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红色文化融入劳动教育的实践路径探析

2024-01-24 05:05梧州职业学院曹婉婷
办公室业务 2023年24期
关键词:红色劳动精神

文/梧州职业学院 曹婉婷

将劳动教育提升至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够影响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精神状态、价值观念和技能水平,而且还能够激励他们不断进取,把“思与行”的理念融入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红色文化是一种深植于中华民族历史的思想性文化,它反映了中国革命战争、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并且在当今时代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劳动教育作为一种传统教育方式,应该以劳动为中介,努力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并让他们在这种精神血脉的支撑下,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追求。

一、红色文化融入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必要性

(一)红色文化能为劳动教育的实施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劳动教育已经受到了全党、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其内容更是被确定为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教育不仅仅是一种传授知识的方式,而且是一种更加深入挖掘人类智慧、提升社会技能和文化修养的综合性教育,它不仅仅是一种传授知识,更是一种提升人类智慧的途径[1]。高质量的劳动教育是为了着力提升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因此,高校应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以培养出一代又一代勤奋、能干的劳动者。

红色文化展现了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道路上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它是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体现了勇往直前、追求卓越的探索精神。红色文化为当代青少年提供了一种宝贵的精神力量,鼓舞他们勇往直前。通过将红色文化植根于高校校园,并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可以给学生们带来更加积极的心理影响。

(二)大学生劳动观培育需要红色文化提供丰富的精神养料。在当今社会,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已经深入到我们的思维中,它将劳动思想与红色文化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激励我们追求更加美好的未来。我们应该以尊重、热爱、团结、进取、创造力为核心,努力推进社会主义建设,让每个人都能够获得更多的自主权利。新时代的大学生应当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以此来体会“艰苦奋斗”“甘于奉献”“爱岗敬业”中所蕴含的劳动精神,这种精神不仅体现出当时的时代精神,而且也反映出当时中国共产党建设和发展的需求。因此,劳动实践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资源,以便更好地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

红色文化是一种深刻的思想和价值观,它以其清晰的脉络、丰富的内涵、多样的形态,体现了共产党人的政治抱负与理想信念,是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因此,大学生劳动观的培育需要从红色文化中提取有价值的内容,以及永不过时的红色基因,以此来激发大学生正确的劳动观,特别是要培养他们对国家的热爱、对民族复兴的责任担当以及为国家复兴奋力拼搏、永不言败的精神,无论是勇于创新、诚实守信,还是其他方面,都要求他们具备良好的品质,以此来推动社会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勤奋努力、勇于挑战,是当代青年成长过程中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三)红色文化与劳动教育的融合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科学决策能力。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劳动教育不仅具有培养学生世界观的重要作用,还要让他们明白劳动在社会发展中的价值,并且帮助他们以理性的态度来面对工作环境,从而提升他们的决策能力。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它不仅为中国的革命和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指引,而且还为中国的红色文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使其成为中国的精神支柱。

二、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面临的困境

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是我国劳动教育的核心理念,它以劳动历史观、劳动幸福观和劳动解放思想为基础,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引领着我们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2]。虽然我国劳动教育的发展历程中存在着一些挑战,但坚持劳动教育的理念已成为社会共识,将教育与劳动紧密结合,不仅可以更好地服务人民,也可以更好地确保社会主义教育的性质和方向,从而成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唯一途径。大学生劳动教育旨在培养未来的技能和素质,并将其作为一个转变为社会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与传统的中小学劳动教育有着显著的不同。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物质资源的不断增加,当今中国大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和学习状况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然而,由于当前劳动教育过分强调实践技能的培养,导致其他领域的发展受到限制,因此,如何把握好劳动教育的定位,充分发挥大学生的劳动教育价值,成为当今劳动教育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劳动认知偏差。当今社会,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支撑。然而,由于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劳动学说的理解不够深入,加之多元文化交流的影响,功利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等负面思想在高校普遍存在,使得大学生抵抗这些消极思想的能力受到了削弱,从而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脱离科学的劳动观念,过分追求短暂的快乐和财富,而忽视了脚踏实地、勤奋努力的劳动精神。由于对劳动的正确认知和理解存在着许多误区,比如把工作、日常生活劳作等当作剥夺人们幸福的工具,而忽略了它们所带来的快乐和成长的机会。因此,正确认识劳动,培养劳动精神,塑造实践品格,是高校学子获得劳动教育的第一步,也是获得真正幸福的第一步。大学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学习阶段,它不仅可以帮助青少年塑造自身的人格,还可以让他们更好地掌握和运用科学知识,从而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劳动者。

(二)劳动意识薄弱。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应试教育已经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对劳动教育的需求,许多学生在校园里缺乏实践经验,过分强调智力和道德培养,而忽视了劳动教育。这种情况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劳动认知,也会阻碍他们正确劳动意识的形成。大多数学生对劳动的认知存在着偏差,仅把劳动看作是一种自我实现的手段,而忽略了它可能带来的社会责任。这种认知上的偏差导致了劳动教育的困境,使得劳动者无法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也无法有效地实现自身的价值。忽略了人的本质,我们作为社会个体,必须以劳动来实现价值,同时也应该投身社会,为那些无法自主谋生的人提供支持和帮助。作为未来国家的栋梁,我们应该勇敢地担负起社会责任,积极参与到劳动实践中,努力提升能力,以自身的力量支撑国家的发展,并且为他人提供有效的帮助。

(三)劳动价值式微。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大学生已经开始意识到劳动的重要性,并且开始把它视为一种必要的生活方式。然而,由于全球化的影响和市场经济的压迫,许多人仍然缺乏对劳动的正确理解和重视,导致他们的工作地位仍然处于劣势。尽管如此,中国的大学生总体上还是保持着良好的素质。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体力劳动的重要性,而脑力劳动却受到了过分的夸张和贬低。这种情况已经成为大学生群体的常态。然而,由于人们对劳动的价值观念存在偏差,使得高校的劳动教育仍然处于落后状态。当代大学生应当充分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并以此为基础,积极参与劳动价值观的培养,以激发他们的内在活力,实现自身价值,创造幸福。这不仅是当代社会发展的核心力量,也是确保我国未来社会长期稳定的重要基础。

(四)劳动实践乏力。由于缺少学校支持,使得劳动教育的效果受到影响,从而产生了一定的偏差。特别是在学生形成劳动认知的关键阶段,由于社会的不当指导以及缺乏有效的保护,使得这种偏差更加明显。然而,学校仍然应该负有纠正这些偏差的义务,以确保学生能够获得良好的劳动认知、培养他们的劳动价值观。由于学校对劳动教育缺乏重视,使得它只能作为一种表面现象出现,而无法满足其本质要求。因此,劳动教育应该以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核心,以促进个体自主、全面发展,使其脱离常规,变得虚无缥缈。

三、红色基因融入高校劳动教育的有效路径

(一)将红色基因融入劳动教育理论课建设。通过将劳动教育理论与思想政治理论紧密结合,以及将红色基因的深刻含义融入课程体系之中,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更好地实现高校培养优秀人才的目标[3]。另一方面,劳动教育理论课的老师应该深刻领会红色基因的重要性,并将其与实践活动紧密联系起来,以便将其作为培养学生的重要素材,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增强自身的素养。除了充分利用劳动教育理论课程的优势外,我们还应该积极探索其他课程的潜力,加强对教师红色文化修养的培训,以科学的方法将红色精神融入课堂教学之中,以期实现专业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和劳动技能培训的双重目标。

(二)将红色文化中的创新精神科学地融入思辨性劳动。红色文化是一种深植于我党历史的精神财富,它反映了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所取得的成就,并且为我们的未来提供了强大的指导力量。它既能激励人们勇于创新,又能为大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思想环境,是一种宝贵的教育资源。在“看、听、思、悟、行”的指导下,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红色文化的精神,让学生们在思辨性劳动教育中获得更多的智慧,培养他们以理性的思维和辩证的态度去面对问题,勇敢地解决困境,迎接挑战。劳动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促进人类智力发展的关键因素。通过将充满深厚历史底蕴的红色文化融入劳动教育实践中,让每一位参与者都能够从中得到成长,并获得乐趣,通过丰富多彩的劳动活动,培养出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能力,从而让他们在劳动实践中更好地展现出自己的劳动精神。通过结合体力劳动和思考型的活动,我们可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智慧,从而实现从简单的体力劳动到深度的思考,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三)将红色基因融入劳动教育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建设是劳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红色基因融入其中,不仅可以让学生们深刻体会到红色文化的精神,还可以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更好地引导他们的行为方式,增强他们的文化认同感。

(四)将红色文化中的爱国精神完满地融入艺术性劳动。“红色”被视为中国人民最珍贵的文化财富,它体现出中国人民对正义的执着追求,也象征着我们对红色文化的尊重和热爱,我们将永远珍视这一传统文化。劳动不仅仅是一种机械地、重复的活动,“艺术”更是一种充满审美的活动。艺术是一种双向的沟通,它能够通过深刻的情感表达和历史的再现,给观众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激发他们的情感,打开他们的想象,打动他们的心灵。通过参与各种艺术性劳动实践,我们可以让学生深深地感受到对祖国的热爱,并将这种情感融入创作中。这样,我们就可以培养学生内心深处的主体认同感,并为他们提供一个充满活力的环境,让他们在欣赏和创作作品时,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并且提高他们对美的感知能力。

(五)促进劳动教育与网络红色文化教育结合。随着网络文化的飞速发展,人们面临着如何迅速获取碎片化知识的挑战。这已成为当今许多大学生获取信息和获得营养的重要途径。然而,由于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目前的网络劳动教育和传播方式仍然存在不足,内容结构比较单一。在当今社会,通过创新的方式,我们可以有效地推进劳动教育的内涵化建设[4]。其中,探索红色文明的精品之路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通过将红色文化融合到网络文化中,并通过创新的方式,比如使用网络用语和引入其他网络文化元素,我们可以让红色精神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并且能够被大众所理解。

四、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劳动教育,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技术能力,还要让他们参与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从而促进他们全面发展。然而,由于长期以来对劳动教育的忽略,导致劳动教育往往停留在表面,而没有真正深入挖掘学生潜能。通过将红色基因引入到高校劳动教育中,我们可以激励学生勇于挑战、勇于创新、勇于进步的精神。为此,我们应该深入研究如何把这种精神融入高校的劳动教育中,以期在新的历史时期更好地培养出具备良好道德品质的人才,并且充分利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团队来指引这一过程,从而达到最佳的育人效果。

猜你喜欢
红色劳动精神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红色是什么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红色在哪里?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拿出精神
热爱劳动
追忆红色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