设置母婴室,满足哺乳期教职工和社会人士的使用需求。母婴室面积约15m2,配置相应的清洁设施、哺乳设施和儿童设施, 并采用安心安全的圆角设计以及符合儿童心理特征的色彩和圖案。

3.7 其他

建筑地下停车场设置不少于总停车数2%的无障碍车位,并设于靠近无障碍出入口、通行方便、行走路线最短且尽量不穿越车行道路的位置。电动汽车停车区也按比例设置带充电桩的无障碍停车位。

建筑室内柱子全部圆角设计,设置低位服务台和容膝空间,门厅设置无障碍休息区,并提供带有助力扶手和靠背的休息座椅,设置轮椅停放(租借)区以及试听辅助设备。

室内通过色彩变化进行功能分区,标识采用大字体和高对比度形式(图14)。

4 包容性校园体验的多样化

4.1 包容性教学场景

教学研空间是校园里使用强度最高的功能空间,为保证所有学生平等受教育的权利,教室布局和设施配置应充分考虑轮椅使用者、视障、听障等人群的使用需求。

(1)公共教室、专业教室结合课程教学、操作演示、小组讨论等不同授课形式,采用活动桌椅灵活组合的布局方式,便于设置轮椅席位,入口内侧预留轮椅回转空间,主要通道满足轮椅通行宽度,可升降讲桌方便老师和同学(图15)。实验室设置无障碍实验台,并保证入口处的轮椅回转空间和通道宽度。

(2)阶梯教室、报告厅结合第一排中部活动桌椅设置轮椅席位,既可在有需求时作为无障碍席位,也可供嘉宾或学生平时使用。桌子侧板设计为弧线型,方便轮椅进出。讲台通过坡道解决无障碍登台问题(图16)。

(3)视听辅助:保证听觉障碍者和视觉障碍者能够同步接收信息,教室、阅览室、报告厅等设计为隔音且无回音场所,对于听力障碍者配备扬声器实现教室各角落即时稳定稳态扩音性能,提供与个人助听设备耦合的调频信号、语音转文字等设备;对于视觉障碍者采用大字显示屏、语音提示、读屏软件等设施。

(4)图书馆室内空间满足轮椅通行宽度和回转空间,设置无障碍阅读桌,配置放大镜、老花镜等辅助阅读工具,采用明快的色彩和弧线造型的家具,墙角、柱子、书柜等采用圆角设计增加安全性(图17)。

4.2 便捷化生活场景

宿舍楼按比例设置无障碍宿舍,室内空间和家具设施满足轮椅人士使用(图18)。家具全部圆角设计,床设有容脚空间,床面、椅面高度方便轮椅挪乘,书桌采用弧形设计并设置容膝空间,椅子带靠背和扶手方便助力起身,衣柜采用推拉门和可升降挂衣杆,窗户开启手柄低位设置,灯具设置双控开关,所有电器均可以遥控并设置紧急呼叫按钮,卫生间设置无障碍洗手盆、坐便器和无障碍淋浴设施。

4.3 健康化运动场景

运动场馆须综合考虑学生上课和锻炼流线、赛时运动员和观众流线、市民健身流线等不同使用场景的无障碍需求,充分考虑轮椅人士进出和使用所需要的空间及设施。要考虑运动活动中的特殊需求以满足残障学生的生理隐私和体育锻炼需求,如更衣室、淋浴房等空间的无障碍配置,看台设置足够数量的轮椅席位。

4.4 有障碍体验场景

康复大学校园无障碍建设中,结合景观环境,利用坡道柱廊下空间净高3.5~8.5m 区域及相邻室外空间设置障碍体验区,提供台阶障碍体验、视觉障碍体验与老年人障碍体验等,活化功能空间并突出康复教学特色,成为颇具特色的户外教学场所(图19)。

障碍体验设施旨在让学生体会障碍,并思考怎样为消除障碍而努力,加深学生对无障碍包容性环境建设重要性的理解。在培育学生康复健康相关专业知识的同时,充分展现康复大学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成为康复大学包容性环境设计的亮点。

4.5 多感官疗愈场景

康复大学校园包容性设计中注重人的心理感受,充分发挥康复学科的特点,利用康复医学、康复景观学等相关理论,借助场地、空间与阳光、空气、植物、土地的相互作用,采用园艺疗法等疗愈手段,利用植物栽培与园艺操作活动帮助有需要人士从其社会、教育、心理以及身体诸方面进行调整更新(图20)。

5 结 语

包容性校园表面看是校园环境从特定人群的无障碍支持向全人群的通用化优化的转变产物,其背后实际是对现代教育从象牙塔向普罗大众回归的现实需要,平等共享教育环境是对服务社会教育理念的真诚表达,因而具有了实实在在的必要性与合理性。

但包容性环境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作,随着校园环境的不断变化和人群的不断更新,面临的需求也会不断变化和升级,因此仅靠建筑师、建设者的自觉是不够的,应在设计流程组织、建造过程的监督、使用运维的反馈等环境建设使用的全过程,引入公众参与的新模式,以多元包容的思想,引领设计创新、技术创新和服务创新,方可达成包容友好的目标。因此,包容性校园的建设本身也将是一个由共创达成共享的过程。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1] 凌亢, 李泽慧, 孙友然, 等. 残疾人蓝皮书: 中国残

疾人事业发展报告(2020) [M].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

版社, 2020.

[2] 关少化. 我国大学学科建设的发展趋势[J]. 江苏高

教, 2011(5):36-38.

[3] 吕小泉,吕天天. 国家无障碍战略研究与应用丛书

(第一辑)无障碍与现代奥运[M]. 沈阳: 辽宁人民出

版社,2019.

[4] 邵磊. 国家无障碍战略研究与应用丛书(第一

輯)无障碍与校园环境[M]. 沈阳: 辽宁人民出版社,

2019.

猜你喜欢
无障碍系统性精细化
探讨市政工程的精细化管理
精细化管理的企业管理模式探讨
对于单身的偏见系统性地入侵了我们的生活?
“精细化”全方位培养好参谋
超声引导经直肠“10+X”点系统性穿刺前列腺的诊疗体会
如何打造精细化立法产品
浅谈家居空间无障碍设计研究
浅谈公共空间无障碍设计研究
城市道路设计中的人性化因素分析
论《文心雕龙·体性》篇的系统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