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源保护背景下的城边村发展模式探讨
——以西丽水库周边碧道整体概念规划及景观设计为例

2024-01-24 01:07:34叶秋霞周一帆
花卉 2023年24期
关键词:西丽科教水源

叶秋霞,周一帆

[落境景观建筑设计(深圳)有限公司,广东 深圳 518000]

0 引言

“城边村”是相对于“城中村”提出的概念,一般都位于城市边缘且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1]。位于水源保护区和生态控制线内的城边村出于对水源保护的需要,其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如何在保护水源地生态的前提下,兼顾产业经济、健康生活和社会文化的发展,成为研究城边村有机更新模式的重要课题。

本文以西丽水库周边碧道整体规划及景观设计项目为切入点,探索水源保护背景下的城边村未来发展模式。白芒、麻磡、大磡三村数十年前的水源涵养之旅,建设水库、修理河道、划定生态控制线,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村庄的发展。随着环西丽湖科教城的兴起,这些村庄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本项目以“城市的涵养”为总体概念,通过生态水源涵养、产业经济涵养、健康生活涵养、文化教育涵养4 个角度,联动三村,旨在构建稳健的蓝绿生态水源保护基础,引导水源三村的产业新发展,创建绿色健康的公共生活模式,并延续区域多元文化脉络。通过“三村,四园,七河,点状有机更新”的策略,我们探讨如何在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间取得平衡,为位于水源保护区及基本生态保护区内的城边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借鉴、可传递的经验。

1 项目背景与概况

1.1 西丽水库的历史脉络

西丽水库位于深圳特区西部大沙河上游,依山傍水,风景秀丽。水库历史悠久,始建于1960 年,水库集雨面积29km2,总库容3412m3,为中型水库。1980 年深圳特区成立后,西丽水库功能由农业灌溉转变为城市供水。自2001 年东江引水工程投入使用后,西丽水库成为东江水源网络干线的中心调蓄水库。近年来,西丽水库年调蓄水量达到深圳市总用水量的近三成,年对外供水超过4 亿m3,供水水质达到国家二类以上标准[2]。2005 年,出台《深圳市基本生态控制线管理规定》,水源三村被划定为生态控制线范围;至2021 年,水源三村因位于西丽水库水源保护区内,又受到生态控制线的约束,处于两条线范围内的土地主要发展荔枝种植等低效益产业;2018 年,西丽水库一级水源保护区内剩余288 宗建筑拆除完毕。

1.2 西丽湖科教城的发展机遇

西丽湖国际科教城环西丽水库布局,规划面积69.8km2。是深圳科教资源最丰富、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是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载体。它位于大湾区的黄金出海口,连接深圳高新区、光明科学城、深港科创合作区和前海自贸区,为深圳打造国家科学中心提供重要支撑。西丽湖国际科教城构筑了“一心、两轴、三区”空间布局。致力于成为大湾区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动力源,科技、教育、产业、金融“四融合”示范区,国际一流的创新生态高地,国际科技开放合作的引领区,西丽湖国际科教城是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的重要引擎与示范载体、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支撑,也是部省市共建的重大战略平台[3]。

2 现状问题及案例研究

2.1 现状问题

2.1.1 脆弱的环水库生态系统

西丽水库生态系统的脆弱性正在变得日益显著,呈现出一系列环境问题。首先是生物多样性的问题,山体植被物种的单一性极大地限制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抵抗力,这可能会导致更大的环境演变和生态失衡。同时,河道污染严重,这对水体生态系统的健康构成了直接威胁,可能破坏水质,进一步影响水库的生态功能。此外,村落排水和泄洪系统的缺乏使得该区域在面对极端气候事件时,更容易受到严重影响,包括洪涝灾害等最后,绿地污染和破坏严重,这不仅影响了生物多样性,也可能对人类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带来负面影响。

2.1.2 受限的产业经济发展

30 多年来,由于位于水源保护区,为保护西丽水库,白芒、麻磡和大磡三村经济发展受限,整体经济水平比深圳其他地区相差数倍甚至数十倍。与南山区纳税百强企业相比,例如,田厦村新建的商务大厦正在对外招商出租,而西丽三村的股份公司却还完全依赖单一的厂房出租,经济十分单一。在人均年分红上,与其他村相差数十倍。

2.1.3 低质量的村落公共生活

水源三村经济发展受限,村内公共生活配套设施不完善,白磡村目前常住人口23000 人,麻磡村8200 人,大磡村50000 人,三村的绿色公共空间,主要是村内社区公园,面积均不足2hm2,这里的公园经常聚集着大量的村民,公共空间严重不足。目前河流两岸慢行系统不连续,村落内部机动车道与人行道混行,停车管理混乱,交通不友好,建筑内部楼间聚近,巷道空间过窄,街道空间缺乏管理,公共服务配套设施严重不足,区域居民公共生活质量偏低。

2.1.4 失落的三村文化脉络

水源三村拥有非常深厚的文化历史,麻磡村是深圳十大客家文化村落之一,拥有超过400 年的历史,与此同时,深圳水源保护也是三村的文化历史,场地内部的农耕文化等。现状的文化历史建筑并没有被很好地保护,文化的传承薄弱,经过一系列的工作发展,村落内部的建筑风貌杂乱,文脉被城市淹没。

2.2 密云水库:一泓碧水润京城

密云水库是一座集防洪、供水、灌溉、发电、生态涵养功能于一体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是北京市重要地表饮用水水源地之一,北京城镇地表水供水量50%以上来自密云水库[4]。

旅游产业:为深化“渔业净水,生物保水”理念,每年的4 月初,密云区向水库中投入大规模的清洁鱼苗,以此保持水质。当9 月的开捕季节到来时,拥有许可证的渔民可以进行捕鱼活动。健康产业: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科学城的发展,密云区在科学城附近设立了生命科学和健康科学小镇,鼓励外来投资流向健康医疗服务领域,积极接收科学城东区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3 项目概念与策略

3.1 总体概念:城市的涵养

60 年前的白茫,麻磡,大磡三村开启了城市水源涵养之旅,建水库,修河道,划蓝线,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村庄的发展。如今,环西丽湖科教城将作为城市发展的新目标,在水源保护背景下,探索三村未来发展模式是项目的核心议题。

生态水源涵养,更深厚的蓝绿网络生态本底;产业经济涵养,全周期创新科研企业孵化基地;健康生活涵养,更完善的开放共享绿色公共系统;文化教育涵养,更在地的客家创新农耕科教文化;西丽碧道将成为区域发展的脉络和契机,水源三村将以新的姿态融入城市新发展。

3.2 总体策略

3.2.1 水源生态涵养

西丽拥有丰富的生态自然资源,是深圳山海连城“一脊、一带、十八廊”生态骨架中通山入海生态廊道的重要节点,是串联组成通(阳台)山连(大沙)河入海(深圳湾)的生态廊道,也是深圳南山区绿道系统的重要环线,建构区域大山海格局。西丽不仅是区域关键的生态节点,同时也是环西丽湖科教城的中心,周边拥有大学城、留仙洞总部基地等重要科教资源。因此项目以碧道建设和生态修复为契机,将周边科教产业资源融入西丽片区,策动水源村落的可持续发展和产业升级。

环库生态绿道将自然湿地、生态农业以及步道结合,保护水库的同时提供休闲的路径。海绵村落绿道将道路变为绿色基础设施,使村庄成为海绵区域和绿色缓冲带。上游山脊绿道结合山体修复,净化山体径流,并连接周边山体步道。

水源生态涵养策略构建了完整的生态结构,以7 条碧道为基础,串联三层生态绿道,构建上中下游完善的生态结构。三层绿道系统为地段提供全方位的保护,从上游的山体生态修复和径流净化,从源头确保水源质量。中游的村落将现状连接三村道路升级为绿色基础设施,并将村落改造为海绵生态过渡区。环水库绿道结合湿地和生态修复,保护水源水质,同时提供生态农业旅游和沿湖观光活动。

3.2.2 产业经济涵养

以碧道为契机联动三村,绿色健康产业为本底,白芒村社区服务,麻磡村文化科教,大磡村众客创新,循环经济,三村协同发展。

3.2.3 健康生活涵养

以碧道为框架链接自然,通过打造38km 快线慢网,完善的道路系统,地铁系统,自行车系统及环游巴士系统,纵览千顷山水林田,串联三村七河四园,通过特定场地的干预,改善村庄城市结构中的废弃和剩余城市空白运动赋能,搭建绿色健康公共新生活。

3.2.4 文化教育涵养

以碧道为载体传承文化,延续发展客家文化,科教文化,创新产研文化,农耕生态文化。

4 方案设计

4.1 3 个特色村落

城市的涵养作用于3 个村的发展将各有特色,以生态水源涵养为本底,白芒健康社区涵养,麻磡文化教育涵养,大磡产业经济涵养;场地原有的要素给予了设计的灵感,项目以植物、材料、与色彩重新定义3 个村的风貌特色,白芒花园与社区;麻磡材料与文化;大磡色彩与产业。

4.2 4 种水源体验

三村护水,也应乐水,本项目为节点公园创造了4 种水源体验,白芒水互动、麻磡水文化、水教育、大磡水运动。同时呼应三村特色,打造三种不同体验路径,森林互动水环,材料教育水径,色彩运动水网;以水润民,是对三村水源保护最好的回馈。

白芒公园,水中漫步,一条可互动的水环,串联间歇泉广场,都市雨林、水镜花园、迷雾森林、水瀑地标塔等水节点,开启一场环水森林体验盛宴。

麻磡公园,水岸教育,以客家文化材料为线索,一条关于文化与教育的体验路径。由砖砌而成的绿色可渗透广场,聚雨成塘,并最终流向麻磡河道。沿着河道的小径跨越不同的水处理设施,收集器、沉淀梯田、过滤塘等,形成了一条优美的水岸长廊,沿线设置不同的水教育节点,路径的终点是一个全景塔,可以俯瞰西丽水库和周边美景。

大磡公园,水畔运动。以标志性的调色盘为基底,拼贴了不同的运动场地,健身站、球场、泳池、多功能运动场,均由一条环形跑道链接,打造一个非常活力的社区体育中心。

4.3 与河流的6 种互动

西丽水库的7 条河流将融入水源三村的特色主题,形成独一无二的滨水互动空间。与传统碧道不同,7 条河流均已完成断面设计,并即将实施完成。且类型复杂,河岸环境各不相同。因此,本项目采用因河制宜的设计策略,将典型河道解构为,桥,阶,台,环,栏、汀六大基本元素,再分别应用于不同的河道区域,7 条河流都将拥有不同尺度和功能的介入元素,最终形成一套独特而灵活的“河道工具箱”。

白芒河服务于社区居民,将花园街道延伸至水公园内的亲水阶梯。丽水河将为石壁龙社区的科研人员提供不同功能的滨水平台。麻磡河运动传统材料,串联起一系列文化教育节点,形成可活动,可游憩的沿水护栏。麻磡左支拥抱周边自然,融入可体验玩耍的水中汀步。大磡河将延续周边的活力氛围,把沿河商业空间连接至不同形式的水上廊桥。燕清溪将运动健康,科技智能等体验,结合于环绕河流的水畔游环。

4.4 分期与运营

具体内容如下:①完成7 条河流的碧道景观改造,完善绿道系统,建造4 个节点公园,改造提升沿河的建筑立面、率先完成公共绿色空间及体系的搭建。②完善村落的交通系统,完善公共配套服务设施,对村落内公共空间,街道景观等进行提升改造,提升居民公共生活质量。③对村落内部的建筑进行产业更新,政府与三村企业集团共同策划产业的联动与发展,考虑现有企业的安置问题,并策划引入新的潜力企业,集群效应。④3 个集体股份合作公司主导三村建设,政企合作开启水源三村新发展。

5 结语

本文以西丽水库周边碧道整体概念规划及景观设计项目为例,探讨了水源保护背景下,城边村未来的发展模式。这个模式以“城市的涵养”为总体概念,通过生态水源涵养、产业经济涵养、健康生活涵养以及文化教育涵养等4 个角度,寻找和探索了城边村的有机更新方式。

大都市生态区社区综合规划的核心是“保护”,而如何平衡城市发展与生态保护的矛盾是解决问题的关键[5]。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深入理解了城市发展与水源保护的紧密关联,也更加深刻地意识到,只有当我们尊重自然、保护水源、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平衡时,才能实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

在未来,希望本研究能够为水源保护区及基本生态保护区内的城边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多的启示和借鉴,同时也希望这个研究能够为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城市提供一种新的可能性。

猜你喜欢
西丽科教水源
保护水源
品牌研究(2022年18期)2022-06-29 05:33:24
《科教导刊》征稿函
科教导刊(2022年11期)2022-06-22 10:15:42
《紫颜色》中女性形象的异化觉醒之路
南水源头清如许
当代陕西(2019年24期)2020-01-18 09:14:18
科教之窗
科教之窗
科教之窗
寻找水源
点亮黑人女性的自我复归之路——解读小说《紫色》中的姐妹情谊和妇女联盟
语文学刊(2014年6期)2014-08-15 00:50:27
《紫色》中独特的成长领路人
——黑人女同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