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拓展式阅读教学研究

2024-01-24 12:46:33申燕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23年11期
关键词: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申燕

摘  要:教学方法决定教学效果。随着教育改革的持续深入,广大教师开始重新审视当下的阅读课堂,并创新了阅读模式,拓展式阅读便是其中之一。通过拓展阅读不仅可以丰富学生语言知识,还能增长学生见闻,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发展。基于此,文章以小学语文为研究对象,对拓展式语文阅读教学的开展进行了研究,期望文章的讨论能够引起有关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并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丰富学生的视野,从根本上提升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拓展式阅读;阅读教学

一、小学语文拓展式阅读的基本特征

拓展阅读即立足教材内的某个篇章,拓展与其主题、表达方法等有关的作品,以拓宽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为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其基础特征如下:

第一,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在拓展式语文阅读课堂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有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从学生学情出发,才能促使学生主动参与进来,才能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个人的学习中形成良好的语感,通过对阅读内容的深入把握,强化学生的优秀品格。

第二,以教师为主导。教师是拓展式阅读开展的实施者,只有明确目标、制订相应的阅读计划,才能真正落实阅读目标。自新课标理念渗透以来,教师的工作量有所增加,在教学中还是更加关注个人“主体”的发挥,忽视了“导”,难以让学生把握阅读的要点。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只有从思想上改变,在把握学生身心特点、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制订科学、合理的计划,才能将自身“导”的作用发挥出来。

第三,推动学生个性发展。拓展式阅读的开展需要教师把握学生的不同,采取“差异化”模式开展教学,将学生的内在潜能挖掘出来,提升学生阅读素养。另外,教师必须为学生提供自主训练的机会与空间,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展现自己的个性,进而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小学语文开展拓展式阅读的意义

(一)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语文学习对人一生的影响是深远的、巨大的,关系着学生优秀品质、逻辑思维的形成。小学作为学生语文学习的基础阶段,对他们日后的发展影响深远。而采取拓展式阅读,不仅可以吸引学生参与其中,还能促进学生语文思维的发展。在拓展式阅读引领下的学习中,教师通过把课堂内容积极向外延伸,可以建立起课内外联系的体系,为学生构建语文能力发展的空间,让他们在慢慢的品味中爱上语文。

(二)促进学生自身素养发展

小学语文是语言积累的阶段,通过有序地安排课外阅读,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知识,助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而且通过长期的坚持,可以形成自身的魅力,言行举止无不散发着“书韵”。由此可见,开展拓展式语文阅读可以促进学生素养的发展,能够为他们日后更高层次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阅读与写作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学生阅读的过程就是积累素养的过程,通过大量地阅读,领会作者的表达方法、行文结构,并可以将其应用于自己的文章中。在拓展式语文课堂中,教师还要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如,将好词佳句抄写在本子上,写阅读心得,根据自己喜欢的片段开展仿写或续写。通过长期的坚持,学生会掌握丰富的写作经验。

三、小学语文拓展式阅读开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内容单一

当前的语文阅读教学大都围绕教材开展,无论是故事还是诗歌,都会以新课标、考试内容为核心,期望通过课堂来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将其应用于日后的考试中。在阅读内容拓展上,教师也会根据教材内容开展,例如根据作者开展不同阶段作品的阅读。在这种内容枯燥、形式单一的拓展阅读中,因学生不能全面把握作者在不同作品创作中的背景与心境,难以真正地理解文章,最终降低了拓展式阅读开展效果。

(二)形式僵化

通过对拓展式阅读教学的分析与研究可以发现:大部分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采取的是规范性的模式,虽然这样的模式可以确保阅读教学目标的实现,但因教师不懂变通,难以吸引学生参与,而且会让学生产生枯燥感。小学正是探索欲旺盛的阶段,如若不能从学生心理发展需求出发采取措施,势必会加剧学生的抵触心理。而拓展阅读作为课堂的延伸,如若不能优化与改进,势必会让阅读教学过于僵化,进而影响小学生整体能力的提升。

(三)拓展阅读过程简单

通过文章上述两点的讨论可以知道:在拓展式语文阅读中,教师大都从作者视角出发推荐文章,而这是教师主观意见的直接反映。对小学生而言,忽视学生兴趣的拓展阅读,将无法发挥开展相应活动的应有作用。所以开展拓展阅读要从学生群体出发,通过问卷调查、交流沟通,把握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兴趣爱好,以此为基础才能明确拓展的方向,才能将拓展阅读的作用发挥到位。但当前的拓展阅读,除了简单选择拓展方向外,忽视了课堂的成效性,最终降低了拓展阅读效果。

(四)家长对学生拓展阅读投入不够

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否具有良好的阅读氛围会对学生产生重要的影响。如若学生在没有阅读氛围的家庭内,便难以形成閱读的好习惯。调查研究显示:针对学龄前的孩子,家长和教师都会选择绘本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但随着进入小学,学生的压力加大,家长便将精力放在了提升成绩上,很少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引导。另外,互联网的发展,让人们难以静下心来阅读一本书,这严重影响了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抑制了学生阅读素养的发展。

四、小学语文开展拓展式阅读的策略

(一)加强家校合作

学校和教师只有从思想上认识到拓展阅读对学生发展的意义,树立起阅读的意识,通过加强合作为学生构建阅读氛围,才能吸引学生参与其中。例如,制订阅读计划,利用学校的硬软件资源为学生提供阅读材料、保证学生的阅读时间。另外,家长也要发挥好自身的引导作用,通过与教师的沟通,关注孩子的表现,通过“亲子共读一本书”为孩子构建起好的阅读氛围,助力孩子阅读习惯的养成。

(二)立足篇章

小学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但受到自身条件与外部环境的双重影响,在阅读中产生差异是必然的。这就要求教师在组织拓展阅读中,要看到并尊重学生的差异,立足篇章有效指导学生的阅读,然后再从学生兴趣出发为其推荐合适的资料,以保持学生持续阅读的兴趣,确保阅读效果。例如,在《猎人海力布》的学习中,首先指导学生阅读文章,认知生字词,然后通过对海力布一系列行为的分析,让学生把握海力布“舍己为人,甘为他人牺牲”的优秀品质。在阅读的最后,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兴趣为其推荐《聚宝盆》《一幅壮锦》等民间故事,通过拓展阅读使其深化对这一主题的理解,进而达到最大限度的阅读效果。

(三)小组合作

学生的思维、兴趣天生存在差异,通过阅读篇章,学生可以产生不同的感悟。为了确保阅读课堂的有序开展、真正提升语文阅读教学质量,教师可以开展小组合作,鼓励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在交流中发散思维、拓宽阅读视野,进而从整体上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

例如,在教学《陶罐与铁罐》时,教师便要在立足单元主题的基础上,为其推荐合适的寓言故事,如《小柳树与小枣树》《蚂蚁和蝉》《北风与太阳》等,然后根据学生的能力、兴趣将其划分为若干小组,并下发阅读任务:“认真读一读,思考一下,这几篇文章共同讲述了一个什么事情?通过阅读,你有哪些体会?”通过学生的阅读、思考与交流,最终将小组讨论的结果展现出来,教师再根据各小组的讨论情况加以指导,以深化学生的阅读体验与感受。在上述的阅读课堂开展中,不仅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而且提升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推动着语文阅读教学的有序开展,为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为学生提供表达空间

阅读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唤醒学生内在的欲望。但小学生因生活经验浅、认知弱的情况,难以用自己的语言描绘文章故事、主题,进而抑制了阅读兴趣的发展。因此,教师要通过组织活动为学生提供表达的空间,通过他们的分享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确保拓展式阅读课堂的有序开展。

例如,在《在牛肚子里旅行》的学习中,教师可以根据文章主题为学生推荐《小牛顿》,并发布阅读任务:“将自己的阅读感悟以笔记的方式整理出来。”然后让学生在小组内开展讨论,意在发散学生思维的同时,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这同样强化了学生的理解与记忆,推动着拓展式阅读教学的持续开展。

(五)巧用朗读

朗读是阅读的一种形式,在强化学生语感、提升学生阅读水平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学生语感的强化,需要教师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激发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通过朗读了解文章主要内容,深化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第二,基于朗读内容,设置问题,让学生一边思考一边朗读,以保持他们朗读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升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例如,在《小壁虎借尾巴》的阅读教学中,首先教师要根据主题组织学生朗读,并提出问题:“小壁虎都向谁借了尾巴?这些动物的尾巴有哪些作用呢?小壁虎的尾巴是怎么回来的?”让学生带着问题朗读、对文章开展思考,这可以深化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之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蜘蛛网店》,让学生带着学到的阅读技巧自主开展这篇文章的阅读,以在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同时,助力学生更好地发展。

(六)与其他学科融合

语文阅读拓展不仅存在于学科内部,更要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比如与数学、自然、社会等学科的融合。语文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为目标,是各学科学习的基础。考虑到小学生形象思维的特征,他们更喜欢趣味性、多样性强的课程,而通过加强各学科的联系,可以将拓展阅读推向多元化的视角。

例如在《月光曲》的学习中,教师一边为学生播放贝多芬的《月光曲》,一边指导学生阅读,在这种直观的视听体验中体会文章的美。现行版本的语文教材内不乏古诗文,优美的意境、简练的语言不仅是诗人情感的浓缩,也是一幅美丽的画卷,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将语文与绘画结合起来,如,在学完《望洞庭》这首古诗之后,引导学生根据古诗的描绘,根据自己的想象,绘制一幅秋月湖光山色图,一边赏析一边绘画,让美直达学生的内心。

(七)组织读书活动

以课堂阅读为主题,组织读书活动可以吸引学生参与其中。但读书活动开展要突破固定模式,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现状进行组织,通过不同类型读书活动的开展,保持学生的探究热情。例如,在学生参与读书活动中,对自己观点的描述,教师要端正态度认真听取学生的观点,再根据学生的思想发展情况做出指导。

例如,在《北京的春节》这篇文章的学习之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以文献资料、网络等方式整合中国传统节日,并从来源、庆祝方式、节日内容、节日意义等角度将其以思维导图的方式展现出来,然后在第二天的课堂中开展分享。通过本次读书活动的开展,不仅让学生了解了优秀的传统节日文化,而且强化了学生的民族精神。

综上所述,开展拓展阅读不仅可以激起学生的阅读热情,还能丰富学生的语言知识、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为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奠定基础。因此,在日后的阅读教学开展中,教师必须从思想上重视,要革新理念、优化模式,为阅读课堂注入生机与活力,保持学生对阅读的探究兴趣,强化阅讀教学效果,助力学生的全面提升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毛金玲. 拓展式阅读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 现代农村科技,2021(02):83-84.

[2]贾兴丽. 小学语文开放性阅读教学方法探究[J]. 林区教学,2021(06):75-76.

[3]郑秀文. 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路径选择[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5,16(09):21-22.

[4]蒋凤鸣. 浅议小学语文拓展性主题阅读的实践探索[J]. 中外企业家,2019(14):194.

[5]张涛. 拓展阅读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 甘肃教育研究,2022(03):103-106.

(责任编辑:向志莉)

猜你喜欢
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新课程(2016年3期)2016-12-01 05:58:04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6:12
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加强读与写的结合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