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民为中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解析二十大报告高频词

2024-01-24 05:05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涉外学院姚湘莲
办公室业务 2023年24期
关键词:中国式二十大高质量

文/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涉外学院 姚湘莲

2022年10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向大会作了报告。报告主题鲜明、思想深邃,明确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面貌实现什么样的目标,为全国人民凝聚力量提供了努力方向,坚守人民至上的宗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全面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可以透过一个个高频词:“人民”“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我们”等等来理解,这些词蕴藏着最为精准有效的切入点,释放了中国未来发展的重要信号:以“人民”为中心,以“发展”为主题,以“中国式现代化”为路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团结奋进,共同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

一、以人民为中心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1]“人民”一词贯穿报告全文,共出现177 次。党的二十大报告浓墨重彩地聚焦人民,深刻感受到党“人民至上”的情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不断变为现实。十年间,从有到好,从好到优,人民生活得到全方位改善。站在新的伟大征程上,全面把握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从分配制度、就业优先、社会保障、健康中国等多方面高屋建瓴地布局,无不体现着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2]。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从孔子的“富之教之”,到朱熹的“新民”思想、王阳明的“亲民”思想,再到顾炎武的“厚民生,强国势”“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正是人民立场、为民情怀的生动体现。荀子曾劝谏鲁哀公:“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君以此思危,则危将焉而不至矣?”也有人说:“得民心者得天下。”纵观历史,王朝的更替,政权的消亡,无不是因为统治者失了民心。百姓如水,君王如舟,水可以载舟航行,也可以使船倾覆。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守打江山的初心,坚定守江山的使命。

一百年多来,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生死相依、休戚与共,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没有掺杂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毛泽东同志曾经形象地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正因如此,中国共产党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打赢了脱贫攻坚战;正因如此,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做到人民至上,打赢了新冠病毒;正因如此,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自我革命,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宁可得罪千百人,不负十四亿。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走的每一步、取得的每一个胜利都离不开人民的支持。革命时期的“农民运动”“工人运动”;游击战、运动战;“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一切胜利皆来自人民的力量,无不体现着中国共产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着亿万中国人民踔厉奋发、团结奋斗、攻坚克难,奔向美好生活。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民之所盼,我必行之。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把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作为党的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深知,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必须以人民为中心,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新征程上,党的二十大报告向中国人民宣告:与人民风雨同舟,与人民心心相印,始终与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在纾民困、解民忧、帮民富中增进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与人民一道爬坡过坎、攻坚克难,不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

二、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

“发展”一词在二十大报告中出现239 次,如此高频率地出现“发展”一词,勾勒出中国未来的方向——高质量发展。

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既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也是当今世界的主题,其思想与理念也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创新。在当时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前,中国应该怎么办?在这关键时刻,邓小平同志南行并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谈话,响亮地提出了中国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是靠自己的发展。“发展是硬道理”这一思想的提出犹如迷雾中的航标,为中国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澄清了人们的模糊认识,对指导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江泽民同志站在时代的高度着眼于党和国家的不断发展,提出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思想。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则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中国从“发展”到“高质量发展”,这是质的飞跃,意味着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是一个质的飞跃和变革。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就在于它不是静止的,它在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如何理解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是完成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3]。经过四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更多地体现在发展质量上。邓小平同志曾经说“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高质量发展的提出正是针对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作出的要求。高质量发展指发展从“有没有”“多不多”向“好不好”“优不优”转变,从追求数量的发展转向以质量为目标的发展。

经过矢志不渝的艰苦奋斗,我党取得了脱贫攻坚战的胜利,建成了小康社会,但与此同时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就成为困扰我们进一步发展的问题和烦恼。立足高质量发展,就是为了解决之前快速发展带来的问题,落脚点在“质量”,破解之前发展带来的痛点与难点,其针对性和指向性十分明显,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则提出,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各方面都要体现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体现了把高质量发展放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概括起来讲,就是要解决“从富起来走向强起来”的问题,解决“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追求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发展而发展,而是以经济高质量发展带动整个社会平稳和谐,是能给人民带来更大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能够产生更大福利效应的发展。

三、以“中国式现代化”为路径

早在1979 年,邓小平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就曾提出:“现在搞建设,也要适合中国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的现代化,必须从中国的特点出发。”[4]

“现代化”一词在报告中共出现86 次,强调是中国式现代化。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强调体现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是适合中国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是有别于西方殖民式、掠夺式、扩张式的现代化,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现代化。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则指出,党的二十大报告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下一阶段中心任务,并为“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明确定义。

第一,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始终绕不开14 亿人口这一中国特色,不是少数人的现代化,而是14亿人口整体的现代化。中国14亿人口整体迈入现代化社会,无先例可循,这不同于几十万人、几百万人、几千万人的现代化,而是14 亿人的现代化,难度之大,这必然要众志成城、万众一心,要有信心也有能力实现14亿多人的现代化。

第二,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共同富裕自古以来就是人们的追求和理想,早在先秦时期,农家提出“并耕而食”,道家提出“小国寡民”,儒家提出“天下大同”,其核心思想都指向共同富裕,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期盼。需要指出的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是同时富裕,更不是劫富济贫,我国城乡、地区和不同群体间居民收入仍有差距,这是中国国情。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就既要做大“蛋糕”,又要分好“蛋糕”。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要克服西方现代化所带来的贫富差距拉大,要防止两极分化的问题,强调全体人民共享现代化成果。共同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鼓励人们多劳多得,勤劳致富,促进社会公平,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规范财富积累机制[5]。

第三,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以中华优秀传统为滋养的中华民族历来就重视精神文明。中国式现代化强调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要协调发展,既要让钱袋鼓起来,也要让精神富起来。毛泽东曾说:“中国人被人认为不文明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将以一个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出现于世界。”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也强调:“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回望走过的路,中华民族历来重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理当齐头并进,不可偏废。

第四,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中国坚决抛弃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要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绿色低碳的新型发展道路。西方国家的现代化建立在打破地球生态系统原有平衡的基础上,粗犷式的工业化发展带来资源消耗、环境污染。目前,我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2021 年3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调研时强调,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建设布局,科学制定时间表、路线图,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

第五,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拥有上千年历史的和合文化,体现了“家庭和合、社会和合、民族和合、国家和合、世界和合”的核心价值,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与精髓,中华民族历来尊崇“协和万邦,和衷共济,四海一家”。与一些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走的暴力掠夺殖民地的道路不同,中国倡导并践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始终坚持和平共处、互利共赢作为外交准则,坚持多边主义、反对霸权主义、单边主义。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积极构建中国话语的体现,郑重地向全世界宣告:世界上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通向现代化的道路有多条。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走出的现代化道路,也为世界上其他国家探索走出本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提供了中国方案。中国打破了“国强必霸”的西方思维,为世界发展提供了现代化发展道路的新选择,展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力量。

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持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在无尽摸索中找到的一条适合自己的正确的道路,建设现代化国家必然继续走适合自己的道路。

“社会主义”一词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共出现116次,中国独特的传统文化使得中国人千百年来一直孜孜以求的是“天下大同”“人人为公”的理想社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选择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沃土,决定了中国人民选择的必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团结”一词在报告中共出现了27 次。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团结奋斗的时代要求贯穿全篇。中华民族有团结奋斗的基因与传统。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战胜无数艰难险阻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一系列伟大成就。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改革开放大幕,一次次锐意进取的变革、一项项开拓创新的举措,谱写改革新篇。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严峻的国内外发展环境下抗击新冠、脱贫攻坚,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五、结语

认真学习领会并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理解“人民”“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我们”等高频词,牢牢把握团结奋斗的时代要求,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凝聚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磅礴力量,坚定不移把党的二十大提出的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努力赢得优势,锚定既定奋斗目标,意气风发地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猜你喜欢
中国式二十大高质量
二十大颂
喜迎党的二十大
喜迎二十大
喜迎二十大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中国式民主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不要让中国式焦虑,废掉了你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