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合气,智圆行方

2024-01-24 12:48任飞屈小羽孙光享王钰
城市设计 2023年3期
关键词:草原人文景观

任飞 屈小羽 孙光享 王钰

摘 要

不同时代、社会、人文以及自然环境成就并影响着校园文化。作为重要的物质载体,校园的空间结构、标志性建筑、景观等方面充分重视并合理地反映校园的文化性、地域性特征。内蒙古艺术大学新校区的规划建设在解决老校区教学空间严重不足的同时,需要探索建设符合艺术教育特征的校园空间。规划设计尝试探索与内蒙古地域景观人文特征相适应的大学校园。校园规划根植于地域空间景观特征,自然生成自由组团式布局的校园,形成与草原融合共生的“草原聚落”。校园景观设计将“安代舞”中优美的线条提取为景观步道,并将草原上蜿蜒的河流生成到校园中,让校园成为地域景观的经典缩影。在豁然开朗的草甸,建筑局部底层架空,形成属于近地空间的丰富生活。在每个细节上,营造深具人文关怀精神的无障碍校园和绿色校园。

关键词:地域文化与校园;草原聚落;人文校园景观;人文校园建筑

1 项目背景

内蒙古艺术大学( 简称内艺大) 地处辽阔的北方草原腹地呼和浩特,学校的发展面临“五育并举”大背景下的教育课题,同时兼具发展和传承民族文化、草原文化的历史使命。60 载变迁中,从普通中专升为独立本科院校,大学始终立足内蒙古民族艺术,繁荣与弘扬草原文化,是民族艺术的传承驿站,让长调、马头琴、呼麦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后继有人。在“更加注重学生爱国情怀、创新精神和健康人格培养”,加快艺术学科创新发展的背景之下1,如何提高艺术教育的质量成为重要课题。

艺术大学拥有音乐学院、美术系、艺术设计系、舞蹈系、影视戏剧系、文化艺术管理系、新媒体艺术系、公共课教学部等教学院系部和1 所附属中等艺术学校。形成了中专、大学本科、硕士、博士研究生4 个学历层次的民族艺术教育的完整机制。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设置暂行条例》《普通本科学校设置暂行规定》的规定,独立设置的内蒙古艺术大学占地面积应达到 500 亩以上,艺术类生均用房面积不低于 30 平方米。根据内蒙古艺术大学规划,新校区教学规模为6,000本科生,校舍总建筑面积需达到15 万平方米以上。而校园现有占地面积 67 亩,现有校舍生均面积不足标准的一半。因教学空间不足,表演类学生排练展演等教学实践活动排期难以适应需要,影响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新校区选址建设,将大大改善目前的办学条件。

2 规划概述

内蒙古艺术大学新校区位于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新区,距校本部约32km(图1),周边以居住区、商业为主,有学校及医院等配套设施。项目用地为686 亩(含200 亩预留二期发展用地),总建筑面积约 24 万m2。

项目用地西侧为通往呼和浩特市区的城市主干道金盛路的东辅路,南侧与云谷大道之间为市政绿化用地,包括规划景观河道。用地较为规整,南北长边约780 米,东西长约565~660 米。场地及周边都是平原地形,地势起伏不大,视野开阔(图1—图4)。

3 规划理念

3.1 校城一体——大学与城市协同发展、双向赋能

校城一体的概念来自于欧洲的大学城传统。城市孕育了大学,大学也滋养了城市。随着历史演进,校城之间经历了摩擦冲突、协作互补、理性主义主导下的功能疏离,再到呼吁郊区大学城重返城市中心的过程。现代研究型大学科研创新、服务社会、融入城市的理念逐渐成为共识[1]。高校逐渐承担起惠及社区、增强人与人之间情感链接的社会使命[2]。新鲁汶大学城是一个校城一体的卓越案例,它创造了人车分流、公共交通优先与竖向空间开发等新城规划策略范式,并且通过紧凑用地、混合功能与增强可步行性提高场所质量与促进社会交往。大学设施散布在城市中,成为大学城市的特殊公共空间。校方积极引入居民、企业以及投资者等多种利益相关者,共同管理维护城市设施、制订城市发展策略与培育经营科技园区,让大学城成为一座开放的城市[3]。

这也是内艺大校园规划的核心理念。内艺大位于和林格尔新区高教园区。高教园区是一个以大数据产业为先导、产城融合的特色小镇。功能布局上,东南为物流仓储、西南为产业研发,中部为高教园组团。高教园区总体规划以CAZ 中央活力区为核心的圈层式结构,是“开放共享”的产学研发展引领区。内艺大位于第三圈层——开放校园圈层。

本规划充分考虑了校园与小镇的地理区位、人文历史和地形地貌的密切关联,和周边的城市新区共生共荣、协同发展、双向赋能。综合周边用地功能和交通分析后,选择正南侧为主要出入口,其他方向设置次要出入口。内艺大新校区,具有引导当地文化建设的使命,其作为开放性大学,不仅要服务校园,更要向社会开放,实现校园内的资源与社会共享,支持城市新发展。规划首先考虑将需要向城市开放的艺术中心、体育馆布置在主干道金盛路一侧,便于对外经营和形象展示。内艺大的艺术中心、体育馆是小镇开放校园圈层中“艺术骨架”的重要节点。以自然生态、民族文化、共享资源作为城市特色的“艺术骨架”,在总体规划中将串接起开放校园圈层中各所高校的美术馆、会堂、体育场馆、博物馆等共享功能。除功能共享,内艺大慢行体系也与小镇慢行系统相接驳,同时兼顾了校园的完整性(图5)。

3.2 生生不息——彈性的校园

在新校园的快速发展建设中,在校园建成不久就逐渐出现教学和生活活动空间不能适应变化需求的情况,弹性设计理念应运而生。弹性设计主张主流空间和分期建设、强调教学区建筑的串联性、院系组群建筑的并联性和室内外公共空间的多样可变性[4]。

在弹性设计理念指导下,本规划充分考虑学科建设未来的发展空间,留下白地,使教学组团和宿舍生活组团具有生长的余地。通过对土地精打细算,将预留用地相对集中在校园东北侧,为未来衔接高教园区的功能留出了空间。根据不同建筑的功能和人流特点,采用高容积率、低建筑密度,建筑功能复合化、集中组团式布置等方式,不仅能节约土地资源,而且有利于建筑公共资源集约化,服务半径最小化。预留用地做好尺寸研究,长宽比要满足用地未来功能、消防和学生活动的需求,又与原来的校园形成更大范围的整体空间(图6)。

标准化教学模块使同类学科教学空间之间的转化成为可能,体育馆灵活使用、多功能使用(看台、综合划线、应急空间),宿舍的模块化便于组合管理。

3.3 草原聚落——分散式组团布局模式

大学聚落是特定的地理环境和社会背景中,人类活动和自然相互作用的结果。大学聚落作为一个体系,有着综合性和有机性特点。综合性强调大学聚落是一个由人和他们所处的环境形成的整体。聚落的形态具有极强的整体性、自相似性、协调一致性。有机性认为大学聚落是在历史过程中缓慢形成和不断优化的,具有丰富的细节。大学聚落理论注重“物质与人文同构性”,尊重社团群体的复杂性和历史人文的演化,强调环境体系的适应性:不同的发展历程,不同的地域环境,促使大学聚落环境的适应性[5]。这一观点启发我们从不同的环境和文化出发审视大学聚落的设计策略。

从欧洲中世纪最初的庭院式教会学校发展到今天,大学聚落成为功能齐全、结构多元、体系复杂的综合聚居环境。大学聚落在形态上分为方院式,中轴开敞式和分散自由式等[6](图7—图9)。自由式的校园在优美的景观环抱中自然生成,建筑物的位置、方向较随意,没有围和感很强的空间,强调校园内的自然风景美,形成清新质朴的“学术村”。卫斯理女校是这种样式的典型代表。

在我们的场地环境中将会生成怎样的校园?

当我们来到现场踏勘的时候,被这里原野的辽阔震撼。这里有天地相连没有尽头的草原,有驰骋的风,有潇洒奔腾的游牧民族,青青草木间点缀着褐色的敖包、白色的蒙古包(图10)。

这种场地气质中自然生成了自由组团式布局的校园。在这里,建筑被舒缓的草原景观环绕,辽阔草坡的横向线条被建筑的竖向有节奏地打断,形成与草原融合共生的校园风景,建筑若即若离的聚落式组合与场地气质自然结合(图6)。

中心布置公共空间图书馆、校史馆、公共教学楼、体育场馆等,周边以不同学科板块聚落形成组团——视觉艺术、音乐、表演艺术组团。由此形成分区明确、性格迥异、互不干扰的学术聚落。同类型的聚落共享资源、鼓励学科交叉、学术交流,整体形成高效的运行组织体系——进而形成艺术类院校的布局特点。

穿过城市公园中的主入口来到校前广场,近处是行政办公楼与艺术中心,形成具有标志性的门户界面。图书馆布置于校园中心景观区的北端,共同围合成为校园景观的中心。

表演艺术类教学楼、视觉传达类教学楼及主教学楼呈品字形组团环绕在图书馆外侧,形成错落有致的教学聚落。考虑到视觉传达类教学楼的部分功能有排风需要,应将其置于主导风向的下风向。表演艺术学院考虑与艺术中心功能关系,布置于艺术中心北侧,通过连廊连接。站住校园的中心草甸向四周望去,风吹草低,风景中的建筑仿佛草原中生长出来的聚落,轻松自然,但同时保持着一定的向心张力,与图书馆之间形成对话。

图书馆一侧的草原向北延伸到北区草甸。校园西侧的运动场地让视线充分伸展,直到看台和山岳形的风雨操场出现将视线收拢。北区草甸向东西扩展,从生活聚落的开口奔向入口门厅,又从建筑近地空间的开口弥漫开去,萦绕在生活聚落的连续围合体量周围(图11,图12)。

这是景观中的校园,草原中的聚落。

3.4 舞动草原——以景观体系引导校园公共空间组织,形成草原特色的校园空间意象

校园景观设计将舞蹈表现中优美的线条提取为景观步道,并将草原上蜿蜒的河流生成到校园中,让内蒙古艺术学院成为地域艺术和景观的经典缩影。

舞动的草原幻化为鲜明流畅的外部空间结构,规划以景观主轴、艺术中心及图书馆构成“一轴两中心”的校园主要空间(图12)。

景观带从南侧主校门起始,穿过主入口广场,水系—草原景观带连通市政景观带蜿蜒向北,贯穿整个校区。自然坡地、蜿蜒的河流和建筑和共同组合出中心景观带,成为校园之中交流、休闲的宜人舞台。艺术中心、美术馆、图书馆等建筑的界面和轮廓成为舞台最好的背景。在豁然开朗的中心草甸中,可以春分踏青,夏至毕业,秋分迎新,冬至赏雪。

建筑局部底层架空,让建筑围合庭院与中心景观之间互相渗透,近地空间结合微地形景观、草坡花池及小品装置,形成丰富的空间层次。大小不一的空间承载起那些难忘的大学生活场景,第二课堂、小组研讨、社团、集会、展览都可以在这里发生(图13)。

生活聚落首层散落了自主学习空间,与景观结合形成多功能生活空间,北侧与校园次入口结合的活力市集里有开放的书吧、咖啡、画廊、studio,这里可以面向城市完全打开,成为学生最喜爱的活跃空间。

3.5 人文关怀——从自由的艺术气息到全龄无障碍环境

大学聚落的内核是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培养人才是大学的天职, 校园文化要完成育人的根本任务, 就应以“大学精神” 为出发点,承担起发展和完善人的终极关怀和以人的个性为关注对象的人文使命[7]。可以说人文关怀是校园文化育人的重要手段。对于艺术院校学生来说,体现人文关怀的关键在尊重、理解、信任、帮助每一个人实现自身价值[8]。

在宏觀层面上,自主学习体系和慢行系统为学生自由发挥自身价值创造了空间。系统化串联的公共空间为学生艺术创作提供展示平台、预留公共表演路演区,为活跃的、充满人文气息的氛围提供生根发芽的土壤。

校园提供了舒适的慢行环境,“安代舞”步行道长3.6 公里,跑一圈20 分钟,走一圈40分钟,它串联了每一个组团,学生们晨起、夜读、课间都可快速进入这个舞动的活力系统,为身体“充电”,为思想“充电”。在这里可以遇见有趣的灵魂,碰撞出有趣的灵感(图14)。

在中观和微观层面上,人文关怀对公平性和普适性的重视,自然导向建立一个所有人都能够参与的无障碍校园环境,关注设施细节对每一个人心理和生理的影响。在内艺大规划中,我们通过有声水景、鲜明色彩标识、季节性花香的植被、建筑与景观小品的平滑曲线等手段,方便不同需求的人群全方位感受校园的美好生活。

3.6 绿色、低碳——以适宜技术为主的节能策略

这是一个绿色校园, 从建造方式、工艺工法、材料成本等各个方面实施低碳建造。例如,结合校园景观构建强调生物多样性的绿色生态体系,以当地植物为基调,营造动植物友好的蓝绿校园空间。建筑层面充分利用双层墙体、自然通风采光、室外气流组织、高效采暖通风系统、节水节能设施,充分利用太阳能,打造适应当地气候特征的新一代绿色低碳校园建筑系统。建筑采用当地的砂砖,一方面减少运输成本,更为低碳绿色,也让建筑整体风貌与地域风土更为融合。

4 汇集地域元素的建筑单体

教学建筑单体设计重视时代感、高效、温暖、注重实用品质。教学组团以砖幕墙为主简洁高效温暖,体育馆的暖色金属幕墙造型动感。教学和生活建筑均采用红灰、红白配色,其中教学類建筑选用当地的砂砖作为主要材料。功能组团各有特色,由动至静的柔和变化,丰富中有统一,简洁中有律动,展现了艺术大学富有人文情怀的形象。

标志性建筑则对草原文化的表达方式进行了探索。天窗是草原建筑重要的元素之一。蒙古包正中的天窗起到采光通风的作用。天窗承载了草原民族对天地和故乡的理解。校园标志性建筑突出来自蒙古包的地域元素,聚合使用功能,取材 “敖包”“天窗”[8]、蒙文的意向,建筑空间和地域文化符号结合恰当,色彩与立面浑厚充满力量感,同时很好地满足了使用需求。

蒙文是另一种具有强烈草原文化意蕴的元素,形态优美,富于节奏感。我们将苍劲的笔画抽象为宽窄有致、平仄结合、凹凸变化的线条,这些线条被赋予陶板和玻璃的材质,用肌理感与光滑感,受光与阴影,透明与不透明覆盖了建筑,让建筑外表出现生动的表情(图15—图17)。

5 结 语

在校城一体、弹性校园、大学聚落、人文校园等校园设计理论指导下,内艺大新校区规划积极探索与当地地域景观人文特征相适应的艺术校园形态。内艺大的校园规划根植于地域空间景观特征,自然生成自由组团式布局的校园,形成与草原融合共生的“草原聚落”。校园景观设计将“安代舞”中优美的线条提取为景观步道,并将草原上蜿蜒的河流生成到校园中,让校园成为地域景观的经典缩影。从宏观到微观层面上,努力营造深具人文关怀精神的校园,为每一个学生实现自身价值提供空间,为朝向更好的艺术教育提供了一定空间环境基础。天地合气,智圆行方,从这里走出的学生们将会拥有一段斑斓的青春记忆属于草原故乡,属于本民族文化。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1] 江立敏, 王涤非, 潘朝辉. 迈向世界一流大学: 从

校园规划与设计出发[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

社,2021.

[2] 程晓喜, 屈小羽, 王钰. 探索碳硅合一的高校校园

规划设计新要点[J]. 世界建筑, 2022(2): 4-9.

[3] 刘铮, 王世福, 莫浙娟. 校城一体理念下新城式大

学城规划的借鉴与反思:以比利时新鲁汶大学城为例

[J]. 国际城市规划, 2017, 32(6): 108-115.

[4] 韩宇轩, 梅玉倩. 高校校园弹性可持续规划设计理

念探究[J].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报, 2020(5): 60-62.

[5] 何镜堂, 窦建奇, 王扬. 大学聚落研究[J]. 建筑学报,

2007(2): 84-87.

[6] 王扬. 窦建奇: 大学教育理念与大学校园发展历史

沿革[J]. 华中建筑, 2011(1): 127-132.

[7] 陈秋燕.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理性思考[J]. 教育评

论, 2004(4): 43-45.

[8] 杨静薇. 在高等艺术教育中强化人文素质教育[J].

艺术教育, 2014(3): 33-34.

猜你喜欢
草原人文景观
人文
讲解《草原图》
《当周大草原》
一生的草原
景观别墅
火山塑造景观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