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西安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李晓萌 王婉玲
一直以来,共同富裕都是中国人民追寻的梦想,是中国人民的热切盼望。要想实现共同富裕,最主要是消除贫困。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一代代领导人带领着人民走上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实现共同富裕是全民族乃至全人类的期盼。党的十八大以来,关于共同富裕的一系列理论渊源深厚,内容结构完备的重要论述,堪称新时代“共同富裕论”,因此,系统地学习认识新时代共同富裕思想意义重大。
(一)共同富裕思想的理论逻辑。马克思、恩格斯在著作中虽然没有专门讨论共同富裕的这一概念,但他们的理论却蕴含着丰厚的共同富裕思想。首先,马克思在著作中对未来描述道:“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将如此迅速,以至于生产虽然以所有人的富裕为目的。”[1]换句话说,生产力必须高度发达到一定程度时,才能成为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条件,理想的社会状态是没有剥削和压迫的,并且全体人民共富,也就是所有劳动者都能共享劳动成果。其次,强调实现共同富裕的制度基础是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马克思恩格斯早就看清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只会导致贫富差距加大,两极分化严重,所以要想实现共同富裕,公有制就是重要的制度保障。因此,在发展生产力之时,还要利用好公有制经济,要明确共产主义和共同富裕并不是立刻就能实现的。马克思虽然认为资本主义必然走向毁灭而社会主义必然实现成功,但在短时间内想要实现共产主义还有一定的难度,还要认识到实现共同富裕要全面发展,并不是只重视物质财富。实现共产主义社会靠的是物质繁荣和精神繁荣,只有物质繁荣当然是远远不够的,这就给共同富裕提供了更加全面完整的精神层面的内涵。
(二)共同富裕思想的文化逻辑。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基本社会理想和共同富裕思想有着相同的内核,跨越了千年的传承,承载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丰富思想和观念中。大同是古代人民所向往的未来生活的最佳状态。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成为中国主流思想,他们十分重视民生,孔子在《礼记》中曾表达出“大道之行也,以天下为本”的理想社会以及政务最紧要的是让人民富裕且长寿。这与我们所说的新时代共同富裕有异曲同工之处。《孟子尽心下》中也写道:“仁者爱人,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这些思想的都表现出富民安邦在首位,只有百姓能安居乐业,统治阶级的江山社稷才能安稳。新时期,我党提出的新发展理念中有一个就是共享发展的理念,逐步实现了大同社会从“理想”到“现实”。倡导的“共享发展”,既是对“天下大同”“均贫富”等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也是稳步推进共同富裕实现的必然选择。因此,“天下大同”“均贫富”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思想理念为新时代共同富裕思想的形成产生了一定影响。
(三)共同富裕思想的历史逻辑。在今天,“共同富裕”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从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袖毛泽东开始,就已经提出这一社会理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由于我国是农业大国,因此首要任务是解决大部分人的贫困问题,毛泽东阐明了社会主义改造的目的是为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力。然而在农村工作中党最根本、最主要的任务就是:“使农民能够逐步摆脱贫困的状况而取得共同富裕和普遍繁荣的生活”[2],1992 年南方谈话,邓小平同志总结整理过去的经验和教训,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认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就是共同富裕,并指明实现共同富裕的路径。江泽民同志则认为,我们现在所有工作的基本落脚点就是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3]胡锦涛同志强调,实现共同富裕要加强和谐建设,在构建和谐社会中为共同富裕创造条件。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于我国当前实际情况,为实现共同富裕继续奋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共同富裕迈进了一步。由此可见,新时代的共同富裕思想是对中国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的最好传承。
(一)共同富裕思想的主体层面。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这就意味着不论是什么阶级,什么地区的人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都不甘落后,这体现出以人为本、人民至上的精神。改革开放初期,党中央为了激发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允许先富带动后富促进社会发展,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这就使得一部分人的收入增长,但也造成了城乡之间、区域之间、行业之间存在差距。因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更加自觉地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4]所以不管是任何地区、任何民族、任何阶层以及任何特殊群体,只有让全体人民都能享用到社会劳动成果,人民生活不存在过大的差异,我们所追求和探索的共同富裕才能最终实现。
(二)共同富裕思想的内容层面。共同富裕的内容并不是单一的,富裕不仅在于物质层面,还包括人民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过去由于受到物资匮乏的制约,大部分人单纯地把富裕理解为物质富裕,而现在我们认识到“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5]。在社会生产的帮助下,不仅使得全体社会成员物质生活可以得到充足的保障,“还可能保证他们的体力和智力得到充分自由地发展和运用”[6]。
在能够让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得以满足的同时,让全体人民都能享受到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发展的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人们对于精神生活的需求也在日益增长,这就要求我们在满足人民群众物质生活的同时,也要满足其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富裕内涵也逐渐从单一的物质层面转向兼顾物质与精神的两个层面。
(三)共同富裕思想的方法层面。“幸福生活都是奋斗出来的。”[7]任何梦想都要靠努力去实现,马克思主义认为,只有通过劳动,才能创造出物质资料和精神文化产品,实现共同富裕必须把每一朵浪花的力量汇聚在一起,齐心协力拧成一股绳,才能看到大海的波澜壮阔。只有人人参与、人人共建,才能真正实现人人共享。回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所取得的一系列辉煌、伟大的成就,都离不开每一个人贡献的才智和心血。实现共同富裕,让每个人在奋斗过程中都产生参与感,有利于团结统一。国家提出“三次分配”的方法,在市场主导的第一次分配和政府主导的第二次分配之外,第三次分配是需要个人来参与进共同富裕的建设,尤其是对于先富的富民,逐步实现先富带动后富的政策设计。因此,必须让全体人民都积极参与到共同富裕的建设中去。
(四)共同富裕思想的推进层面。充分认识实现共同富裕长期性与阶段性的统一。关于共同富裕的目标并非静止的而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其实现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循序渐进的,拔苗助长并不会达到目的。共同富裕思想从萌芽到追求实现,这期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从理论探索到现实路径,从抽象的思想发展到具体的目标,对共同富裕的追求也变得越来越科学。当前,我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就意味着共同富裕的推进及实现是一件长久的事情,需要我们持续地努力和奋斗,并且要认识到任务的复杂性和艰巨性,积累足够的量变从而达到质变。要踏实做好每一件事,走好每一步,朝着共同富裕的愿景前进。
共同富裕是长远的有共性的目标,不会齐头并进。就当前我国国情而言,东西部、城乡、区域、行业之间仍有差距,因此,实现共同富裕这个目标不是一朝一夕的。但要明确,我们只是允许差距暂时还不是长期存在,并且差距也要在合理的范围内,这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否则就会导致贫富差距加大,从而使两极分化愈来愈严重,因此,要循序渐进地实现共同富裕的宏伟目标。
(一)对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思想进行了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指明了人类社会发展,新时代的共同富裕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和扩充,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体现出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马克思和恩格斯心系无产阶级,他们揭露出资本主义的丑恶嘴脸,认为只有无产阶级最终可以实现共产主义。中国共产党作为百年大党在奋斗中牢记初心和使命,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马克思、恩格斯对共同富裕没有提出系统完备的理论体系,他们并不会对未来社会做详细的细致地描绘。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关于共同富裕的思想吸收借鉴了马克思主义中唯物史观中的精华,这也增强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可以看得更远,只有站在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付诸新的实践和努力,坚定团结在党中央周围,才能继续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前进。
(二)夯实了党长期执政的基础。毛泽东同志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8]。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感越来越强烈,我党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人民,评判的标准是看人民的生活有没有得到改善,是否保证了人民的利益。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一刻都离不开人民。实施顺民意、得民心的举措和行动,才能稳固党的执政根基。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扎实推动实现共同富裕是凝聚民心、赢得民心的生动实践。唯物史观认为群众而非个人英雄创造历史。在任何时候,党都要牢牢地站在人民的立场之上,坚持共享的理念。习近平指出:“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9]急人民之所急,想人民之所想,在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依靠人民不断获得执政的力量源泉。
(三)为建设人民未来美好生活提供行动指南。在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我党致力于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让每个人都能过上好日子,从被压迫到翻身得解放、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在党的领导下,人民逐步实现从不被压迫到今天全面小康并且迈向共同富裕的过程。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作为基点,不断促进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在继承和发展前人的成功经验中,对共同富裕进行了总体布局,首先,从富裕主体上看,共同富裕的实现不是小部分人,必须是全体人民,这从我们赢得了脱贫攻坚战,消除了绝对贫困的伟大壮举可以看出。其次,从内涵上看,新时代的共同富裕不再是单一地只富“口袋”不富“脑袋”,而是要满足人民方方面面的需求。最后,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的本质,通过制度保障尽可能地缩小差距,从而保障发展成果能够让人民共享,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了行动指南。
(四)为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了中国智慧。贫困问题困扰全球,“共同富裕”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还是全世界都渴望的理想。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用实践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正确性,证明了走共同富裕道路的正确性。中国共产党一直以来就具有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要努力建设一个没有贫困且共同繁荣的世界,而如何解决贫困问题则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2021 年的《全球财富报告》显示,消除贫富差距是当今全球面临的一个世界性挑战,全球最富有的10%的人口拥有了82%的全球财富。这是马克思在150 多年前已经预见到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全球财富分配失衡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的目的就是追逐利益最大化,即扩充资本。资本主义的分配方式必然是给资本方分配最大利益,并且为了利益最大化,必然会争夺市场打压其他分配方式的生产活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行必然是以全球财富分配失衡作为条件。要解决全世界两极分化的问题,必然要改变资本的权力地位,必然要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其他任何的小修小补都是无济于事。中国高质量推进共同富裕是建立在科学的方法论之上,这也为全球贫困治理道路提供了可行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