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L 视角下南京紫金山- 玄武湖片区发展策略

2024-01-24 01:07:34刘卿婧
花卉 2023年24期
关键词:玄武湖紫金山格局

刘卿婧

(深圳市蕾奥规划设计咨询股份有限公司,广东 深圳 518000)

0 引言

南京市的紫金山-玄武湖片区,总面积34.91km2,片区内文化资源禀赋得天独厚,场地山湖相依、雄秀兼具,是彰显中国山水审美哲学、南京六朝古都十朝都会独特山水格局的典型区域。但由于城市化建设及人口扩张,山水陵城的历史格局与城市发展出现越来越多的矛盾,场地面临传统山水格局被破坏,紫金山-玄武湖周边山水景观轴线被城市建设阻断,山湖相望却相离,审美意境丢失,场地原本丰富的文化内涵带来的场所身份很难被阅读。因此,历史城市如何平衡历史文化价值与现代城市发展是我国当前历史城镇保护与规划的主要难题[1]。“历史性城市景观”基于自然地理脉络及历史时空演替的关系,为历史城市保护与发展提供了的独特的视角。

1 历史性城市景观理论的内涵、特征与方法

1.1 内涵

针对城市化背景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了应对历史城市在发展问题下遇到的挑战,于2011 年发布了《关于历史性城镇景观的建议书》(《Recommendation on the Historic Urban Landscape》)(简称《HUL 建议书》),《HUL 建议书》将“历史性城镇景观”定义为文化和自然价值及属性经过历史层层积淀而产生的城市区域,它超越了“历史中心”或“整体”的概念,包括更广泛的城市背景及其地理环境[2]。

1.2 特征

1.2.1 城市具有时空的“层积性”

历史性城镇景观充分识别城市遗产的历史性动态形成过程,突破了传统“历史”与“当代”的冲突,认为城市是不同城市景观“层积”动态积淀的结果,包含了所有不同的城市要素[3]。层积性可以包含时间和空间维度的多种要素,时间维度上,城市是在的动态变迁的历史环境中演进形成的,空间上,则包括自然地景、经济社会,文化习俗等环境要素。

1.2.2 城市具广阔的“关联性”

“HUL”将历史城市视为一个有机联系的生命系统,其中各要素相互关联,这些要素既包含的物质层面,如地形地貌、自然山水、环境布局、土地利用等,也包含非物质要素,如文化习俗,宗教意识,深化传说等。同时,系统中的各个要素之间并非简单的机械叠加,而是在城市演进的过程中通过不断的自适应机制,相互适应相互咬合,在某一发展阶段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网络组织结构。“层积性”也不是孤立存在的,不同时间的横截面城市遗产在时间与空间上的关联性,规划应系统发掘遗存同环境之间以及遗存与遗存之间的关联性,在保护和展示中将遗存及其关联性的要素进行系统性的保护和展示[4]。

1.2.3 城市具有的“演进性”

城市是由一代又一代人共同创造的社会、文化和经济资产,有着重要的社会文化意义。HUL 的观念中认为不能静止的看待遗产,而应该在尊重城市历史风貌与文化景观的前提下,延续城市在时代发展中的价值及生命力。因此,规划同时需要广泛的公众参与,可以适当优化其功能组织,并把提升居民生活品质作为保护与发展的目标之一[5]。

2 HUL 视角下山水城市公共空间的规划思路

2.1 基于“层积性”深挖场地价值

历史性城市景观认为城市是迭代生长的,深挖城市景观格局演变、朝代的更迭、文化脉络的发展历程,提炼文化与景观的核心特征与价值,是开展历史性城市保护规划工作的重要基础。在景观方面,重点关注地理时空要素的演变,山水格局的整体关系及其承载的文化内涵。在文化方面,需要重点关注由古至文化要素的叠加关系,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精神象征等要素。并通过对层级及历史主题的挖掘,强化场域内的历史氛围、强化不同历史场域转化的节点、强化古今场域转化的节点等策略,增加文化空间的可读性。

2.2 基于“关联性”修复整体格局

“历史性文化景观”强调自然、文化与城市整体的共生关系,规划要识别关键文化脉络、文化系统、生态系统的关键连接点,在规划过程中恢复山水城市整体空间格局及其要素之间的内涵关联。在自然方面,注重水系的链接,生态廊道的恢复,山水格局的互动关系。在文化方面,注重文化脉络的完整性及可识别性。同时,在新的发展背景下,还应对场地周边资源业态和相关公共空间进行分析及评估,加强人与场地的连接,完善山体水系之间功能的进一步融合。

2.3 基于“演进性”满足多元需求

“历史性城市景观”的演进性需要在保护格局基础上不断为城市发展注入新的价值,优化提升历史城市新的功能,实现城市生产、生活、生态多个层面经济社会效益的和谐发展。具体可以从3 个层面进行理解,在宏观层上,历史性城市需要关注其整体价值,结合区域发展目标,提出片区的特色定位及功能布局。中观层面,需要识别具体的核心价值要素,提出分片区的发展重点目标,对片区慢行系统、文化空间、配套设施、生态环境等内容提出优化策略。微观层面,结合群众具体需求和场地条件,着力于亲近市民的小项目,提升周边市民幸福度。

3 紫金山-玄武湖地区公共空间发展策略

3.1 历史叠套,识别核心要素

南京在长达2000 余年的建城史中,给紫金山-玄武湖留下了悠久的历史文脉和丰富的文物资源,玄武湖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距今2200 多年的先秦时期。其以“虎踞龙盘”地理格局为核心的地景结构在时空演变下形成的多层嵌套的历史格局及景观变化是场地的一大特征。自东吴时期开始,南京开始选址建都,依山就势建立城墙体系,并对山体、水系、河湖开展系统的梳理。在南朝、南唐、明朝等王朝更迭的历史时期,周围山峦、湖泊逐步被包入城市内,形成城市内的制高点和林苑[6]。比如玄武湖是六朝时期皇家园林,直至宋朝泄水开田。明南京为历代都城之集大成者,首创“宫城-皇城-京城-外郭”四重城垣系统,玄武湖称为后湖,是皇家禁地。到民国时期,无论是首都计划中的规划范围,还是当今的中心城范围,都围绕着老城这一核心圈层布置,延续着多层环套式的古都结构。直至1928 年,紫金山-玄武湖作为公园正式对公众开放。看似简单的湖面,实际叠加着不同朝代的故事。规划要从城市时空演变的角度看待山湖景观,并且通过恰当手段让游客能够感知到层叠嵌套的历史演变。

3.2 山水嵌套,修复山水格局

城市空间衍化和稳定需要有一个“内核”来保持,这个内核应该是该城市的基本地理格局支撑形成的,具有特别历史意念[6]。紫金山与玄武湖形成山水环抱之势与优美的空间序列,著名建筑学家杨延宝先生曾赞美说,钟山与玄武湖之间的比例关系,是全国最好的湖山关系。因此,重点保护和提升玄武湖和紫金山整体山水格局,加强其和城区之间的联系,成为玄武湖和紫金山在现代城市发展中发挥其价值的关键。规划以显山露水为核心,重塑南京山-水-城-陵山水城市的空间格局。大尺度上,提出打造多心开敞的空间格局,建设新的绿道,滨水廊道和林荫道体系。中尺度上,缝合山水关系,联动紫金山和玄武湖,打造山水一体南京中央公园,突出南京山水的自然性,城市性和文化性的深入融合。小尺度上,打造一系列环山环湖的公园,湿地等一系列节点,通过绿道链接,激活城市空间。同时,重点完善片区生态与多样生境修复,透过山体涵养、水敏城区、砂滤湿地及循环系统,提升玄武湖流域提出水质及水管理功能。

3.3 全域尺度,环城翡翠项链

作为典型的城中型山湖景区,紫金山-玄武湖在承担外来游客旅游服务作用的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将外缘景区打造为活力共享、面向市民的休闲游憩地。未来发展应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综合考虑城市居民的迫切需求,将其创造为有独特内涵、符合市民需求的新型城市休闲空间。

因此,紫金山-玄武湖片区的优化提升,不能就景区而做景区,规划从全市角度布局与策划,整合不同尺度的历史时空资源及绿地公共空间,形成现代与历史融合的全域山水文脉绿地空间体系,打在大环套中环,中环接小环,小环链翠心的空间结构。形成外城大山水,内城中景区,山湖小项链的城市山水游览格局。其中外城大山水,整合串联牛首山—宁镇山—白鹅山—金山—幕府山等风景资源,中景区通过秦淮河历史碧道链接玄武湖—狮子山—石头城—乌龙谭—莫愁湖—夫子庙—月牙湖—白马公园,拓展核心景区游览范围与体验内容。山湖小项链,通过玄武紫金的核心游览区打造市民的乐享空间和深度自然和深文化体验的核心游览中心。

3.4 山湖融城,门户空间一体

紫金山-玄武湖山湖相连的三角地带是玄武湖和紫金山的交点,在古代便有“过后湖,必出太平门”的说法,“十里长堤”描绘的就是该区域的胜景。但随着南京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空间不断向紫金山和玄武湖压缩,城市和“城中山水”却并没有形成有机的联系。

规划提出以白马公园作为生态核心,构建山水交织的生态连廊。在白马公园与南京国际展览中心、太阳宫形成一条环湖景观带,通过综合考虑生态,交通,公共空间,文化活动等,打造最能体现南京山、水、城、林融汇特色,展示南京生活艺术的城市客厅。同时,北山片区以有机微更新方式,塑造“山湖活力粘合带、三宜品质示范区”;活化现有水脉紫金山沟,蒋王庙沟,唐家山沟,为周边的居民、学生等人群提供健身、休闲、娱乐的场所。

3.5 多元边界,激活功能升级

作为典型的城中型山湖景区,紫金山-玄武湖在承担外来游客旅游服务作用的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加强边缘景区与周边城市区域的联系,通过活力的共享共建,营造面向市民的休闲游憩地。规划结合山湖周边历史文化资源、特色景点类型、城市发展要求和人群需求分析,打造环山九大主题公园板块,促进沿线城市板块和景区功能结合。其中,玄武湖围绕市民生活,历史文化,城市客厅和生态湿地为主题。紫金山在陵园景观的基础上,增加山南市民生活公园带,山北生态过渡带和山岳生态保护区。加强山水绿色空间与周边创新产业、商业消费、文化休闲等功能渗透融合,实现环山功能升级。

3.6 串联资源,完善特色慢行

规划整合历代文化历史资源点,对298 项有形及无形的文化资源信息进行了系统性的挖掘识别和统筹梳理,形成了片区人文资源大数据库。本着保护优先原则,形成环山、环湖游览慢行绿道,并将两者有机衔接,形成一个完整、闭合的环紫金山-玄武湖游览环。其中,重点保护并提升明城墙价值,以墙为园,构建畅通的城墙主题游览路线并和山湖环线有机联系。提升和串联散布在城中的景点,打造历史文化径,自然观光径等十大主题游览路径。

重点针对历史文化径,设计上从3 个不同的尺度强化的体验。整体尺度上,保证历史遗产的原真性和完整性,通过路径上混杂的历史元素,恢复完整的历史格局。片区尺度上,强化该片区历史时期有关的植物和意境,进一步强化场域内历史氛围。节点上,强化不同时期转换节点,让游览其中的人感受到历史的流转和古今的变化。

3.7 文化空间,打造共享场景

基于对历史文化信息的梳理以及历史特征片区、文化路径等文化元素的划分,规划提出了驿站系统及文化空间改造策略。结合新的城市功能,在关键的空间节点提供休憩、文化信息展示与体验、智慧设施基础服务设施等。同时,对于与风景游览功能无关但建筑风貌尚可的,或者符合风景区功能控制要求,对建筑质量一般、具有改造利用价值的建筑,需进行提升改造。对具有较高的资源价值和科教功能的驻区单位,将该类设施纳入游览体系,按照风景区要求进行建设,完善相应游览配套。

4 结语

紫金山-玄武湖区域以其独特的山水林城格局及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南京独具魅力的城市名片。紫金山-玄武湖片区的规划,需要结合历史的“层积性”、要素的“关联性”、时代的“演进性”,对其独特属性进行挖掘,通过其整体格局的修复,环山功能的活化、特色资源的串联等策略,以提升展现南京古都的文化风韵的山水空间特色。

猜你喜欢
玄武湖紫金山格局
紫金山看梅
扬子江诗刊(2023年2期)2023-09-02 08:11:40
紫金山看梅
扬子江(2023年2期)2023-03-07 01:12:06
紫金山院
现代装饰(2022年2期)2022-05-23 13:14:36
环湖绿道游憩机会谱构建及应用——以南京市玄武湖为例
园林科技(2020年2期)2020-01-18 03:28:20
格局
今日农业(2019年13期)2019-08-12 07:59:02
层林尽染紫金山
华人时刊(2019年23期)2019-05-21 03:31:30
水系历史变迁视角下的玄武湖生态功能退化原因探析
联手共建 努力打造大调解工作格局
人民调解(2019年5期)2019-03-17 06:55:16
南京北湖艺舫 (玄武湖店)
美食(2017年5期)2017-11-23 16:24:29
江苏省南京玄武湖水利风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