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精神融入高校劳动教育路径研究

2024-01-24 05:05梧州职业学院徐妙云
办公室业务 2023年24期
关键词:红色劳动文化

文/梧州职业学院 徐妙云

在人类漫长的文明演进中,劳动是人类社会得以维系并持续发展的主要力量,而红色文化所传达的爱国主义精神更是保证文明长久延续的关键。因此,在全面培育高素质人才,促进社会主义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历史阶段,高等教育必须重视学生的劳动教育,从理念的更新到方式方法、评价组织形式的创新,都需要教师妥善对待。学生的素质,包括身心、认知、技能、行为、情感等,而劳动教育作为一种综合性的培养人的活动,恰到好处地满足了这些要求,因此是作为提升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理想教育。中华民族千年延续,文明成果璀璨夺目,离不开一代又一代辛勤的劳动者,离不开他们创造性的劳动思维和能力,离不开大无畏的民族精神力量。当社会历史的车轮滚滚而来到了今天,民族的长远发展必然依靠年轻的力量。

一、新时代的劳动教育

(一)党对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方针指导。劳动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劳动习惯和劳动技能,还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学校教育中,劳动教育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实现。首先,学校可以利用学科教学开展劳动教育,如在语文、数学等学科中渗透劳动教育内容,让学生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和价值。其次,学校可以开展校园劳动实践活动,如校园环境卫生维护、校园绿化美化等,让学生亲身感受到劳动的实际价值。最后,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如参加生产活动、校园保洁等,让学生感受到通过努力工作获得回报和收获的喜悦。

通过全面发展教育中的劳动教育,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热爱自己的专业和职业,增强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他们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他人,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1]。

《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强调,首先,要明确重点,强化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教育,结合学科专业开展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2]。这一观点的提出极大地解决了目前很多专业出现的学生只有劳动知识而没有劳动技能、经验和劳动情感的问题。其次,规定载体和学时,将学生的劳动教育形式、地点、时间等都做一个细致的规划。最后,还需要加强高校教师的劳动教育意识与能力,如果教师都不注重劳动教育,教师也不懂得劳动实践,那么这种环境影响下的学生势必是不合格的[3]。

(二)党对劳动教育指导的意义。新时代党对劳动教育的指导旨在革新传统教育中一些不符合时代发展的、片面的、机械的教育教学惯习。第一,劳动教育是通过让学生参加劳动实践来实现的。在生活中,学校应该组织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在学习中,教师应该指导学生积极参与班级管理、校园保洁和校园绿化美化等。劳动教育需要通过教育引导来实现。学校应该在日常教学中结合学科知识开展有针对性的劳动教育,如英语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到日常生活口语交流中去。这些活动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也能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第二,重视劳动就是劳动课时的量要大。重视劳动教育,不一定要求劳动教育的课时超过智育课时,而是要在目前的智育课程上,每周加入一课时劳动必修课,给学生参与劳动的机会。第三,劳动教育是指在学校开展的教育。劳动教育的实施地点不局限于学校内部,还可以在社区或家庭,家校联合开展劳动教育。第四,劳动教育是道德教化的工具和手段。虽说劳动教育与德育要紧密联系,但是育德的范畴不仅在劳动领域,而劳动课的意义也不仅在育德,还有获得劳动知识和技能,感受经过劳动创造美好食物的审美过程。第五,劳动教育是一种惩罚手段。很多人将劳动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惩罚手段,这让受教育者和社会公众更加地厌恶劳动,忽略了培育劳动价值观的目标[4]。

二、红色文化融入劳动教育的意义分析

(一)红色文化。红色文化是指我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和一切民主人士在反对外来入侵、争取民族解放的伟大斗争时期所形成的特殊历史性文化精神,其中关于我党的组建、发展并领导民主斗争的故事;革命英雄前辈舍生忘死,争取民族解放的故事;英雄烈士舍生取义、保家卫国的故事,都是革命前辈所遗留的红色文化,作为新时代强化各级各类学校学生的红色文化教育、爱国教育、思想道德教育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和作用[5]。

(二)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劳动教育的意义。就未来意义而言,劳动教育融入红色文化培养了学生居安思危,吃水不忘挖井人的精神。第一,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要求个体在德智体美劳和谐发展,以红色文化来强化学生的认知,让一切劳动教育都有了凝聚力。劳动教育作为五育之一,发挥着以劳树德、以劳启智、以劳健体、以劳育美的作用,只有包含劳动的教育才是全面发展的教育。第二,实施劳动教育是适应当下生活和未来生活的重要保障。通过在劳动教育中融入红色文化,培养学生基本的生活技能和素质,以适应当下生活的需要,也适应未来社会对爱国主义、爱社会主义人才的需要。第三,劳动教育是德、智、体、美教育实践的基本途径。劳动教育不仅可以发挥自身的育人功能,也可以成为桥梁,沟通智育、体育、美育与德育,培养具有共产主义精神理念的时代新人。第四,劳动教育将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结合起来。学生在课本上学习到的是间接经验,在日常生活中体会过的是直接经验,劳动教育将二者相结合。第五,劳动教育将学习知识和锻炼能力结合起来。劳动教育将出汗、出力与动脑结合起来,让学生将学过的理论应用到实战中,锻炼了学生的应用能力,也让学生在理解红色文化故事中抛头颅、洒热血的使命担当,从而砥砺自我,勇挑时代重担[6]。

三、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劳动教育的现状分析

(一)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劳动教育的现状。当前高校的劳动教育之所以发展缓慢,是因为对劳动教育的轻视。第一,劳动教育功能的异化。许多学校将劳动作为惩罚学生的手段,高校学段的学生基本上是成人了,这样的惩罚手段会让学生无所适从,难以建立起正确的劳动观念。第二,劳动教育实施的形式化。劳动教育在实施过程中,过于强调“拍照留痕”,导致劳动教育变成了“学生的表演课”“辅导员的摄影班”,学生没有从劳动实践活动中学到应有的劳动知识、技能与情感,红色文化融入劳动教育往往在这种教育现状下流于形式。第三,劳动教育评价的应试化。部分学校在执行劳动教育时,将劳动课程等价于学科课程,仍然采取传统的纸笔测验,量化考核的老办法。但很显然,红色文化教育需要从学生的情感层面去评价,而不是知识层面,这样的教育模式既不能很好地对学生文化精神进行测评,又进一步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让学生失去对红色文化的兴趣,往往适得其反。红色文化最核心的是精神力量,空心化的教育现状常常使得教育结果成了“无源之水”和“无根之木”。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劳动教育是贯彻落实马克思主义劳动教育观,是贯彻落实新时代立德树人的举措,但在很多时候,这一点往往被忽视了。

(二)劳动教育发展片面的原因。在我国应试教育背景下,学生普遍缺乏劳动教育,劳动教育的发展并没有完全被重视起来。首先,在学校方面。应试教育观念深入人心。中学阶段,学校重智力劳动,轻体力劳动。学校只追求高升学率,高分数,片面强调学生智育发展,造成学生生活劳动技能低下,劳动意识欠缺;升入大学后,鉴于不同学校的办学水平和物质条件限制,无法为学生提供全面而广泛的劳动教育课程、劳动教育机会,没有与校外用人单位进行沟通,将办学和就业紧密相连。其次,在家庭方面。“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传统成才观让广大家长轻视劳动教育。家长将教育的目的视为摆脱体力劳动,成为人上人。同时对于必要的劳动教育会不屑一顾,认为读大学是学习高深知识,没必要浪费时间在这些事情上。最后,在社会方面。大众传媒较少传播劳动教育的价值。各种消费主义、功利主义、个人主义的非理性价值观影响着人们的观念,劳动教育的意义和价值不断被贬低,造成劳动教育的边缘化。

四、高校劳动教育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策略

高校劳动教育实际上是一种综合性的教学活动,在结合红色文化的教育背景下,这种活动又增添了许多的广度和难度,需要高校教育管理的领导和专职教师不断做出宏观调整和微观努力。

(一)加强红色文化融入劳动教育的设计。加强纵向衔接,大、中、小学课程一体化系统设计。首先应该对劳动教育的宏观工作做出渐进设计,从小学阶段、中学阶段一直到大学阶段,精神力量只有从小培养才能更加坚固。从一而终地坚持可以让学生在不同学段对不同层次的红色文化精神进行理解和学习,并做出实践。因此,高校劳动教育需要衔接中学阶段的劳动教育,在时间充裕的情况下,加长劳动教育的时间、内容和难度。比如,高中的劳动教育在考虑时间紧张的情况下,以劳动情感和劳动知识为主。大学阶段的劳动教育便可以以实践教育为主,在学生身心素质都相对成熟以及时间都相对宽裕的阶段,便可以组织更多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劳动实践活动。

在高校劳动教育中,许多专业课程的开设都可以涉及必要的劳动实践环节,引导学生从掌握劳动知识的角度锻炼劳动技能,在此过程中强化劳动知识,培养正确的劳动观念,以红色文红中不怕吃苦、不怕艰险的红色精神来鼓舞学生,学生体会到了劳动所得成果之后,适时建立学生的劳动情感。让大学低年级学生在校内率先培养积极向上的劳动观念,在日积月累地学习劳动知识、专业知识之后,学校与校外用人单位做好沟通,适当锻炼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职业素养和客观的职业发展观念。

(二)联合家庭、社会形成育人合力。强调家庭、社会劳动教育,在于我国深远的、片面的劳动教育观急需纠正。1.家庭落实劳动教育。家庭劳动教育需要将学校的劳动教育理念、组织方式、教育目的、教育内容与家长进行妥善沟通。必要的劳动教育可以怡情养性,检验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取得家长的理解与支持。从此家长也会成为劳动教育的支持者,而不是选择忽视或者轻视。除此之外,高校辅导员仍需要引导家长职责要归位,培养孩子树立正确的劳动意识和观念。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劳动教育要实施好,家庭教育不能失位。2.社会助力劳动教育。深化产教融合,改进劳动教育方式。之所以在产教融合环节加入红色文化,是因为新时代的劳动教育缺少实践环节,缺少劳动奉献精神、缺少吃苦耐劳的精神、缺少创新实战的勇气,而红色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坚定学生的劳动信念,鼓励学生在社会主义新时代以崭新的面貌来建设国家。通过社会公众媒体以及教育管理部门的协调和宣传,为学生搭建劳动实践平台的同时,做好思想宣传工作,鼓励年轻人勇敢尝试,形成良好的劳动氛围。

(三)倡导大学生自管会的组织。劳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行为,因此高等教育阶段,可以适当倡导建立学生自我管理形式的组织。将劳动教育以自我教育、自我实践的方式来展开。比如建立教育教学设施完备的劳动实训基地或者是劳动工作室。引导学生多举办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劳动宣传教育,让学生在红色文化的感染下,也乐于去传承光辉的时代精神。不管是知识性质的宣传教育,还是情感层面的影响教育,或者说意识和实践层面的综合性劳动活动,都可以成为高校劳动教育中最鲜活、最自由、最民主的教育形式。

五、结语

综上所述,劳动教育是任何时代创造美好生活的最佳手段和方式,劳动教育在任何时代都不失光彩。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进行实践技能和劳动品质的培养,如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开展志愿服务、参与生产活动等。这些活动能够让学生体验到不同行业、不同职业的工作内容和特点,从而增强他们的职业认同感和职业荣誉感。因此,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劳动教育这一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念当持续着力,不敢松懈,以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来激励新时代青年,使其焕发新的时代力量。

猜你喜欢
红色劳动文化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红色是什么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红色在哪里?
谁远谁近?
热爱劳动
追忆红色浪漫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