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脉脉冲系统配合腕部运动训练对肺癌PICC置管患者的影响

2024-01-23 01:51李龙香钟芳萍
齐鲁护理杂志 2024年2期
关键词:腕部置管动静脉

李龙香,钟芳萍,李 双

(萍乡市第二人民医院 江西萍乡 337000)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PICC)置管因其设置简单、安全,已被广泛应用到肿瘤化疗、肠外营养支持、长期输液等,但由于置管时间较长,易导致血栓、脱管、感染等不良反应发生,其中静脉血栓是PICC置管后严重不良反应,会增加患者死亡风险,因此预防PICC置管后血栓形成对患者康复十分重要[1]。血液滞留、血管受损及血液高凝情况是导致静脉血栓发生的主要因素,静脉血栓在癌症患者中发生率极高,临床上针对癌症PICC置管患者临床上主要使用常规抗凝治疗来预防血栓形成,但效果有限,有报道称患者进行一定上肢运动(如腕部运动)可改善患者侧肢血液流变学,降低血栓形成率[2]。动静脉脉冲系统可通过模拟患者负重状态,从而促进静脉血回流,减少静脉血栓形成[3]。腕部运动训练通过简单便捷的腕关节运动,可增强上肢肌肉收缩后负荷,从而提高血液回流,有利于降低血栓形成发生率[4]。因此,本研究主要探讨动静脉脉冲系统配合腕部运动训练对肺癌PICC置管患者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9年1月1日~2022年1月1日我院收治的60例肺癌PICC置管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纳入标准:①首次进行PICC置管;②卡氏评分>60分;③腕部运动能力正常;④自愿参与研究。排除标准:①置管前出现静脉血栓者;②合并阻塞性肺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者;③患有出血疾病、造血功能异常者;④无法进行沟通者。按区组随机化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65.54±4.26)岁;病程(3.16±0.86)年;病理分型:腺癌10例,鳞癌11例,小细胞肺癌9例;有吸烟史26例。对照组男14例、女16例,年龄(65.31±4.45)岁;病程(3.19±0.78)年;病理分型:腺癌13例,鳞癌9例,小细胞肺癌8例;有吸烟史27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相关伦理原则。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措施。护理人员指导患者PICC置管后适当饮水,置管侧肢体避免提携重物,避免过度伸屈,置管后患者禁止剧烈运动、泡澡等。护理人员详细讲解置管方法、特点及不良反应的表现和应对措施。此外,向患者发放握力球,指导患者握球,促进上肢血液循环。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动静脉脉冲系统联合腕部运动训练进行干预,具体如下。①动静脉脉冲系统:将充气垫置于患者足弓,平均每隔20 s进行充气,每次充气1 min,脉冲压设置为130 mm Hg(1 mm Hg=0.133 kPa),每次4 h,2次/d。②腕部运动训练:患者置管后平躺或坐立,手臂自然伸直,在无疼痛或轻微疼痛状态下使腕关节最大限度向两侧伸直,每次伸展保持3~5 s;以腕关节为中心绕环旋转360°,顺时针和逆时针各1次,每次5 min,5~8次/d。每次训练时尽可能使运动幅度保持最大,患者第1周在护理人员指导下进行训练,后续可由家属监督患者主动完成,患者可根据自身状态增加运动频率。

1.3 观察指标 ①血液凝固动态变化:于干预前和干预3个月后使用血栓弹力图仪检测系统检测患者血液凝固动态变化。相关参数评价标准[5]:低凝状态为K>3 min,R>10 min,α<53°,MA<50 mm,CI<-3;高凝状态为K<1 min,R<5 min,α>72°,MA>70 mm,CI>+3。②凝血因子:于干预前和干预3个月后使用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水平。③生活质量:在干预前和干预3个月后,使用肺癌患者生活质量量表(QLQ-LC43)、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估患者生活质量[6]。QLQ-LC43共43个条目,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质量越差;ADL共包含10个条目,满分100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质量越高。④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干预后记录患者VTE发生情况。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血液凝固动态变化情况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血液凝固动态变化情况比较

2.2 两组干预前后凝血因子水平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凝血因子水平比较

2.3 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2.4 两组VTE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发生4例(13.33%),对照组发生11例(36.67%);观察组VT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55,P=0.036)。

3 讨论

恶性肿瘤PICC置管患者是发生VTE的高危人群,肿瘤细胞侵入血液后影响患者凝血系统,致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PICC置管后会损伤血管内膜,导致血小板聚集,此外长期使用化疗药物导致血管上皮细胞异常凋亡,凝血系统紊乱,这些因素均会增加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血栓发生风险[7]。PICC因安全、经济、便捷等特点不仅减少医护人员工作量,还能给患者带来诸多便利,但置管后血栓形成会增加患者住院时间、加重患者经济负担和心理负担,对患者生命安全产生不利影响,因此采用合适的干预措施预防PICC置管后血栓形成对患者预后十分重要[8]。

有临床研究表明,加快血液流速、改善患者血液状态、降低凝血因子聚集是预防血栓形成的关键要点[9]。本研究中,观察组干预后凝血因子水平、血液高凝状态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并且VT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动静脉脉冲系统配合腕部运动训练能有效改善患者凝血功能,降低VTE发生率。当人负重或行走时,足底静脉血受到剧烈挤压回流至深静脉,具有高度搏动性足以克服下肢血管阻力使血液回流至右心房。而癌症患者由于手术、化疗或药物等因素需长时间静卧,因此失去这种生理性血泵的作用,下肢静脉血回流至心房速度变缓,血液瘀滞在下肢,增加血栓形成风险。动静脉脉冲系统能模拟人类行走或负重前行时下肢生理血泵作用,将固定压强气体充至充气套内,从而挤压足底静脉血液,使其在较短时间内回流至心脏,增加下肢血液流速、减轻静脉血瘀滞,以此达到减少血栓发生的目的[10]。另外,该系统不对腿部施加压力,避免了因腿部血管受到压迫导致隐匿性栓子脱落。运动锻炼是加快血液流速最简单有效的方法,运动时由于肌肉伸缩所产生的肌肉泵能加速静脉血回流速度,而腕部运动能有效刺激腕关节神经促进上臂肌肉伸缩[11]。

本研究中,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动静脉脉冲系统配合腕部运动训练能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患者恢复。动静脉脉冲系统通过对患者足底血管机械施加周期性的加压和减压作用,加快静脉血管中滞留血液的排空,促进下肢血液循环作用,同时避免了血液中的凝集因子黏附在血管内壁导致凝集反应发生,进而降低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另外,动静脉脉冲系统还能加强患者体内纤溶系统的功能,能降低纤维蛋白酶原抑制因子水平,进而增强血液中纤维酶原活化素活性,提高纤溶系统作用[12]。因此,使用动静脉脉冲系统治疗可有效促进血液回流速度,降低血栓发生风险,进而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经济负担。腕部运动操作简单、安全性高、效果明显,且实施时不需要任何仪器的帮助,患者可轻松掌握,并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适当调整,护理人员协助患者完成训练,有助于增进患者与护理人员之间的信任,提高患者依从性,从而促进恢复[13]。

综上所述,针对肺癌PICC置管患者,动静脉脉冲系统配合腕部运动训练能有效改善血液高凝状态,促进患者血液回流,降低血栓发生风险,对患者预后有利。

猜你喜欢
腕部置管动静脉
居家运动——手和腕部练习(初级篇)
居家运动——手和腕部练习(中级篇)
居家运动——手和腕部练习(高级篇)
髓周动静脉瘘1例报告
肺动静脉瘘38例临床分析及诊治
3例肺动静脉瘘的外科治疗
大学生腕管综合征发病危险因素的调查统计及其与电子产品使用的相关性分析
高压氧治疗过程中深静脉置管非计划拔管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积极有效护理在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置管中的应用效果
B超引导定位法和体表定位法在肿瘤患者股静脉置管中的效果比较