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 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2020 年9 月,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印发《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 年)》的通知中提到“推动职业学校‘课堂革命’,适应生源多样化特点,将课程教学改革推向纵深。”由此,推进职业学校“课堂革命”,成为提升职业教育专业和课程教学质量的重点工作[1]。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迅猛发展,已颇具规模,但仍然存在职业教育专业和课程教学质量不高的问题。因此,高职院校在提升职业教育专业和课程教学质量方面要积极主动地进行有益探索,不断更新和完善教育教学方式,尤其要把“课堂革命”作为当前重点工作推进。
随着数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工智能技术对财会行业的深度渗透,社会对财会人才的需求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财务机器人的出现和应用已经代替了很多简单的重复性的人工工作,例如发票开具、发放工资、账务处理等,那么财务会计类专业学生将在哪些方面为用人单位提供价值、财务会计类专业课堂如何进行改革来适应数智经济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都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财务会计类专业固然存在理论性较强的特征,但是当下高职财务会计类专业课堂大部分仍然采用“满堂灌”的讲授法,存在着课堂授课方式单一、课堂学习氛围不浓,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导致了在校生在校期间专业学习获得感不高、毕业生无法满足区域经济和用人单位的需求等一系列问题。
要想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则必须进行教学改革,而教学改革改到深处是课程,改到实处是课堂[2]。课堂是教学的最基本单元,是教学实施效果最真实的呈现,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教育部等九部门在2020 年9 月联合印发《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 年)》的通知,通知中明确指出要推动职业教育“课堂革命”,鼓励教师团队对接职业标准和工作过程,探索分工协作的模块化教学组织方式[3]。财务会计类岗位已出现重大变革,适应岗位需求必须对课程、对课堂做出系统性、全面性的变革以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德法兼修、经世济民”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据笔者前期调查结果显示,高职财务会计类专业课堂目前教学大部分仍沿用传统课堂的讲授法,以教师、教材、教室为中心,没有充分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差异性和多样性。高职类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知识基础和理解能力都较为薄弱、学习自律性也有待提升。目前,专业课堂单一的讲授方法根本无法吸引学生将兴趣真正转移到课堂上来,造成了两个问题:第一,学生不会学,即学习态度不主动,学习方法不科学,学习能力不强。依赖教师讲授,不喜欢同伴互学和自学,学习不专注等。第二,学生没学会。笔者在整理近一年所交课程的评价显示,学生在基础知识的记忆与理解、专业能力的实践应用、职业素养的提升方面的掌握程度都亟待提升。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高职教育以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教学内容应与职业岗位紧密对接。但在实际教学中,课程内容远远落后于企业实际岗位工作内容的更新迭代,岗位适应性较弱,学生无法实现知识与技能的迁移。虽然院校都在倡导项目化教学,但是真正实现改革的课程寥寥无几。
高职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主动性和自律性都较差,在这种情况之下,教师如何去教,如何将学生的兴趣点真正吸引到专业课堂上来就显得尤为重要。当前,高职财务会计类专业教学普遍存在着教师教学方法老旧、教学模式单一、教学资源固化的问题。
目前,高职财务会计类专业评价方式比较单一,评价内容以知识为主,忽视对学生技能和素养的评定;任课教师是唯一的评价主体,评价体系不够科学合理。
提升财务会计类专业课堂的学习实效,致力于学生“会学”、“学会”,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全面发展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高职财务会计类专业课堂要想破解学生“不会学”和“学不会”的问题,必须进行课堂全要素革命。
课堂文化表现为师生关系和学习氛围。传统课堂形成了教师权威主导的师生关系以及被动、懒散、从众的学习氛围。“课堂革命”要“以学习者为中心”,构建“学习共同体”,逐步形成“有教无类、尊重包容、自由和谐、关怀鼓励”的教学氛围,建设“尊重、平等、和谐”的课堂文化。只有进一步厘清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的内在关系,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专业和课程教学体系才能培养学生成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只有把课堂还给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4]。
教学改革改到痛处是教师。一方面,要进行“双主体”教学主体改革,要求专业教师和企业导师共同完成课程。笔者所在院校依托大数据与会计产业学院,开设企业实践课,真正实现了专业教师和企业导师同上一节课,共同完成课程。通过教学评价及日常教学反馈显示,“双主体”教学主体改革既可以让学生接触学习到企业导师带来的最新专业前沿知识及实操案例,又可以在校内教师的辅助下秩序井然地进行教学,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另一方面,现阶段有很多教师是由学生身份毕业直接到学校任教,没有实操经验,虽然每年会进行下企业挂职锻炼,但由于财经行业的特殊性很难接触到核心业务,专业教师的双师素质亟待提升。加强培训,造就“双师”型教师团队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5]。笔者所在院校与企业依托大数据与会计产业学院共建了“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实现了财务会计类专业青年教师的校内跟岗实训,完成了从会计基础处理、税费计算申报、财税案例解析、财务指标分析等财税领域重点工作模块的校内跟岗实训,是快速提升高职财务会计类专业教师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的有效路径。
在目标革命上,课堂要实现从“知识核心”向“学生素养核心”的转变,将教学关注点真正转移到“立德树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科学目标上,切实提升高职财务会计类专业学生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对此,注重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在知识层面遵循够用原则,将课堂的主要目标放在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上。以智慧税费申报与管理课程为例,依托EPC 金税平台,将课程由原来的单一讲授改变为理实一体课程,注重学生税费计算、申报缴纳实操能力的训练与培养,将原来抽象的税费申报技能流程化具象化,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获得很大的提升。其次,教学目标革命还表现在原有知识、能力目标基础之上,更加重视专业课堂对职业素养的提升功能。在专业课堂中要培养学生遵守规则、精益求精、诚实守信的职业素养。以智慧税费申报与管理课程为例,通过邀请企业导师讲解真实企业案例,学生在学习知识技能点的同时也能耳濡目染地学习企业导师工作时严谨诚信、精益求精的职业状态。
传统课堂依据学科体系进行专业讲授,理论讲授无法吸引高职学生的同时也无法完成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内容革命是指明确每门课程所对应的职业岗位,立足岗位需求和职业技能标准,开发学习任务,重构内容进行模块化教学。以智慧税费申报与管理课程为例,笔者立足税务岗位需求,结合教学标准,按工作过程开发学习任务。依据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国家教学职业标准、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接智能财税“1+X”证书职业技能的初级、中级标准,结合办税员、税务代理等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由浅入深地将知识技能点序化。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德技并修为职业教育始终坚持的教学理念。笔者遵循这一教学理念,按照企业税务岗位工作过程将原有学习任务重构为“税种认知”“税额计算”“纳税筹划”“申报缴纳”四个阶段,分阶段递进式对学生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职业素养进行培养,形成了符合学生由易到难逐层递进认知规律的教学模式,探索出了“税种认知、税额计算、纳税筹划、申报缴纳”的四阶段工作学习任务,教学实践效果收效显著。
由于财经领域的高度安全性,专业教学案例和实训数据存在不同程度的固化现象,这严重阻碍了学生专业实践技能的提升。课程教学团队长期致力于深度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在2021 年与行业龙头企业共同开发企业实践课,将各类企业真实财务数据引入校园,依托信息化业务处理平台,学生真正实现了真账实操,有力破解了教学资源固化的困境。除此之外,课程教学团队积极整合课程资源优化课程内容供给,建设完成了3 类课程资源工作库,分别是工作案例类、政策解读类和时政热点类资源工作库。工作案例类资源库是指依托现有 8 家企业的校企合作资源,不断更新教学案例,将与本课程知识技能点契合的案例根据不同章节进行分类归纳,整理出《智慧税费申报与管理》工作案例库。政策解读类是指课程教学团队广泛收集课程相关政策法规,通过查阅文献、专家解读等方式,剖析政策的设置原理、背景内涵,让学生不仅知道具体的规定是什么,还能够理解制定这些政策的初衷是什么。例如,近年来国家推出的“一揽子”减税降费政策、鼓励自主创新等政策,传递了我国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科技强国的强大信念和信心。时政热点类是指课程教学团队每周会对时政热点进行收集整理,并对重点事件进行讨论,将契合课程内容的部分根据知识点归纳总结提升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
由传统的教师讲授加学生课堂讨论转化为适应不同教学内容的行动导向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法、启发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教学法等。按工作过程将内容划分为“报表取数”“税额计算”“纳税筹划”“申报缴纳”四个阶段,递进式对学生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职业素养进行培养。基于学习内容的重构和学情分析,本项目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针对四阶段不同的课型,分别选取角色扮演法、探究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法实施教学。报表取数阶段,选取角色扮演法,分岗实操体验深刻。报表取数阶段需要税务会计、总账会计、会计主管以及若干外围岗位进行岗位传递,协力完成该项工作任务。基于模拟真实工作过程,本阶段采用角色扮演法,学生通过分岗、轮岗练习获得了深刻的学习体验。税额计算阶段,选取探究式教学法,合作探究精准算税。税额计算阶段需要学生理解企税计算工作原理,分项把握企税计算公式,准确计算企税税额。基于本阶段学习任务的特点,选取探究式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小组协作、教师引导等步骤让学生逐步理解税额计算原理、掌握税额计算技能、养成严谨细致的职业素养。纳税筹划阶段,选取案例教学法,激发兴趣开拓思路。纳税筹划阶段需要针对不同企业类型给出常规筹划流程与方法,以便学生加以应用。本阶段任务设计为分别对小微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进行常规筹划,基于此,选取案例教学法实施教学,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企业导师的参与拓宽了学生的筹划思路。申报缴纳阶段,选取任务驱动教学法,虚拟仿真实操。申报缴纳阶段需要学生独立完成企税预缴和年终汇算清缴工作任务,基于此,选取任务驱动教学法,借助网中网虚拟报税平台、智能财税1+X 平台,进行虚拟仿真实操,在每个任务之下分为基础任务和进阶任务,让学生获得真实的报税体验的同时也注重了因材施教。
传统课堂以平时成绩+期末考核成绩为评价方法,评价方法单一且无法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评价体系需要以信息化、数据化手段为载体,以教学平台为依托,构建全过程、多主体、多维度的评价体系,切实增强学生在专业课堂的获得感。以智慧税费申报与管理课程为例,依据学情分析和学业水平诊断,基于评价主体多元化(个人自评、小组互评、教师总评)、评价内容多维度(理论知识、专业技能、职业素养)、评价过程多阶段(课前、课中、课后)的角度,全过程全方位精准评估教与学的绩效,实现因材施教。利用虚拟仿真报税平台的筛选功能,根据任务完成情况及学情进行动态分组,每组成绩较高者额外加分。综合性的评价体系给予学生成长性评价,突出办税员职业能力的培养及职业素质的养成,以增强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在数智经济飞速发展的当下,财会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已发生较大的变化,课堂是最基本的教学单元,高职财会类专业必须进行行之有效的“课堂革命”,对课堂文化、教学主体、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进行全要素革命来提升人才培养的适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